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世宏專欄:公民的誕生——期待肯.伯恩斯的《美國革命》
羅世宏/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在這個歷史被切割、事實被懷疑、各國社會陷入對立與撕裂的時代,美國紀錄片導演肯.伯恩斯(Ken Burns)的新作《美國革命》(The American Revolution)即將於十一月十六日在美國公共電視網 PBS 首播。對許多關注公共史學與公民教育的觀眾而言,這不只是一大影像盛事,更是重新想像與感受「民主自由如何誕生」的歷史過程。
重返那個「尚未成形的國家」
伯恩斯的紀錄片總在「國族神話」與「人性真實」之間找到張力。從《南北戰爭》(The Civil War)、《越戰》(The Vietnam War)到《美國與大屠殺》(The U.S. and the Holocaust),他持續拍攝美國如何在痛苦與矛盾中學習成為一個國家。《美國革命》也不例外。
這部歷時八年製作的六集、全片長達十二小時紀錄片,正逢美國獨立戰爭爆發250週年。它並不歌頌英雄,也不以「叛逆者的浪漫」包裝歷史,而是以多重視角重新講述一場思想、階級、族群與情感交織的革命。伯恩斯讓觀眾看見,不只是華盛頓與傑佛遜,還有被奴役者、逃亡的保皇派、原住民、女性與年輕士兵的故事——他們的命運共同構成了「自由」的代價。
這部重量級的紀錄片提醒我們,美國革命既是一場獨立戰爭,也是一場內戰;它是帝國爭奪的延伸,也是新社會自我定義的開端。伯恩斯說:「這場革命讓人類從臣民(subjects)變成公民(citizens)。」他試圖告訴觀眾,公民意識並非天賦,而是在流血與懷疑之間慢慢成形。正如伯恩斯在一場公開座談中所說,他希望這部片能「讓人重新理解美國革命是一場『人性試驗』,不是道德寓言」。他的鏡頭捕捉的不只是戰爭,更是制度誕生的瞬間,那種尚未確定、充滿恐懼與希望的氣息。
理想與矛盾的拉鋸
紀錄片的一個強烈主題,是開國元勳的兩面性。湯瑪斯.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在起草《獨立宣言》時,身邊是一位被奴役的十四歲男孩;而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在戰爭結束後,仍要求重新擁有逃離的黑奴。伯恩斯不掩飾這些矛盾,反而讓它們成為美國民主誕生過程中經歷的陣痛。
正如哈佛大學歷史學者安妮特.高登—瑞德(Annette Gordon-Reed)在片中受訪時所說:「沒有華盛頓,就沒有這個國家。」她並非讚頌英雄,而是指出:真正的領導者,是在不完美中承擔時代。
伯恩斯過去的作品以緩慢的節奏、深沉的旁白與精確的史料著稱。這次他延續同樣的風格,由演員彼得・柯尤特(Peter Coyote)的聲音貫穿全片,並邀集湯姆.漢克(Tom Hanks)、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摩根.費里曼(Morgan Freeman)等近兩百位演員朗讀歷史人物的信件與日記。這些聲音讓歷史重新變得鮮活,也讓觀眾似乎穿越歷史去親眼見證「公民誕生」的過程。
建國維艱,守成不易
《經濟學人》在評論中指出,《美國革命》拒絕把歷史拍成「浪漫的往事」,而是一部「血腥的史詩」。導演揭露戰場上的殘酷與背叛,也描繪那個仍未學會平等的社會。
該刊更進一步呼籲:川普應該觀看這部紀錄片。因為它能提醒美國人「什麼才是真正能讓他們團結並值得驕傲的事物」。這不是一部「覺醒」(woke)色彩的紀錄片作品,而是一部深具愛國情懷、同時誠實面對缺陷的史詩。
《經濟學人》認為,若川普願意觀看,他可能會在片中看到兩種啟示——既能理解建國英雄們如何以強烈野心與非常手段建立國家,也能學到他們如何在權力與道德的衝突中節制自我。
這樣的勸說,顯然不只是針對一位政治人物,更是對整個分裂社會的提醒:歷史的力量,不在於重新演繹衝突,而在於讓人學會克制與共存。《經濟學人》也提到,伯恩斯拍攝革命時代的「恐懼與希望」,其實也是在回應當下的政治分裂。建國元勛們曾警告過民粹領袖可能「騎著民意之馬破壞憲政」,這句警語在今日聽來幾乎成了預言。正如伯恩斯所言:「歷史永遠在提醒我們,國家如何被創造,以及如何被摧毀。」
