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世界愛滋日 台HIV新感染者年齡呈下降趨勢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響應12月1日世界愛滋日,醫護界與病友團體的專家學者24日共同呼籲,提高預防意願、降低汙名、促進資訊普及,讓更多高風險族群願意及早檢測、及早介入,穩步邁向「2030終結愛滋」的國際目標。
為響應世界愛滋日,5位來自醫護與病團的專家學者,分享HIV最新治療與預防進展,及如何透過醫病共享決策,讓病患與醫療團隊共同制定最適合的治療計畫。
據疾管署統計,截至2024年底全台HIV感染者已超過3.6萬人,雖然近年新增感染人數逐漸趨緩,但臨床觀察發現,新確診者年齡層有下降趨勢,年輕族群感染比例上升,且仍存在治療與照護需求未完全滿足的現象。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監事及衛福部愛滋病防治委員會委員林錫勳表示,台灣持續引進更為多元且彈性的HIV治療方式,全面邁向「U=U」的重要關鍵 (U=U當感染者體內HIV病毒量持續小於200copies/mL時,病毒就不具有傳染力,病患就不會有傳染他人的風險)。
林錫勳強調,疾管署正積極更新《愛滋防治白皮書》,將防治願景從「治療」延伸至「預防」,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rEP)普及化與提升HIV檢測可近性,將成為降低新發感染的兩大關鍵策略。
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謝思民指出,HIV感染者在治療與照護上,仍有多項需求未被完全滿足。目前也仍有約5成醫護人員對愛滋患者存有歧視觀念,甚至出現拒診情形,導致患者不敢就醫,盼政府協助推動去除汙名化與正確認知教育。
其他人也在看




HIV新增感染者年降11.2% 醫病共享決策助穩定治療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24日電)今年累計到9月底止,本國籍新增HIV感染者比去年同期降11.2%。專家表示,只要每天規律服用抗病毒藥,就有機會達U=U(測不到病毒=無傳染力),醫病共享決策助患者穩定治療。
中央社 ・ 18 小時前中華電Hami Cam 指定方案0元起
歲末年終,中華電信推出行動、加值與漫遊一系列的優惠方案搶搭普發現金商機。其中,因應台灣逐漸邁入高齡社會,少子化及寵物飼養日益普及帶來的陪伴與照護需求,中華電信7月推出Hami Cam AI智慧攝影機。
工商時報 ・ 9 小時前

失眠+睡眠呼吸中止 治療需整合
很累卻睡不著、睡覺時會打呼喘氣?醫師示警,多數人以為只是壓力大、焦慮或情緒緊張、年紀增加導致睡眠品質下降,其實可能隱藏被忽略的睡眠障礙「失眠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對健康造成雙重威脅。
中時新聞網 ・ 9 小時前
華泰名品城耶誕村飄雪了!20公尺高耶誕樹、37攤異國市集 2025必打卡亮點
桃園耶誕村又飄起浪漫白雪了!一年一度最期待的耶誕佳節即將到來,今年的「華泰名品城(GLORIA OUTLETS)」為歡慶園區正式邁入第10個年頭,挑戰全台最巨20米高耶誕樹正式點燈,攜手進駐品牌祭出壓箱寶,要打造全台最強、最好逛的耶誕購物村。
鏡週刊Mirror Media ・ 8 小時前退休後健檢空窗期 檢查三關鍵
許多長者退休後,因為少了公司健檢的機會,加上自身對健康檢查抗拒或無感,反而成為「健檢空窗期」的高風險族群。醫師指出,高齡者的健康狀況與年輕人不同,健檢項目不是做得多就好,更重要的是做得對,若忽略身體的幾大變化,可能錯過關鍵病徵、延誤治療時機。
中時新聞網 ・ 9 小時前
他「肩膀痛半年」確診肺癌末期!醫示警:2種人最要小心 早期不會咳、喘
60歲的退休水電師傅右肩疼痛半年,以為是職業病造成的五十肩,自行貼痠痛貼布、做復健都沒改善。直到右手臂明顯無力、連拿水杯都困難,加上開始咳嗽,才到大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肺部頂端有腫瘤,已侵犯神經和肋骨,確診肺癌第四期,若能早半年發現,治療效果會好很多。 肺尖腫瘤 最愛偽裝成五十肩 很多人不知道肺癌會引起肩膀痛。國泰醫院胸腔外科劉祖豪醫師解釋,肺臟頂端緊鄰控制手臂的神經、血管和肋骨,當腫瘤長在這裡會壓迫神經,引發劇烈的肩膀和手臂疼痛。這種肺尖腫瘤雖然只占所有肺癌的3%至5%,但最大問題是早期沒有咳嗽、喘不過氣等明顯肺部症狀,很容易被當成五十肩或肌腱炎治療,因此延誤病情。劉祖豪醫師提醒,如果肩膀痛超過一個月沒改善,特別是長期吸菸者、菸齡超過20年的人要特別注意。若疼痛在休息時也不會緩解,或合併手臂無力、肌肉萎縮、持續咳嗽、體重減輕等症狀,應主動要求胸部X光檢查,千萬別因為害怕而逃避。 相關警訊出現 需要馬上就醫 一般骨科問題的疼痛在休息後會改善,但如果肩膀痛持續加重、痛到睡不著,或發現手掌無力、肌肉變瘦、感覺遲鈍,甚至出現單側眼皮下垂、瞳孔大小不一等這些都是腫瘤壓迫神經的表現,務必盡快就醫。
常春月刊 ・ 2 天前
罹罕病靠「輸液續命」嚴重骨鬆 25歲女申請安樂死:讓我走吧
《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荷蘭自童年起便反覆進出醫院,長期受慢性疼痛、噁心及持續嘔吐困擾。醫師多年來無法確診,使她的病情在青少年時期急速惡化。她最終被診斷為「自體免疫性交感神經節病變」,這是一種罕見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攻擊控制呼吸、心跳、腸胃等...
