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錯豆漿竟讓肌瘤變大!毛豆、豆漿、山藥能不能吃?醫解婦科腫瘤飲食
很多人一發現罹患婦科腫瘤相關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巧克力囊腫、子宮肌瘤等,第一時間就問:「豆漿還能喝嗎?毛豆能吃嗎?」中醫師羅珮琳分享,她門診十多年來,發現癌症年輕化,連來看減重的人都可能意外發現腫瘤。飲食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吃得剛剛好。
最常問第一名:山藥、豆漿、毛豆可以吃嗎?
羅珮琳表示,在門診遇到婦科腫瘤的患者,無論是良性或惡性,最常被問的問題第一名就是:「山藥、豆漿、毛豆可以吃嗎?」羅珮琳說,山藥與豆漿雖含有植物性雌激素,但其天然含量並不如想像中高,一般人並不會經常大量食用山藥,因此偶爾食用不會造成問題。
至於豆漿,黃豆中的大豆異黃酮含量僅占0.2~0.4%,目前研究顯示適量飲用對婦女健康是利多於弊的。營養專家建議每天飲用量不超過300c.c.,不會導致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婦科腫瘤惡化。
看更多:豆漿好處:防癌、控血糖 天天喝有壞處?看豆漿最健康喝法
不過,羅珮琳也提到,曾有少數個案疑似因大量飲用豆漿(將豆漿當白開水喝)而導致子宮肌瘤增大。她強調:「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食物是吃愈多對身體愈好的,即便是人體每天需要補充的水分,大量的飲用還是會造成水中毒。」因此,均衡飲食比單一營養素補充更為重要。
還有乳房纖維囊腫的病患問:「毛豆可以吃嗎?」羅珮琳解釋,毛豆是尚未成熟的黃豆,飲食建議與豆漿相同。毛豆作為優質植物性蛋白質,熱量低且具飽足感,是許多營養師推薦的減重食物。對婦科腫瘤患者,她建議不要每天食用或當作主食。
看更多:女星「乳房都是腫瘤」超痛!纖維囊腫會變乳癌嗎?醫曝乳房保健6習慣
保健食品能吃嗎?小心天然雌激素陷阱
此外,保健食品的問題也經常被問,羅珮琳表示,保健食品對婦科腫瘤的影響,目前缺乏確切的研究證據,會建議患者盡量避免食用標榜「補充天然雌激素」的保健食品。她解釋道,雖然部分保健食品是從天然食物中萃取,但其濃度遠高於天然食物,長期服用的影響仍是未知數。一般與雌激素無關的保健食品如鈣片、綜合維生素則不受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曾有保健食品的成分與濃度不符合標準,甚至驗出不應出現在食物中的塑化劑,羅珮琳提醒,塑化劑目前已知會誘發婦科腫瘤生成。對於認為保健食品有助健康的患者,羅珮琳建議要確認產品來源品質及成分,且長期食用時不要固定使用單一廠牌,應選擇幾家信譽良好的廠牌輪流使用。
看更多:徐若瑄、Selina都有子宮肌瘤 機械手臂治療納健保,傷害小不易影響生育
婦科腫瘤年輕化趨勢值得關注
羅珮琳在臨床工作中發現,婦科腫瘤不僅發生率增加,且有明顯年輕化趨勢。除了專門就診婦科腫瘤的患者增多外,許多原本是一般內科或減重療程的患者,在例行檢查時意外發現罹患卵巢癌、乳癌等婦科癌症,多數患者年齡約40~50歲,所幸大多數是早期發現,經手術及放化療後狀況穩定。
這些觀察顯示,婦科腫瘤年輕化已是不可忽視的健康議題,對於婦女而言,定期健康檢查及正確的飲食觀念,對預防和管理婦科腫瘤至關重要。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羅珮琳中醫師
更多健康2.0報導
30歲女沒息肉竟罹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胰臟癌也上身 醫讚1習慣至今仍存活
高個子「4種癌」風險大增!每增10公分風險高16% 3招逆轉變優勢
科學證實香菇、高麗菜、奇亞籽這樣吃防大腸癌、乳癌!加1物癌細胞凋亡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其他人也在看

每天吃藥血壓也不降?營養師曝關鍵原因 這「3食物」要多吃
你是否也有每天按時吃藥,血壓卻依然降不下來的問題?營養師薛曉晶表示,高血壓的關鍵原因不是因為藥物沒效果,而是出於「鉀」攝取不足。對此,她表示多吃一些高鉀食物,例如香蕉、菠菜、地瓜等,可以讓血壓更穩定。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9 分鐘前
比含糖飲料更恐怖!每天喝「1無糖飲料」 脂肪肝風險增60%
代糖飲料真的比較健康嗎?近日食安專家韋恩(楊世煒)在臉書發布貼文,表示含糖飲料早就被認為會引發新陳代謝的問題,但最新研究顯示,代糖飲料雖然沒有糖分,但還是可能會損害肝臟代謝,甚至風險還會比含糖飲料高。
鏡報 ・ 23 小時前
乳癌偏愛「這6種女人」 醫示警:更年期前後更要當心!
