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稀飯=喝糖水?農糧署曝2大食用關鍵:並非沒營養
生活中心/倪譽瑋報導
坊間流傳稀飯沒營養、吃了等於喝糖水。農糧署對此說明,稀飯不是沒有營養,反而是養胃、復元的好食物,吃的時候注意兩大關鍵「升糖指數GI」、「升糖負荷GL」,稀飯的GI比米飯高,但還要看GL(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稀飯由於水分較多,整體碳水化合物含量其實偏低,對血糖衝擊比糖水小很多,是健康的食品選擇。
吃稀飯等於喝糖水?農糧署揭真相
日前農糧署官方粉專「鮮享農YA - 農糧署」發文說明,有傳聞稱「吃稀飯等於喝糖水,沒營養還使血糖上升快」其實是過於簡化的說法,要瞭解食物對血糖的影響,需同時留易升糖指數(GI,Glycemic Index)與升糖負荷(GL,Glycemic Load)。
GI代表:食物升高血糖的速度,稀飯比起米飯,確實有高出一些;而GL是考慮「GI × 食物份量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稀飯的水分多,一碗稀飯「所含的碳水化合物總量低」GL值並不高,對血糖衝擊沒想像中大;由於升糖特性不同「吃稀飯不等於喝糖水」、「GI高不等於不能吃」。
中醫、營養學都肯定稀飯價值 均衡搭配更健康
此外,古代中醫典籍如《本草綱目》指出,米湯能「和胃、養陰」,適合病後虛弱、口渴之人;還有《食療本草》記載,米湯「補虛止渴,養胃氣」。或以現代營養學來看,一碗300克稀飯若是以白米50克、水300毫升煮成,熱量約150大卡、碳水化合物約33克、蛋白質約3克,脂肪極少且含有維生素B1、鉀、鎂等營養成分。
農糧署強調,從中醫典籍到現代營養學,都指出稀飯、米湯有其價值,但還是建議「均衡飲食」勿只吃稀飯,可搭配豆腐、魚、蛋、肉類補蛋白質;配青菜、菇類補膳食纖維;或是加一點健康油脂,如國產芝麻油、堅果,可降低餐後血糖波動,延長飽足感。
資料來源:農糧署臉書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換季過敏怎麼防?營養師籲「3種食物」少吃 咖啡也中鏢
牧師公開喊「我嫁給了弟弟」 4000萬人看傻:你做了什麼?
愛喝瓶裝水=每年多吞9萬顆塑膠微粒 研究曝5大危害:恐慢性中毒
太詭異!波音客機在1萬公尺高空 「擋風玻璃竟爆裂」割傷機師
其他人也在看

20多歲韓男狠殺6貓5狗、稱為了「紓壓」 遭判刑1年6月無緩刑
據南韓媒體今天(10/22)報導,南韓一名20多歲男子,在短時間內虐殺6隻貓與5隻狗,更稱自己是在「紓壓」,二審法院今天作出判決,撤銷一審的緩刑判決,改判有期徒刑1年6個月。
太報 ・ 1 天前
營養師推爆「這蔬菜」護心助減肥 還可穩血壓、降死亡風險
健康飲食網站《EatingWell》指出,高麗菜富含抗氧化劑、膳食纖維與維生素C、E,是對「代謝健康」最有益的蔬菜之一,能減少發炎、穩定血糖與膽固醇。營養師提醒雖然高麗菜好處多,但仍須搭配水果、豆類與全穀物均衡飲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生理期快到好難受!營養師教6招 吃這些緩解經痛之苦
每當生理期快到,許多女生會出現煩躁、腹脹、暴食等經前不適,愛健康營養師珊珊在臉書專業發文分享,針對這些困擾提出了6大飲食與生活習慣調整建議,幫助緩解症狀。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國二少女得糖尿病!「3餐吃這些」營養師愣了 母淚喊:是我害了她
台灣兒童與青少年肥胖率呈近年關注焦點,引發健康隱憂。營養師高敏敏指出,曾有14歲少女因長期攝取過多精緻糖而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凸顯家長忽視飲食管理的問題。她提醒,日常飲食中添加糖應控制在總熱量的10%以下,並建議家長選擇低糖、天然的點心,幫助孩子遠離肥胖與慢性病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比含糖飲料更恐怖!每天喝「1無糖飲料」 脂肪肝風險增60%
