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管見效?中國9月工業利潤年增21.6%、近一年最大漲幅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國家統計局週一公布最新數據顯示,9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年增21.6%,連續兩個月呈現強勁回升,增速更創下自2023年11月以來最大單月漲幅。中國官方指出,北京針對產業「價格戰」的整頓措施,成功緩解製造業獲利壓力,即使美中貿易緊張持續,當地企業利潤仍明顯回升。
統計局數據進一步顯示,今年前9個月中國工業企業利潤累計成長3.2%,高於前8月的0.9%增幅。中國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于衛寧指出,政府打擊惡性競價及產能過剩的政策,使企業利潤環境改善,尤其是高技術製造業表現突出,9月單月利潤年增26.8%,成為主要動能來源。
《路透》依產業觀察,中國今年1至9月製造業利潤成長9.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務業成長10.3%;但礦業部門因大宗商品價格走弱,利潤下滑29.3%。企業性質方面,中國國有企業利潤微減0.3%,外資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加4.9%,民營企業成長5.1%,顯示市場結構持續分化。
儘管中國當地企業獲利反彈,物價壓力仍未緩解;中國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減0.3%、跌幅超出預期;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下跌2.3%,已連續第三年維持通縮。分析人士指出,中國製造業獲利改善,主要來自政策調整與出口韌性,而非終端需求明顯復甦。
中國第三季GDP成長4.8%,為一年來最慢增速;1至9月固定資產投資意外下滑0.5%,是自2020年疫情以來首次負增長;雖然9月中國工業增加值年增6.5%,高於8月的5.2%,但出口增速已見放緩。野村證券預期,中國第四季出口增速將由第三季的6.6%放緩,主要受去年高基期及全球貿易壁壘加劇影響。
近期中央經濟會議強調「擴大內需與提升民生」的重要性,但同時將焦點放在科技突破與產業升級。牛津經濟研究院亞洲首席經濟學家盧伊絲.盧(Louise Loo)分析指出,政策文件中對「刺激消費」著墨有限,顯示決策層短期內不打算祭出大規模消費補貼,而是著重長期結構轉型。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9月工業利潤的強勢反彈,顯示官方控價與穩產措施短期見效;但內需疲弱、房市低迷與外部貿易風險仍是下半年最大挑戰,若出口放緩與通縮延續,第四季中國企業獲利恐再度承壓。
其他人也在看
中國「十五五」規劃 分析:國進民退會更明顯
(中央社記者呂佳蓉台北27日電)20屆四中全會23日落幕。學者分析,「十五五」規劃的政企關係更強調「有為政府」,政府會在「高質量發展」中扮演領導者角色,預估「國進民退」現象會更明顯。而「開放」的意涵也與過去不同,變成深化改革的一部分。
中央社 ・ 21 小時前嬰兒紙尿褲商樂舒適評估港股上市,募集資金聚焦產能擴充與市場拓展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根據外電所見交易條款文件顯示,嬰兒紙尿褲製造商樂舒適(Softcare)已開始評估投資者對其香港首次公開募股(IPO)的興趣。報導指出,投資者輔導會於周一開始。樂舒適公司計畫將70.5%的募集資金用於擴大產能和升級生產線,11.4%用於在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亞地區的營銷和推廣,9.3%用作營運資金和一般公司用途,5.8%用於衛生用品行業企業的戰略收購,2.6%用於聘請諮詢公司對新市場和新產品進行分析,並提供戰略和管理方面的建議,0.4%用於升級CRM系統。文件指出,中金公司、中信證券、廣發資本為聯席保薦人。
財訊快報 ・ 20 小時前四中全會後 學者:習近平權力如毛澤東晚年 將專找兩種人
國際間關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權力消長,學者觀察,從20屆四中全會過程來看,現在的習近平猶如「毛澤東的晚年時刻」,權力沒有削弱,並預期習近平未來會用「兩種人」,一種是具「功能性」的人、一種是「老實人」。 「六穩」變「四穩」 不再無限度對外「開放」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7日邀集多位學者共同解讀20屆四中全會。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曾偉峯表示,這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國第15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稿,更加強調中國國內經濟韌性的建構。