北榮:14%台灣兒癌痊癒者 慢性健康問題需醫療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5日電)兒童癌症治癒率高,卻難維持追蹤習慣,慢性健康問題不容輕忽,台北榮總兒童癌症團隊首創全國兒癌長期追蹤系統,發現約14%需醫療介入,又以第二次腫瘤最棘手,籲定期追蹤。
衛生福利部與國家衛生研究院今天舉行「2025年癌症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暨國際研討會」,聚焦於精準篩檢、生物資訊、癌症基因體與新興標靶治療等多項重要議題,充分展現台灣在癌症領域的研究能量與創新成果。
會中,台北榮總兒童癌症長期追蹤團隊發表台灣第一個針對兒童癌症長期追蹤成果。
北榮小兒血液腫瘤科主任顏秀如指出,隨著兒童癌症治療的進步,目前台灣約有80%的兒癌患者在治癒後,能成為長期存活者,但這些患者在生長發育期間,可能因疾病本身或曾接受癌症治療,導致各種器官系統的損傷。
研究團隊整合全台19家醫院與29名兒童血液腫瘤專家,建立全國首個兒童癌症長期追蹤系統,4年內完成554人次追蹤,發現這群中位年齡17.9歲的兒癌痊癒者,平均每人有4.2項慢性健康問題,其中約14%需醫療介入。
顏秀如向媒體解釋,慢性健康問題分成5個等級,3度以上的慢性健康問題就需要醫療介入,常見如內分泌失調、體重異常、聽力損失、視力退化、骨骼不對稱等。
顏秀如指出,最令醫師感到棘手的是二次腫瘤,「這不是復發」,而是長出新的腫瘤,研究團隊在追蹤個案中,發現有20名病人出現28個腫瘤,其中6人甚至在追蹤前已罹患兩種癌症。
至於發生二次腫瘤原因,顏秀如說,可能包括先前癌症治療的暴露如放射線治療,又或者本身基因問題,臨床便曾看過小時候是骨肉瘤,長大變成血癌,最後又變胃癌。
兒童癌症治癒率高,問題在於難以維持追蹤習慣。顏秀如表示,患者剛痊癒時還很開心、配合度很高,會持續追蹤是否復發,大概追蹤個幾年,就會因為生活步入正軌或者忙碌,逐漸不再回來,等到發生第二個問題才回來看診,除了可能無法及早發現,也可能忽略是過去癌症的影響。
顏秀如指出,相關研究成果也希望提供政府單位作為兒童健康照護政策依據,以提升兒童癌症痊癒者的照護品質,尤其是個案追蹤不能單靠醫師,建議政府應評估設專門個案管理師來主動聯繫、追蹤,也提醒兒癌患者在追蹤滿兩年之後,每年還是要定期做一次追蹤。(編輯:林恕暉)1141115
其他人也在看
罕病MELAS症候群足球夢碎 男童玩魔方轉出新人生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5日電)專注翻轉手中魔術方塊,才11歲的王小弟已踏上競賽路。曾因罕見粒線體疾病MELAS症候群,黯然退出最愛的足球場,他改用雙手轉出覺醒新人生,也讓一家人重新翻轉愛的定義。
中央社 ・ 3 小時前滑輪溜冰》亞運雙金老將趙祖政最後一舞 台灣公開賽結束25年生涯
2025台灣國際滑輪溜冰公開賽在台南市永大溜冰場進行第3天賽事,30歲亞運雙金老將趙祖政5000公尺計分賽「最後一舞」再奪1銀,總計本屆3面銀牌獲得成年男子組總排第1,結束長達25年選手生涯。9月剛滿30歲的趙祖政,今年國際賽戰績依舊傲人,不僅摘下成都世界運動會5000公尺計分賽銀牌;轉戰中國北戴河
自由時報 ・ 2 小時前
批中國藉高市早苗祭「複合式威脅」 涉外人士:馬英九立場已沒參考價值
[Newtalk新聞]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表示,台灣有事可能構成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其發言引發中國跳腳,不僅中國外交官怒喊「斬首」,甚至限制中國民眾赴日旅遊,以及宣布17至19日將在黃海中部進行實彈射擊。對此,我國涉外人士今(15)日表示,中國此類言語暴力、經濟打壓與軍事恫嚇並行的模式,已成為對外施壓的典型手法,屬於國際安全研究中所稱的「複合式威脅」(hybrid coercion)。 