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斑性狼瘡症狀有哪些?會傳染、遺傳嗎?為何年輕女性尤須注意?
紅斑性狼瘡你知道是什麼嗎?資深藝人坣娜與港星周海媚都是紅斑性狼瘡患者,統計顯示,台灣紅斑性狼瘡的盛行率,是歐美地區兩倍之多,尤其年輕女性不可不慎。究竟紅斑性狼瘡是什麼?紅斑性狼瘡症狀有哪些?紅斑性狼瘡會傳染、遺傳嗎?紅斑性狼瘡照護要注意哪些事?Yahoo奇摩顧健康帶你了解。
紅斑性狼瘡是什麼?哪些人要特別留意?
紅斑性狼瘡是一種人體自體免疫性疾病,依據疾病侵犯範圍和病因可分為四類,一是侵犯全身的系統性或全身性紅斑性狼瘡,二為只侵犯皮膚的圓盤狀紅斑性狼瘡,三是由藥物引起的藥原性紅斑性狼瘡,四為新生兒剛出生可能染上的新生兒紅斑性狼瘡。由於19世紀有醫師認為,患者臉部出現的典型蝴蝶狀紅斑,有如被狼咬傷,紅斑性狼瘡因此得名,另外也有人將紅斑性狼瘡稱作「蝴蝶病」。
綜合高雄長庚兒童醫院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說法,紅斑性狼瘡病患男女性別比約為1:9,尤其好發於18至45歲適孕年齡的女性;非裔、部分亞裔和北美洲印地安人,也是紅斑性狼瘡高風險族群,需要特別留意。
延伸閱讀》好發年輕女性!紅斑性狼瘡/症狀不只臉紅還影響全身 嚴重併發症恐致命
紅斑性狼瘡症狀有哪些?紅斑性狼瘡原因為何?
紅斑性狼瘡發病原因與免疫系統失調有關,因為無法辨別外來入侵和自己的細胞,患者體內會自行生成抗體,再攻擊自身各個器官,侵擾範圍包括關節、皮膚、腎臟、心臟、血管、腦等多處,幾乎所有器官都可能被侵犯,於是紅斑性狼瘡又被醫界稱為「千面女郎」。
根據奇美醫院風濕科所述,紅斑性狼瘡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全身性體質表現:疲倦、發燒、體重減輕,症狀發生率95%。
肌肉骨骼系統:關節痠痛、肌炎、缺血性骨壞死、關節炎,症狀發生率95%。
血液系統:貧血、淋巴節腫大、白血球數量降低、血小板減少、脾腫大,症狀發生率85%。
皮膚:臉部蝴蝶斑、掉髮、口腔潰瘍、圓盤性紅斑、光敏感性、血管炎,症狀發生率80%。
神經系統:認知障礙、腦中風、癲癇、情緒異常、癱瘓、神經病變,症狀發生率60%。若病症嚴重,腦中風機率將提升為常人8倍,出血性中風的風險更高達22倍。
心血管系統:心包膜炎、心內膜炎、肺出血、肺炎、肺動脈高血壓,症狀發生率60%。
呼吸系統:肋膜積液、肋膜炎、肺出血、間質性肺炎,症狀發生率60%。
腎臟:蛋白尿、腎病症候群、腎衰竭,症狀發生率50%。
腸胃系統:噁心、腸出血、胃穿孔、腹瀉、腹水,症狀發生率45%。
血栓:症狀發生率15%。
眼睛:乾眼症、視網膜血管炎,症狀發生率15%。
紅斑性狼瘡患者壽命會比一般人短嗎?
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基金會(S.L.E. Lupus Foundation)指出,過去受限醫療,1980年代近六成紅斑性狼瘡病患活不過三年;不過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在早期診斷、治療方式調整與密切監控下,多數紅斑性狼瘡患者可以擁有和一般人相當的壽命。
紅斑性狼瘡會傳染、遺傳嗎?
紅斑性狼瘡不會人傳人,患者只要遵從醫囑、完成治療,便可正常生活,一樣能結婚生子。
此外,雖有研究顯示,部分遺傳基因讓病患相對容易得到狼瘡,亦有部分病患有紅斑性狼瘡家族史,但現階段尚未有直接證據證明狼瘡是遺傳疾病。
紅斑性狼瘡診斷方式有哪些?
我國一般採用美國風濕病學會公布的診斷標準,11項標準只要符合4項,即可診斷為紅斑性狼瘡:
臉頰出現蝴蝶狀紅斑
圓盤性皮膚疹:臉、軀幹產生如盤撞凹陷的結痂紅斑
光敏感:曝曬在太陽下,皮膚會產生異常的紅疹反應
口腔潰瘍
關節炎
漿膜炎、肋膜、心包膜
腎臟病變:蛋白尿或細胞柱體
神經病變:癲癇、精神異常
血液學病變:貧血、血小板減少、淋巴球數量降低
免疫檢查異常
抗核抗體ANA呈陽性反應
紅斑性狼瘡怎麼治療?