CTWANT ・ 1 天前
女嬰臀部掛16公分腫瘤!竟是罕見「先天性尾骶骨畸胎瘤」 驚人畫面曝光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陳又綺/綜合報導台中一名產婦在生產時驚見女嬰臀部掛著一顆直徑16公分的巨大腫瘤,經檢查確認為罕見的「先天性尾骶骨畸胎瘤」。這顆腫...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痔瘡出血怎麼分?醫師教你辨別痔瘡與大腸癌血便
其實每個人出生時都有所謂的「痔」,因人體肛門有縫隙,必須靠肛墊把縫隙塞滿,糞便才不會突然跑出來,且肛墊能保護底下組織如括約肌,使其不會因糞便摩擦受傷,但如果痔因為長期便秘等因素導致血管擴張,糞便就可能將其磨破而流血,或是太過用力讓結締組織鬆掉造成脫垂,就稱為「痔瘡」。 痔瘡以20~60歲青壯年居多罹患痔瘡以20~60歲青壯年居多,臨床統計,有症狀就醫者約占4~5%。痔瘡分為內痔、外痔及混合痔,不過一般人較難區分,必須就醫由醫師診斷。 內痔的主要症狀包括脫垂、腫大、疼痛、流血等,長期流血就很可能造成貧血問題;外痔症狀主要是血栓、疼痛、患者常抱怨大便後擦不乾淨,而外痔出血較不嚴重,多半是破皮流血,因此,就算覺得肛門癢,最好不要亂抓,避免導致破皮、感染。沈明宏說,有的人會感覺到痔瘡脫垂,但不會痛、沒有異狀,不影響生活,應可不就醫,一旦嚴重脫垂、腫痛難耐或是大量出血時,最好趕緊就醫治療。 血便也是大腸癌的症狀之一由於血便也是大腸癌的症狀之一,有的人發現如廁時出血就感到非常緊張,通常來說,痔瘡出血呈鮮紅色,嚴重時會明顯感到有血噴出,馬桶整個都是血,但痔瘡的出血,有可能因調整生活作息後會稍微好一些
常春月刊 ・ 4 小時前
慢性發炎恐致癌!醫推「多吃4類抗炎食物」 不讓癌細胞長大
若想遠離癌症,應從飲食著手。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癌症並非突然發生,而是長年慢性發炎、老化加速所累積的結果,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會提高癌症發生率,建議日常多攝取「橄欖油、多酚、Omega-3、大量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多種癌症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母胎中長腫瘤10週長四倍 女嬰竟帶著16公分「大球」出生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女嬰出生臀部長了尾骶骨畸胎瘤,經手術後已恢復正常/澄清醫院提供 女嬰出生時,臀部宛如帶著一個直徑16公分「大球」,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外科主
好醫師新聞網 ・ 1 天前
40歲男曬衣突中風倒地!醫:救命4口訣「FAST」一定要牢記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一名40歲男子日前在家曬衣服時,突然感覺右手沒力、步伐不穩、話也說不清楚,隨即倒地不起。家人發現異狀,立刻送醫急診。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林瑛哲醫師表示,這名患者為缺血性腦中風,立即施打血栓溶解劑後,成功打通阻塞血管,男子意識才恢復清楚,現已能自行行走,僅留輕微手部無力。 啟動「中風黃金搶救流程」到院一小時內血栓溶解治療 林瑛哲醫師回憶,患者到院時,一側肢體完全癱軟、語言不清,判斷為典型的急性中風表現。經緊急影像檢查確認為缺血性中風後,團隊立即啟動「中風黃金搶救流程」,於到院一小時內完成評估並給予血栓溶解治療,血流恢復後,患者肢體活動力迅速改善。進一步檢查後也發現,該名男子有「心房顫動」病史,卻因工作忙碌未規律服藥,導致血液凝結形成血栓,隨血流跑進腦部,引發中風。 隱性殺手「心房顫動」無明顯症狀 風險比一般人高5倍 林瑛哲醫師指出,這名患者年紀不到50歲,其實屬於年輕型中風,臨床上常見因「心律不整」或「甲狀腺亢進」造成血流不穩,導致腦部血管栓塞。 他提醒,心房顫動是一種隱性殺手,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卻比一般人高出5倍以上中風風險;若有心悸、胸悶或脈搏忽快忽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50歲男吃火鍋蔬菜血壓暴衝 醫:蔬菜先過水再吃
隨著天氣轉涼,火鍋季節來臨,一名50歲高血壓男子案例,因直接食用火鍋中燙煮的蔬菜而導致血壓從原本穩定的120毫米汞柱飆升至150毫米汞柱,原因是蔬菜吸附了高鈉湯汁。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
不是咖啡就健康!這款恐害失明 研究:增7倍黃斑部病變風險
很多研究證實,咖啡可防糖尿病、脂肪肝,可護腎、心血管、大腦等,但一篇2025年發表的研究指出,即溶咖啡與乾性黃斑部病變存在相關性。習慣飲用即溶咖啡的人,發生乾性黃斑部病變的風險提高了將近7倍。而此病是銀髮族失明的主因之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