他指出,今年中央政治局會議已將以往提出的「六穩」,也就是「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轉變為「四穩」,去掉了「穩外貿」和「穩外資」,顯見相較於「對外」,將來更重視「對內」。 在官方發布的公報中,提及「十五五」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六個堅持」,包括堅持的全面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曾偉峯說,當中已經不再提到「開放」兩字,以前說堅持「改革開放」,這次是講堅持「深化改革」,這背後已發生重要的轉變。 他分析,以往強調「開放」會是無限度的開放
中央廣播電台 ・ 18 小時前台北學子科學探究力爆大發
台北市教育局昨(二十六)日舉辦一一四年度台北市中等學校學生科學獎助計畫成果發表暨頒獎典禮,地點就在大直高中。今年全市共有三百六十多件研究計畫報名,涵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及應用科學等領域,最終共有近百件作品脫穎而出,研究主題多元,充分展現學生跨域創新與探究能力。教育局指出,秉持《台北市教育政策白皮書》「向世界學習,開創教育新格局」核心精神,持續推動科學與科技教育發展,積極培養學生科學素養與創新能力。透過計畫,北市串聯學校、師生及大學研究資源,形成以「探究、實作、創新」為核心教育生態圈,具體落實教育政策白皮書中「培養具全球競爭力的學習者」願景。未來,教育局持續深化科學與科技教育推動策略,導入AI、綠能、永續及智慧城市等新興議題,打造以問題解決與創新研究為導向的學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中國9月工業企業利潤年增21.6% 連2個月成長
(中央社記者廖文綺上海2025年10月27日電)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資料顯示,9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年增21.6%,已連續2個月成長。今年前3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年增3.2%,呈現加速恢復態勢。官方指出,在經濟發展面臨壓力的背景下,要持續擴大內需。中國國家統計局27日上午發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最新統計資料。統計資料顯示,9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年增21.6%,較8月成長1.2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成長,再創2023年11月以來最高成長。今年前3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年增3.2%,中國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首席統計師于衛寧解讀,此為去年8月份以來各月累計最高增速,較1至8月份成長2.3個百分點,呈現加速恢復態勢。于衛寧表示,1至9月份,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落實更加積極有為宏觀政策,培育壯大新經濟增長點,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等新質生產力較快增長,疊加低基數效應影響,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繼續回升。于衛寧指出,下階段,在外部環境複雜演變、經濟發展仍面臨壓力的背景下,要持續用力擴大內需、做強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提振發展預期,推動工業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據中國
中央社財經 ・ 1 天前亞洲盃競技疊杯賽 莎瑪巴紹摘11金3破世界紀錄
(中央社記者黎建忠台北27日電)2025年亞洲盃競技疊杯錦標賽昨在中國大連落幕,台灣代表隊共拿下43金、26銀、22銅稱霸全場;其中15歲的賽德克族少女莎瑪巴紹,個人包辦11金3銀、還3破世界紀錄,成最大贏家。
中央社 ・ 22 小時前澎湖野放11隻保育類海龜 風雨中重返大海
(中央社澎湖縣27日電)11隻保育類綠蠵龜、玳瑁及欖蠵龜今天在馬公嵵裡海域野放,在澎南等3所國中小近百名師生加油聲中,牠們冒著風雨奮力前行,重返大海,也讓學生更了解海洋保育與永續發展的重要性。
中央社 ・ 20 小時前
欣亞府中奇幻城熱鬧開趴 雙11大廠好康接力
[NOWnews今日新聞]新北市政府與新北電競產業總會攜手打造的《2025府中奇幻城》於10月熱鬧開城,壓軸登場的「府中搞什麼鬼」活動在10月25日、26日於府中廣場盛大舉辦,現場聚集了滿滿電玩迷與角...