代糖飲料真的比較健康嗎?近日食安專家韋恩(楊世煒)在臉書發布貼文,表示含糖飲料早就被認為會引發新陳代謝的問題,但最新研究顯示,代糖飲料雖然沒有糖分,但還是可能會損害肝臟代謝,甚至風險還會比含糖飲料高。
鏡報 ・ 1 天前
超商就買得到!醫揭「3飲品」防大腸癌:每天1杯降低近20%風險
台灣大腸癌患者每年新增1.7萬人,且確診年齡明顯下降,過去多為50歲以上者,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罹患大腸癌,那除了定期檢查外,還能怎樣預防大腸癌?對此,高雄馨語診所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直言,答案其實就在你我身邊的超商裡,只要持續飲用3種飲品,就能有效降低罹患大腸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老公明明沒吃多少肚子卻很大?專家揭「真正元兇」:不是年紀 晚餐必吃這1蔬菜
「他根本沒吃多少,怎麼肚子還是越來越大?」這句話可能是很多媽媽們的心聲,每天只有一餐可以聚在一起吃飯,當然要豐盛的款待家中的支柱。可是看著老公越來越大的肚子,自責煮得太豐盛的同時,卻往往忽略了背後真正的元兇——壓力與生活型態!根據《Przegla̜d Gastroenterologiczny》2025年研究指出,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失調會讓皮質醇長期升高,促進腹部脂肪堆積與代謝症候群發展。當壓力沒有出口,身體會用「囤積脂肪」來自保,這也正是很多爸爸們不知不覺中肚子變大的原因。很多女性以為:「叫他少吃一點就好」,但實情是——壓力大、睡不好、沒有動,才是導致中廣身材與代謝症候群的真兇! 壓力型肥胖 根本不是「年紀大了」而已 當老公抱怨說「最近比較累」、「一吃就胖」、「晚上睡不好」嗎?這些不是單純年齡在作怪,而是壓力正在「悄悄改寫」他的身體代謝!根據《Obesity Reviews》在2019年的研究顯示,高壓男性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45%。這種風險不是突然冒出來,而是長期慢性壓力影響內分泌系統,導致皮質醇過高、胰島素阻抗、三酸甘油脂升高與高血壓發生。更令人擔憂的是,《Meta
常春月刊 ・ 3 小時前
毛豆輸了!這食物蛋白質高2倍 吃蔬食也能補蛋白質
花蓮縣秀林鄉近年推廣蔬食,把台灣原住民原生種植物,如紅藜、樹豆、馬告,融合在地食材製作成吐司、餅乾,不但風味特殊,還能補充蛋白質。 補充蛋白質新選擇 花蓮縣秀林鄉鄉政首席顧問蕭采君指出,紅藜、
健康2.0 ・ 5 小時前
60歲高金素梅凍齡抗老靠3招!醫師、研究都稱讚:防癌、降血糖、抗失智
「一點也不科學!」60歲立委高金素梅最近在雙十國慶晚會久違登台開唱,沒想到一出場驚艷全部觀眾,民眾直呼怎麼還是這麼年輕。到底高金素梅怎麼保養出凍齡外貌? 高金素梅生病後調整生活習慣 高金素梅在
健康2.0 ・ 2 天前
冷凍蔬菜保留95%營養!專家:比市場菜更「新鮮」
冷凍蔬菜的營養價值可能遠高於一般民眾認知,根據多項研究顯示,經過適當處理的冷凍蔬菜不僅能保留大部分營養素,專家指出,關鍵在於冷凍前的「殺青汆燙」處理技術,能有效鎖住蔬菜中的營養成分。
中天新聞網 ・ 23 小時前
韓國人氣女星自創1分鐘入眠法,醫師認證有效!光想一個畫面就能睡著
你是否也曾在深夜輾轉反側、遲遲無法入睡?日前韓國人氣女星IU(李知恩)主演的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大受好評,而IU也曾自創1分鐘入眠法引發網友熱議。這項看似簡單的技巧,竟獲得精神科醫師的認可。
健康2.0 ・ 1 天前
每3人就有1人有脂肪肝 研究:維生素E可有效改善
台灣每3人就有1人罹患脂肪肝,嚴重者可能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每天補充300毫克維生素E,能在肝脂肪堆積、肝臟發炎與纖維化等指標上顯著改善,顯示維生素E具有護肝的潛力。
中天新聞網 ・ 20 小時前
吃到染疫「非洲豬瘟」肉品怎辦?醫2點說明
