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抗憂鬱藥=很潮?TikTok網紅狂推「快樂藥丸」的真相:上億點閱光環背後,卻是性慾喪失、情緒麻木的慘痛告白
曾幾何時,抗憂鬱藥物是人們避諱莫深、帶有汙名化標籤的處方藥;但在千禧世代與Z世代網紅的巧手包裝下,這些藥丸搖身一變,竟然成為象徵「開明」、「賦權」的時尚生活配件。《華爾街日報》18日的調查報導指出,從#lexaprobaddies(#樂賽普辣妹)到#livelaughlexapro(#活出歡笑樂復安),這些潮感十足的標籤,正吸引著數以百萬計的年輕女性,將服用SSRI藥物(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視為一種自我關懷的酷炫行為。
在這股由演算法與商業利益共同推動的數位浪潮下,無數年輕追隨者被網紅們光鮮亮麗的「服藥日記」所吸引,但在透過遠距醫療取得藥物後,許多人迎來的並非解放,而是情緒麻木、性慾喪失、體重增加,以及停藥時地獄般的戒斷症狀。《華爾街日報》透過追蹤多位網紅與她們的粉絲,揭示了在這場「抗憂鬱藥時尚化」運動中,個人真實的痛苦經歷如何被正向敘事的巨大聲浪所淹沒,以及遠距醫療公司如何在這股熱潮中,投入數億美元行銷預算,將心理健康議題變成一門誘人的生意。
「副作用徹底搞砸了整件事」
德州家庭主婦柯琳·拜爾利(Corinne Byerley)的故事,可說是這起現象的縮影。在被孤獨、焦慮與自我懷疑所淹沒的日子裡,既沒有健保也無力負擔心理治療的柯琳,偶然在Podcast聽到一位前MTV明星盛讚抗憂鬱藥物「樂賽普」(Lexapro)。好奇心驅使下,她在TikTok上搜尋了這個藥名,然後發現許多年輕女性樂於分享這種藥物如何「改變了她們的人生」。
於是柯琳心動了,她先是上傳了一支求助影片,很快有人向她推薦遠距醫療公司「Hers」。僅僅透過一份線上問卷,一位護理師便為她開立了樂賽普的學名藥。幾天後,藥瓶就出現在她家的信箱裡。
柯琳興奮地記錄下這一切,她拍攝自己衝向信箱取藥、第一次服藥的影片,並驕傲地打上#lexaprobaddies、#gethelpmama等標籤。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她成為了這場運動的積極參與者,向她的上萬名粉絲熱情分享服藥帶來的好處。
不過在光鮮的濾鏡背後,現實卻悄悄變質。34歲的柯琳開始感到情緒麻木、腦霧,更糟的是,她完全失去了性慾。她開始變胖,這也更讓她羞於啟齒。遠距醫療公司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任何副作用通常都很輕微,而且很快會消退。」起初,柯琳還試圖在影片中淡化這些不適,告訴粉絲「總體來說,我感覺非常好。」但她為了解決性功能障礙,私下又向精神科醫師求助,然後拿到另外兩種藥,可惜一切並沒有如預期般改善。
於是柯琳崩潰了,並突然停掉了所有藥物。直到最近,她才終於鼓起勇氣向粉絲們揭露真相——那長達數週的劇烈頭痛、體重增加以及所有難以啟齒的戒斷症狀。她對《華爾街日報》坦承,藥物初期確實有幫助,但隨之而來的副作用卻「徹底搞砸了整件事。」
疫情後的藥物激增與安慰劑效應之謎
柯琳的故事並非個案。根據《華爾街日報》對2023年美國聯邦數據的分析,新冠疫情期間,抗憂鬱藥物的使用量顯著成長,尤其是在20多歲至30歲出頭的年輕女性中。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於《小兒科》期刊的研究數據更顯示,在18至25歲的年齡層中,女性的抗憂鬱藥物處方調劑率遠高於男性,並在2020年後呈現穩定攀升。
與此同時,社群媒體上的相關討論也呈現爆炸性增長。數據分析公司Exolyt的資料顯示,自2022年到2025年,TikTok上與抗憂鬱藥物相關的四大熱門標籤(如#antidepressants、#lexapro、#ssri等),其影片觀看次數、按讚、分享與評論數均急劇上升。其中,#antidepressants(#抗憂鬱藥)的總觀看次數已突破13億,而#lexapro的觀看數也增長超過三倍,突破5億。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討論的正面貼文數量幾乎是負面貼文的兩倍。
這幅由演算法描繪的玫瑰色氛圍,可能掩蓋了藥物效力的殘酷真相。一篇2022年的研究分析了從1979年到2016年藥廠提交給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232項臨床試驗數據後發現,對於重度憂鬱症患者而言,只有15%的人在服用抗憂鬱藥物後,獲得了超越安慰劑(沒有藥效的假藥)的實質性益處。