今日新聞NOWNEWS ・ 19 小時前
《國際經濟》中國禁止稀土出口 歐盟對李強表達強烈擔憂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歐洲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主席科斯塔(Antonio Costa)在周一表示,由於北京擴大關鍵原材料出口控制,他已經向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表達了強烈擔憂。 科斯塔在馬來西亞出席東協(ASEAN)高峰會期間,與李強會晤之後發表聲明,他說,歐盟同時希望中國能協助結束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戰爭。 根據新華社發布的中方會談紀要,李強表示,中國願擴大和深化與歐盟的「最佳化平衡」的貿易合作。 中國與歐盟近年來一直圍繞一系列貿易紛爭,包括中國製電動車、歐洲豬肉和奶製品等。最近雙方試圖開展合作,以抵禦美方的貿易不確定性。但是中國對稀土出口的管制,以及外界認為的、中國在俄羅斯攻擊烏克蘭問題上的不作為,阻礙了雙方進一步達成共識。 李強說,中歐關係面臨著挑戰和機遇,希望歐盟為中國企業營造一個公平的、非歧視性的商業環境。 中國商務部長、歐盟貿易專委和荷蘭經濟部長在上周進行了交談,討論有關中國晶片製造商安世半導體(Nexperia)僵局的問題。 荷蘭政府在上個月接管了中資的安世半導體,因為擔心該公司的技術會被中國老闆、在上海上市的聞泰科技所竊取。 安世大部分晶片是在中國
時報資訊 ・ 20 小時前
中國公布"台灣衛星圖"! 北市.竹科皆入鏡綠委批幼稚行為
政治中心/屈道昀、宋弘麟台北報導繼台灣光復節後,中國又有新動作,中國官媒釋出多張台灣的高清衛星圖,其中包含台北市區、新竹科技園區、甚至到鵝鑾鼻都有,綠委批評這種老掉牙的大外宣手段,對國人的威嚇效果很有限,學者也分析,圖片公布時間點落在川習會前,恐怕也是要給美國施壓。多張俯瞰視角,房屋道路清晰可見,從台北市區、新竹科學園區、到最南邊的鵝鑾鼻,全都涵蓋其中,而這正是中國最近發布的台灣衛星圖。中國公布台灣衛星圖北市.竹科皆入鏡。(圖/微博)民視記者屈道昀:「繼台灣光復連假後,中國再有新動作,透過吉林一號發布多張台灣衛星圖,其中中正紀念堂也包含在內。」立委(民)王定宇:「如果公佈衛星相片,拍到哪裡哪裡就是中國的,這個簡直是青少年的幼稚行為,還停留在這種小屁孩違反國際常識,違反國際法律的這種主權伸張,這是極度的幼稚。」立委(國)李彥秀:「透過遙拍台灣重要場所包括科學園區,對中國大陸人民進行訴求,也是對台灣人民施加心理壓力,對岸在兩岸論述與詮釋上不斷地加大動作,台灣政府也必須要有所因應。」中國官媒指出,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台灣網友也嘲諷,跟偷拍癡漢一樣,拍到正妹就說是老婆,原來中國人不會用Google實在落後,按照這邏輯,把哈佛太空望遠鏡,送上去的美國表示?學者也分析,中國在這時間點動作頻頻,不光對台恐嚇,恐怕也和川習會有關係。中國公布台灣衛星圖北市.竹科皆入鏡。(圖/微博)台灣勵志協會執行長賴榮偉:「習近平的政權是很穩定的,軍事我是控制住的,所有的衛星都可以被納編為軍用,我的軍權穩定,二方面我對台灣的決心不可動搖,川習會之前,所以他也是想施壓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一個談判,更進一步的讓步。」中國公布台灣衛星圖北市.竹科皆入鏡。(圖/微博)中國對台文攻武嚇,對內也要鞏固政權,但如出一徹的威嚇手法,恐怕早已被看破手腳。原文出處:中國公布「台灣衛星圖」! 北市、竹科皆入鏡綠委批幼稚行為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首度開庭結束!林岱樺嘆換季沒保暖衣物 請求法院讓她回家住台中非法旅宿居高不下!逾3成遊走「灰色地帶」 議員不滿開轟當場打臉!盧秀燕稱不傳廚餘資料沒違法 他反殺:重點是有無稽查
民視影音 ・ 22 小時前
川普和習近平要簽了?美中宣稱談判達成「可供領導人審閱並最終簽署的框架」
美國與中國在東南亞峰會期間的高層會談出現實質進展,雙方官員表示已就一套「可供領導人審閱並最終簽署的框架」達成初步共識,內容涵蓋稀土出口管制、關稅暫緩與中國對美農產的復購等關鍵條款,並計劃由美、中領袖在隨後的雙邊會面中進一步檢視與確認。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第47屆東協峰會期間,美方談判代表向媒體與國會節目表示,談判已繪製出一個具體的框架,該框架將把改變稀土出......