[NOWnews今日新聞]農業部今(22)日在記者會上,證實台中梧棲養豬場死亡豬隻驗出非洲豬瘟,引發國人擔憂是否會被傳染,對此,衛福部疾管署表示,非洲豬瘟不是人畜共通傳染疾病,不會造成人類感染,中國醫...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一堆人常踩雷!保健品吃多反傷身 醫:這維生素過量恐腎結石
為了維持身體健康,大家會選擇補充保健食品,不過有些維生素的攝取要小心不要過量,醫師就提醒,有些水溶性維生素若攝取過量恐引發周邊神經病變、腎結石等健康問題,提醒民眾要小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50歲後才得糖尿病要小心!醫:胰臟癌風險是一般人8倍
一名55歲男性因頻繁腹瀉及右側腰背發酸就醫,原以為只是腸胃問題,但檢查後發現黃疸與胰臟發炎,進一步斷層掃描顯示胰臟頭部腫瘤已侵犯膽管並轉移至肝臟,確診為第4期胰臟癌。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潘迎紫76歲誰相信?練出二頭肌、凍齡養生訣:運動不是為漂亮!醫認證做足這件事「真的不顯老」
「一代女皇」回來了!76歲女星潘迎紫應邀回台,為第60屆金鐘獎擔任頒獎嘉賓,久違露面依舊神采奕奕。她在記者會上秀出結實二頭肌,大方分享自己多年維持青春的祕訣,幽默地說:「做運動不是為了漂亮,是為了骨質不疏鬆。」
幸福熟齡 ・ 2 小時前
血壓越量越高不是巧合! 醫揭「白袍高血壓」陷阱 3年內恐變真高血壓
一名50多歲女性因血壓偏高前往診所就醫,初次測得血壓為170/100 mmHg,休息5分鐘後再量反而升至176/105 mmHg,3分鐘後更高達180/108 mmHg。她自述幾個月前曾因血壓偏高服用兩種降壓藥,但因常感頭暈無力、在家量測又偏低(約106/62 mmHg),便認為自己是「白袍高血壓」而自行停藥。 近期在家測得血壓再度偏高(約162–165/96–100 mmHg)後就醫,沒想到在診間血壓再度飆升。經病史、理學檢查、心電圖與血液檢查評估後,醫師判定她平時即屬高血壓,僅在就醫時因緊張造成血壓更高。於是改給單一降壓藥治療,後續追蹤發現,她在醫院血壓約148/95 mmHg、在家約128/80 mmHg,頭暈無力的情況明顯改善。 什麼是「白袍高血壓」?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何一成醫師指出,所謂「白袍高血壓」(White Coat Hypertension),指的是在家量測血壓正常,但在醫療院所測量時血壓明顯偏高(收縮壓超過140 mmHg或舒張壓超過90 mmHg),甚至出現「越量越高」的現象。 這主要是因為人在醫療環境下面對醫護人員時,自律神經緊張、體內壓力荷爾蒙分泌增加,導致血
常春月刊 ・ 1 天前非洲豬瘟「冷凍能存活1000天」 他揭台灣失守代價
台中梧棲區某家牧場豬隻被驗出非洲豬瘟,全台豬隻禁運禁宰可能延長至15天,並禁止廚餘養豬。外界關注非洲豬瘟到底多嚴重?對此毒理專家招名威表示,非洲豬瘟是一種DNA病毒,生存能力驚人,在冷凍環境下能存活1000天,不怕酸也不怕鹼,對豬隻來說就像「沒有解藥的流感」,傳染速度快、死亡率高;他直言,台灣若失守,後果不堪設想。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無糖≠健康!英國研究曝驚人真相 每日喝「1飲料」肝病風險飆升60%
1飲料雖標榜「無糖低熱量」,但恐怕不如想像中健康。粉專「韋恩的食農生活」近日引用英國最新研究指出,每日飲用低熱量代糖飲料者,罹患代謝...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3個月減肥11公斤!網友靠3招從「小腹婆→螞蟻腰」這樣吃不運動也能加速燃脂
誰說瘦身一定要流汗?有一位小紅書網友江半不是江畔,只用短短3個月甩掉11公斤,靠的竟然是「不運動」飲食法!她公開自己的3大瘦身心法,從低碳吃法到控時進食,全靠精準計算與飲食觀念逆轉體質,成功從肉感女孩
女人我最大 ・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