讓歷史重新進入公共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三月起,伯恩斯與其團隊就已展開全美巡迴活動,舉辦《美國革命》試映會與討論會,從維吉尼亞的威廉斯堡、波士頓與康科德,到亞特蘭大、芝加哥、紐約與洛杉磯等地,與觀眾、教師與學生面對面交流。這場巡迴式公共對話,幾乎成了另一種「民主實踐」的延伸,有如一場將歷史重新帶回公民生活的儀式。
PBS 與伯恩斯的製作公司 Florentine Films 也透過 PBS LearningMedia 為全美中小學教師製作教材與數位資源,讓年輕世代理解,「自由不是抽象名詞,而是一種需要學習與實踐的責任」。
這部系列紀錄片最後以建國元勛班傑明.洛希(Benjamin Rush)的話作結:「革命尚未結束。」250年後,這句話仍提醒我們,政治體制的更新,取決於公民能否持續維護理念的真實性。
對台灣的啟示
對台灣觀眾而言,《美國革命》並非遙遠的歷史劇,而是一面鏡子。它提醒我們,政治制度的穩固,取決於公民能否不斷更新對自由的理解。近年台灣社會圍繞歷史記憶、公共媒體改革與民主教育的討論,其實都指向同一個課題:民主不只是選舉,而是一種關乎集體記憶的修復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近來也有多部台灣紀錄片以公民視角重訪歷史。例如探討戰後轉型與集體記憶的《終戰那一天》,以及重現紀實攝影與台灣民主化歷程的《民主之眼》,都正在展開群眾募資。這些創作者以有限資源追問:「我們如何記得、又如何繼續相信?」其精神與伯恩斯的公共史學並行不悖——都在用影像回應時代的健忘。
相對於在中國大陸連「公民社會」一詞都不許公開提起、任何自發性社群組織都被視為政權威脅的現實,台灣的公民權利與社會參與已獲得充分實現,彌足珍貴。這正是我們應從《美國革命》中讀出的核心訊息——公民自由從來不是天賦人權,而是持續的選擇與堅持。
美國革命的歷史仍在書寫
當資訊環境被演算法與情緒撕裂,我們更需要像《美國革命》這樣的公共影像——它不提供答案,而邀請討論;不誇耀偉人,而讓普通人重新回到歷史的中心。伯恩斯所拍攝的,不只是250年前的美國革命,也在邀請世人共同思考自由民主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從《南北戰爭》到《美國革命》,伯恩斯一再告訴觀眾:歷史不是過去式,而是現在進行式。那場250年前的戰爭並未真正結束,因為「公民」這個身份仍在面臨考驗。
在當前全球民主疲乏、仇恨政治蔓延的年代,《美國革命》像是一封寫給未來的信——提醒我們,理想不會自己延續,自由也從不廉價。當美國及世界各地的人們願意再次坐下來,一起看這部紀錄片、談論那場爭取「做公民」的革命時,或許,革命本身就已經重新開始。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回到原文
更多鏡報報導
羅世宏專欄:館長「斬首」言論,為何不屬不可罰的政治表達?
何清漣專欄:川普將從APEC川習會收穫什麼?
陳嘉宏專欄:蔡英文不是魯莽的總統 賴清德也不是
其他人也在看


AIPAC首度組團訪台 (圖)
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AIPAC)組200人訪團首度訪台,外交部長林佳龍(中)與AIPAC會長卡明斯基(Bernard Kaminetsky,左3)、董事會主席圖卿(Michael Tuchin,左2)、執行長布朗特(Elliot Brandt,另譯:布蘭特,左1)等合影。
中央社 ・ 1 天前

腸道植入好菌 對治「困難梭菌感染」
你平常是會吃益生菌來養生的人嗎?你確定你吃下去的益生菌都有好好被吸收嗎?長庚醫院和國科會推出最新的「腸道微菌分析」,不只能夠檢測到腸道有沒有吸收到益生菌,更可以檢測腸道內的菌叢好壞,進而分析病患未...
