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染色體內藏基因密碼! 女性失智風險多2倍
女性比較容易罹患阿茲海默症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最新研究發現,X染色體上帶有一種基因會促進腦部發炎反應,進而形成腦部病變,而女性帶有兩條X染色體,因此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是男性的兩倍!
X染色體特殊基因促腦發炎 女性受雙倍影響
阿茲海默症總是發生得令人措手不及,醫學界發現,臨床阿茲海默症患者人數,「女性是男性的兩倍」,最新研究發現端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指出,在X染色體上,一種名為「Kdm6a」的基因會促使腦中的免疫細胞過度活化,進而釋放發炎因子,導致腦部神經損傷與退化。
X染色體的「Kdm6a」基因會促使腦中的免疫細胞過度活化。圖/台視新聞
由此推論,女性有兩條X染色體,相較於男性,受到「Kdm6a」基因雙倍劑量影響,更容易發生腦部炎症、神經退化疾病,研究更發現,女性賀爾蒙雌激素能保護大腦神經抑制「Kdm6a」基因的發炎反應。
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提到,患者就算更年期後補充女性荷爾蒙,並沒有減少得失智的可能性,醫界一直懷疑阿茲海默症患者女生比男生多是不是跟基因有關,但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正確的基因報告能認為直接相關性,只是說研究結果大家都有這種推論。
治療失智新曙光!糖尿病藥物抑制基因活性
而治療阿茲海默症看見新曙光,同樣一篇研究中指出,控制糖尿病的藥物「二甲雙胍(ㄍㄨㄚ)Metformin」,可有效抑制「Kdm6a」基因的活性,在實驗中,能有效恢復雌鼠腦免疫細胞正常運作。
糖尿病藥物有效抑制「Kdm6a」基因的活性。圖/台視新聞
台灣腦健康協會理事長高明見指出,糖尿病本身也是一種自體發炎,二甲雙胍有安定這些發炎附帶的作用。
X染色體上基因使腦發炎 學者:與失智無直接關聯
國內醫師認為,阿茲海默症發病原因相當複雜,與患者本身併發症和體質有關,這項研究雖無法證實「Kdm6a」基因與阿茲海默症發病有直接關聯性,但可做為未來基因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
台北/楊祥瑜、陳建國 責任編輯/張碧珊
更多台視新聞網報導
一喝酒就臉紅!當心是「酒精不耐症」 醫:練酒量恐無效
登上國際期刊!清大揭「癌細胞愛吃糖」秘密 找到治療癌症關鍵
發現微RNA!美國兩學者獲諾貝爾生醫獎
其他人也在看


賣眼鏡也要遵守《醫療器材管理法》 檢調約談業者強調程序合法
台南市一間眼鏡行日前因販售已裝上鏡架的鏡片產品遭檢調約談,業者雖持有鏡片輸入與販售許可,因未針對與鏡架組裝後的成品另行申請核可,仍涉嫌違反《醫療器材管理法》,台南地檢署訊後將業者無保請回,業者雖質疑已取得鏡片輸入與販售許可,且產品皆經地方衛生局檢驗,不解為何仍被認定違法。不過,據瞭解,本案由台南地檢署指揮調查局桃園市調處偵辦,因業者所涉並非重罪,檢方複訊後無保請回,調查局也強調程序上均無問題。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台南業者控鏡片裝框要再申請許可 食藥署澄清:非事實
近期有台南眼鏡業者遭桃園市調查處人員調查,稱除了眼鏡鏡片要申請醫材許可外,裝上鏡片後還要再申請一次,否則可能違法,並指控規定擾民。但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澄清,鏡片取得醫材許可後,由醫療器材販售業者客製化、裝上鏡框,並不需要再次申請許可,但若是量販且已固定形式的眼鏡商品,經改造、再製,就要依程序重新申請
自由時報 ・ 1 天前
羅浮宮發生驚天竊案 警方封鎖周圍 (圖)
法國巴黎羅浮宮19日發生罕見竊案,警方隨即封鎖周圍並展開調查。4名竊賊闖入羅浮宮的「阿波羅長廊」展廳竊走8件「歷史價值無可估算」的展品。