乳癌早期常無明顯疼痛症狀,醫師黃軒指出,許多患者發現腫塊時病情可能已進入進階階段。他強調,乳癌初期若能及早發現、腫瘤小於2公分,五年存活率可達九成以上;但若已發生轉移,預後則會大幅惡化,因此不應因「不痛」而掉以輕心。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60歲高金素梅凍齡抗老靠3招!醫師、研究都稱讚:防癌、降血糖、抗失智
「一點也不科學!」60歲立委高金素梅最近在雙十國慶晚會久違登台開唱,沒想到一出場驚艷全部觀眾,民眾直呼怎麼還是這麼年輕。到底高金素梅怎麼保養出凍齡外貌? 高金素梅生病後調整生活習慣 高金素梅在
健康2.0 ・ 1 天前
蔡璧名辭世!曾罹患子宮頸癌 靠「改變習慣」抗癌成功
台大教授、作家蔡璧名於10月21日安詳辭世,享壽60歲。蔡璧名曾於2007年罹患子宮頸癌第3期,她從此改掉熬夜的壞習慣,並保持情緒平穩,成功戰勝癌症。蔡璧名的離世引發各界關注,也讓子宮頸癌防治再度成為焦點。
中天新聞網 ・ 1 小時前
日本人三餐吃白飯!「為何不會得糖尿病?」 醫曝2大關鍵解答了
糖尿病是以持續性高血糖為特點的代謝性疾病,也是台灣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就有網友好奇,為何日本人三餐都吃白飯,卻不會得糖尿病?對此,醫師蒼藍鴿(吳其穎)列出2大關鍵,表示其實日本受到飲食西化的影響,糖尿病盛行率漸增,只不過放眼全世界依然是「中等偏低」的程度。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台灣人愛吃「6蔬果」驚爆農藥超標!79公噸全數退運或銷毀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21日公布最新邊境食品檢驗結果,多種來自各國的進口水果、蔬菜,因農藥殘留超標,已全數依規退運或銷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9 小時前
他吃蛋黃酥後急性胰臟炎!醫曝「1原因」害的 尤其這3種人最危險
一名50多歲男性,可能因食用過多中秋節禮盒的蛋黃酥,導致其三酸甘油脂濃度飆升至800 mg/dL,伴隨劇烈腹痛及嘔吐,經診斷為急性胰臟炎,須立即住院治療。 三酸甘油脂升高恐致命 與這些因素息息相關 安南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顏廷旭指出,三酸甘油脂的升高通常與飲食不當、肥胖及糖尿病等因素相關,危險性不容忽視。一旦濃度超過500 mg/dL時,罹患急性胰臟炎的風險便大幅增加,容易出現劇烈腹痛、噁心和嘔吐,嚴重者需立即住院治療;若未及時處理,急性胰臟炎甚至可能導致多器官衰竭,進而增加死亡風險。此外,長期未受控制的高三酸甘油脂血症,還可能引發心臟病、中風及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治療高三酸甘油脂血症 常見3種治療藥物 目前治療高三酸甘油脂血症的常見藥物包括:纖維酸類藥物、菸鹼酸及Omega-3脂肪酸補充劑。顏廷旭醫師說明,常用的纖維酸類藥物能夠有效降低三酸甘油脂,但偶爾會產生副作用如肌肉疼痛及影響肝功能;菸鹼酸能降低血脂,卻可能伴隨皮膚潮紅、胃部不適及血糖波動。若無法耐受上述健保藥物,則建議考慮Omega-3脂肪酸補充劑,也就是常見的魚油產品。顏廷旭醫師補充,臨床研究顯示,高濃度Omega-3脂肪
常春月刊 ・ 1 天前
排骨飯打開秒蓋回!非洲豬瘟爆台中 民眾怕中毒?專家說重話了
