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分化時代的經濟風貌
吳芳銘/政治經濟觀察員
近日耶魯大學經濟學家Pascual Restrepo近期發表《我們不會被懷念》(We Won't be Missed)的研究報告裡面有個驚悚的論點:在未來,即便一半的人不工作,GDP也不會受影響。這個宏大敘事乍聽頗誇張,但可能是將發生在你我身邊的事實。
AI時代下的資本熱與就業冷:巨頭企業重塑產業生態
美國商務部公布第2季GDP上修至3.8%,為近兩年最快的增速,主要受惠於強勁消費支出、企業投資以及進口驟減帶來的貿易赤字收縮。然而,就業市場卻出現放緩跡象,新增工作數量萎縮,失業率攀升,凸顯「冷熱交替」相互矛盾的情況。
另外,美國科技巨頭今年在人工智慧(AI)基建上的投入約4,000億美元,而過去一年美國GDP成長中約40%都來自AI投資的貢獻。
美國的景象指出當前全球經濟正在呈現出一幅前所未見的圖景:科技企業對AI 的資本開支持續激增,但成熟市場的就業成長卻陷入停滯。這種「投資火熱,就業冰冷」的現象,正是AI 投資盛宴推動下新產業變革的縮影。
資本加速流向AI,勞動力需求放緩
根據摩根大通(JP Morgan)的研究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資本開支年化成長率達到 11%,其中AI相關投資是最重要的驅動力。然而,同期先進市場就業成長幾乎停滯,第3季僅預計較同期成長 0.4%。這種歷史罕見的「資本與勞動脫鉤」現象,引發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解讀:
樂觀派認為,AI革命正在大幅提升生產率,企業投入資本於新技術設備與知識產權,而非傳統人力擴張。這意味著經濟有望實現「無就業復甦」,即使新增就業有限,生產力與利潤仍能吟唱成長的高歌前進。
悲觀派則警告,這可能只是科技資本開支的小泡沫。一旦前置性投資放緩,疊加就業與收入動能疲弱,最終或將導致需求萎縮與經濟下滑。
科技領先企業的戰略押注與邏輯
無論樂觀或悲觀,科技企業對AI的加碼已是不爭的事實,其投資背後有3大邏輯:
一、戰略卡位:AI被視為第4次工業革命的核心,當前投入是搶佔未來產業制高點的必然選擇。
二、降成本,增效益:從製造業的智慧監控,到金融的算法風控,再到零售的智慧推薦,AI帶來確定性的效率提升與成本下降。
三、開拓新市場:自動駕駛、生成式AI等正在重塑產品與服務模式,帶來全新的成長曲線。
此外,擁有龐大數據的企業可藉由AI最大化數據價值,將其從「沉睡資產」轉化為「成長資本」。
產業生態的深刻重構
隨著AI投入的加速,產業生態正在出現4個明顯轉變:
一、從鏈條式到網狀:AI平台化使價值鏈由線性轉為網絡型態,科技巨頭逐漸成為生態核心節點。
二、行業邊界模糊:科技公司跨界進入傳統行業,競爭規則由資源優勢轉向算法與數據優勢。
三、分層分化加劇:領先企業因資金、人才、數據的疊加優勢而強者恆強,中小企業則更多依賴於大模型平台發展垂直應用。
四、人機協同成為常態:AI不僅改變企業間的博弈,也重塑企業內部勞動力結構。設計師、工程師、客服乃至管理職位,都正走向人機協作的新典範。
分化的時代:一個故事,兩種命運
AI正在重塑這個前所未有的世界。AI,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是台「印鈔機」,也是「破碎機」。它能為人們工作,也會吞噬人類工作。
歷次的科學或技術革命,本質上都是勞力的延伸。機器替代的是人的肌肉體力,把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取代,讓人可以專注於機器做不了但更高級的「腦力」勞動。
這是一個從根本上升級迭代的過程。疇昔機器淘汰牛馬及人力,AI替代的已不只是體力,而是「腦力」。而且,不是頂尖的、創造性的那部分腦力,而是「平均水平的腦力勞動」。也就是大多數人賴以為生的技能:揀貨、寫報告、做設計及編寫代碼等。這些工作過去是白領中產經過數年專業訓練才能掌握的技能,現在AI正在把專業技能的成本降落到地板價。
以前,機器是我們四肢的延伸;AI,是我們大腦皮層的延伸。在AI年代,我們正和一個學習速度接近於無窮大,且邊際成本趨近於零的數位大腦競爭。
AI黎明旭日東升,工業革命的裂痕已現,過去對穩定技能和安逸中產的幻想,是AI時代衝擊下真正的拷問。
透過AI的算力與協同工作,短時間即可獲得過去一個專業團隊才能實現的收入。但對另群人來說,它毫不留情地把你辛苦學來的技能,連同你的報價一起粉碎掉。過去引以為傲的技藝,在一夕之間變得一文不值。