中央社 ・ 23 小時前
弘道推全國首創「孟婆體驗」! 飲下孟婆湯,從失智者視角探索記憶世界
失智症正快速成為臺灣社會的重大挑戰。臺灣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達7.99%,且衛福部推估未來20年,平均每30分鐘將增加1位失智者。然而,仍有高達八成民眾對失智症抱持錯誤認知,延誤了早期治療的黃金期,且超過八成的失智者坦言曾遭遇歧視。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推廣老化教育品牌「老教室」,在「彭祖體驗」、「鐵拐體驗」後,再度推出獲日本授權認證並結合臺灣文化的全新課程——「孟婆體驗」,旨在用同理心走進失智世界。沉浸式學習:搭上「神秘巴士」,探訪「無臉族村落」「老教室」組長徐昊平指出,「孟婆體驗」名稱源於失智者逐漸失去記憶,如同喝下孟婆湯。課程將參與者化身為「旅人」,一開始即飲下特製的夢幻紫色「孟婆湯」,象徵身份轉換。沉浸式旅程: 參與者將搭上「記憶逐漸消逝的神秘巴士」,一路探訪「無臉族村落」、「結帳高牆」等奇幻景點,親身感受失智者在「記憶喪失」、「感官失調」下的世界。推理與行動: 參與者將運用「認知功能障礙卡」推敲失智症行為背後的原因(如不認得家人可能來自臉孔辨識障礙),並透過「行動靈感卡」設計出更友善的互動方式(如運用家庭相簿連結臉孔與名字)。弘道基金會副執行長張瑋芩強調,「孟婆體驗」是以「
台灣好新聞 ・ 1 天前
快檢查!家中這2用品恐暗藏重金屬 長期用恐傷腎還致癌
在現代生活中,許多家庭重視健康飲食,卻可能無意間從日常家居用品中攝入重金屬,造成身體的危害,外媒就點名兩種家中常見的用品,看似光亮、方便,但如果選擇錯誤,可能成為潛在的健康隱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天前
連吃「這水果」4天差點爆肝!醫聽完吃法直呼太可怕
水果常被視為健康食品,但吃法若不當,同樣可能讓身體亮紅燈。日本一名肝臟專科醫師就分享臨床案例,指出一名患者因連續多天吃下一大串麝香葡萄,結果肝功能數值突然惡化,所幸在停止食用後才逐漸恢復。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運動降膽固醇「早上vs晚上」哪時最好?專家解答 差別出乎意料
當你拿到健檢報告,發現膽固醇比預期高時,可能會感到緊張不安。但這同時也是一個提醒,該是時候調整生活習慣,例如重新把運動排進日程,幫助降低數值。研究顯示,運動能幫助改善膽固醇,降低「壞的」LDL 膽固醇,並提升「好的」HDL 膽固醇。不過,如果想讓努力更有效,你或許會好奇:有沒有特定時間運動更有助於降低膽固醇?對此,eatingwell網站訪問了心臟科醫師、運動營養師與健身教練。 運動有最佳時間嗎? 目前沒有一致的結論,是否早晨、下午或晚上運動對降膽固醇最好。心臟科醫師 Aaron Feingold 表示,依個人狀況而定,但有研究顯示,早晨運動在膽固醇管理上可能略佔優勢。他解釋,人體的晝夜節律會影響脂肪代謝,膽固醇生成在夜晚達到高峰;早晨運動能打斷這個循環,並在白天提升 HDL 水準。例如,一項針對年長者的研究發現,早晨運動者的 LDL 膽固醇明顯低於下午運動者。另一項研究則指出,早晨運動與降低冠狀動脈心臟病與中風風險有關,而膽固醇在這兩種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 不過,下午或晚間運動也有其優勢。運動營養師 Marie Spano 指出,研究顯示,晚間運動可能比早晨運動更能降低血中膽固醇。因
常春月刊 ・ 21 小時前
「小學時最高,長大卻沒再長」醫曝1原因惹禍! 常吃番茄醬、水餃注意