台灣防疫防線再度面臨重大考驗!農業部今(22)日上午召開記者會,證實台中市梧棲區一處養豬場發現非洲豬瘟疑似案例,經檢驗後呈現陽性反應。截至目前,相關單位已撲殺195頭豬隻,並啟動回溯調查。這是自2005年以來,台灣首度出現非洲豬瘟疑似案例,對於防疫成果與養豬產業構成重大挑戰。消息一出,立刻在網路上掀起熱議,許多民眾擔憂非洲豬瘟是否會影響人體健康。對此,專家與各國防疫機構皆強調,非洲豬瘟「不會感染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台灣首例非洲豬瘟!「越南重組病毒株」疑源頭 專家警告:勿使用來路不明疫苗
[Newtalk新聞] 農業部今 (22)日針對台中養豬場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召開記者會,證實這是我國首例本土豬隻確診,並向全國民眾及養豬戶信心喊話,強調防疫是全民的責任。農業部指出,台灣養豬產業的生物安全機制其實做得很好,此刻唯一的方式就是「啟動並落實生物安全的機制來對抗這一次的戰役」。農業部特別提醒,目前全世界尚無有效疫苗能抵抗非洲豬瘟,切勿相信坊間任何不明來源的疫苗。 農業部表示,雖然目前為「疑似案例」,已啟動最高防疫措施,包含撲殺該場豬隻、清查上下游關聯場,並宣布全國豬隻禁運禁宰5天,全面禁止廚餘養豬。專家指出,非洲豬瘟僅感染豬隻,不會傳染給人,經屠宰衛生檢查合格的豬肉可安心食用,並將調動冷凍豬肉穩定市場供應。 農業部杜文珍次長表示,雖然此次在國內養豬場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為事實,但依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AH)規定,首發案例需進行病毒分離確診,然而為確保防疫時效,已立即撲殺該場豬隻並清除,並進行上下游關聯場檢測,初步結果均為陰性,仍需密切追蹤。 農業部指出,全台禁運禁宰5天是為進行疫情調查,確保豬隻活動路徑掌握;全面禁止廚餘養豬是阻斷病毒傳播的關鍵措施。由於廚餘系統是高風險傳播
新頭殼 ・ 1 天前
醫警告「這10大徵兆」代表你已糖上癮! 一包餅乾秒嗑光、吃甜食有愧疚感都中
許多人認為,只要有規律運動習慣,喝點含糖飲料沒什麼大不了。不過,小兒內分泌暨減重專科醫師王律婷提醒,含糖飲料的健康風險遠比想像中嚴重,即便有運動習慣,也無法完全抵銷含糖飲品對身體代謝的影響,最新的美國大型研究也狠狠打破這項迷思! 每週攝取兩杯以上含糖飲 有運動仍有罹糖尿病風險 根據發表於《 Diabetologia 》的前瞻性觀察性世代研究結果顯示,即使運動量達到建議標準,長期每週飲用兩份以上含糖飲料者,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相對風險,仍比同樣運動量但每月飲用少於一份含糖飲料的人高 22% 。王律婷指出,所謂含糖飲料,除了街頭常見的手搖飲,也包括運動飲料、碳酸飲料(如可樂、沙士)、果汁飲料,甚至標榜 100% 的純果汁。然而,即使改喝熱量較低、糖分減少的代糖飲料或是零卡飲料,研究也顯示,若每週攝取兩杯以上,長期下來,即使運動量達建議標準,相較不喝的人,仍會增加7%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飲品糖分吸收速度快 當心糖癮危機 不僅如此,一篇發表於《 Advances in Nutrition 》,納入 29 項前瞻性世代研究的統合分析研究指出,每多喝一份含糖飲料(約 39 克糖),罹患糖尿病的相對風
常春月刊 ・ 1 天前