風傳媒 ・ 19 小時前學者:「十五五」規劃 將史無前例重視兩岸議題
(中央社記者呂佳蓉台北27日電)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今天表示,20屆四中全會公報涉台內容僅有18字,但是預測「十五五」規劃的兩岸專章,將是史無前例的重視。
中央社 ・ 20 小時前
台中運動i台灣成果展登場 體現「多元、在地、數位」三大精神
【民眾網諸葛志一臺中報導】台中市政府運動局 27日於市政大樓惠中樓舉辦「114年運動i台灣2.0計畫成果發表會 […]
民眾日報 ・ 20 小時前
媽祖早知?獸醫市長南瑤宮抽「新冠同籤」預警豬瘟 解天機:努力恐枉費
台中爆發非洲豬瘟病例,或許媽祖早有預示?香火鼎盛的媽祖廟「彰化南瑤宮」今年大年初一曾抽出「六畜籤」,被解讀為畜牧業恐面臨危機;彰化市長林世賢今(27)日一早再針對六畜籤媽祖求籤,結果抽中帶有警示意味的「昴字18號」,且更被爆出這籤詩在新冠疫情時已經抽過,再度印證防疫危機,引發熱議!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台股站高點不能進場?吳淡如揭「慘賠案例」提醒投資人
財經中心/李明融報導台股今天持續維持今年強勢, 今天(27日)連假後再度開高走高,終場勁揚461.37點,收27993.63點,成交值新台幣5480.51億元,今年有望挑戰28000點大關,續寫收盤新高紀錄,然而在股市高點之際,有人認為可能會有過熱的風險,對此,知名作家吳淡如指出,市場未必會搭理做空者,股市仍有可能走漲,強調股市大約有七成時間是牛市,真正的熊市只佔三成,另外,他也提醒投資人要建立自己的交易紀律、分析能力、或時間精力,讓時間和複利替自己存退休金,或是另一種創富途徑。
民視財經網 ・ 4 小時前
大摩喊加碼!這「晶圓代工廠」飆漲停炸量34萬張 攜手中工同登量價雙增王
[FTNN新聞網]記者陳宣穎/綜合報導台股加權指數昨(27)日終場收在27,993.63點,上漲461.37、漲幅1.68%。根據摩根士丹利(大摩)最新出具報告顯示,看好DDR4...
FTNN新聞網 ・ 3 小時前黃金閃崩破4000美元 空手能買?專家揭牛市3大致命破綻
國際金價近日劇烈震盪,週一(10月27日)亞洲交易時段,現貨黃金價格跳空大跌逾50美元,報每盎司4058.61美元。紐約早盤更一度重挫近3%,至每盎司3993.81美元,失守4000美元大關,主因美中貿易緊張局勢緩和,市場避險情緒急轉直下。
中時財經即時 ・ 2 小時前
中工賣出12億豪宅「陶朱隱園」 股價兩天飆近兩成!專家提醒別太衝
中工(2515)最近賣出一戶價值12億元的「陶朱隱園」豪宅,消息一出立刻引爆市場熱度,股價連兩天狂漲、今(28)日盤中一度亮燈漲停,創下一年多來新高,成交量暴增到五萬多張。不過運達投顧分析師吳官隆提醒,這樣的豪宅成交雖是好消息,但短線漲太快、量太大,建議投資人別太追高、以小量觀望為宜。
Yahoo奇摩股市 ・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