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向WHO提滅C肝認證 亞洲首達標
台灣防治C肝已見成效,衛福部今年11月正式向世界衛生組織提出C肝消除認證申請,台灣將成為亞洲第一個達標國家。不過,醫界指出,台灣仍有約150至200萬名B型肝炎帶原者,且死亡率每10萬人達23.7,遠高於日本、新加坡,呼籲制定國家級B肝炎消除計畫。健保署署長陳亮妤宣布,將放寬健保用藥治療條件及給付,估計有2.6萬人受惠,最快明年1月上路,希望達成WHO的2030年全面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標。
立法院厚生會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30日發表「2025國家肝炎政策建言書」。執行長陳柏同指出,台灣1986年起推行新生兒全面接種B型肝炎疫苗,6歲以下兒童帶原率下降至0.8%,但仍低於WHO的1%目標,目前仍有約150至200萬名B型肝炎帶原者,且台灣B肝相關死亡率每10萬人達23.7,遠高於日本4.82、新加坡6.3等鄰近國家。
陳柏同呼籲衛福部,針對1986年之前出生的成人擴大篩檢,並將B肝治療比照C肝排除醫院個別總額管制,並提高層級,制定國家級B型肝炎消除計畫。
台北榮總肝膽腸胃科主任黃怡翔補充,若B肝防治一直排除在醫院個別總額之外,醫院為了不要超過成本,可能就不追蹤陽性病人,或是叫病人下一季再來,錯過治療機會。
陳亮妤回應,健保已經著手研議放寬B肝治療條件及給付,以B肝藥物給付規定來說,目前規畫「肝炎病人用藥條件」為:肝纖維化F2、HBV DNA大於等於2000 IU/mL、ALT高於1倍正常值;「肝癌病人用藥條件」為:確診為肝癌且可檢驗到血清HBV DNA即可長期使用。初估受惠人數約2.6萬人,新增藥費約5億元,最快明年1月就會上路。C肝部分,預計今年12月1日起,高風險族群治療次數從原本2次增加到3次。
其他人也在看

拚亞洲第一! 台灣年底送件申請C肝消除 B肝政策同步升級
衛福部常務次長莊人祥今(30日)證實,衛福部將於年底正式向世界衛生組織(WHO)申請C型肝炎消除認證,台灣可望成為全亞洲首個達標國家,完成這第一塊拚圖後,下一步將鎖定國內約150至200萬名B肝帶原者,規劃放寬健保治療條件與給付,朝2030年全面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標邁進。
自由時報 ・ 1 天前中藥正益方 縮短新冠轉陰天數
新冠病毒感染大多以輕症為表現,依規定無法取得抗病毒藥物,然而輕症依然會影響日常生活,也有演變成中重症的風險。北榮2022年研發出一款中藥「榮陽正益方」,雖然名氣不及「清冠一號」,卻做過隨機對照的臨床試驗。傳統醫學部將輕症患者2組,1組接受西藥治療,1組服用正益方,發現後者比前者提早4天轉陰,能抑制病毒與人體結合、抑制發炎反應,具有類似疫苗的作用。
中時新聞網 ・ 20 小時前
吃太油太甜易腹脹?醫揭「右上腹痛」 恐是膽結石警訊!
