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全球減碳陰霾中落幕的COP30
COP30在23日落幕,雖然主辦方說大會成功、「非常開心」,但實際上COP30從頭到尾都是陰霾密布,這也讓人對全球「減碳大業」的前景感到憂心。
從2015年全球各國簽下巴黎協定、承諾為因應全球暖化、氣候變遷而努力減碳之後,每年舉辦的聯合國氣候峰會就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這個會議除了掌控與檢討碳進度、討論全球政策外,也讓各國領導人齊聚一堂、宣示對減碳的支持與重視,各專家與環保團體亦參與共商大計。今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第30次會議(COP30)是在巴西舉行,選在亞馬遜河門戶的城市舉辦當然有其含意,但從大會召開的過程與最後得到的結論共識看,是辜負了這個含意。
對外界而言,氣候峰會「最有戲」、吸睛的當然是出席的各國領導人,雖然許多時候,領導人出席峰會的「表演性質」或許高於實質,出席未必代表高支持度,但不出席肯定是低支持度,遺憾的是,今年的COP30只有不到60國領導人出席,相較之下,近年的COP28、COP29分別有154國、80國領導人出席,出席領袖人數的下降趨勢,肯定不是什麼好事。
除了數量減少外,「份量」也下降。中美兩大國的領袖都未出席,中、美現在是所謂的「G2」,從經濟規模到綜合國力居全球前2名,同時,中美也是排碳量最高的前2名;此外,全球碳排最高的前5名中,只有歐盟出席COP30,其它4國領導人都未出席,而這4國的排放量就占全球的一半。
換句話說,最重要幾個「事主」的領導都不出席,這個會開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有些國家(如中國、印度)還是有派出高層官員率團參與,但美國則因川普視暖化為謊言而反對減碳,不派任何聯邦政府高級官員與會,美國在COP30僅有州政府以下層級代表參與,算是創30年來的首例。
參與領袖人數變少、「份量」變輕,一定程度上也是反應全球氛圍與結構的改變。一個鮮明的典範案例當然是川普的回歸,作為全球超強、美國的影響力當然無遠弗界,在全球減碳中,理所當然是「扛大旗」的領導地位,2015年里程碑式的巴黎協定能成功的重要原因在2014年11月美國總統歐巴馬訪中,與中國達成減碳共識、公布《美中氣候變遷共同聲明》。川普的反減碳與「退群」則毫無疑問對全球減碳步調與共識起了破壞作用。
在地緣政治角力加劇、加上川普的全球關稅戰,各國都把焦點轉向經濟安全─這包括能源安全、供應鏈安全、去風險化等;具體案例俯拾即是:中國對美國打出稀土牌,讓美國與歐洲要為此重建本身的稀土供應;再如加拿大受川普高關稅壓迫,驚覺不能再依靠美國,必須提高經濟安全與自主,而其政策選擇中就包括:成為(石化)能源大國。或如歐美基於保護產業與經濟安全考量,以高關稅或貿易壁壘抵制中國低價的新能源產品進口。
而這些顯然都不利於減碳,但在更上位、更重要的國家經濟安全考量下,減碳已從各國的首要任務變成「不是什麼事」了,不得不讓位於國安、經濟安全。這種改變會持續多年,因此從趨勢與大結構上看是不利於減碳,這是最需要突破卻也最難突破的地方。
再來看COP30最重要的成果與共識,就舉最重要的「轉型脫離化石燃料」與「氣候融資」2項來看。「轉型脫離化石燃料」一直被視為減碳必走之路,因為今日的暖化惡果主要就是來自百年來燃燒化石燃料的結果,上屆峰會中也曾以此為重要。但實際上缺乏可行路徑時,「去石化燃料」的難度比想像的高,甚至隨時可能「故態復萌」,看看美國、甚至連加拿大,都紛紛開始增加化石燃料的開採與生產就知道了。
至於氣候融資方面,峰會的結論之一是已開發國家要在2035年前,將給予開發中國家的「氣候調適融資」增加至3倍,到達每年約1200億美元,這也被視為峰會重要成果。氣候融資無論是在「道德上」或是實際上都有其必要。今日的暖化主因是燃燒化石燃料造成的碳排,但這些碳排大部份是富裕國家過去上百年工業化過程造成,現在卻把責任壓在落後國家身上,要求其少用甚至不用碳排高但便宜的化石燃料(如煤),在道德上說不過去。而窮困的開發中國家亦較缺乏因應減碳的財力與技術,因此需要氣候融資。但缺乏強制力的氣候融資卻很難達成目標,過去的案例就是如此,這也是減碳前景讓人難以樂觀的原因之一。