你有沒有這樣的印象:小學2、3年級時,班上總有1位個子很高的女同學,臉上長粉刺、痘痘,還泛著油光,看起來比同學們成熟許多,但10、20年之後,她還是維持和當初一樣的身高。其實,這很可能就是性早熟的表現。 中樞性早熟大多無病因 遺傳、腦部創傷皆有可能 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牛道明部長表示,性早熟的定義是指女生8歲以前、男生9歲以前開始出現第2性徵,女孩的乳房漸漸長大,這時乳房有小硬塊,摸起來會感到疼痛,男生則是睪丸漸漸長大,以醫院門診測量儀器來看,體積大於4c.c.以上的程度代表發育了。一般性早熟分成周邊型及中樞型2種,牛道明部長說明,周邊型一般較為少見,約佔性早熟的10%可能的病因子包括患有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腎上腺腫瘤等疾病,或是孩子擦了含女性賀爾蒙的化妝品、誤吃到避孕藥而造成。而中樞型性主要是下視丘、腦下垂體慢慢的發育所引起的性早熟,有些人可能是家族遺傳,也可能是小時候有過頭部創傷,但絕大多數患者是沒有原因的。 臨床觀察發現:男生性早熟患者的人數有增加趨勢 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主任楊佳鳳發現,這3至5年來,男生性早熟患者的人數增加了,尤其是10至12歲這個年齡層,雖然還沒發現
常春月刊 ・ 1 天前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每天多吃1食物,可降低罹患乳癌、大腸癌、胃癌
無論是清炒、燉粥、煮火鍋,正值生產旺季的高麗菜是最近料理中常見的食材,除了口感清脆香甜,還具有低膳食纖維、含多種營養素等優點,被喻為「廚房裡的胃藥」,適合容易胃痛及胃潰瘍等民眾食用。
幸福熟齡 ・ 1 天前
吃完血糖就失控!營養師點名「麻醬麵、羹麵」是碳水炸彈
糖尿病患者外食時常感困擾,尤其在中式麵店點餐更擔心血糖失控。營養師李婉萍建議,糖尿病友到麵店用餐時應優先選擇湯麵,因為油脂較少且份量容易控制;而乾麵、麻醬麵和羹麵則被她列為「碳水炸彈」。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不是每種魚都降血脂!醫點名「這4種」才有效:防糖尿病、脂肪肝
魚肉有益健康,眾所週知。醫師魏士航表示,眾多研究顯示,魚油能降低發炎反應、降低三酸甘油酯,一般人只要每週吃3次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油性魚,例如鮭魚、鯖魚、秋刀魚、沙丁魚,就能達到理想攝取量,但若吃鱈魚、鯛魚、養殖魚等Omega-3含量低的魚,上述保健效果就恐大打折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74歲嬤「天天擦止痛藥膏」竟差點洗腎!醫揭驚人真相 2類人要小心
文獻上曾紀錄一位74歲的老太太,近六週來一直感到呼吸喘不過氣、腳水腫,就醫檢查後發現她的尿蛋白非常高、血中白蛋白過低(僅17 g/L),還有腎功能變差(肌酸酐 169 μmol/L)。這些都是典型的腎病症候群(Nephrotic Syndrome)表現。起初老太太被診斷有泌尿道感染,給予抗生素與利尿劑治療,但腎功能仍持續惡化,三天後,被緊急轉到大醫院。醫師觀察她的狀況後,進一步檢查後,發現她有明顯的腎間質腎炎(Interstitial Nephritis),但腎小球卻是正常的,這非常不尋常。 兩種腎臟疾病合併出現? 線索指向某種藥物 腎病症候群 + 腎間質腎炎的組合,在臨床上,有一個很大的嫌疑犯: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但問題來了,病人自己說沒有吃任何止痛藥,家屬也這麼說,連她的家庭醫師都說沒開過。為了保險起見,醫師把她所有的藥都停掉,沒想到腎功能還是繼續惡化,甚至需要洗腎。 就在此時,關鍵線索出現了 某天,護理人員在老太太的櫃子裡發現了一條「止痛藥膏(piroxicam gel)」,原來她一直在病房浴室裡偷偷塗抹這條藥膏在肩膀和背部,來緩解肌肉痠痛。老太太在這六週內總共
常春月刊 ・ 21 小時前
百萬粉吃播網紅體重飆到175公斤 !動切胃手術保命 專家說話了
綜合陸媒報導,近年來獵奇型吃播內容在平台演算法推波助瀾下爆紅,但背後的健康代價令人憂心。據業界人士透露,部分主播為吸引流量,不僅長期暴飲暴食,甚至有人為了更快吞食大量食物而切除味覺神經,嚴重危害身體。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醫師李曉翠指出,長期過量進食會造成...