許多人吃完飯後常覺得胃悶悶的、肚子脹氣不舒服,以為只是吃太快或腸胃虛弱,其實有時候,真正的元凶並不是胃,而是「膽」。尤其當飯後脹氣與右上腹悶痛反覆出現時,可能是膽結石在體內悄悄作怪。膽結石不僅引起消化不良,更可能在發作時造成劇烈疼痛與感染,甚至威脅生命。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減重瘦身吃水煮餐成熱門選項 水煮餐選對食材事半功倍
近年來水煮餐成為減重族群的熱門選擇,許多人認為只要將食物水煮就能輕鬆瘦身。這種烹調方式確實能大幅減少油脂攝取,但若食材選擇不當,反而可能讓減重計畫事倍功半。輔大醫院營養部王貝文營養師指出,水煮餐的成功關鍵不在於烹調方式本身,而在於懂得挑選營養均衡的食材組合。想透過水煮餐健康減重,就必須了解哪些食材才是真正的減重好幫手。
NOW健康 ・ 1 天前
傳張忠謀勸說 新壽才放手T17、T18?前台積電員工怒:太丟臉
經歷一波三折,台北市長蔣萬安近日宣布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海外總部確定落腳北士科T17、T18,據傳台新金控董長吳東亮願意鬆手,「關鍵」在科技大佬張忠謀、施振榮等人出面力勸。不過台北市議員曾獻瑩直言,身為前台積電工程師,看到吳東亮要撐到被科技大老說服才點頭,「那真的太丟臉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

非洲豬瘟補助方案 政院拍板
行政院會30日通過「非洲豬瘟產業輔導補助方案」,提供10月23日至11月6日的15天禁運禁宰期間,補貼養豬廠飼料差額和廚餘清運油資,並照顧一線從業人員如養豬農民、肉品市場、毛豬承銷人、屠宰場及傳統肉攤,同時推出金融支持協助,方案最快下周一開放申請。
工商時報 ・ 20 小時前
不是Nike、Adidas!網友推「出國必穿1神鞋」:日本狂走2萬步完全不腳痛
運動鞋市場競爭激烈,除了常見的Nike、Adidas外,近年來越來越多品牌憑藉獨特技術與舒適度獲得消費者青睞。特別是在長途旅行或戶外活動中,一雙好的運動鞋往往能決定整趟行程的舒適度。一名女網友日前分享
食尚玩家 ・ 1 天前
譚敦慈曝親戚20多歲就大腸癌「愛吃1食物」她絕不碰 醫:1級致癌物很多人天天吃!
大腸癌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台灣每年新增1.7萬名患者,年齡層更有明顯下降的趨勢。有「無毒教母」之稱的長庚醫院資深護理師譚敦慈就分享,自己一位表妹婿,20多歲時就確診大腸癌。他的日常飲食除了重油重鹹,
健康2.0 ・ 16 小時前
坣娜胰臟癌逝!研究揭「1物」超毒:大增罹癌風險
歌手坣娜於16日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消息一出震驚演藝圈與粉絲。醫師錢政弘表示,一般提到胰臟癌,會先想到糖尿病,但一篇針對成年女性得胰臟癌的研究發現,有抽菸者的罹癌風險多1.5倍。兒童時期曾吸二手菸者多1.47倍;有抽菸且在生活中吸二手菸者多1.68倍;有抽菸且在兒童時期吸二手菸的人更多出2.8倍,相當驚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坣娜胰臟癌病逝!醫揭5大症狀示警 50歲以上為高風險群
根據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說法,胰臟癌早期可能出現的5大症狀包括腹痛、背痛、噁心想吐、糖尿病及黃疸引起的皮膚搔癢。林醫師提醒,一旦同時出現這些症狀,應特別提高警覺。林相宏指出,胰臟與背部脊椎鄰近,當出現背痛時也可能是胰臟異常的徵兆。他引述日本學者Ya...
CTWANT ・ 1 天前
日本人胰臟癌發生率高!醫揭「1飲食習慣」釀禍
歌手坣娜罹胰臟癌辭世,享年59歲,胰臟癌再度受到關注。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表示,胰臟癌是國人癌症死因的第7名,而以鄰近的日本來看,其飲食雖常被認為養生,不過數據顯示,日本胰臟癌發生率也很高,主要與飲食有關,其「甜食」大多特別甜。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海鮮控注意!台人愛吃的「2類水產」重金屬超標,吃錯部位恐加速罹癌
海鮮向來是國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與多種營養素,深受大眾喜愛。然而,消費者權益保護基金會最新檢測發現,國人愛吃的旭蟹和丁香魚等水產存在重金屬超標問題,長期食用恐對健康造成威脅。對此,
食尚玩家 ・ 3 天前
從85→55kg驚人變身!韓妞「吃飯改變1件事」輕鬆甩肉30公斤,還能喝可樂吃炸雞不復胖!