前總統馬英九今發文表示,最近看到高市早苗的躁進言行,錯誤引用「集體自衛權」,攪動台海情勢,引發大陸方面強烈反應,他深感憂心。 我涉外人士表示,日本的國家安全戰略調整並非始自高市早苗,而是日本政府在近年面對區域局勢變化下,逐步形成的政策方向。他說,高市首相的相關答詢確實較為直接、語氣清晰,但並未改變日本原本既有的戰略立場,也未超出國際社會對日本安全政策的理解範圍。然而中國卻以此作出過度且不理性的反應,不僅無助於緩和當前印太情勢,反而可能加深區域誤判,升高不必要的緊張。 該人士說,馬英九在此議題上緊貼中國的敘事,更與台灣主流民意及國際社會對台海和平的期待不符,其立場已不具參考價值,無須再
新頭殼 ・ 3 小時前

SJ大巨蛋開唱! 北市打造藍色驚喜應援 捷運站播放經典歌
娛樂中心/綜合報導先前高雄為BLACKPINK演唱會,在六大地標點燈應援,獲得粉絲狂讚,這回台北市也動起來,趁著人氣韓團SuperJunior,在大巨蛋連三天開唱,市府以他們的應援色"寶藍色",打造藍色浪漫人行道樹,還在國父紀念館站,播放三首經典歌,讓粉絲好感動。
民視 ・ 2 小時前瑞士「金條外交」奏功 成功爭取美方關稅降至15%
[Newtalk新聞] 美國與瑞士原本在本月初的貿易磋商一度卡關,卻因一場被外媒形容為「金條外交」的密會,因此出現戲劇般轉折。多名瑞士頂級企業高層攜帶訂製金條與勞力士座鐘赴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拜會美國總統川普,短短數日後,美方宣布大幅調降瑞士輸美商品關稅,從高達39%一路下修至15%,與歐盟國家看齊。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這場關鍵會晤陣容星光熠熠,包括精品巨頭歷峰集團董事長魯柏特(Johann Rupert)、大宗商品交易商摩科瑞能源總裁葉吉(Daniel Jaeggi)、勞力士執行長杜福爾(Jean-Frederic Dufour),以及Partners Group共同創辦人甘特納(Alfred Gantner)和貴金屬暨金融集團MKS負責人夏卡契(Marwan Shakarchi)。 最吸睛的,是獻給川普的訂製金條,上頭刻著「45」與「47」兩個數字,象徵川普前後任期,加上一座勞力士座鐘。知情人士透露,禮物已獲白宮道德委員會核准,並將納入川普總統圖書館收藏。 消息人士指出,會面氣氛友好,瑞士企業高層向川普說明關稅對自身業務的衝擊,也討論未來對美投資計畫,以及協助改善美企在瑞士的市場
新頭殼 ・ 1 小時前
黃明志指謝侑芯「拍OF不是不正經的人」雪碧感嘆發聲:最後的體面!
「護理系女神」謝侑芯猝逝案持續延燒,日前被捲入案中的馬來西亞歌手黃明志,經警方調查後以「口頭保釋」身分暫時獲釋。14日,他首度在社群公開長文發聲,替謝侑芯緩頰:「拍OnlyFans不代表是不正經的人。」然而此話一出,引起各界熱議。謝侑芯的生前好友雪碧(方祺媛)隨即在臉書回應,感嘆「黃最後的一句, 就是給芯最後的體面」。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林佳龍籲外媒避免自我審查 正常稱呼看待台灣
(中央社記者吳書緯台北15日電)外交部長林佳龍日前應邀出席台灣外國記者會座談;針對外媒關注部分媒體不以「國家」稱呼台灣,林佳龍表示,「台灣就是台灣」,台灣具備人民、領土、政府與主權的國家四要件,呼籲國際媒體避免因中國壓力而自我審查,應正常稱呼並看待台灣。
中央社 ・ 10 小時前
抽中一張賺75萬!興櫃股王鴻勁下周一新股申購…成本逾149萬元
下周有2檔台股紅包抽籤要來了!其中興櫃股王半導體IC廠鴻勁(7769)最受市場矚目。於下周一17日展開初上市公開申購,11/19截止,若相較市價2250元估算,最高抽中1張可望賺近75萬元。
Yahoo奇摩股市 ・ 1 天前
前最美檢察官妻突脫口「11字」 真實心聲全說了!