AI同時扮演了上帝和魔鬼兩種角色,它右手創造神話,左手製造深淵。過去積累穩定技能的優勢瞬間被清零,甚至正在變成負資產。當認知中產的護城河被填平的同時,另一群人卻取得神級的槓桿。
AI這把雙刃劍,刀砍向龐大的認知中產,把他們的技能變得廉價,企業的疲軟與冰冷正是這個現實的寫照;另一面刀鋒卻把權力與財富磨得更鋒利,賦予那些懂得如何駕馭它的少數人。
易言之,以AI為代表的科技進步正在重塑生產函數。企業正在將大量資本,投入到能夠提升效率的設備和智慧財產權產品(IPP)中,而非傳統的人力擴張。
這就是我們所處的AI大分化時代的真相。
結語
全球資本開支與就業的脫鉤,不僅是一個經濟現象,更是AI時代來臨的標誌。領航企業的持續押注正在重繪產業地圖,改寫競爭規則,也深刻影響著勞動力市場。對所有企業而言,理解並融入這股潮流,不再是選項,而是關乎生存的必修課。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回到原文
更多鏡報報導
翁履中專欄:抗中想獲支持 台灣先要有向美國據理力爭的勇氣
盧特尼克的半導體產能「五五分」沒什麼好怕的
王丹專欄:我們為什麼關注于朦朧之死
其他人也在看

台股準備衝破28K新天際?三大利多護台廠 法人愛了嗨喊:AI鏈「這8檔」火線待發
[FTNN新聞網]記者莊蕙如/綜合報導台股在AI熱潮推動下正蓄勢待發,法人預告下周將是多頭的「史詩級助攻周」。川普與習近平峰會、美國聯準會利率決策,以及科...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劉揚偉將登輝達GTC大會演講!鴻海強漲4%逼250元大關 分析師:最委屈權值股
輝達GTC大會即將登場,鴻海(2317)董事長劉揚偉為台灣唯一受邀演講的企業,今(27)日鴻海也強漲逾4%再創18年來新高價,最高觸及249元,距離250元大關僅一步之遙。運達投顧分析師陳石輝認為,鴻海是四大權值股中「最委屈」,利多尚未反映完全,應適當地分批布局,長線相當看好。
Yahoo奇摩股市 ・ 5 小時前
降息金風暴將襲台股!四大族群蓄勢噴發 法人狂點名「國巨、富邦金、鴻海」等多檔搶頭香
[FTNN新聞網]記者莊蕙如/綜合報導美國通膨再度降溫,最新CPI數據低於預期,使市場幾乎篤定聯準會(Fed)本周將再度宣布降息,美股四大指數應聲齊漲。這股資...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14檔三面俱佳 穩中求勝
台股23日遭逢高檔了結壓力,但在美股領先反彈激勵下,投資專家看好光復節後可望再啟攻勢,且中長多趨勢不變,建議關注第三季營收雙增、三大法人逆勢轉買、KD技術指標並未出現過熱訊號的「穩中求勝」股,包括華邦電(2344)、玉山金(2884)等14檔,有機會成為買盤關注焦點。
工商時報 ・ 12 小時前
三大會議前夕台股震盪 法人看好景氣循環股
[NOWnews今日新聞]台股近期維持高檔震盪格局,在美俄、中美地緣政治狀態膠著,美股主要指數盡墨,23日台股承壓開低,重要權值股暫歇,被動元件、塑化與相關題材股接棒,終場台股下跌116.65點;本週...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屏東醫院攜手美和科大 強化護理人才培植與留任
記者孫建屏/綜合報導 面對全國護理人力嚴重短缺的現況,為強化南部在地護理人才的培育與留任能量,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與美和科技大學今(27)日正式簽署產學合作備
青年日報 ・ 16 小時前
聯發科31日法說會 聚焦2026年營運藍圖與國際競合變局
IC設計龍頭聯發科31日舉行法說會,此次會議照例由執行長蔡力行親自主持,聯發科日前公布第三季合併營收1,421.9億元,受惠天璣9500新品拉貨帶動,繳出優於預期佳績後,市場目光轉向關注其與台積電合作2奈米與ASIC相關產品開發進度,以及聯發科對長期成長的關鍵布局。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
英特爾終於開始賺錢!陸行之看財報「先不叫阿斗了」 曝台積電要注意這一事
英特爾(Intel)日前公布第3季財報,在執行長陳立武大幅改革、獲得美國政府與輝達(NVIDIA)、軟銀等注資之下,這家昔日半導體霸主的整體營收成功轉虧為盈,激勵股價大漲。對此,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在臉書指出財報重點,稱讚結構性改變正逐步發生,也提到英特爾重點在何時分割晶圓代工這個燙手山芋,以及「護國神山」台積電是否會技術入股。陸行之表示,英特爾執行長換了陳立......
風傳媒 ・ 1 天前
180萬人卡位這檔 去年來填息率高達83%!
