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分級醫療!未經轉診直接跑醫學中心 明年恐需1200元
為了要落實分級醫療制度,衛福部長石崇良透露,最快將在明年下半年實施未經轉診,直接至醫學中心就醫,加收五成部分負擔措施,到時候如果未持轉診單到醫學中心就診,費用可能上看1200元。不過有專家認為,這恐怕會對醫學中心及病患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應盡快擬定相關配套措施,降低措施上路後可能造成的衝擊。
衛福部長石崇良近日接受平面媒體專訪時透露,最快將在明年下半年實施「若未經轉診直接到醫學中心就醫,會加收五成部分負擔措施」,然而在措施上路後,可能會對民眾造成很大影響。舉例來說,目前到醫學中心門診就醫的平均醫療費用大約是600元,但如果以醫學中心每人每診平均花費是2400元來計算,未來單次就醫的輕症患者,就可能要支付高達1200元的費用,比現行的600元多出一倍。
對此,石崇良表示,由於目前看到很多醫學中心門診的輕症和慢性疾病患者,占比高達6至7成,反觀癌症等重大傷病患者的門診手術,占比只有大約3至4成,認為相當不合理,因此希望透過這項制度,讓民眾能夠了解分級醫療的狀況,讓醫學中心專注治療急重難罕等患者,減少收治輕症患者。
而這樣的新制措施其實在健保法規中已有明文規定,不過一直以來都沒有實施。對於落實分級醫療制度,台大醫院表達高度肯定,但也擔憂接下來可能對醫學中心造成衝擊,至於衝擊的程度還有待上路之後才能評估。
另外,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也表示,如果有些民眾沒有經過轉診,到醫學中心接受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檢查,未來醫療費用可能會高達5、6千,希望政府可以擬定相關措施,並落實讓民眾了解小病到診所就醫,不用跑到大醫院的觀念。醫療改革基金會則認為,健保署應該為「輕症」下定義,也要為長期就醫的老病人想出一些處置方案,為明年新措施上路盡快擬定配套措施。
台北/楊祥瑜 責任編輯/馮康蕙
更多台視新聞網報導
健保署硬起來控管醫院門診量 台北區醫學中心:擬漲掛號費
急診壅塞無床難解!衛福部提3策略 醫師嘆「老套路了」
醫院評鑑出爐! 義大醫院升格為第23家醫學中心
其他人也在看

UCC週日上路! 石崇良要求醫學中心明年上半年完成「這件事」
衛福部健保署將自11月1日起試辦週日及國定假日輕急症中心(UCC),今日也公布6都13處設置地點。衛福部長石崇良指出,UCC可提供內(兒)科與外(骨)科輕症處置,但不能開立慢性病處方箋,希望分擔大醫院急診壓力,另也要求醫學中心落實輕症患者減量,以落實分級醫療。
自由時報 ・ 1 天前石崇良新官上任三把火 女醫嚇到:醫療同仁安全帶繫緊
衛福部長石崇良上任後,著手推動一系列改革,包括試辦「假日輕急症中心」,以及未經轉診到大醫院看病,將提高5成自付額、即1200元,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吳欣岱指出,這些議題一口氣丟出來讓她嚇了一跳,呼籲「醫療同仁,安全帶請繫緊」,其中她最期待輕症和重症病人通通擠在一起排隊的扭曲現象,能獲得改善。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賴總統出席「百大醫言堂」上線啟動典禮(3) (圖)
由慈月基金會與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共同製作的「百大醫言堂」29日在台北舉行上線啟動典禮,總統賴清德(後右11)與衛福部長石崇良(後左9)等知名醫師與會合影。
中央社 ・ 1 天前假日急診8成輕症 設13急症中心一站搞定盼分流減壓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9日電)大醫院假日急診8成病人不危急生命,衛福部長石崇良說,六都13個假日急症中心設立,以內兒骨外科、日晚班各2診間,從包紮到X光,盼有效分流輕症個案、減輕醫學中心急診壓力。
中央社 ・ 1 天前
賴清德啟動《百大醫言堂》上線 5年489億投「健康台灣深耕計畫」
賴清德總統今(29日)出席《百大醫言堂》上線啟動典禮,肯定該平台有效提升全民健康知識。賴清德還釋出醫療健保多項利多,包括5年489億投入「健康台灣深耕計畫」;以及加強「三高防治888計畫」、免費健檢今年升級年齡下修到30歲、新設「癌症新藥基金」投入規模100億元等;期許未來落實「健康台灣」核心目標。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小病直奔大醫院「恐自付1200元」 石崇良:半年觀察期
為落實分級醫療,衛福部長石崇良指示,明年起將針對醫學中心,輕症就醫比例展開半年觀察,如果成效不彰,最快7月起將依健保法規定,對未經轉診就直奔醫學中心的就診者,收取最高5成部分負擔,民眾自付上看1千2百...