娛樂中心/江姿儀報導前新北地檢署男檢察官陳漢章以驚人美貌、絕頂身材聞名,網封「最美檢察官」、「檢察界朴涎鎮」。他今年卸任檢察官一職,結束12年的檢察官生涯,轉換跑道當律師。他與作家妻子雪兒兩人結婚14年,感情甜蜜幸福。然而近日雪兒發文透露「我不確定未來會不會離婚」,也承認婚姻沒有完美,真實心聲全公開。
民視 ・ 7 小時前
46歲健身教練天天運動飲食超自律竟得肺癌 醫揭1習慣破功,很多人都中
46歲的健身教練,體脂率僅12%、每天晨跑+重訓、食量控制嚴謹,卻在公司健康檢查中被診斷為早期肺腺癌。這位教練不解地問醫師:「我這麼努力維持健康,為什麼還會得癌?」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表示
健康2.0 ・ 16 小時前
台灣人注意!醫勸「市場超夯3種魚」別吃了 曝1關鍵:恐加速失智、罹癌
台灣四面環海,海鮮「尚青」又肥美好吃,成為不少家庭和外食族的心頭好。不過小心別亂吃太多,尤其不少飲食含有重金屬,會讓身體受損。有醫師警告,台灣人喜歡的3種魚「鮪魚、鯊魚肉、旗魚」等深海魚類因為重金屬成分含量高,需要盡量避免,否則可能會加速失智,還會增加罹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芝麻醬「這樣放」小心變一級致癌物! 醫嚴厲警告:很多人每天都在吃毒
芝麻醬是許多家庭常備的調味品,但這類製品其實容易受到黃麴毒素污染。根據國際食品安全研究顯示,芝麻及其製品因為富含油脂和蛋白質,為黃麴菌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這種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的黃麴毒素,主要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產生,正好符合台灣的氣候條件。 正確儲存很重要 小心引發健康問題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李翔豐醫師在門診中發現,一位家庭主婦長期有輕微的肝功能異常,但一直找不到明確原因。經過仔細問診後發現,這位患者喜歡用芝麻醬拌麵食用,使用的是從傳統市場購買的散裝芝麻醬,通常一買就是大份量,放在室溫下保存數個月。因此,李醫師懷疑可能與長期接觸低劑量毒素有關,建議她改變食品保存習慣後,肝功能指數逐漸改善。此案例突顯慢性低劑量毒素暴露的風險,李翔豐醫師指出,黃麴毒素不需要大量攝入就可能對健康造成影響,長期累積在體內會對肝臟造成慢性損傷;即使是健康的人,如果經常食用保存不當的芝麻製品,也可能出現肝功能異常,若當毒素干擾肝臟的正常代謝功能,還會影響身體的解毒能力,長期下來可能增加各種肝臟疾病的風險。 使用保存都應注意 過期成分生風險 李翔豐醫師提醒,黃麴毒素主要由黃麴菌產生,這種真菌廣泛存
常春月刊 ・ 8 小時前
50歲男查出腫瘤卻更健康!只因決心做「這改變」
生活中心/尤乃妍報導健檢查出的一點不完美,才是完美的健檢。禾馨民權內科診所胰臟醫師林相宏分享,一名50歲男子因為家族史前往接受胰臟癌篩檢,透過胰臟內視鏡超音波被診斷了早期的胰臟神經內分泌瘤,雖然只是0.5公分的低惡性度腫瘤,但因為這顆腫瘤,改變了這名男子所有的人生觀。
民視健康長照網 ・ 1 天前

走路姿勢錯害全身!醫示警:步態變慢恐是「這疾病」前兆 勿輕忽!
近年的研究發現,步態不穩或步速變慢,不僅是肌力退化的表現,也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警訊。大型追蹤研究顯示,步速減慢、步伐變得不規律,與日後失智風險上升有關。特別是在「邊走路邊做事」的情況,如一邊走一邊聊天或心算時,如果容易出現步態混亂或明顯變慢,代表大腦在處理雙重任務時負荷變大,可能反映額葉或是基底核功能的提早衰退。
TVBS新聞網 ・ 23 小時前
「用隔夜飯炒飯」吃完險喪命!男子送醫呼吸困難休克 醫警告:再加熱也殺不死細菌
浙江省杭州市近日出現一起罕見的食物中毒案例,一名姚姓男子(化名)吃下用冰箱存放2天的剩飯炒成的炒飯後,突然出現劇烈腹痛、嘔吐等症狀,送醫時更已休克。所幸經搶救後脫離險境,院方診斷為由「蠟樣芽孢桿菌」感染引起的「炒飯症候群」。
姊妹淘 ・ 13 小時前
網紅醫師蒼藍鴿告別眼鏡!不是近視雷射手術 用這招雙眼視力變1.5
網紅醫師蒼藍鴿近日接受新式植入式隱形眼鏡手術,他分享,從原本近視約400度、散光50度,術後隔天視力就恢復到1.2、雙眼1.5,可以如常上診工作,終於告別眼鏡人生。 蒼藍鴿戴眼鏡拍片困擾多 蒼
健康2.0 ・ 16 小時前
喝咖啡害心律不整?最新研究曝「驚人發現」:風險降39%
心律不整的人不要喝咖啡?醫師蔡明劼在臉書粉專「蔡明劼醫師 健康。瘦身」中發布貼文,表示很多心律不整(AF,心房顫動)的患者都被提醒說要少喝咖啡,但最新刊登的研究竟發現,喝咖啡會降低復發心律不整的機率。
鏡報 ・ 1 天前
薑黃素增強免疫力卻非人人適合!「3類人」食用恐反傷身
星馬餐廳推出薑黃飯作為特色主食,讓消費者在品嚐異國風味的同時,也能獲得薑黃素的健康效益。專家表示,薑黃有增強免疫力、改善手腳冰冷等多種功效,但孕婦、膽石患者及腎臟功能不佳者應特別注意攝取量,以免造成身體負擔。營養師建議,民眾在食用薑黃前應清楚了解自己的目的,並遵循每日建議劑量,切勿盲目跟風或過量攝取,以免適得其反,反而傷害健康!
TVBS新聞網 ・ 2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