大愛電視 ・ 19 小時前
首起非洲豬瘟病死豬案例恐更早? 關聯場.追溯可能得再擴大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中央努力控制非洲豬瘟疫情,要維持在個案範圍,但台中市政府卻不斷掉鍊。現在更傳出,初步疫調報告繳交了,但究竟第一例確診的豬隻何時死亡,還無法確認。翻看問題豬場,死豬紀錄,發現早在雙十前,就有九隻豬陸續暴斃。有沒有可能其中就有豬是死於非洲豬瘟,誰也不敢掛保證。由於首例個案,將牽涉疫調範圍,中央已經督促市府,趕緊確認。農業部防檢署企劃組長林志憲:「但是我們從醫療報告裡面,對照他這樣的一個數字,看起來可能懷疑,這個最早的死亡日期,可能不是10月10號。」台灣爆發非洲豬瘟危機,都第幾天了,台中市政府初步疫調,還有好多問題沒釐清。現在就連第一頭確診病死豬,幾時出現,都沒辦法,下定論!現在就連第一頭確診病死豬,幾時出現,都沒辦法,下定論(圖/民視新聞)農業部防檢署企劃組長林志憲:「如果他的第一隻,有臨床症狀死亡的豬隻,是在少(早)於10月10號,這樣子就可能,我們的追查的日期,可能會比9月25號還要提早,所以這邊就是為什麼,我們急迫的要求臺中市政府,一定要去確認,第一隻有臨床症狀出現的這個日期。」農業部因應豬瘟危機,10/25將警示標準,調得更嚴格。原本規模500頭以下的養豬場,病死豬達3%,才會敲響警鐘。現在2%,就會告警。但第一輪清查,依舊標準,回溯到9月開始,至10月21,事情爆發當日。總共發現,五筆異常。初步認定,第一頭確診非洲豬瘟的病死豬,在10/10暴斃。但真是這樣嗎?因為問題豬場,在此之前,9/4到10/5,一個月內,就有九頭豬死亡。裡面有沒有可能藏有非洲豬瘟案例?誰都沒辦法,掛保證。問題豬場,在此之前,9/4到10/5,一個月內,就有九頭豬死亡(圖/民視新聞)防檢署肉品檢查組長洪宗林:「(當時)初步診斷結果疑似為APP,就是這個放線桿菌胸膜肺炎這個狀況,那當時這個並不是說重大傳染病,所以大概是以這個理由,說沒有通報。」確診豬的最早死亡時間,牽涉關聯場回溯日期,就怕漏網之餘,讓非洲豬瘟無法清零。想讓百工百業回歸正常,台中市府,可不能再不斷掉鍊!原文出處:首起非洲豬瘟病死豬案例恐更早? 關聯場、追溯日期可能得再擴大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盧秀燕「逢龍必反」? 卓冠廷嘆外埔生質園區二期被擋無法讓廚餘去化台中市府疫調有多項缺失 應變中心:首病發豬死亡日「恐非10/10」台中市府說法多變「再冒出第4名獸醫」 盧秀燕社群再被灌爆:臉皮比豬皮還厚
民視影音 ・ 1 天前
中選會委員難產!民眾曝政院來電徵詢人選 公開向社會徵才
[Newtalk新聞] 中央選舉委員會有6名委員將於11月3日卸任,但至今行政院仍未提名,民眾今(29日)表示,行政院本週致電主席黃國昌徵詢名單,民眾公開透過臉書向社會徵才,盼推動中選會中立、專業,並進一步推動台灣選制的現代化改革,歡迎具有法政、選務相關專業的朋友,捲起袖子為台灣民眾貢獻所長。 民眾於臉書發文指出,2026地方選舉在即,但有6位中選會委員將於11月3日卸任,行政院本應在8月提名,眼看都過期3個月了,名單還是難產。下個月開始,只剩4位委員的中選會將無法正式開會,恐怕影響明年選務工作。 民眾透露,為解決燃眉之急,行政院本週致電黃國昌,向本徵詢名單,並於昨天正式將徵詢函文寄至民眾團,請團協助推薦人選。 民眾說,中選會主要任務為辦理、督導及綜合規劃各種公職人員選舉、罷免與公民投票等工作,委員會設置委員9至11人,除主委與副主委外,均為無給職,四年一任。中選會委員需具有法政相關學識與選務相關經驗,由行政院院長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中選會委員應超然獨立行使職權,不能選擇性辦事甚至恣意擴權、駁回或消極抵抗人民發起的公投案;更應思考如何提升、精進選務工作,而非對評論
新頭殼 ・ 13 小時前
「川苗會」簽署關鍵協議 美日迎「新黃金時代」
川普率國務卿、財政部長、商務部長等內閣核心成員訪日。日本媒體稱美國政壇「全明星隊」到齊。訪問成果頗豐,川普與日本天皇會面,並與新首相高市早苗就包含稀土在內的關鍵礦產供應鏈簽署協議。
德國之聲 ・ 1 天前
整形拉皮樣樣來!矽谷科技男害怕「形象不符」被淘汰 投資外貌已成產業潮流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這股整形風潮的背後,是矽谷科技界長期存在的年齡歧視問題。知名投資人彼得‧提爾(Peter Thiel)就曾向友人給出建議,「科技是年輕人的遊戲,你不該雇傭30歲以上的人」。因此雖然年齡歧視備受批評,但在矽谷的工作環境中,「衰老」的標籤仍然在許多方...
