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越大腦袋越老? 研究揭「內臟脂肪」加速大腦老化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想要大腦保持年輕靈光?除了動腦,你可能更需要「動身體」。根據科技新聞網站《SciTechDaily》報導,最新科學研究發現,影響大腦衰老速度的關鍵線索,竟然藏在我們的肚子裡。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團隊透過先進的全身核磁共振(MRI) 與人工智慧(AI)技術分析證實,體內「內臟脂肪」越多、肌肉量越少的人,其大腦的「生物年齡」看起來就越老;反之,肌肉結實者的大腦則顯得更年輕健康。
這項將於本週末在第111屆北美放射學會(RSNA)年會上發表的重大研究,分析了1164名健康成人的MRI影像。研究團隊利用 T1 加權序列成像技術,清楚區分體內的肌肉與脂肪組織,再透過AI演算法計算出受試者的「大腦年齡」。結果顯示,那些擁有較多肌肉且內臟脂肪較少的人,大腦結構呈現出更年輕的狀態,這意味著他們可能具備較低的阿茲海默症等退化性疾病風險。
研究資深作者、神經放射學與神經學副教授拉吉(Cyrus Raji)博士指出,並非所有的脂肪都對大腦有害。研究發現,位於皮膚下方、捏得起來的「皮下脂肪」,與大腦老化並沒有顯著關聯;真正的殺手是藏在腹部深處、包覆著重要器官的「內臟脂肪」(Visceral fat)。
拉吉分析,這項研究證實了身體成分是反映大腦健康的關鍵指標。數據顯示,當一個人的「內臟脂肪與肌肉比率」越高,其大腦老化程度就越嚴重;反之,擁有更多肌肉並減少隱藏的腹部脂肪,更有可能維持大腦的年輕與健康。這也解釋了為何隨著年齡增長,肌肉流失與腹部脂肪堆積往往伴隨著認知功能的下降。
這項發現也為當前熱門的減肥療法提供了重要指引。目前廣泛使用的 GLP-1 減肥藥物(如 Ozempic 胰妥讚)雖然能強力燃燒脂肪,但也可能與較高比例的肌肉流失有關。
拉吉建議,未來的治療方案應更精確地針對內臟脂肪,同時透過運動或調整藥物劑量來極小化肌肉流失,因為在減脂的同時保留肌肉量,對大腦抗老化的效益最大。這項研究再次證實了身體與大腦健康密不可分,透過「增肌減脂」的生活型態,我們確實有機會讓大腦「逆生長」。
更多自由時報報導
健康網》長期吃5種藥 愈吃愈無力 醫:對「藥」下「營養素」很重要
健康網》蕭薔小蠻腰受注目 醫:內臟脂肪為1屬正常數值
獨家》台積電擬加碼投資3座2奈米廠 地點傳將落這邊
健康網》中風年輕化 醫:高風險族群做5事改善
其他人也在看

擺脫暴怒體質!補對「3種營養素」不怕被氣老
李婉萍近日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身邊有朋友因為被孩子氣到情緒失控,有天甚至和丈夫外出時被誤認為是「老公的姐姐」,讓對方既氣惱又受傷。她藉此提醒,大多數人生活中難免面臨壓力與惱人的情緒,但其實有些營養素能降低易怒、延緩老化,在煩心事無法完全避免的情況下,讓身...
CTWANT ・ 1 天前
「超養生運動」曝!研究:能降低心臟病風險 做越多越長壽
心臟堪稱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心臟科醫師劉中平表示,「伏地挺身」極具保護心臟的功能,一項美追蹤消防隊員長達10年的研究顯示,能做越多伏地挺身的人,未來發生心臟病的風險就越低。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4 小時前
置換人工髖關節 正前開微創不破壞肌肉
一名六十多歲的婦女,意外跌倒受傷,右側髖關節骨折,疼到沒辦法走路,大林慈濟醫院骨科專家謝明宏,為她進行「正前開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有別於傳統手術,能在保留肌肉結構的情況下進行,疼痛減少、出血...
