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台灣見吧》黃小玫病逝!醫揭「親吻病病毒」相關淋巴癌鼻腔警訊別輕忽!
以一首日語音樂影片《我們在台灣見吧》走紅的台灣創作歌手黃小玫,驚傳因病離世。她的團隊今(10/15)透過臉書表示,小玫近期因身體不適住院,奮力對抗一種罕見疾病「NK/T細胞淋巴癌」。儘管治療過程極度艱辛,她正面積極對抗,但最終仍不敵病魔,化為善良的天使,消息一出令各界悲痛與不捨。
黃小玫一直致力於透過音樂推廣台灣各地的觀光產業,2018年她就曾推出一首日語音樂影片《台灣で會おうね!(我們在台灣見吧)》,發布短短一周就突破百萬點閱。2019年和2020年先後應屏東縣政府和南投縣政府邀請,創作宣傳音樂影片《海と光(我們在屏東見吧!)》、《Dream to Nantou》、《我在南投心自由》等。
2022年黃小玫創作的音樂影片《24時間基隆》,更獲得2023年JWTFF日本國際觀光影像節「最佳亞洲影像獎」、「國際組最優秀賞(金獎)」兩項大獎,以及2023ART&TUR葡萄牙國際觀光影展的「最佳音樂與舞蹈獎」等殊榮。
從黃小玫的臉書可以看到,她在今年7/2還代表台灣到神戶,用音樂和日語介紹台灣,9月時也正常分析馬祖漫島生活影片和創作,未料才短短一個月後,團隊就發布她治癌失敗離世的消息,顯見NK/T細胞淋巴癌的凶猛程度。
看更多:癌細胞布滿全身!補教名師宋學維淋巴癌復發 治療1年逆轉死局
揭開罕病「NK/T細胞淋巴癌」的兇猛面紗
NK/T細胞淋巴癌,全名為「自然殺手T細胞淋巴瘤」,是一種罕見且具高度侵襲性(快速生長)的T細胞淋巴癌。烏日林新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林敬業醫師表示,這種癌症的癌細胞,正是人體專門負責殺死癌細胞的「自然殺手T細胞」,NKT淋巴癌,正是這些菁英細胞發生了癌變。
這種淋巴癌的病程進展非常快速,需要立即治療。雖然早期發現有機會治癒,但晚期患者即使初期反應良好,也常面臨復發的挑戰,治療上極為棘手。
NK/T細胞淋巴癌好發鼻腔 類似鼻咽癌
林敬業醫師指出,NK/T細胞淋巴癌可能發生在不同部位,其中好發位置通常在「鼻腔、鼻咽」周圍。這也讓它的風險因子與「鼻咽癌」有部分重疊,兩者都與常見的「EBV病毒(人類疱疹病毒第四型)」感染有關。
EBV病毒又被稱為「親吻病病毒」,能引發單核細胞增多症。林敬業醫師解釋,這種病毒在東亞地區(包含台灣)的盛行率相對歐美更高,這也使得NK/T細胞淋巴癌在亞洲較為常見。儘管如此,它依然是一種罕見疾病,每年每百萬人中僅有約10幾至20個案例。
看更多:男星淋巴癌抗癌成功,10年沒健檢 靠吃解壓胖到104公斤
7大「鼻腔警訊」要警惕!