CTWANT ・ 1 天前
房市轉冷 長照基金也受凍
房市轉冷,房地合一稅今年稅收大減,連帶使稅款挹注長照基金達標率恐創新低。財政部表示,2017年至2025年9月稅款累計撥入長照基金6,197億元,其中房地合一稅自2022年起躍居最大來源,長照稅收來源以房地合一稅為大宗的態勢確立,受房市景氣的影響也因而加深。
工商時報 ・ 22 小時前
10/28【霸氣】林泓育的致勝兩分砲奪冠 我們有壓力 我們學長來扛 | 緯來運動STUDIO
▶️【加入會員按鈕】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3P83RUWwKbZ4bkhNti4ZuQ/join ---------------------------------------------------------------------------- 【YouTube會員賽事直播權益】 🌟IOS系統會被收取額外手續費🌟 加入「緯來NBA會員」NT 100會員🌟含以上 🏀 2025-26 NBA 例行賽 台灣獨家播出 (VOD 7 天) 🏀 2025-26 東亞超級聯賽 加入「緯來全賽事會員」NT 250會員🌟含以上 🏎 2025 WRC 世界拉力錦標賽 🏍2025 MotoGP 世界摩托車錦標賽 🏍2025 WorldSBK 世界超級機車錦標賽 🏍2025 Supercars 超級房車錦標賽 加入「緯來VIP」NT 4800會員🌟 🏀 轉播賽事通通有 🏀 專屬福利 ⚠ 特別提醒 Special Notice 🔺加入該等級後,會員同時享有所有較低等級之福利。 Upon joining this tier, members are also entitled to all benefits of lower tiers. 🔺部分比賽因版權限制,僅限台灣觀看。 Due to copyright restrictions, some games are exclusively available in Taiwan. 🔺NBA 因版權限制,賽事回放僅限 7 天。 Due to copyright restrictions, NBA game replays are available for 7 days only. 🔺建議使用電腦版或網頁版加入會員,避免遭手機系統收取額外手續費。 It is recommended to join via the desktop or web version to avoid additional fees charged by mobile systems. ---------------------------------------------------------------------------- 追蹤 訂閱 緯來體育台相關平台讓你體育消息不間斷 更多好康有趣的都在這 ! ✎緯來體育台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vlsports_official/】 ✎緯來體育台官方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vlsports 】 ✎緯來體育台LINE官方帳號【https://goo.gl/bb7hsc 】
緯來體育台 ・ 1 天前吳怡霈控航空客服「不耐煩拒給建議」 網友反嗆:服務業都懂
吳怡霈近日在Threads上抱怨航空公司客服態度冰冷,讓她氣得直呼「一秒腦神經斷掉」,她表示自己向來對該航空公司印象良好,卻在致電詢問票務細節時,遇上一位語速極快、語氣不耐的客服人員,對方不僅壓力爆棚,還拒絕提供任何建議,讓她當場掛掉電話,感嘆:「到底為什麼要這樣說話?」不過此番言論,卻引來不少從事
自由時報 ・ 18 小時前
花蓮0403震災中繼宅預計11月開放看屋 「這時間」可望入住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黃泰宇/花蓮報導 0403震災中繼宅進度為各界關心的議題,花蓮縣政府今(29)日更新0403震災中繼宅進度。為協助受災鄉親安心度過重建階段,與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合作興建「組合屋」,以及與慈濟基金會合作推動「大愛屋」2案,目前均進入最後收尾階段,預計於11月開放受災戶看屋,12月底前可望全部入住。 「充分展現社會各界攜手重建的力量。」花蓮...