大愛電視 ・ 20 小時前星際客機運送太空人凸槌 NASA決縮減與波音合約
(中央社華盛頓24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今天宣布,將縮減波音公司(Boeing)星際客機(Starliner)運送太空人的任務次數;下次星際客機飛往國際太空站的任務將不載人。
中央社 ・ 1 天前流感季老是中鏢、感冒好不了?中醫:不是病毒太兇,是你的「正氣」太弱
今年流感來得又快又猛,在同一個辦公室裡,有些人三不五時就感冒「中鏢」,有人卻能整季平安無事,這往往歸因於「免疫力不足」,但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這其實是體內「正氣」不足。面對流感季節,民眾該如何補足正氣,築起防禦牆,預防病毒侵襲? 今年北半球的流感季明顯提前升溫,澳洲、紐西蘭、日本等國陸續進入大流行,A型H3N2傳播快速,加上疫情後的「免疫負債」,多國病例明顯上升。台灣也不例外。根據疾管署監測,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持續攀升,顯示這波疫情的確不容輕忽。 60歲的李小姐感冒3天,初期症狀是流鼻水,鼻咽部微熱感,接著發燒、頭痛、咽喉腫脹疼痛、聲音沙啞、全身肌肉痠痛無力。她原以為休息、多喝水就能好,但症狀愈拖愈重,最後到醫院就診,評估為類流感。 打了疫苗還是得?關鍵在於「正氣」 「我才打過流感疫苗,怎麼還會得?」李小姐百思不解。馬偕醫院中醫部內科主治醫師李炎東解釋,問題不是疫苗失效,而是身體的「正氣」不足,擋不住外來的風寒與病毒。 然而,「正氣」究竟是什麼?李炎東說,中醫所指的正氣,是人體抗病能力、自我修復與防禦機能的總和,概念上接近西醫所說的免疫力。正氣由肺、脾、腎等臟腑共同維持:肺主氣、司呼吸
康健雜誌 ・ 1 天前
吃芝麻補鈣挑錯顏色虧很大 農糧署:效果差5倍
芝麻營養成分豐富,鈣的含量更是植物界中的佼佼者。芝麻常見黑、白兩色,許多人以為是同一品種,但其實「完全不同」,農糧署表示,兩者雖都是堅果種子類,但黑芝麻含鈣量高,是白芝麻的5倍以上,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指出,食用黑芝麻對維持骨骼和牙齒健康有很大的幫助,想補鈣,可以把黑芝麻打成飲品或加入豆漿裡飲用。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影/ 陸十五五啟動太空探源計畫 將發射衛星尋找「第二顆地球」
大陸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24日在空間科學先導專項最新亮點成果發布會上宣布,「十五五」期間將組織實施太空探源科學衛星計畫,發射4顆衛星探索宇宙起源、空間天氣起源、生命起源等重大前沿問題,力爭在宇宙黑暗時代、太陽磁活動週、系外類地行星探測等領域實現新突破。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暈碳助眠」真有用?營養師:秒睡≠睡得好!教你這樣聰明吃真正好眠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近期在Threads不時可見網友分享「暈碳助眠法」,認為晚餐吃多一點碳水、讓自己犯睏,就能「秒睡」。究竟「暈碳助眠」是否真的有用?林雨薇營養師表示,「暈碳」確實可能加快入睡時間,但不等於睡得深且穩,長期下來更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與脂肪肝風險,不是對抗失眠的長久之計。她也推薦民眾可留意牛番茄、奇異果、發酵乳品等助眠飲食,並以攝取均衡營養為首要原則。 為何會「暈碳」?3大機制與血糖、大腦血流、色胺酸都有關! 林雨薇營養師指出,「暈碳」實際並非醫學名詞,指的是餐後嗜睡的現象,與以下3大生理反應有關: 血糖劇烈震盪:麵條、麵包、珍奶等精緻碳水讓血糖快速飆升,胰島素大量分泌又一下將血糖降得過低,就像「雲霄飛車」。高血糖令人昏沉,低血糖時則會感到疲倦不適。 大腦血流降低: 吃得過飽時,身體會優先加速處理食物消化,大量血液流向腸胃道,導致腦部血流和氧氣降低,使人感到遲鈍、專注力下降。 更多色胺酸進入大腦:胰島素同時促進身體的合成反應,其中大量支鏈氨基酸(BCAA)進入肌肉用於合成。而色胺酸與BCAA進入大腦的通道相同,BCAA減少等於色胺酸更易進入大腦,再轉變成褪黑激素、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年輕人也失眠!醫曝「慢性睡不飽」風險 恐釀慢性病、失智