由於發病位置相近,NK/T細胞淋巴癌的早期症狀,常讓人誤以為是鼻咽癌或嚴重的鼻竇炎。林敬業醫師提醒,若出現以下症狀,應提高警覺,盡快就醫檢查:
無法癒合的潰瘍:
鼻子、口腔頂部(上顎)或喉嚨出現破損區域或潰瘍,甚至穿透皮膚。
臉部外觀改變:
臉部出現不對稱。
鼻腔嚴重悶塞:
呼吸困難,總感覺鼻子塞住。
不明原因出血:
反覆流鼻血或口腔出血。
喉嚨及聲音異常:
持續喉嚨痛、聲音改變、沙啞。
視力變化:
因腫瘤壓迫導致視力模糊或眼睛流淚。
吞嚥困難:
進食或吞嚥時感覺困難。
為何如此棘手?化療是主戰場,其他治療選擇少
面對這種侵襲性的癌症,治療分秒必爭。林敬業醫師說明,NK/T細胞淋巴癌的治療,主要以「化學治療」為絕對主力。若癌細胞僅侷限在局部如鼻腔,則常會合併放射治療(電療),也就是所謂的「化放療」同步進行。若癌細胞已擴散至全身,則以全身性的化療為主,部分情況下也會考慮進行「骨髓移植」。
然而,這種癌症之所以棘手,一大關鍵在於現代癌症治療的主流武器「標靶藥物」,在此幾乎無用武之地。林敬業醫師解釋,目前絕大多數的淋巴癌標靶藥物,都是針對較常見的B細胞淋巴癌所設計,適用於「T細胞」的標靶藥物不僅極為稀少,效果也相對沒那麼顯著,這使得治療的選擇與成效都面臨更大的挑戰。
預後為何比鼻咽癌差?醫師一語道破關鍵
雖然症狀相似,但NK/T細胞淋巴癌與鼻咽癌的預後卻是天差地別。林敬業醫師坦言,鼻咽癌對化療、電療反應良好,即使是第四期,也常有長期存活的案例;然而,NK/T細胞淋巴癌的預後,卻相對差很多,這也凸顯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絕對重要性。
誰是高危險群?醫:非關生活習慣,幾乎無法預防
這種罕見癌症究竟是如何找上門的?林敬業醫師表示,目前已知的最主要關聯,就是EBV病毒。然而,EBV病毒極為常見,絕大多數人在成年之前都曾感染過,幼童與青少年是發病高風險群,通常透過親吻、共用餐具而傳染,症狀可能就像一般感冒,但其中只有極少數人會發展成淋巴瘤。
除了EBV病毒外,目前醫學界尚未找到其他明確的專一性危險因子,它與個人飲食、生活習慣等較無直接關聯,這也意味著這種癌症幾乎無法預防,更凸顯了其兇猛與無情。
看更多:600萬網紅老高家人淋巴癌!心碎宣布:無限期停更,陪家人走最後一程
◎ 圖片來源/翻攝自黃小玫臉書
◎ 諮詢專家/林敬業醫師
更多健康2.0報導
他1習慣釀口腔癌!一日重建下顎和植牙 外觀、說話、咀嚼無異樣
沈玉琳血癌治療成功可返家吃飯,拚年底復工?醫:「這時候」復工比較好
婦子宮肌瘤忍2年如籃球大!單孔機械手臂摘除釋重負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其他人也在看

從花生到烤肉!WHO點名6種生活致癌物 醫師揭最毒1物:我自己也不碰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也在社群上發文,整理出6種生活中常見的確定致癌物,提醒民眾提高警覺,「雖然無法百分百避開,但從飲食與生活習慣做起,確實能有效降低癌症風險。」以下為他歸納的6種致癌物來源,以及對應的預防重點:1. 黃麴毒素主要來自受潮或變質的花生、玉米與堅果,是...
