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刷牙流血注意!口腔壞菌恐惹3倍胰臟癌風險,北榮醫4招掃毒護命
每天早上刷牙時,若發現牙齦出血,別以為只是「刷太大力」,有可能是體內代謝失衡的警訊,別掉以輕心!《JAMA Oncology》最新研究指出,口腔菌相失衡竟與胰臟癌風險有關,壞菌越多,罹癌機率竟可飆升三倍。基因醫師張家銘提醒,胰臟癌五年存活率僅約13%,若口腔出現異常,可能代表體內早已陷入慢性發炎危機。研究:口腔菌失衡竟與胰臟癌風險上升三倍
這項研究分析超過十二萬人的口腔樣本,追蹤近九年,發現特定的牙周病細菌,如牙齦卟啉單胞菌、節點棒狀桿菌、微小副單胞菌,以及口腔真菌念珠菌屬,特別是熱帶念珠菌,都與胰臟癌的發生有關。而口腔壞菌越多,胰臟癌的發生率也越高,可上升超過三倍。
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這些病原菌不只停留在牙齦,可能透過血液或淋巴循環進入胰臟,造成局部慢性發炎。張家銘醫師於臉書分析,當這些微生物讓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干擾胰臟細胞代謝與免疫反應,就恐打造出「癌細胞的溫床」。
刷牙流血別輕忽!4招守住口腔防壞菌爆發
張家銘醫師提醒,這項研究不只是學術突破,更是「貼近生活的健康警鐘」。他建議大家從日常細節著手,學會辨識口腔的求救訊號,守住口腔健康、防壞菌爆發:
1.牙齦出血不是小事
舌苔厚、口氣變重、牙齦出血,都可能是體內代謝失衡的警訊。尤其刷牙流血,可能正是牙齦發炎的警訊。根據彰化基督教醫院資料,台灣多達80%成年人有牙周問題,卻有超過一半毫無警覺。 若刷牙常流血、牙齦變暗紅,應立即就醫。每天早晚刷牙、搭配牙線與牙間刷,是預防牙菌斑與牙周病的最佳防線。
2.三個錯誤作息讓壞菌爆發
愛吃甜食、抽菸、熬夜,是口腔壞菌最愛的「三寶」。糖分是壞菌的能量來源,尼古丁則破壞口腔防禦力,而晚睡會讓唾液分泌減少,抗菌力跟著下降。張家銘醫師打趣說,這三件事就像是「幫壞菌鋪好紅地毯」。牙周病專科醫師葉立維補充,糖化終產物(AGEs)會引起發炎、導致血管病變,使牙齦癒合力下降;香菸中的化學物質也會抑制唾液分泌、損害免疫系統,讓牙周病更容易找上門。
3.多吃天然抗菌食物 幫助好菌滋生
有研究顯示,綠茶、蔓越莓、優格、泡菜等食物富含多酚與益生菌,能幫助好菌重建平衡,張家銘醫師建議每天攝取這些天然食物,讓口腔與腸道菌相穩定,從根本提升胰臟與全身健康。齒顎矯正科醫師李心慈也曾推薦其他護口腔好食,例如芹菜能清除牙菌斑、香菇多醣體可抑制壞菌、洋蔥則含天然抗菌成分,都是食材界的口腔守護神!