華視 ・ 1 天前
「上任2個月」石崇良大刀闊斧改革 醫界驚:同仁安全帶請繫緊!
衛福部長石崇良自上任至今近二個月,短短一個多月內推出多項醫療改革措施,包括假日急症中心(UCC)、到落實分級醫療,提高未經轉診至醫學中心的就醫費用,被醫界喻為少見的「行動派部長」。台灣基進秘書長及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吳欣岱29日也發文表示,這些一口氣提出的議題讓人感到驚訝,並呼籲醫療同仁「安全帶請繫緊!」。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腹瀉別輕忽,延誤五年存活率狂降「9成→2成」!兩年一次糞便潛血「大腸癌不再是絕症」
提問:進入夏季後,很多人都會有腹瀉、腹痛、噁心、嘔吐的問題,請問這些症狀是否會跟大腸直腸癌的症狀混淆?
幸福熟齡 ・ 1 天前
怕開除濕機「人體水分被吸乾」! 台電教1招解決
臉書粉專「台電電力粉絲團」表示,常常有人詢問「人在室內可以開除濕機嗎?」實際上只要將濕度設定在人體舒適範圍,人和除濕機就可以共處一室。台電說到,以前的舊款除濕機無法設定濕度,才會有除濕時人不要共處一室的說法,現在大部分除濕機有濕度設定功能,若將濕度設定在5...
CTWANT ・ 1 天前嘆台灣健保快被玩壞!Cheap揭轉診親身經歷:很人性也很失控
近年來醫院人力流失嚴重,許多科別不但住院醫師招不滿,不少醫師完訓後也選擇到基層診所開業。為減輕大醫院醫療量能負擔,衛福部最快明年下半年實施新制,民眾未經轉診,未來可能得多負擔1200元。對此,百萬網紅Cheap分享自己大醫院轉診經驗,直言很人性,也很失控,健保快被玩壞了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59歲坣娜傳胰臟癌逝!醫揭「1現象」是癌前症狀:很難發現
歌手坣娜驚傳於本月16日因病過世,享年59歲,如今有消息傳出,她是不敵胰臟癌病逝。胰臟癌是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七名,由於不易發現與治療,發生率幾乎就是死亡率,向來被稱為「癌王」。醫師錢政弘表示,一項美國研究發現,胰臟癌患者在確診前一年半開始會出現體溫微微上升的現象,可能只是37.1、37.2°C,是值得民眾注意的細微徵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坣娜胰臟癌逝!研究揭「1物」超毒:大增罹癌風險
歌手坣娜於16日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消息一出震驚演藝圈與粉絲。醫師錢政弘表示,一般提到胰臟癌,會先想到糖尿病,但一篇針對成年女性得胰臟癌的研究發現,有抽菸者的罹癌風險多1.5倍。兒童時期曾吸二手菸者多1.47倍;有抽菸且在生活中吸二手菸者多1.68倍;有抽菸且在兒童時期吸二手菸的人更多出2.8倍,相當驚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9 小時前
很多人不知道!「1飲品」是粒線體毒物 醫示警:喝多腎會壞
若想維持腎臟的健康,其實最重要的關鍵在於細胞中的「粒線體」,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粒線體是生命的「發電廠」,一旦它出問題,腎臟就會「缺電」,進而出現損傷。對此,他列出會破壞粒線體,導致器官缺能量的4大因素,以及保護粒線體的方法,其中很多人都愛喝的「含糖飲料」,對粒線體來說是毒物,一定要少喝。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天前
坣娜胰臟癌病逝!醫揭5大症狀示警 50歲以上為高風險群
根據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說法,胰臟癌早期可能出現的5大症狀包括腹痛、背痛、噁心想吐、糖尿病及黃疸引起的皮膚搔癢。林醫師提醒,一旦同時出現這些症狀,應特別提高警覺。林相宏指出,胰臟與背部脊椎鄰近,當出現背痛時也可能是胰臟異常的徵兆。他引述日本學者Ya...