CTWANT ・ 1 天前
超商美食竟是大腦殺手!研究:長期吃失智風險增44%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許多上班族為求快速解決一餐,常會選擇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解決,但長期吃這些「方便食物」,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的提早退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UPF)不僅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相關,還可能直接傷害腦神經、加速記憶力衰退。她引用《JAMA Neurology》2023年研究指出,追蹤超過1萬名35至74歲成年人長達8年,結果顯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者快28%,執行能力更下降25%;而2024年《Journal of Neurology》進一步證實,超加工食品與失智風險增加44%有顯著關聯。
民視 ・ 3 小時前
25歲男血壓飆163!少吃「1物」不藥而癒 還治好糖尿病
提及高血壓,一般會想到過量鈉鹽攝取,但醫師魏士航表示,一名25歲男子並非因吃太鹹而高血壓,而是因為體重高達125公斤,且患有嚴重胰島素阻抗,經過少吃「碳水化合物」後,男子的胰島素阻抗明顯改善,血壓也一路下降。5個月後,男子瘦了20公斤,此時已不需要血壓藥物,也能維持在理想狀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癌王胰臟癌唯一早期警訊!醫示警:年過50罹「1病」要小心
胰臟癌被認為是難以對付的「癌王」,早期大多沒有症狀,患者很難有所警覺,且胰臟位於後腹腔,長了壞東西相較其他器官的癌症更不容易被發現,預後不佳且復發率高,是名副其實的「9死1生」,包括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名嘴劉駿耀、法國名廚侯布雄、聲樂家帕華洛帝、資深藝人巴戈等名人皆因胰臟癌過世。醫師林相宏分享一名55歲個案,提醒高血糖是胰臟癌的警訊,「糖尿病可能是早期診斷胰臟癌的唯一機會」,要特別注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她不愛吃甜食卻30歲就得糖尿病?醫師揭驚人真相:「這些東西」比糖更可怕!
原來她中午習慣吃勾芡便當,晚上則是白粥或炒米粉快速解決,加上缺乏運動、長期作息忙碌,導致內臟脂肪累積與胰島素阻抗。醫師指出,真正讓血糖升高的,不是糖果甜點,而是這些「不甜、吸收又快」的主食:白飯、白粥、吐司、米粉、糯米、勾芡湯等,這些高GI食物進入體內後,...
styletc ・ 8 小時前
他喝「這碗湯」後大出血!刺破腸胃黏膜險喪命 醫喊:大家都要小心
如廁排出黑便,通常代表消化道出血,鮮血色的血便則多為大腸或肛門出血。醫師錢政弘表示,他曾遇一名80多歲男子竟然大腸充滿黑便與鮮血,出血量達1000cc。原來是因男子喝了一碗土魠魚湯,誤吞魚刺,致胃腸道出血不止。因此,民眾吃或或喝魚湯,務必小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公費疫苗第二階段11月起開打!50歲以上就可接種 全聯、家樂福將成疫苗施打站
[FTNN新聞網]記者盧逸峰/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署今(28)日表示,今年度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將於11月1日開放第二階段接種,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等公費對...
FTNN新聞網 ・ 58 分鐘前
國二女吃錯3餐確診糖尿病!母崩潰:害了她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台灣兒童與青少年愛喝含糖飲料、吃甜食的比例愈來愈高,肥胖與慢性病問題也日益嚴重。營養師高敏敏曾在健康節目中分享,她曾經在門診遇過一名14歲少女,因長期攝取過多精緻糖導致第二型糖尿病確診,糖化血色素甚至高達12%到13%,遠超過正常值。當下媽媽崩潰哭喊「是不是我害了她」,少女全程低著頭不敢說話,讓人心疼。高敏敏指出,這名少女每天早餐吃外食、午餐在福利社買麵包,下午固定吃三個車輪餅,晚餐又全家外食,三餐糖分超標卻無人察覺。
民視 ・ 5 小時前