台股加權指數(21)日盤中最高達27,969點,與28,000點僅差臨門一腳,台股仍處在相對高檔,若投資人擔心追高則可以逢低買進方式佈局。觀察全台受益人數最多的ETF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本月交易火熱,00878自10月以來的日平均成交量逾5萬張,仍是ETF市場主角。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2 小時前
台股連假後迎補漲行情?專家點名1產業供應鏈強攻:有望挑戰28000點
台股在光復節連假前夕承壓走低,下跌116點,最終收在27532.26點。不過美股在台灣連假期間, 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報捷,略低市場預期,為聯準會本周再次降息鋪路,道瓊、標普 500 指數、那斯達克全創歷史新高,台股及大型權值股有望上演補漲行情,台股有望挑戰28000點關卡。安聯投信台股團隊預估,此波行情將由這產業供應鏈領軍上漲。美股因美國公布......
風傳媒 ・ 21 小時前
台股指數高檔震盪!法人:未來表現可期
[NOWnews今日新聞]台股近期維持高檔震盪格局,資金動能仍強勁,目前位在27000點上下震盪,自2022年底起漲至今年9月底,指數累計漲幅達100%,法人表示,近年漲勢主要由AI供應鏈帶動,若將本...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劍指中國!傳美政府欲入股多家量子計算公司 游庭皓:國家資本主義成新顯學
[FTNN新聞網]記者張書翰/綜合報導川普政府先前入股英特爾(Intel)的舉動引發外界關注,同時外傳美國政府正與部分關鍵產業廠商就投資入股進行磋商,倘若消息...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台積、台股創高怎停利?分析師傳授「法人愛用」2大心法
台股近半年漲勢驚人,指數半年來大漲超過40%,近期更逼近28000點關卡,推升這波行情的最大功臣,無疑是台積電,股價自4月低點780元一路上攻至1500元。隨著漲幅驚人,不少投資人開始思考:「是否該停利?又該怎麼停?」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
〈熱門股〉輝達點燃CPO需求爆發 波若威受惠供應鏈發光周漲8.1%
Meta 與甲骨文採用輝達旗下 Spectrum-X 網路交換器,預期將提升 AI 效率加速通訊架構。在輝達助攻下,帶動矽光子 (CPO) 需求爆發,台廠中,波若威 (3163-TW) 受輝達指定的 CPO 夥伴,激勵波若威周漲 8.1%。
鉅亨網 ・ 1 天前
動能看俏 華邦電、強茂權證火
華邦電(2344)受惠DDR3、DDR4價格漲勢直達2026年底,外資持續增加持股,23日持股比率升至20.79%;強茂(2481)受惠大陸出口限制令帶來的轉單效應以及AI應用占比持續提升的利多,股價上周漲19.95%。
工商時報 ・ 12 小時前
面板法說周登場 新事業當家
面板法說周登場,28日中光電(5371)打頭陣,30日友達(2409)、瑞儀(6176)、明基材(8215)輪番上陣。除了營運成果之外,近年面板供應鏈積極轉型,新事業進展成為法說會焦點。
工商時報 ・ 12 小時前
「The New Vision Forward」VOLVO交付100萬輛PHEV動力車款!實現新能源車市場布局重要里程碑
Written by: BearVOLVO 於今年九月正式宣布:品牌在邁向全面電動化轉型的旅程中達成重要里程碑 — 成功交付第 100 萬輛 PHEV 插電式油電混合車!得益於 VOLVO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激烈競賽中,以前瞻的遠見設定目標與發展願景,提前啟動品牌全面電動化轉型的進程,透過完整布局豪華汽車品牌中最齊全的新能源車款產品陣線,截至 2025 上半年為止 PHEV 車款在 VOLVO 全球銷售量的占比已達 23%,其中 XC60 在 2024 年更一舉成為歐洲最暢銷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款,並連續三年位居全球高端豪華 PHEV 級距車款銷售冠軍,在強勁的市場需求帶動下深獲廣大消費者青睞。
CarStuff 人車事 ・ 13 小時前
畫面曝光未連滾帶爬!鄭智化轟深圳機場「最沒人性」道歉了:一時氣憤遣詞
[FTNN新聞網]記者薛明峻/台北報導患有小兒麻痺的資深歌手鄭智化,25日在微博發文指控中國深圳機場對殘疾人的態度「最沒人性」,升降車司機竟冷眼看著他連滾...
FTNN新聞網 ・ 3 小時前
今晨冷剩18.9℃ 下一波更強!這天降溫「中南部也有感」
【江宜潔/綜合報導】近日受東北季風影響,北台灣連日遭雨襲、明顯降溫,其中今(27)日清晨平地最低溫為新北石門18.9℃,不過專家表示,下一波更強冷高壓即將於11月初南下,屆時不僅北部及東北部低溫下探一字頭,就連中南部早晚也會有感轉涼,還請民眾注意保暖及溫差。
壹蘋新聞網 ・ 2 小時前
從花生到烤肉!WHO點名6種生活致癌物 醫師揭最毒1物:我自己也不碰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也在社群上發文,整理出6種生活中常見的確定致癌物,提醒民眾提高警覺,「雖然無法百分百避開,但從飲食與生活習慣做起,確實能有效降低癌症風險。」以下為他歸納的6種致癌物來源,以及對應的預防重點:1. 黃麴毒素主要來自受潮或變質的花生、玉米與堅果,是...
CTWANT ・ 1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