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不順竟是攝護腺癌晚期 達文西手術除病灶
75歲旅居國外的李先生多年來飽受排尿困擾,長期追蹤期間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持續偏高。雖於國內外兩度接受傳統隨機切片皆未發現癌細胞,仍依醫囑持續追蹤抽血監測。然而,隨著PSA指數逐步上升,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鐘伯恩醫師建議進一步進行核磁共振檢查。影像結果顯示可疑病灶位於傳統切片難以取樣的前列腺前區,經MRI與超音波融合導引切片確認為臨床第三期攝護腺癌。由於腫瘤已突破攝護腺包膜,醫療團隊採用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攝護腺根除手術徹底切除病灶,術後再配合放射治療控制病情,目前患者恢復良好並持續門診追蹤中。
攝護腺是男性生殖系統特有腺體,主要功能為分泌精液中的攝護腺液,位於膀胱下方並包圍尿道。根據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分期系統,癌症若侷限於攝護腺內多為第一至第二期,若突破包膜或侵犯精囊則會上升至第三期,進一步轉移至淋巴結、骨骼或其他器官則屬第四期。鐘伯恩醫師指出,攝護腺癌的主要危險因子包括高齡、家族病史與特定遺傳基因突變。早期症狀如頻尿、夜尿、血尿或排尿困難常被誤認為攝護腺肥大或老化現象而延誤就醫。傳統檢查方式包含肛門指診、PSA血液檢測與隨機切片,但對病灶定位能力有限。依照國際指引,當PSA異常或臨床高度懷疑時,建議進行MRI檢查並依照影像特徵與分級決定是否進行融合導引切片,可顯著提升臨床顯著性攝護腺癌的檢出率與診斷準確度。
在治療選擇上,根據國際治療準則,根除性攝護腺切除術為非轉移之攝護腺癌的主要治療方式之一。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可於腹部建立多個1至2公分的小切口置入機械手臂,從膀胱頸下方精細分離組織,完整切除攝護腺、儲精囊及部分尿道,再將剩餘尿道與膀胱頸進行360度重建縫合。該手術可在高解析三維視野下精準操作,最大保留神經血管束以維持排尿控制與性功能。對於不適合手術或選擇非手術治療的患者,放射治療單獨或合併荷爾蒙治療,皆為國際指引建議的標準選項。
國際臨床數據顯示,侷限期攝護腺癌的五年存活率可達99%,若轉移至遠端骨骼則降至約37%。鐘伯恩醫師強調,早期診斷與介入治療是影響預後的關鍵。一般男性建議自50歲起與醫師討論PSA篩檢;若具家族病史或屬高風險族群,則可考慮自45歲起開始檢查。若PSA值超過4 ng/mL或持續上升,應由泌尿科醫師評估是否需進一步影像檢查與切片確認。
鐘伯恩醫師最後提醒,攝護腺癌為可早期診斷且治癒率高的疾病,越早發現,治療選擇越多,預後越佳。男性若有排尿相關症狀,應避免諱疾忌醫,及早就診並依循標準化影像與導引切片流程,以確保早期發現與妥善治療,守護攝護腺健康。
撰文/周子寧;攝影/連志強、台北慈濟醫院
其他人也在看

林岱樺能回家了!涉貪遭限居「哀缺衣又茹素」 法官裁准聲請
民進立委林岱樺涉詐助理費、加班費1496萬元,遭高雄地檢署依「貪汙治罪條例」起訴,並限制住居。上週開庭時,林岱樺主張她無法回家寄人籬下、衣服只有一套,請求法官准回老家與母同住。高雄地院認為主張有理,裁准變更居住地。
太報 ・ 1 天前
傳脫參選 林岱樺:願賭服輸不穿小鞋
【記者郭文昌/蕭文彥 高雄-台北連線報導】投入民進高雄市長初選的立委林岱樺3日說,她會去登記參選,也會遵從的規則;當然會願賭服輸。「主要參加的登記就會尊重的規定,不違紀參選」,林...