都錯了!吃太鹹未必傷身 研究揭「1物」才真害血壓飆
一般認為,吃太鹹會導致高血壓,但醫師魏士航表示,研究發現,對高血壓患者而言,高鈉鹽的攝取與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風險增加相關;但對非高血壓患者,鈉鹽的影響卻非常不明顯。而且,無論有無高血壓,過低的鈉鹽攝取會大幅提升死亡風險。他表示,高血壓患者除了要避免過多的鈉鹽外,更重要的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若能改善高胰島素分泌的問題,高血壓就可望獲得真正解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大陸進口「大閘蟹」驗出禁藥 好市多「1水果」農藥超標
秋天是吃蟹的季節,但食用進口螃蟹要小心藥物殘留。食藥署今(28)日公布最新邊境查驗不合格名單,一批總重近4000公斤、由大陸進口的大閘蟹被檢出國內禁用動物用藥,必須全數退運銷毀,這也是今年3批報驗大陸
中廣新聞網 ・ 2 小時前

冷藏也沒用?黴菌最快5天就長出來,這些食物最危險
看見麵包長黴,你會怎麼做?台灣濕熱氣候讓黴菌無孔不入,不只影響食物保存,更可能悄悄傷害健康。專家提醒,食物發霉不只是浪費,嚴重時還會對肝腎造成致命威脅。 麵包發霉只切一角?小心黴菌已深入核心
健康2.0 ・ 7 小時前
沒有胸悶痛!60歲男起床「1症狀」急就醫 竟是急性心梗了
提及心肌梗塞,一般會想到胸悶痛、頭暈、肩頸疼痛、呼吸急促等症狀,但心臟科醫師劉中平表示,一名60出頭的男子長期高血壓,某天因起床嘔吐數等症狀,上午9時就趕緊就醫,檢查發現,男子的心臟已受損,已是急性心梗,因此緊急改送急診治療。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女性注意!醫師示警:子宮內膜癌飆3倍 「7大高風險族群」別輕忽
子宮內膜癌的症狀除了陰道異常出血,若私密處狂流水也要特別注意。對此,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婦癌科主任龐渂醛在門診觀察發現,近年子宮內膜癌發生率的上升,以前大約2個月才會遇到一位個案,現在竟然在同一天內診斷出2位患者,且都沒有生育過,不禁直呼「這樣的變化,讓人不禁心頭一震」,也提醒必須正視子宮內膜癌逐年升高的趨勢,同時也示警7大族群要注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炒麻油錯一步變毒油!吃麻油降膽固醇、穩血糖?研究這幾招有效
三杯雞、麻油雞香氣撲鼻,但你是否也聽過「麻油會上火、不健康」的說法?麻油究竟算不算好油?麻油推薦哪一種?以下醫師帶你拆解麻油的營養成分,破解迷思,讓你吃得香,也吃得安心。 麻油主要成分與營養價值
健康2.0 ・ 7 小時前
豆類都是高蛋白?專家:多吃「這3種豆」有助增肌減脂
紅豆、綠豆、黃豆、黑豆等名稱雖都稱為豆,但營養比例大不同。營養師李婉萍表示,豆類可分為蛋白質豆、澱粉豆、油脂豆與蔬菜豆類。其中,蛋白質豆類包括黃豆、黑豆、毛豆,適合想增肌減脂的人;紅豆、綠豆、皇帝豆、鷹嘴豆,雖是澱粉豆,卻比白飯多出3倍蛋白質量、30倍的纖維量,適合糖尿病友食用。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懷孕5月驚見「孩子身旁長出大腫瘤」! 馬偕醫巧手拆彈保住胎兒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懷孕5個月,卻發現跟孩子一起長大的還有腫瘤!今年30歲、懷第一胎的李小姐就面臨這樣的危急狀況,產檢意外發現腹腔內積滿大量腹水,左側下腹部還驚見一個15公分大小、邊界模糊、結構複雜的卵巢腫瘤,惡性風險極高,可能得一次失去子宮跟胎兒,一度讓她萬念俱灰,所幸馬偕醫院醫療團隊儘速安排切除腫瘤,盡最大努力持續讓腹中胎兒長大到足...
匯流新聞網 ・ 4 小時前
「神聖之果」全身都是寶!火龍果這時間吃最好 能減肥、降膽固醇
火龍果正值產季,營養價值之高,被譽為「神聖之果」,能通便、減肥、抗發炎、抗老化、降膽固醇,不僅果肉好吃,全身也都是寶,尤其花蓮玉里產出的雙色火龍果,風味更是特殊。 「神聖之果」火龍果 火龍果原
健康2.0 ・ 7 小時前
非洲豬瘟死亡率100%!吃了會怎樣?會傳染人嗎?懶人包一次看
台灣堅守20年,才剛榮獲「三大豬病非疫國」的榮耀,竟在台中梧棲一處養豬場爆出非洲豬瘟陽性案例,短短10天就有117頭豬隻異常死亡。消息一出,許多人憂心忡忡:「聽說非洲豬瘟死亡率百分之百?」、「吃到會不
健康2.0 ・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