4.定期洗牙守住全身健康
定期洗牙是維持口腔健康最有效的方式。健保規定,一般成人每半年可享有一次洗牙給付,只需支付掛號費。定期洗牙不僅能清除牙結石、預防牙周病,更能降低口腔細菌入血的風險。對於有糖尿病或胰臟病家族史的族群而言,這一步驟更是守住全身健康的防線。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n
更多早安健康報導
不吃生菜不去鹽!88歲名醫「絕不做3件事」30年沒感冒、全年無休也不累 糕餅零食這款添加物,美國因致癌疑慮禁用、台灣還能吃?譚敦慈教1招避險
其他人也在看


日相高市首場對美峰會 與川普大聊安倍晉三
美國總統川普造訪日本,週一(10/27)傍晚抵達東京後立刻前往皇居,與德仁天皇會面並短暫交流。週二(10/28),會晤新任日相高市早苗,席間兩人多次提及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高市更透露與川普看棒球比賽,延誤了會議時間。川普表示日本是美國最強的盟友;而高市則承諾要讓兩國關係進入「新黃金時代」。會後,雙方簽署共同宣言,確認邦誼、同意合作稀土供應鏈,並實際推動關稅協商內容。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民進批未上任就赴中「領旨」 蕭旭岑:推動兩岸和解符合台灣人利益
國民準副主席蕭旭岑訪中為準主席鄭麗文傳達訊息,金遭民進揶揄,蕭尚未上任就急赴中國「領旨」,顯示統戰對象已重新鎖定國民核心。蕭今回應,國民推動兩岸和平和解,符合絕大多數台灣人利益。
太報 ・ 1 天前

59歲坣娜傳胰臟癌逝!醫揭「1現象」是癌前症狀:很難發現
歌手坣娜驚傳於本月16日因病過世,享年59歲,如今有消息傳出,她是不敵胰臟癌病逝。胰臟癌是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七名,由於不易發現與治療,發生率幾乎就是死亡率,向來被稱為「癌王」。醫師錢政弘表示,一項美國研究發現,胰臟癌患者在確診前一年半開始會出現體溫微微上升的現象,可能只是37.1、37.2°C,是值得民眾注意的細微徵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坣娜胰臟癌逝!研究揭「1物」超毒:大增罹癌風險
歌手坣娜於16日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消息一出震驚演藝圈與粉絲。醫師錢政弘表示,一般提到胰臟癌,會先想到糖尿病,但一篇針對成年女性得胰臟癌的研究發現,有抽菸者的罹癌風險多1.5倍。兒童時期曾吸二手菸者多1.47倍;有抽菸且在生活中吸二手菸者多1.68倍;有抽菸且在兒童時期吸二手菸的人更多出2.8倍,相當驚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5 小時前
很多人不知道!「1飲品」是粒線體毒物 醫示警:喝多腎會壞
若想維持腎臟的健康,其實最重要的關鍵在於細胞中的「粒線體」,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粒線體是生命的「發電廠」,一旦它出問題,腎臟就會「缺電」,進而出現損傷。對此,他列出會破壞粒線體,導致器官缺能量的4大因素,以及保護粒線體的方法,其中很多人都愛喝的「含糖飲料」,對粒線體來說是毒物,一定要少喝。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天前
坣娜胰臟癌病逝!醫揭5大症狀示警 50歲以上為高風險群
根據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說法,胰臟癌早期可能出現的5大症狀包括腹痛、背痛、噁心想吐、糖尿病及黃疸引起的皮膚搔癢。林醫師提醒,一旦同時出現這些症狀,應特別提高警覺。林相宏指出,胰臟與背部脊椎鄰近,當出現背痛時也可能是胰臟異常的徵兆。他引述日本學者Ya...
CTWANT ・ 20 小時前
坣娜罹「癌王」胰臟癌病逝 醫師示警這三類食物少碰:易誘發
歌手坣娜昨日(10/29)傳出病逝,享年59歲,具知情人士指出,坣娜生前飽受重大車禍後遺症和紅斑性狼瘡所苦,不過最終是因胰臟癌辭世。胰臟癌有「癌王」之稱,其惡性度高,令人聞之色變,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過去也曾在臉書發文提醒,愛吃「甜食、高油、精緻澱粉」3類食物,是胰臟癌高危險族群。
太報 ・ 16 小時前
日本人胰臟癌發生率高!醫揭「1飲食習慣」釀禍
歌手坣娜罹胰臟癌辭世,享年59歲,胰臟癌再度受到關注。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表示,胰臟癌是國人癌症死因的第7名,而以鄰近的日本來看,其飲食雖常被認為養生,不過數據顯示,日本胰臟癌發生率也很高,主要與飲食有關,其「甜食」大多特別甜。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2 小時前
坣娜傳不敵「癌王」!名醫曝8高危險群
玉女歌手坣娜驚傳早在本10月16日因胰臟癌病過世,享壽59歲,震驚演藝界。醫學專家指出,其實胰臟癌是難以對付的「癌王」,因為早期症狀相當不明顯,且被認為是腸胃疾病,到末期才發現,為時已晚。不過有醫師分享早期胰臟癌的「唯一明顯警訊」,另外強調「8類高風險群」也要當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容易血糖高的人,多半是這「8個習慣」害的! 不吃早餐、咖啡喝太多都中鏢