匯流新聞網 ・ 16 小時前川習會明登場 紐時:恐回到原點 若達協議只是回到貿易戰2.0前情勢
美國總統川普30日將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成為今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的重頭戲,全球企業緊盯半導體、...
聯合新聞網 ・ 19 小時前精瘦中年男子因心肌梗塞住進加護病房 原因竟是乾癬共病
因心肌梗塞,45歲陳姓男子被收治於醫院加護病房,期間心臟內科醫師查房時,進行身體理學檢查,看見其胸口、後背及四肢有大片脫...
聯合新聞網 ・ 19 小時前
59歲坣娜「驚傳病逝」!最後一篇貼文「這1句」曝
娛樂中心/于士宸報導女歌手坣娜驚傳病逝!坣娜過去以〈奢求〉、〈自由〉等歌曲紅極一時,據了解,她10月16日時,疑似遭網傳病逝,享年59歲。消息曝光後,讓演藝圈友人與粉絲震驚不已。然而,知名製作人張光斗稍早也發文了。
民視 ・ 7 小時前
王子承認與粿粿「超過朋友界線」向范姜彥豐道歉:錯誤沒有藉口
范姜彥豐29日控訴妻子粿粿婚內出軌王子邱勝翊,引起軒然大波。王子於下午2點38發文,打破沉默,承認越過朋友界線:「從一個單純傾聽者漸漸過度關心,超過了朋友間,應有的界線,雖出於心疼與關心,但不是應有的表達方式,錯誤就是錯誤,沒有藉口。」
簡子喬|Yahoo名人娛樂特派記者 ・ 11 小時前
范姜彥豐「控粿粿出軌王子」被戴綠帽!影片公開「大膽內幕」
娛樂中心/巫旻璇報導中信兄弟啦啦隊「Passion Sisters」前成員粿粿(江瑋琳)在2022年與男星范姜彥豐步入婚姻,時常在社群媒體上分享甜蜜互動。不過近日有網友發現,夫妻倆近來同框畫面明顯減少,社群貼文多為各自的生活照、工作花絮與業配內容,讓「婚變疑雲」浮上檯面,引發外界關注。今(29)日稍早,范姜彥豐突然在Instagram限時動態發文,罕見提到兩人之間的狀況,暗指粿粿在婚內出現「道德淪喪」婚內出軌,甚至點名王子(邱勝翊),指控第三者介入婚姻。
民視 ・ 10 小時前
王子道歉聲明自稱「因為心疼才越線」 律師嗆爆:和人妻聊騷叫沒破壞家庭關係?
今日,男星范姜彥豐在社群平台公布9分鐘影片,公開控訴妻子粿粿和前棒棒堂成員「王子」打著好友的名義婚內出軌,甚至有身邊的知情人替他們隱瞞,不知情的也被2人利用作為掩護,「我的信任和真心被狠狠踐踏,最終成了戴著綠帽的小丑。當知道真相後,再回頭看過去一同玩樂時的...
CTWANT ・ 8 小時前
范姜彥豐控粿粿「婚內出軌王子」!美國極樂片遭挖 網酸:原來是紀錄片
粿粿與范姜彥豐2022年結婚,婚後育有一女「小粿醬」,原本一家三口幸福美滿,未料今(29)日風雲突變。范姜彥豐無預警在社群發文,親口認了婚變,並爆出震撼內幕,痛批妻子「道德淪喪、婚內出軌」,更直接點名老婆出軌對象為王子,消息一出瞬間引爆。記者林汝珊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