這篇研究的主要作者、前FDA官員馬克·斯通(Dr. Marc Stone)直言,大多數服用抗憂鬱藥的人感覺變好,僅僅是因為他們「正在服用一顆藥」的心理作用。他強調,抗憂鬱藥物的潛在益處,必須與性功能障礙、停藥反應(如焦慮、躁動)等風險進行權衡。他最擔憂的是,醫病雙方缺乏「如果在沒有重大改善的情況下就停止用藥」的紀律。
網紅光環下的隱形傷害
擁有770萬TikTok粉絲的網紅艾莉克斯·厄爾(Alix Earle),則是這股用藥風潮的代表人物。在2022年一支觀看數超過610萬的影片中,這位24歲的女孩晃著藥瓶,坦承自己從高中起就因焦慮症服用樂賽普。她的坦率讓無數粉絲感到被理解,「她真的跟我一模一樣」、「這讓我感到安心」。一位粉絲留言道:「得知厄爾也是『樂賽普女孩』,證明了最酷的女孩也有變成殘廢的焦慮。」
然而這種強大的共鳴感,卻也帶來意想不到的傷害。一位24歲的英國女性向《華爾街日報》透露,她在兩次嘗試抗憂鬱藥都只感到情緒麻木和性功能障礙後本已放棄,但看到厄爾的影片後,覺得服藥的風險「不過就像戴副處方眼鏡」,於是決定試第三次。結果,藥物非但依舊無效,更引發了持續超過一年的認知問題和情緒麻木。
24歲的麥肯齊·蒂德威爾(Mackenzie Tidwell)則在TikTok上自稱是「驕傲的佐洛夫特(Zoloft,中文藥名為「樂復得」,多用於憂鬱症、強迫症、恐慌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社交恐懼症、經前不悅症)使用者」,分享著藥物如何幫助她擺脫了「有人在我水瓶下毒」等困擾性思緒。她告訴5700多名粉絲,她的副作用很輕微,並鼓勵大家:「別讓社群媒體上的恐怖故事嚇到你。」她甚至說:「我對佐洛夫特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更早開始服用它。」
這些故事給了許多人尋求幫助的勇氣,但也共同構成了過於樂觀的單一敘事,掩蓋了硬幣的另一面。
遠距醫療公司如何將「去汙名化」變現?
《華爾街日報》指出,在這股用藥熱潮背後,遠距醫療公司扮演了關鍵的推手角色。以Hims & Hers Health為例,根據廣告追蹤公司MediaRadar的估算,自2021年以來,該公司已在數位行銷上投入超過5.21億美元,其針對女性的業務部門「Hers」在Instagram、TikTok和Facebook上花費了鉅額預算。
他們打出「在沙發上就能拿到憂鬱症藥物」的廣告,並支付3000至10000美元不等的費用給網紅,讓她們發布合作貼文,傳達「為憂鬱和焦慮服藥並不可恥」的訊息。這些商業合作通常會以#herspartner、#ad等標籤進行標示,但是追捧網紅的粉絲們不一定意識到這代表了什麼。
諷刺的是,一些接受贊助的網紅,其真實經歷與她們在鏡頭前展示的形象大相徑庭。網紅娜迪亞·岡本(Nadya Okamoto)就是一個的例子。2022年12月,她為Hers發布了一支付費合作的Instagram影片,但事實上,當時的她正在私下尋求醫師協助,試圖減少佐洛夫特的劑量,因為藥物已嚴重影響了她的性慾、更導致她夜間盜汗。
幾個月後,在一個Podcast節目中,岡本嚴厲批評醫療行業過度推銷抗憂鬱藥物的現象,她說醫師們讓她感覺自己「理應麻木無情」,而不是承認悲傷本是人性的一部分。她直言:「感覺就像在傷口上貼滿了無數OK繃,而非逼自己真正從根源解決問題。」
痛苦的停藥之路
當藥物的蜜月期結束,副作用的痛苦浮現,停藥便成為許多人必須面對的下一個挑戰。然而,這條路遠比開始服藥時要艱難得多。32歲的艾瑞拉·夏芙(Ariella Sharf)曾告訴粉絲,沒有佐洛夫特,她只能「默默掙扎」。但如今,她向6500名追蹤者傳達了完全不同的訊息:那些曾救了她一命的藥丸,也「幾乎毀了我」。
去年,夏芙決定逐步停用佐洛夫特。近幾個月,她在Instagram上詳細記錄了戒斷的過程:身體顫抖、頭暈目眩、「噁心感從喉嚨爬上來」、「眼睛和嘴唇比撒哈拉沙漠還乾」。她在七月底寫道:「在情感、精神和身體上都承受著難以言喻的折磨。」
夏芙的坦白引發了廣大迴響。她告訴《華爾街日報》:「看到人們談論停藥有多麼困難,這真的很美好。很多醫生根本不相信情況能糟到那種地步。」無數有著相似經歷的追隨者在她的貼文下找到了慰藉,她說:「他們很高興終於有人談論這件事了,他們感覺不再孤單。」
更多風傳媒報導
其他人也在看

從花生到烤肉!WHO點名6種生活致癌物 醫師揭最毒1物:我自己也不碰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也在社群上發文,整理出6種生活中常見的確定致癌物,提醒民眾提高警覺,「雖然無法百分百避開,但從飲食與生活習慣做起,確實能有效降低癌症風險。」以下為他歸納的6種致癌物來源,以及對應的預防重點:1. 黃麴毒素主要來自受潮或變質的花生、玉米與堅果,是...