血糖有些波動是自然的,但我們要避免的是劇烈起伏,不論過高或過低。避免血糖大幅變化並不容易,因為許多原因都可能影響血糖穩定,例如藥物劑量過多或不足、脫水、壓力、疾病,以及過量攝取高碳水食物。營養師 Rebecca Jaspan 解釋道:「吃東西後血糖上升是正常的,無論是否有糖尿病。當血糖上升時,胰島素會被釋放,將血液中的糖分送進細胞,轉化成能量。但若胰島素作用受阻,可能因胰島素阻抗或胰島素分泌不足,糖分就會停留在血液中,導致長期高血糖,對健康有害。」Eatingwell網站分享以下 7 個習慣,糖尿病專家提醒最好避免,以免血糖飆升。 1、忽視壓力壓力難以避免,但若長期未處理,會嚴重傷害健康。Jaspan 指出:「高壓力會使身體釋放皮質醇與腎上腺素,導致血糖上升並干擾胰島素功能。這種『戰或逃』反應會讓糖分更久停留在血液中。」營養師 Lauren Plunkett 補充:「長期情緒壓力會演變成慢性壓力,長久下來引發健康問題。」 2、高強度運動運動通常能提升胰島素敏感度,改善血糖,但有時劇烈運動反而會讓血糖上升。這是因為劇烈運動會釋放腎上腺素,刺激肝臟釋放葡萄糖。Jaspan 補充:「此時身體
常春月刊 ・ 1 天前
中國愛滋病疫情拉警報!感染者高發省份出爐:第6名新疆就已破10萬人
根據中國國家疾管局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中國愛滋病毒感染者高發省份人數排名」再次引發社會關注。2024年,全國愛滋病(HIV/AIDS)感染者中,四川省以約17.47萬例居首,成為中國感染人數最多的地區;其次為廣西(12.32萬)與重慶(11.6萬)。整體來看,西南地區依舊是疫情最為集中的熱區。(記者唐家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中國10歲男童術後「消化系統被無故切除」 母崩潰求真相:靠注射營養液維生
山東菏澤一名12歲男童小燁(化名)原本健康活潑,卻因10歲時一場意外和一次手術,從此改變了一生。2023年10月26日,小燁在校園和同學玩耍時撞傷肚子,經醫院檢查竟被診斷出腹腔腫瘤,後續又於手術過程中切除胰腺、十二指腸、大部分胃與小腸。孩子母親崩貴表示,如今孩子無法正常進食,只能依靠靜脈注射營養液維生。
太報 ・ 11 小時前
1碗綠豆湯就能「無痛燃脂」!醫授3策略打造腸道燃脂工廠 3招幫你養好菌
研究顯示,抗性澱粉竟能啟動「自然減重機制」。最新發表於《Cell Metabolism》期刊的研究證實,當腸道中的擬桿菌遇上高纖食物產生的乙酸時,能有效減少肝臟與內臟脂肪,達到類似低碳飲食的效果。這種
健康2.0 ・ 18 小時前
同樣有潔癖「強迫症、強迫人格大不同」 醫師舉例一比就懂
許多人追求環境整潔,但當清潔成為焦慮來源並影響日常生活時,可能已超出單純潔癖的範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精神科主任楊逸鴻指出,所謂的「潔癖」有時實際上是強迫症或強迫人格的表現,這兩種狀況雖名稱相似,但在心理狀態與治療方向上有顯著差異。
中天新聞網 ・ 10 小時前
5款地雷宵夜曝!醫:我睡前3小時絕不碰食物
[NOWnews今日新聞]有不少人因為工作關係,或者因為嘴饞而在睡前吃宵夜,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整理了五種常見的宵夜地雷食物,並稱這些食物容易造成腸胃不適、血糖波動或增加體脂肪,建議宵夜份量要小、最...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糖尿病非絕症! 醫建議3招積極控糖 生活也能與常人無異
台中49歲林姓男子,近來常感到口渴,體重也莫名減輕,就醫檢查才發現血糖高達600mg/dl,糖化血色素更是超過13%,確診糖尿病急性症狀住院治療,讓他相當沮喪;另一位52歲張姓女子,有糖尿病家族史,近日也檢查出糖化血色素、空腹血糖超標,擔心將與併發症為伍,所幸兩人經由飲食控制、規律運動與按時服藥,都
自由時報 ・ 11 小時前
猛!重訓後吃「這個」比喝蛋白飲更有效 肌肉恢復快又抗發炎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運動後吃香蕉或喝高蛋白飲料,是許多人補充能量與幫助肌肉修復的習慣。不過食安專家韋恩在臉書引用最新研究指出,「希臘優格」其實是更好的選擇!它不只蛋白質含量高、碳水化合物少,還能抗發炎、幫助肌肉修復。研究團隊指出,這與「腸肌軸」(gut–muscle axis)有關——腸道健康能抑制體內發炎反應,讓肌肉恢復更快。
壹蘋新聞網 ・ 1 天前
坣娜罹「癌王」胰臟癌病逝!醫列3地雷食物
[NOWnews今日新聞]歌手坣娜傳出罹患「癌王」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對此,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點名3類危險食物「愛吃甜食是高危險族群」,因為胰臟本身功能是控制血糖,讓油脂能消化吸收,而胰臟癌跟高...
今日新聞NOWNEWS ・ 1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