想減肥又不想放棄快樂人生?這位韓妞徐宥真(Seoyujin音譯)從85kg→55kg,狂甩30公斤,還能開心喝可樂、吃炸雞!她靠的不是節食,而是掌握「4個關鍵瘦身祕訣」,體脂一路掉、皮膚還變
女人我最大 ・ 16 小時前
中國10歲男童術後「消化系統被無故切除」 母崩潰求真相:靠注射營養液維生
山東菏澤一名12歲男童小燁(化名)原本健康活潑,卻因10歲時一場意外和一次手術,從此改變了一生。2023年10月26日,小燁在校園和同學玩耍時撞傷肚子,經醫院檢查竟被診斷出腹腔腫瘤,後續又於手術過程中切除胰腺、十二指腸、大部分胃與小腸。孩子母親崩貴表示,如今孩子無法正常進食,只能依靠靜脈注射營養液維生。
太報 ・ 1 天前
番茄每天吃1顆,降血壓、抗發炎、護攝護腺!「這樣吃」效果翻倍 醫大推
「番茄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這句老話,其實背後藏著真相!在營養師與心臟科醫師眼中,番茄絕對不是普通蔬果,而是幫助穩定血壓、抗發炎、減緩老化的重要食療幫手。炎炎夏日,正是吃番茄的好時機,一碗番茄沙拉或一杯冰番茄汁,不只能解渴消暑,更能為全身健康加上一道盾牌。 吃番茄 血壓更穩、發炎更少 根據《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在2024年的研究指出,在7056名高心血管風險長者中發現,每日攝取110克以上番茄者,其罹患高血壓的風險比每週不到一次者低了36%。不只如此,血壓數值(特別是舒張壓)也有明顯下降,尤其對一級高血壓患者幫助顯著。此外,《Clinical Nutrition ESPEN》在2022年的系統回顧與統合分析指出,攝取番茄製品能顯著降低促發炎細胞激素TNF-α濃度,對現代人常見的慢性發炎問題,如肥胖、心血管病、胰島素阻抗等具有潛在益處。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總結,番茄不只是「補充維他命」,更是「降低發炎、守住血壓」的超級幫手! 連泌尿科醫師也愛番茄? 攝護腺保健的天然好幫手 番茄不只是「心臟科醫師的寶貝」,它也是許多泌尿科
常春月刊 ・ 15 小時前
麵包「先冷凍再烤」比較健康?專家給答案 這1種吃法照樣血糖飆、還會變胖
很少有食物能像麵包一樣讓人如此喜愛、甚至渴望——這個令人安心的主食,我們一次又一次地伸手去拿。可能你常看到有人聲稱,只要把麵包冷凍、烘烤,或先冷凍再烘烤,就能讓普通的一片麵包升級成「超健康版本」。對此,「delish」網站上一名營養師(也是一位看過不少飲食流行趨勢的麵包愛好者),用事實來澄清,幫大家切開這些鬆散的謠言。先來看看冷凍或烘烤麵包時,實際上會發生什麼事。這些方法真有傳說中的效果,還是只是一半真一半假呢? 冷凍麵包的祕密 其實,當你把麵包放進冰箱冷凍時,背後有一些有趣的科學原理。研究發現,冷凍麵包確實有點科學依據。當麵包被冷凍時,裡面的澱粉會發生一種稱為回凝作用(retrogradation)的化學過程。回凝作用聽起來很專業,其實就是麵包烘焙完成、冷卻後,澱粉分子會自然重新排列。而在冷凍時,這種排列過程會加速,使部分可消化的澱粉「結晶化」,轉變成身體無法完全消化的形態,也就是抗性澱粉(resistant starch)。 什麼是抗性澱粉? 抗性澱粉簡單來說就是「人體不易消化的澱粉」。它不像一般澱粉那樣被分解成糖並吸收,而是更像膳食纖維,能相對完整地通過腸道,並成為腸道好菌的食物
常春月刊 ・ 1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