CTWANT ・ 1 天前
25年前《親戚不計較》神預言台灣未來!網挖「這句全說中」雞皮疙瘩
娛樂中心/曾郁雅報導民視經典七點半檔《親戚不計較》從1999年開播一路熱演到2006年5月12日,超長青7年檔期總共陪伴觀眾2248集時光,其中由卓勝利、沛小嵐、李㼈、潘麗麗等演員重現「歡喜冤家」的靈活演技,把台灣農業社會草根小人物的歡樂家常完美呈現,獲得當時觀眾熱愛,至今仍有不少粉絲重播回味,沒想到近日就有一名網友挖出25年前片段,卓有春(卓勝利飾演)對著孫女萱萱期許「2020年舉重拿金牌」的神預言,居然跟台灣隊前進2020東京奧運的真實史實完全對上,讓網友震驚:「神預言!」,相關片段在網路公開之後,也讓許多網友看到都愣了。
民視 ・ 1 天前
25歲男血壓飆163!少吃「1物」不藥而癒 還治好糖尿病
提及高血壓,一般會想到過量鈉鹽攝取,但醫師魏士航表示,一名25歲男子並非因吃太鹹而高血壓,而是因為體重高達125公斤,且患有嚴重胰島素阻抗,經過少吃「碳水化合物」後,男子的胰島素阻抗明顯改善,血壓也一路下降。5個月後,男子瘦了20公斤,此時已不需要血壓藥物,也能維持在理想狀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癌王胰臟癌唯一早期警訊!醫示警:年過50罹「1病」要小心
胰臟癌被認為是難以對付的「癌王」,早期大多沒有症狀,患者很難有所警覺,且胰臟位於後腹腔,長了壞東西相較其他器官的癌症更不容易被發現,預後不佳且復發率高,是名副其實的「9死1生」,包括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名嘴劉駿耀、法國名廚侯布雄、聲樂家帕華洛帝、資深藝人巴戈等名人皆因胰臟癌過世。醫師林相宏分享一名55歲個案,提醒高血糖是胰臟癌的警訊,「糖尿病可能是早期診斷胰臟癌的唯一機會」,要特別注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他喝「這碗湯」後大出血!刺破腸胃黏膜險喪命 醫喊:大家都要小心
如廁排出黑便,通常代表消化道出血,鮮血色的血便則多為大腸或肛門出血。醫師錢政弘表示,他曾遇一名80多歲男子竟然大腸充滿黑便與鮮血,出血量達1000cc。原來是因男子喝了一碗土魠魚湯,誤吞魚刺,致胃腸道出血不止。因此,民眾吃或或喝魚湯,務必小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顏志琳「涼山」閃兵照妖鏡 于北辰:可全副武裝走九遍!