自立晚報 ・ 1 天前
雙11鞋款購物指南:TOP8必收鞋櫃清單,瑪麗珍鞋兩千有找、樂福鞋優惠45折起!|揪愛Mei推好物
迎接冬天,衣櫃該換季、鞋櫃當然也要跟上時尚節奏,趁著年度大擋雙11的超級折扣,「揪愛Mei」整理了一秒變靚的勸敗級鞋款TOP8,無論是氣質文青系、潮流運動系,還是低調極簡系,都能踩出自己的風格,搭配優惠正划算!
Yahoo夯好物 ・ 1 個月前

降膽固醇不能只靠飲食、運動!何時該吃藥?醫用「1公式」算出你的心血管風險
🎧 通勤、做家事,【下載】Podcast 《健康問良醫》,讓您健康輕鬆聽 ❗多數人覺得「膽固醇超標」不痛不癢,因此忽略了潛在的危險。其實,血管阻塞往往在「沒有症狀」時就已悄悄發生,等到發現時,可能已是中風、心肌梗塞的高危險群。振興醫院新陳代謝科石光中醫師提醒,該吃藥就要吃,穩定服藥才是守護血管健康......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 天前
地瓜葉超強功效!防癌、抗發炎又助排便 醫:2吃法恐傷身
地瓜葉低卡高纖,是排便及減重的好幫手。醫師指出,地瓜葉裡頭的多酚與花青素能抑制多種癌細胞增殖,因此想要抗發炎或預防癌症,地瓜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過,地瓜葉為涼性,不宜涼拌或生食,很多人會用來打精力湯,記得葉菜最好要熟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中國男童腹痛「開刀遭摘6器官」無法進食
[NOWnews今日新聞]真活摘器官?中國男童腹痛開刀「被切6器官」無法正常進食中國山東一名10歲男童因腹痛就醫,發現腹部有病變必須立即開刀,但術後家長發現兒子被摘除6個器官,從此無法正常進食,悲痛的...
今日新聞NOWNEWS ・ 10 小時前
41歲女星0期乳癌「全切」 僅1%機率仍不幸復發
41歲日本女星藤原宏美在八年前因左胸突發劇痛,被診斷出罹患0期乳癌。儘管選擇了乳房全摘手術以降低復發風險,她仍在術後一年面臨復發,但經過七年的抗癌歷程,如今已能健康生活並重返演藝圈。
中天新聞網 ・ 10 小時前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資深歌手坣娜(原名唐娜)病逝享年59歲,原本外界傳她是胰臟癌過世,但坣娜的丈夫薛智偉今(10/31)日發出聲明指出,證實妻子罹患肺腺癌,抗癌4年終不敵病魔,於10月14日離世。薛智偉說,坣娜在2021年演唱會後開始出現咳嗽症狀,當時因疫情影響不便就醫。她長期都有定期抽血檢查,檢查結果一直良好,沒想到同年12月確診為肺腺癌第四期。坣娜離世前3個月,身體明顯虛弱。她沒選擇在醫院病房治療,而是與丈夫商量,希望能以居家安寧的方式走完人生。薛智偉說,坣娜臨終當日,「我在床邊緊緊抱著她,直到她平靜地離開人世。」據衛福部統計,2023年逾4.2萬人接受安寧緩和醫療,其中約1.8萬人選擇「居家安寧」,但多數家屬因無照護經驗,仍傾向等待醫院安寧病床。其實目前安寧居家可提供的護理服務有6大項,除了醫療方面的協助,也提供心理、靈性諮詢與家屬的哀傷輔導,圓滿臨終病人「回家圓善終」的心願。
幸福熟齡 ・ 6 小時前
46歲運將突發高燒不退!就醫驚覺「肝功能受損」 竟是養鸚鵡釀禍
綜合陸媒報導,林男半月前飼養了一隻鸚鵡,因駕車工作無法照料,便將鸚鵡放入口袋隨身攜帶。不料數日後,他突發高燒至38.7℃,伴隨畏寒、乾咳與全身乏力,自行服用感冒藥後仍反覆發熱,並出現頭暈、反應遲鈍與精神萎靡等症狀。家人發現林男情況不對,趕緊將他送醫。檢查結果顯...