根據COP30召開前只有不到一半的國家繳交本國的「減碳成績單」來看,整體減碳成績顯然是紅字無疑;巴黎協定的目標是要努力把升溫控制在「遠低於 2°C」、最好能限制在「1.5°C以內」。但現在這個不及格的表現來看,1.5°C是想都不必想,連2°C都難達成;依照聯合國的估計,以目前各國情況來看,全球平均氣溫預計將上升 2.8°C,而COP30並未對此有一絲一毫的幫助與解答。或許,各國終究要面對與應付這場氣候災難。
更多風傳媒報導
其他人也在看

外送員出車禍、被停權、報酬被砍怎麼辦?勞動部推外送專法保障10萬外送人員的權益
全台外送員已達10萬多人,勞動部擬推出「外送員權益保障及外送平臺管理法」(外送專法)保障外送員權益,勞動部長洪申翰接受黃暐瀚訪問時,指出修法方向包括:現有的停權解約需有申訴機制,設定報酬底線防止平台隨意砍薪,強制平台幫外送員投保職災保險,讓外送員的權益受保障。網友關心設定時薪底線是否會漲價,洪申翰明確回應:不會!時薪底線是最低薪資的1.25倍(約245元)比現行平均外送員時薪270-290元還低。但對外送員來說是保障,避免平台下修薪資。
風向台灣 ・ 7 小時前
勞保2031破產危機?洪申翰掛保證:不會倒!政府負最終責任入法、民進2020年執政至今已撥補5170億
勞保潛藏負債突破13.5兆、一年暴增1.7兆,2031年破產危機?洪申翰明確回應:不會讓它倒。政府上週通過修法,將負最終責任、撥補法制化入法。2020年至今已撥補5170億,明年再撥1300億。基金水位1.2兆創新高,目前無多繳少領晚退規劃。
風向台灣 ・ 11 小時前
季凡觀點:麻省理工學院(MIT)學術造假如何發生的?
一名 27 歲的博士新生,如何在世界頂尖學府麻省理工學院(MIT)上演一場「整組造假的論文秀」,還一度騙過諾貝爾獎得主、登上《華爾街日報》與美國國會文件?這個故事乍聽像影集劇本,但它真實發生,而且發生在我們一般認為最嚴謹的學術殿堂裡。理解這個案例,不只是看八卦,而是重新思考:在高壓競爭、AI 熱潮、與高度信任交織的環境裡,制度是怎麼被人利用的。 《華......
風傳媒 ・ 5 小時前
請病假全勤獎金就沒了?洪申翰揭勞動部修法2026新制:禁全有全無、改按比例扣除
勞動部長洪申翰接受黃暐瀚訪問時,針對長榮航空空服員事件後的勞工病假權益改革,說明勞動部已於上週修訂勞工請假規則,新制將於2026年1月1日正式實施。過去許多勞工因擔心請病假會被扣光全勤獎金、影響考核,即使生病也不敢請假;新制明定全勤獎金不得「全有全無」,必須按比例扣除,例如請1天只能扣1/30,且績效考核不得單看請假天數,若資方要做不利處分,須舉證與請假無關。
風向台灣 ・ 12 小時前
政府已給予許多折扣:碳費應如期上路,產業不該繼續推託
文:林雨璇(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員) 近期因美國關稅壓力,工總再度要求碳費緩徵兩年。對此,新任經濟部長龔明鑫則回應,將與環境部、行政院溝通。 然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 9 小時前急性主動脈剝離與死神搶命! 突發胸劇痛、背痛是警訊
50多歲男性突發劇烈胸痛被送至急診,檢查發現是A型急性主動脈剝離。這是一種致命性心血管急症,若未能在黃金時間手術,死亡率會隨時間大幅增加。新竹臺大分院心臟血管外科團隊立即啟動流程,僅用30分鐘完成評估並將病人送入手術室,病情已脫離險境並持續接受治療追蹤。
NOW健康 ・ 7 小時前台灣青年參與聯合國周邊會議 期許為台發聲
(中央社記者林宏翰洛杉磯22日專電)3位台灣青年赴美國實習,參與聯合國周邊會議、氣候論壇。在成果發表會上,圓夢青年期許自己累積國際經驗,為台灣發聲。
中央社 ・ 1 天前
COP30未納淘汰化石燃料 五大重點看氣候大會的成果與失落
第30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30)歷經馬拉松式的12小時延長討論後,於週六(22日)下午閉幕。雖然淘汰化石燃料的路線圖、禁止砍伐森林路線圖雙雙觸礁,但在政治局勢動盪、氣候否定論的挑戰中,最終仍...