論壇中心/綜合報導藝人閃兵案持續延燒,包括陳柏霖、修杰楷、Energy書偉及坤達、棒棒堂廖允杰等人21日都遭拘提偵訊,讓藝人服兵役話題又掀起熱議,網友也起底動力火車顏志琳曾服役於超猛兵種「涼山特勤隊」。桃園市議員于北辰表示,他們會跳傘、游泳、潛水、陸戰、狙擊、獵捕,什麼都會跟鬼一樣,所以叫做「涼山鬼」。
民視 ・ 20 小時前
婦人「鼻涕清澈、卻吐黃痰」 醫:有點怪!一照果然是癌症
一名50多歲婦人長期受到鼻塞與黃鼻涕倒流困擾,即使治療1至2個月,症狀不僅未改善反而逐漸惡化,打呼聲也越來越大。經耳鼻喉科醫師陳亮宇進一步檢查,竟發現婦人鼻咽部長了一顆惡性腫瘤,確診為鼻咽癌。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家寧被罵翻!新片「按讚數比網友留言還少」 上架13hrs慘況曝光
Andy老師近日再度更新影片,爆料家寧創立公關危機群組,聯合網軍展開抹黑計畫,其中還爆出有一位知名男星牽線,讓他跟家寧的糾紛再度牽起網友討論。不過昨(24日)家寧按照往常上傳新片,但內容不是回應Andy老師,而是分享到苗栗旅遊的過程,引來一片網友罵聲,甚至影片按讚數比網友留言還低,整體觀看數慘不忍睹。蔡佩伶報導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天前

都錯了!吃太鹹未必傷身 研究揭「1物」才真害血壓飆
一般認為,吃太鹹會導致高血壓,但醫師魏士航表示,研究發現,對高血壓患者而言,高鈉鹽的攝取與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風險增加相關;但對非高血壓患者,鈉鹽的影響卻非常不明顯。而且,無論有無高血壓,過低的鈉鹽攝取會大幅提升死亡風險。他表示,高血壓患者除了要避免過多的鈉鹽外,更重要的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若能改善高胰島素分泌的問題,高血壓就可望獲得真正解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娶某前生子後!邱澤超旺近況曝光 放閃許瑋甯「會來支持我」
邱澤上一部電影是與許瑋甯合作的《當男人戀愛時》,創下破億佳績,4年後在《女孩》中飾演家暴父親,戲外也剛當爸,還首度前往歐洲三大影展之一的威尼斯,頗符合台灣俗語「娶某前生子後」的好運。邱澤今天(27日)受訪,一聽笑說「如果要這麼說的話是」,希望作品能有好的成績,太太也會支持電影。
自由時報 ・ 7 小時前

從500億千金到破產名媛!綦美合:怒撕歐陽娜娜、與王一博多年曖昧
說起綦美合這個名字,大家或許比較陌生,但她與王一博、歐陽娜娜之間的情感糾葛,卻廣為人知。綦美合曾是中國「白富美」圈的領軍人物,她出身於耀萊集團董事長綦建虹家庭,家族是中國最大奢侈品代理商之一,與成龍等
女人我最大 ・ 3 天前
上完廁所記得檢查!大便出現2症狀小心 營養師點7警訊:恐罹癌
大腸癌前期症狀與痔瘡類似,導致不少人難發現,錯過前期的黃金治療時機。營養師李婉萍就曾就提醒,大家上完廁所後可以回頭好好觀察自己的大便狀況,如果出現7大狀況,就建議早點就醫檢查。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為什麼隋棠、鄭秀文連76歲潘迎紫都在做「重訓」?最大好處是「這點」:不用節食挨餓也能維持好身材!
潘迎紫笑說,自己一直有習慣上健身房運動,「不是為了漂亮,而是為了讓骨質保持健康」。多年的重訓讓她肌肉結實、身形挺拔,穿上貼身禮服時,全身上下線條流暢、氣場滿分,她的狀態完全看不出已年過七旬,讓網友驚呼:「這根本是36歲的體態!」許多人以為重訓是為了瘦身,但...
styletc ・ 3 天前
常吃「這類食品」腦力恐提早衰退 研究驚揭:失智風險增加44%
「還記得昨天晚餐吃了什麼嗎?」營養師薛曉晶在臉書粉專表示,如果經常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必須特別留意,因為這些「方便食物」的代價,可能是大腦記憶力的流失,「當我們頻繁攝取超加工食品(UPF),其高糖、高油、高鹽及人工添加物會在無形中傷害腦神經,加速腦力提早...
CTWANT ・ 5 小時前
前柯粉自嘲像詐騙受害人!曝「脫北契機」:他貪婪至極
政治中心/張予柔報導曾自認是「死忠小草」的女網友,近日在Threads上分享自己從「柯粉」變成「柯黑」的過程,直言當初相信柯文哲的言行,如今回頭看覺得自己像「詐騙受害人」,笑稱自己是覺醒的「脫北(阿北)者」,貼文曝光後掀起熱議,也引來大批小草在貼文底下崩潰。
民視 ・ 1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