CTWANT ・ 1 天前
從椅子站起來會頭暈?小心不是低血壓而是「它」作祟!恐害中風、腎臟病
突然從椅子上站起來會頭暈眼花?小心不是低血壓,而是姿勢性高血壓作祟!醫師表示,目前普遍將從坐姿站起來的時候,收縮壓上升≥20 mmHg為姿勢性高血壓標準之一,並將其視為心血管疾病、中風、腎臟病、
健康2.0 ・ 22 小時前
486先生「1習慣」害頸椎險斷掉!醫驚喊:現代人的通病
「486先生」陳延昶表示,他之前因長期低頭工作,導致頸椎第3、4節嚴重變形,醫師告訴他,一旦跌倒,恐致頸椎斷掉,讓他驚覺長期低頭看電腦螢幕、滑手機的危險。神經外科醫師徐至貝表示,現代人常每天低頭滑手機好幾個小時,長期會造成頸椎過度負擔,「當頭前傾斜45度時,頸椎承受的重量達頭重量的5倍,導致頸椎非常容易受損及退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生病吃不下≠惡化 應補充「這2種液體」!千萬別強迫進食
人生病時常沒食慾,醫師張家銘表示,這時身體正在啟動「節能修復機制」。根據研究,人體免疫細胞,在感染時會改變吃的東西,身體會暫時降低對葡萄糖的使用,轉而燃燒酮體、乙酸與乳酸這些替代燃料,以便讓免疫系統穩定運作。因此,當發燒、喉嚨痛、沒胃口時,不需要強迫進食,而是適當地補水、補電解質、輕微斷食幾餐,反而能讓代謝自然轉換到「免疫模式」,支持T細胞運作。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高齡爸爸「每20顆精子壞1顆」 孩子自閉症、癌症風險全都升!
權威科學期刊《自然》(Nature)最新研究指出,男性精子會隨年齡增長產生變異,可能導致後代罹患自閉症及癌症風險增加。婦產科醫師蘇怡寧分享這項研究結果,指出男性年齡對生育的影響不容忽視,打破過去僅關注「高齡產婦」風險的觀念。
中天新聞網 ・ 15 小時前
認識「史迪爾氏症」 當免疫系統對自己開戰恐猝不及防
高燒不退、全身痠痛、皮膚冒出紅疹,這些症狀聽起來像是普通感冒,卻可能是罕見免疫疾病「成人型史迪爾氏症」的警訊。近期一名空服員短時間內病情急轉直下離世的案例,讓這個陌生的疾病名稱浮上檯面。這種發生率僅百萬分之1.5的罕見疾病,也是現代人需要面臨的健康危機。
NOW健康 ・ 22 小時前
台灣醫療加速崩壞 醫沉痛示警:未來5年,請不要生病!
台灣引以為傲的健保體系,其核心的「救命醫療」品質正亮起史無前例的紅色警訊!新陳代謝科醫師許哲綸今(19)日在臉書粉絲專頁上沉重發文,指出由於健保給付價格長期凍結且不合理,與高報酬的醫美、健康管理等自費市場形成巨大落差,導致醫護人力與藥物等核心資源正從健保體系中「加速」流失。他對當前「醫療寒冬」的窘境表達強烈憂慮,並向全民喊話:「在環境改善前,未來五年內,請盡量不要生病!」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