根據健保署資料顯示,台灣每年安眠藥處方數量持續攀升,已有數百萬人次倚賴藥物入眠。令人關注的是,用藥族群已不再侷限於中老年人,越來越多年輕族群因為工作壓力、長時間使用3C產品與生活作息紊亂,成為失眠的主要患者。許多人從「偶爾吃」變成「天天吃」,卻不知道長期依賴傳統安眠藥物,可能導致白天嗜睡、注意力下降,甚至提高跌倒、記憶力衰退與失智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秋天是吃螃蟹的季節!海大教授教「活蟹處理」7步驟:線繩別亂解開
秋天是螃蟹的季節,該如何處理螃蟹呢?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副教授黃之暘於《好好吃魚》一書中,本書數十年對魚的各種知識,包括水產哪裡買?水產怎麼挑?水產如何處理?帶領讀者從觀察挑選、採購打理,到烹飪調味,循序漸進進入豐富又美味的水產世界。以下為原書摘文: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
總是替孩子付出太多?心理師揭「3種教養心態」容易把父母關入孤島
父母總是為孩子做得太多?小心容易把自己關入孤島。諮商心理師胡瑋婷於《讓孩子成為自己人生的玩家》一書中,分享「遊戲化學習」的方法,透過陪伴孩子玩耍,滿足他們的安全感、歸屬感、新鮮感、控制感和效能感等,幫助孩子學習情緒調節與培養自信心,成為自己人生的最大玩家。以下為原書摘文: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
彰化貓舍業者稱被騙無力飼養 動保所安置41貓依法開罰
彰化市1處私人貓舍,裡面的貓咪都疑似營養不良,環境相當髒亂,愛貓人士發現很心疼,想要領養,但業者卻強調要收費,業者解釋,因為2年前遇上投資詐騙,積欠500萬債務,無力負擔飼料費與醫療費!動保處到場稽查...
華視 ・ 1 天前
月經痛到無法正常生活!35歲女竟是「子宮肌腺瘤」惹禍
35歲的李小姐近三年因生理期腹痛難耐,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經診斷發現是子宮肌腺瘤所致。透過腹腔鏡與婦科超音波導引的微波消融治療後,李小姐症狀獲得大幅改善。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年輕女性子宮滿佈肌腺瘤 微波消融告別每月經痛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邊建元/新北報導 圖:婦產部長陳國瑚醫師/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35歲的李小姐近三年總會因為生理期而腹痛難耐,日常生活都受到了影響,擔心身體狀況的她前往台北慈濟醫院就診
好醫師新聞網 ・ 1 天前
早餐店「1類食材」易致癌!被世衛列一級致癌物等同菸草,卻有一堆人愛吃
加工肉品對健康的影響近年來備受關注,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其列為一級致癌物,危險程度與菸草相當,像民眾在超商或早餐店購買的培根、火腿、香腸等常見食品,實際上都含有可能致癌的添加物。根據專家研究指出,長期攝
食尚玩家 ・ 1 天前
Joeman減重30kg!每天168斷食仍反彈復胖 揪出1關鍵問題:自己都沒意識到
YouTuber Joeman近年減肥有成,從原先超過100公斤,瘦到現在健康的71公斤,付出不少努力。他日前拍影片分享心得,坦言減重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中間一度復胖,後來才發現除了運動、飲食之外,原來「壓力」對體重的影響也很大,若想減肥成功,也不能忽視心理上的健康!
姊妹淘 ・ 12 小時前
日本研究證實!「1發酵物」能防失智:一週一次就見效
年紀越大,得失智症風險越高,但一項日本研究顯示,相較於完全不吃起司的老人,每週至少吃一次起司的老人罹患失智症的比例較低。日本學者認為,此項研究與過去觀察性研究的結果一致,都顯示吃乳製品有助於減緩老人的認知退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不是芭樂!每天一杯「超級水果」能抗三高和減脂:半年降心血管風險15%
隨著年齡增長,不少人開始面臨腰圍增加、血壓波動、血糖升高等「中年三高」問題,而這些症狀背後常隱藏著一個無聲的健康威脅。對此營養師建議,可以從選對食物下手,並最新研究顯示,指出酸甜可口的「藍莓」是超級水果,可能成為對抗代謝症候群的天然利器,且豐富的花青素與多酚成分,為健康提供多層次守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