台大醫院藥劑部藥師劉子瑋說明,因紅斑性狼瘡患者的個體性差異和疾病易變性高,醫師多會根據病人的疾病活動度、嚴重程度,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主要治療方式可分為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和特殊族群治療:
藥物治療
症狀緩解藥物:如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奎寧類抗瘧疾藥等症狀緩解藥物。用於改善皮膚斑塊、關節發炎等臨床常見症狀。
免疫抑制劑:如類固醇、細胞毒殺劑、生物製劑等免疫抑制劑,也有像是補充維生素D的其他支持性療法。作用在於減弱體內細胞的免疫和發炎反應,常使用在疾病急性期。
非藥物治療
戒菸
避免陽光曝曬
飲食及營養
規律運動
特殊族群治療
懷孕婦女:若病患在紅斑性狼瘡發病期間懷孕,對母嬰雙方都可能產生極大威脅,因此醫師需要視病人病況和對嬰兒的影響程度,實施最為理想的治療。
紅斑性狼瘡病患如何照護?飲食要注意什麼?
紅斑性狼瘡屬於慢性發炎疾病,目前無法透過治療痊癒,治療後仍可能復發;也就是說患者自發病後,可能終身都要與紅斑性狼瘡共存,建議長期檢查追蹤。醫師也提醒,保持心情愉快、規律生活、適當運動,遵循醫師指示用藥,便能減少紅斑性狼瘡帶來的不適感。
高雄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醫師陳英州另示警,紅斑性狼瘡病患切勿食用無花果、油菜、芹菜等能增強光敏感作用的食物,也不要攝取香菇、蘑菇等可能導致發炎反應的蕈類,亦不可擅自服用增強免疫力的食品,以免造成紅斑性狼瘡症狀加劇。
延伸閱讀》無法醫治!紅斑性狼瘡併發症超可怕 林口長庚:這3類食物別碰
實習記者:吳桂芳
核稿編輯:廖梓鈞、林思吟
參考資料
系統性紅斑性狼瘡(高雄長庚兒童醫院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郭和昌醫師、于鴻仁 醫師、王玲醫師、楊崑德教授)
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系統性紅斑性狼瘡 (SLE)(奇美醫院)
紅斑性狼瘡的藥物治療(台大醫院藥劑部藥師劉子瑋)
看更多相關新聞
紅斑性狼瘡症狀有哪些?會傳染、遺傳嗎?為何年輕女性尤須注意?
胃潰瘍2年治不好!他出現「1徵兆」慘了 醫檢查驚:確診胰臟癌
婦人「斷崖式暴瘦」 有吃有喝仍瘦到剩35公斤!背後病因是它
快篩驚見「3條線」!恐感染2病毒 醫嚇傻:快去拜拜
別輕忽!69歲男久咳不止驚長「11公分腫瘤」醫揭2症狀快檢查
其他人也在看

坣娜紅斑性狼瘡發作慘狀無人知 只能戴手套當保護膜
59歲就香消玉殞的坣娜,外型優雅淡定,但其實一生都在接受病痛的考驗,尤其是無法治癒的紅斑性狼瘡一發作,嚴重的時候臉跟身體的皮膚都會裂開,所以她常常戴手套,但並不是為了愛美做造型,而是讓雙手多一層保護膜。坣娜罹患紅斑性狼瘡多年,很少人看過她紅斑性狼瘡發作,臉跟身體的皮膚裂開的慘狀,但她的手機裡卻有不少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女性健康殺手紅斑性狼瘡 妳該懂「千面」自體免疫疾病
資深女歌手坣娜今年十月病逝,她生前飽受紅斑性狼瘡所苦,也讓許多人開始關注這個疾病,而紅斑性狼瘡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特別的是它幾乎專找女性下手全球9成患者都是女性,特別集中在15到44歲的階段。
NOW健康 ・ 13 小時前
坣娜疑胰臟癌辭世 醫:胰臟炎患者癌變風險高達19倍