環境資訊中心 ・ 12 小時前
公投再度綁大選 時力砲轟藍綠白「集體失憶」:荒謬政治現形記
[Newtalk新聞] 立法院上週五三讀通過《公民投票法》修正案,正式恢復「公投綁大選」。時代力量今(24)日強烈批評,藍綠白三大在此議題上全數大轉彎,堪稱一場「集體失憶、昨是今非」的荒謬政治現形記。 時代力量表示,該長期主張「補正公投法、落實直接民主」,也支持公投與大選併辦,提高投票率並讓民意真正落實。但這次修法攻防中,藍、綠、白的態度卻與各自過往立場完全相反,顯示政治利益凌駕核心價值。 時力痛批,國民過去執政時打造高門檻的「鳥籠公投」封住民意,如今淪為在野卻搖身一變成「直接民主守護者」,毫不遮掩因選舉利益而轉向;民進在2018年敗選後改口反對公投綁大選,將公投重新關回「鐵籠」,背棄過去在野時高喊的民主訴求;而民眾立場更是混亂,2021年四大公投時還主張「理性脫鉤」反對綁大選,如今為了與國民合作,立場完全翻轉。 時代力量強調,政可以因局勢變化調整政策,但「不能換了位置就換腦袋」。國民是為了想贏、民進是因為怕輸、民眾則因政治合作而大轉彎,三將民主理想當成政治操作的籌碼,完全不對選民交代。 時力並重申,該支持公投綁大選,並非基於派利益,而是始終相信「直接民主」
新頭殼 ・ 8 小時前
18化妝品檢出蘇丹紅!名單全數曝光 最高可處500萬元罰鍰
即時中心/潘柏廷報導台灣化妝品驗出蘇丹紅風暴持續擴大,食藥署今(24)日公布最新調查結果,原料進口商「亦鴻企業有限公司」下游共有18項產品被驗出「蘇丹4號」,名單則包含歐萊德男用及女用養髮液、未來美超級A醇緊緻煥膚卸妝膏、古寶亮澤修護潤唇膏等產品;食藥署也指出,檢出禁用蘇丹4號的違規產品,則涉違反《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第6條規定,依同法第22條,可處新台幣2萬元至500萬元罰鍰。
民視 ・ 4 小時前
有機會生成天琴颱風!台灣「這區」恐成降雨熱區
今(23)日由於北方地面高壓出海,台灣附近風向轉為偏東風,中層等高線圖也可以看到台灣西側有相對高壓脊,南邊太平洋高壓也稍微往台灣附近北擴,因此整個天氣較為穩定,包括已經陰霾好幾天的大台北這邊都已經放晴,只剩下北海岸、宜蘭、花蓮一帶仍有些偏東風帶來的地形雲層存在。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今晚變天轉雨!最冷14°C時間曝 「天琴颱風」估將生成
【高沛生/台北報導】氣象署預報員林定宜接受《壹蘋新聞網》訪問表示,今(24)日白天水氣不多,各地為多雲到晴,僅基隆北海岸有局部短暫雨;但傍晚後水氣增多,北台灣率先轉雨,入夜後雨區將逐漸往中南部與東半部擴大。東北季風今晚起明顯增強,北台灣感受轉涼,中南部日夜溫差也更大,清晨中南部局部霧或低雲恐再度壓低能見度,台南今晨一度低於200公尺,提醒駕駛務必小心。
壹蘋新聞網 ・ 5 小時前
熱帶低壓生成!最快明增強為「天琴颱風」 對台影響曝光
日本氣象廳今(24)日上午發布烈風警報(Gale Warning),指出菲律賓東方海面有熱帶性低氣壓生成,且強度還會再增強,預估最快明日上午就會生成為「天琴颱風」,其未來路徑將一路往西,對台灣沒有直接影響。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1 小時前
下週「斷崖式降溫」低溫探14度!2地區「急凍4天」又濕冷
生活中心/周希雯報導本週末天氣回暖,氣象署指出,今(23日)雖清晨各地早晚仍偏涼,但隨著東北季風減弱,白天溫度回升,北部及宜花高溫可達27度,中南部、台東甚至最高到30度。不過氣象專家林得恩提醒,「斷崖式降溫」即將到來,下週二(25日)起又有新一波東北季風,屆時北部、東北部低溫下探15度,南部也只有20度,需多注意氣溫劇烈變化。
民視 ・ 1 天前


短袖可收了? 2波東北季風 「洋蔥式」防早晚溫差
東北季風來襲!氣象專家表示,未來一週天氣將有明顯日夜溫差,週二晚間至週三清晨最冷,局部低溫可能降至12至14度,提醒民眾注意保暖。此外,菲律賓東方海域已形成熱帶低壓,最快將於週二發展成「天琴」颱風,但預計對台灣影響有限。氣象專家林老師更指出,今年反聖嬰現象發生機率超過80%,冷冬機會較大,發生率約六成左右!
TVBS新聞網 ・ 7 小時前
東北季風午後起逐漸增強!一周氣溫、降雨變化一次看
又是一個禮拜上班上課的開始,本週的天氣重點仍在於東北季風的強弱變化,預期會有兩波東北季風先後影響台灣,強度沒有特別強,但是會讓北台灣的溫度起伏變化較大,其他地方的日夜溫差變化也比較明顯。降雨則是集中在迎風面地區為主,雨量看起來都不多。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東北季風報到!今飆30度、入夜轉濕涼 氣象專家曝高機率「冷冬」
今(24)天清晨本島平地最低溫落在新竹僅12.5度,白天開始氣溫回升、水氣不多,各地為多雲到晴的好天氣,但傍晚之後東北季風逐漸接近,水氣增多,迎風面北部、東北部地區要留意變天降雨,預計週三出現最低溫;
台視新聞網 ・ 1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