CTWANT ・ 1 天前
男星罹鼻咽癌如「數千螞蟻爬臉」!名醫籲1飲食要節制
男星陳振華回顧與鼻咽癌搏鬥1年的歷程,形容神經痛有如「數千隻螞蟻在臉部爬」,苦不堪言,還好第3次化療後面部神經痛感全消。國內頭頸癌權威醫師指出,鼻咽癌的成因研究顯示與基因遺傳、飲食習慣及1種病毒關係密
健康2.0 ・ 14 小時前
「最帥展昭」驚傳猝逝!醫揭運動後心臟不適奪命2大元兇,冒冷汗是警訊
曾在《碧血青天楊家將》中飾演「展昭」一角、被封為「最帥展昭」的59歲前亞視小生甄志強,驚傳於上海猝逝,消息震驚演藝圈。據悉,他是在打球後突感心臟不適後離世。醫師警告,運動後出現的胸悶、冒冷汗,絕非只是
健康2.0 ・ 14 小時前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地瓜葉含有豐富的多酚、花青素等營養成分,具有穩定血糖和抗癌潛力,但中醫師提醒,由於其屬性偏涼,不適合涼拌或生食。此外,地瓜葉含有維生素K和高鉀,特定族群應謹慎食用。
中天新聞網 ・ 8 小時前
不用萬步!最新研究:日行「這步數」就能延緩失智症
阿茲海默症是長者失智的主因之一。一篇新發表在知名期刊的文章指出,對於大腦已經開始出現該疾病分子跡象但尚未出現任何認知症狀的老年人來說,每天走3千~5千步,就能幫助延緩認知能力下降,認知退化延後約3年,而每天走5000–7500步的人,延後幅度可達7年。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只是「血糖高」而已?追蹤45萬人研究:「糖尿病前期」讓失智風險多54%…控血糖最簡單的3方法
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截至2022年全台糖尿病患者已超過256萬人,並以每年新增2.5萬人的速度持續增加,其中18歲以上成人盛行率達12%,男女患病比率分別為11.4%及8.9%;且每4人就1人處於糖尿病前期。許多人以為,僅是「血糖偏高」,又還沒被診斷為糖尿病,就不必太在意?其實這想法大錯特錯,「血糖過高,就像器官長期泡在糖水裡!」不僅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變、視網膜病變,現在更有研究顯示,即使血糖只是略高,都可能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幸福熟齡 ・ 13 小時前
52歲女咳嗽、大笑就尿失禁!醫曝原因喊很常見 3族群高風險
更年期到了,不少過去沒有的症狀都會跑出來,有時候還會發生令人尷尬的事。泌尿外科醫師曲元正就分享一起個案,有位52歲的林小姐只要咳嗽或大笑,就會不受控制地尿失禁,令她感到尷尬又煩躁,不敢參加聚會或外出運動。進一步了解才發現,她身上還發生許多更年期的症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手術前一刻被喊卡?只因「沒停藥」 醫:可能危及生命
桃園醫院骨科病房護理長王瓊玉指出,術前未依醫囑停藥是導致手術臨時取消或延期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名李姓女性病患經過長時間等待準備接受手術,卻在手術前一刻被告知必須取消或延期,原因是她忘記依醫囑停用特定藥物。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瘦瘦針讓他大減32公斤! 停藥恐復胖?醫師曝「逐漸減量」是關鍵
花蓮一名42歲王姓男主廚,體重曾高達125公斤,今年初因燙傷住院時意外發現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與嚴重脂肪肝,住院期間每日需施打4針約120單位胰島素控制血糖。透過連續性血糖監測器(CGM)即時數據結合每周一劑瘦瘦針,8個月後成功減至93公斤,甩肉32公斤並改善糖尿病狀況。
中天新聞網 ・ 11 小時前

身體正在「慢性燃燒」?名醫:必做5件事預防癌症
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不僅會加速老化,還會提高罹患癌症的風險。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慢性發炎就像星星之火,會逐漸傷害血管內皮、干擾胰島素與粒線體功能,不僅加速老化,還會增加糖尿病、癌症等疾病風險。他建議從「吃、補、睡、動、心」五個面向著手改善,這也是長壽的關鍵之道。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