CTWANT ・ 1 天前
日本人胰臟癌發生率高!醫揭「1飲食習慣」釀禍
歌手坣娜罹胰臟癌辭世,享年59歲,胰臟癌再度受到關注。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表示,胰臟癌是國人癌症死因的第7名,而以鄰近的日本來看,其飲食雖常被認為養生,不過數據顯示,日本胰臟癌發生率也很高,主要與飲食有關,其「甜食」大多特別甜。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中國愛滋病疫情拉警報!感染者高發省份出爐:第6名新疆就已破10萬人
根據中國國家疾管局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中國愛滋病毒感染者高發省份人數排名」再次引發社會關注。2024年,全國愛滋病(HIV/AIDS)感染者中,四川省以約17.47萬例居首,成為中國感染人數最多的地區;其次為廣西(12.32萬)與重慶(11.6萬)。整體來看,西南地區依舊是疫情最為集中的熱區。(記者唐家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癌症年奪5.3萬命!醫揭「癌前9警訊」:老是睡不飽慘了
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一年就奪走5.3萬條人命。醫師黃軒表示,事實上,在人未確診罹癌之前,就會出現9大現象,例如長期疲倦、咳嗽2週不癒、長期胃灼熱、腹脹不退(尤其女性)、夜間腹痛等9大現象,因此,每次莫名疲倦、咳嗽治不好、持續胃灼熱,都可能是身體在發出求救的訊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比手抖更早出現!研究曝「1動作」變慢 8.8年後得巴金森氏症
巴金森氏症是神經退化疾病,一般會聯想到手抖的症狀,但醫師黃軒表示,德國最新研究發現,轉身這一動作若變慢,竟能提前8.8年預測預測巴金森氏症,可在轉患者明顯手抖前,就反映出神經系統異常,若能早期發現,有助於延緩疾病惡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4 小時前
同樣有潔癖「強迫症、強迫人格大不同」 醫師舉例一比就懂
許多人追求環境整潔,但當清潔成為焦慮來源並影響日常生活時,可能已超出單純潔癖的範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精神科主任楊逸鴻指出,所謂的「潔癖」有時實際上是強迫症或強迫人格的表現,這兩種狀況雖名稱相似,但在心理狀態與治療方向上有顯著差異。
中天新聞網 ・ 15 小時前
糖尿病非絕症! 醫建議3招積極控糖 生活也能與常人無異
台中49歲林姓男子,近來常感到口渴,體重也莫名減輕,就醫檢查才發現血糖高達600mg/dl,糖化血色素更是超過13%,確診糖尿病急性症狀住院治療,讓他相當沮喪;另一位52歲張姓女子,有糖尿病家族史,近日也檢查出糖化血色素、空腹血糖超標,擔心將與併發症為伍,所幸兩人經由飲食控制、規律運動與按時服藥,都
自由時報 ・ 1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