歌手坣娜日前病逝,據知情人士透露,她雖長年飽受重大車禍後遺症及紅斑性狼瘡所苦,但最終疑似是不敵胰臟癌辭世。胰臟癌被醫界稱為「癌王」,錢政弘醫師提醒,「甜食、高油、精緻澱粉」是三大高風險食物,而愛吃甜食者屬於胰臟癌的高危險族群。
中天新聞網 ・ 14 小時前
紅斑性狼瘡、憂鬱症、胰臟癌夾擊!坣娜靠瑜珈找回身心平衡 醫師證實有效
坣娜本身患有紅斑性狼瘡,1993年車禍後,留下嚴重後遺症,失憶、閱讀障礙,甚至驚覺罹患憂鬱症,兩、三年前確診胰臟癌,身體與心理都承受巨大壓力。幸好,她透過瑜珈找到身心解方,不僅改善情緒,也穩定病情。基因醫師張家銘指出,瑜珈與冥想對紅斑性狼瘡患者,確實有調節免疫系統的效果。
鏡報 ・ 11 小時前
坣娜罹胰臟癌逝!紅斑性狼瘡恐是「癌症溫床」 醫:4類癌風險大增
歌手坣娜16日因胰臟癌辭世,生前還飽受紅斑性狼瘡所苦。基因醫師張家銘提到,數據顯示,紅斑性狼瘡患者整體癌症風險,比一般人高出62%,而因癌症死亡的風險高出52%。患者除了按時服用藥物,平時可透過均衡飲食、作息規律、情緒管理、定期篩檢,降低罹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紅斑性狼瘡好發女性 出現這警訊應立刻就醫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朱代東/花蓮報導 圖:大林慈濟醫院賴寧生院長是國內免疫治療權威/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繼港星周海媚之後,已引退的女歌手坣娜,也被證實長期受紅斑性狼瘡困擾,於日前過世;花
好醫師新聞網 ・ 1 天前坣娜胰臟癌逝 生前罹紅斑性狼瘡 致癌風險高1.4倍
59歲歌后坣娜10月16日癌逝,生前飽受紅斑性狼瘡所苦的她,傳3年前確診胰臟癌,醫師張家銘指出紅斑性狼瘡其實與胰臟癌有關係,患者整體癌症風險比一般人高出62%,胰臟癌風險更大增1.4倍,但胰臟癌是一種沉默的癌症,通常發現時已中晚期,透過改變生活習慣,吃對食物、作息規律、情緒管理、做風險篩查,都能讓罹癌風險降低,而這對非紅斑性狼瘡患者的人,同樣適用。
中時新聞網 ・ 14 小時前
坣娜生前苦於紅斑性狼瘡 病友「網紅律師」親吐:我因此洗腎16年
歌手坣娜16日因胰臟癌辭世,生前曾飽受紅斑性狼瘡所苦。紅斑性狼瘡是自體免疫性疾病中致死率最高者,好發於女性,會攻擊人體5大器官,尤以腎臟最為嚴重。網紅「巴毛律師」陳宇安因25歲時確診紅斑狼瘡,腎臟功能喪失需長期洗腎。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2 小時前
坣娜傳胰臟癌病逝!生前低調抗病「在丈夫身旁離世」 臉書突跳出新貼文惹哭粉絲
[FTNN新聞網]記者曾奕語/綜合報導美聲歌手坣娜今(29)日傳出於本月16日病逝,享年59歲,她生前飽受紅斑性狼瘡之苦,死因一說為紅斑性狼瘡舊疾復發,不過據...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採實名制規畫!衛福部健康幣明年將上路 石崇良:可換「這些東西」
國內65歲以上長輩約460多萬人,即將達總人口20%,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超高齡社會標準,雖然民眾平均餘命約80歲...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大谷翔平「連4次被敬遠」掀爭議!道奇教練苦笑:我也想廢除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劉尚語/綜合報導世界大賽第三戰上演史詩級拉鋸戰,洛杉磯道奇與多倫多藍鳥鏖戰至第18局才分出勝負,追平世界大賽最長局數紀錄。此役大...
FTNN新聞網 ・ 13 小時前
高鐵延伸宜蘭通車時間曝! 南港站出發只要20分鐘
高鐵延伸宜蘭通車時間曝光了!交通部鐵道局今(29日)赴立法院備詢,相關報告指出,高鐵延伸宜蘭案8月已通過環評,現啟動辦理綜合規劃報行政院作業,將爭取於第4季報院完成審議,預計核定後11年完成,最快20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
常常脹氣?小心「這種糖」 低發酵飲食法注意事項曝光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低發酵飲食的概念源於對微生物的了解。如果將一茶匙橄欖油放在桌上,細菌不會在油中生長,但如果將一茶匙糖(碳水化合物)混入橄欖油中,幾天之後細菌和真菌就會開始發酵並使油變質。碳水化合物是細菌的主要能量來源之一,當細菌發酵碳水化合物時,糖會轉化為氣體,導致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引起脹氣和腹脹。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症狀的主要驅動因素是糖。細菌需要糖,如果能戒除人體無法消化的糖分並限制纖維(難以消化)的攝取,就能減少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症狀並降低復發的機會。 低發酵飲食的兩大基本規則:一、限制含有高碳水化合物或人類無法消化的成分食物,因為這些成分會被細菌消化;二、間隔4到5小時用餐。 不可吸收的糖類要避免 但阿斯巴甜「給過」 首要避免的食物包括不可吸收的糖類,例如蔗糖素、山梨糖醇、乳糖醇、木糖醇和甘露醇。人類無法消化這些人工甜味劑,所以他們的熱量全部都會供給細菌。不可消化的糖類必然會導致腹脹。好消息是,可以食用含有人工甜味劑阿斯巴甜的產品,如Equal甜味劑。阿斯巴甜是一種胜肽而非糖類,可以被人體消化又帶有甜味。 一般來說,如果有腸躁症或小腸細菌過度生長,需要限制或避免高纖維食物。
健康醫療網 ・ 13 小時前
港星許紹雄癌逝!「8症狀」是腎臟癌警訊 醫:發現多已中後期
港星許紹雄28日凌晨因腎臟癌引發多重器官衰竭病逝,享壽76歲。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王彥傑、董世祥醫師提到,腎臟癌在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好發於55歲到75歲之間,且早期沒有任何症狀,但隨著腫瘤逐漸變大,恐出現血尿、腰痛及腹部腫塊等症狀,還會合併疲倦、食慾不佳、體重減輕、貧血、發燒等。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日本人胰臟癌發生率高!醫揭「1飲食習慣」釀禍
歌手坣娜罹胰臟癌辭世,享年59歲,胰臟癌再度受到關注。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表示,胰臟癌是國人癌症死因的第7名,而以鄰近的日本來看,其飲食雖常被認為養生,不過數據顯示,日本胰臟癌發生率也很高,主要與飲食有關,其「甜食」大多特別甜。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家生活》全家攜手亞馬遜推跨境物流寄件
【時報記者張漢綺台北報導】全家便利商店(5903)宣布攜手全球電商龍頭亞馬遜,即起與「亞馬遜全球開店」獨家合作「跨境物流寄件服務」,並以「貨物隨到隨寄」、「專業報關」兩大服務,將全國超過4400間店舖化身為跨境物流的寄件首站,協助台灣賣家無痛銷售往全球5大站點,助攻個人與中小型賣家跨出台灣、賣向全球。 跨境電商正夯,據統計,全球超過半數消費者曾有海外電商平台購物經驗,顯示跨境網購商機不容忽視,隨著全球電商市場持續擴張,跨境銷售正成為台灣賣家的新藍海,根據DHL發布的《2025年全球電商產業趨勢報告》指出,約有55%的消費者曾有海外電商平台購物經驗,當中約48%的消費者每月至少跨境網購一次,而美國則位居全球消費者喜愛的第二大海外網購市場。 全家便利商店看好跨境電商為台灣個人與中小型賣家藍海市場,宣佈攜手全球電商龍頭亞馬遜,助攻個人與中小型賣家跨出台灣、賣向全球,此服務鎖定自由工作者、創業青年、斜槓族等個人與中小型賣家,將可簡化過往自行送運跨境包裹的繁瑣物流程序,只需一本台灣護照,就能將商品直通亞馬遜平台的3億活躍用戶。 全家便利商店數位金融部部長劉東豪表示,過往個人與中小型賣家若要將商品
時報資訊 ・ 1 天前
坣娜驚傳病逝?八年飽受紅斑性狼瘡之苦 皮膚像火燒一樣痛
影歌雙棲的「美聲歌后」坣娜(原名唐娜),以〈奢求〉、〈自由〉等經典歌曲紅極一時,近年淡出演藝圈後,與企業家老公薛智偉共同投入「猶台文化交流協會(JTCA)」推廣文化與公益。然而,罹患紅斑性狼瘡多年的她,仍以堅定與樂觀的態度,面對身心考驗。坣娜曾透露,病情最嚴重時長達八年,「皮膚像被火燒一樣痛」,甚至因免疫系統問題導致長期低燒。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快訊/「北教大王力宏」爆極樂後宮!夜夜笙歌猛嗑12女 校方回應了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語文教育系教授許育健,今日遭周刊報導指控涉及多起婚外情,並與多名教育圈女性往來,引發外界關注。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59歲坣娜傳胰臟癌逝!醫揭「1現象」是癌前症狀:很難發現
歌手坣娜驚傳於本月16日因病過世,享年59歲,如今有消息傳出,她是不敵胰臟癌病逝。胰臟癌是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七名,由於不易發現與治療,發生率幾乎就是死亡率,向來被稱為「癌王」。醫師錢政弘表示,一項美國研究發現,胰臟癌患者在確診前一年半開始會出現體溫微微上升的現象,可能只是37.1、37.2°C,是值得民眾注意的細微徵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