預防「肌少症」注意「衰弱」4警訊 醫建議從日常飲食、運動調整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台灣高齡社會的多數長輩因營養攝取不足或運動量不夠,導致骨質流失與肌力下降,增加跌倒與骨折風險。台中慈濟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蔡森蔚指出,常感覺疲憊、體能與體重下降、行走變慢、肌力不足,都是「衰弱」的警訊。男性握力低於28公斤、女性低於18公斤,可視為肌力不足;若符合以上三項,即表示身體已出現衰弱現象,並可能伴隨「肌少症」發生。 肌肉質量隨年齡減少 每日應攝取蛋白質並曬太陽、運動 蔡森蔚醫師提醒,肌肉質量會隨年齡逐年減少,蛋白質合成能力也會下降,建議每日應攝取每公斤體重1至1.5克蛋白質,多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同時進行阻力訓練,搭配健走或騎單車等的有氧運動,才能預防甚至逆轉肌少症。他強調:「防止跌倒要從肌力做起」,較衰弱的長輩,可從「站立運動」開始訓練,若能搭配機器人輔助步態訓練,成效更明顯。 物理治療師推深蹲運動 一張椅子就能訓練下肢肌群 物理治療師陳義豪醫師指出,深蹲可強化股四頭肌,幫助穩定下肢與維持身體平衡。「不用複雜器材,只要一張椅子就能訓練下肢肌群,搭配彈力帶還能啟動背部與手臂等上半身肌群。」陳義豪醫師提醒,運動時應注意呼吸與姿勢,每天可進行兩次,若感
健康醫療網 ・ 3 小時前
流感季必看!正妹營養師教你「對症補營養」 快恢復不拖病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流感季來臨,許多人都有「一人中標、全家遭殃」的慘痛經驗。正妹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提醒,喉嚨痛、發燒、全身痠痛等症狀,其實是免疫系統在努力對抗病毒的訊號。除了多休息,最重要的是針對不同症狀補對營養,才能幫身體恢復體力、提升抵抗力。
壹蘋新聞網 ・ 1 天前
運動後「無糖+低碳飲食」最好?營養師破解錯誤觀念:想長肌肉不能只靠雞胸肉,「吃錯」全白費
許多人揮汗運動,但體重卻不降反升,絕大多數人都是「吃錯」食物,拖累整體代謝效率。營養師指出,很多人運動後產生補償心態,覺得應該犒賞自己多吃一點;而運動刺激人體想攝取高油脂、重口味食物,都使人不小心越動吃越多。其實運動後不是不能吃,反而建議補充高GI碳水與蛋白質,讓肌肉修復與成長。
幸福熟齡 ・ 1 天前
不會傷人卻會傷生活!他曝非洲豬瘟恐怖真相
[NOWnews今日新聞]台中養豬場通報疑似非洲豬瘟案例,農業部宣布自22日起全國豬隻禁運禁宰5天,會視情況延長,引發人心惶惶,婦產科兒科醫師蘇怡寧特地發文簡單科普,這種病毒只感染家豬與野豬,要大家不...
今日新聞NOWNEWS ・ 4 小時前
1/5育齡婦女受「尿失禁」困擾!醫師揭6個生活習慣,助生活自在遠離「漏尿人生」
尿失禁是許多媽咪的煩惱之一,看似沒有太大的危害,時不時尿濕褲子的尷尬卻經常使媽咪們在外出或社交時沒辦法安心,進而影響日常生活的品質。過去有資料指出,台灣育齡婦女約1/5有尿失禁困擾,更年期後婦女也有3成為了漏尿而苦惱,且年紀愈大,尿失禁發生率也愈高,建議女性朋友提早鍛鍊骨盆底肌,若狀況嚴重也別諱疾忌醫,中西醫都能幫助改善尿失禁。
姊妹淘 ・ 4 小時前
血壓越量越高不是巧合! 醫揭「白袍高血壓」陷阱 3年內恐變真高血壓
一名50多歲女性因血壓偏高前往診所就醫,初次測得血壓為170/100 mmHg,休息5分鐘後再量反而升至176/105 mmHg,3分鐘後更高達180/108 mmHg。她自述幾個月前曾因血壓偏高服用兩種降壓藥,但因常感頭暈無力、在家量測又偏低(約106/62 mmHg),便認為自己是「白袍高血壓」而自行停藥。 近期在家測得血壓再度偏高(約162–165/96–100 mmHg)後就醫,沒想到在診間血壓再度飆升。經病史、理學檢查、心電圖與血液檢查評估後,醫師判定她平時即屬高血壓,僅在就醫時因緊張造成血壓更高。於是改給單一降壓藥治療,後續追蹤發現,她在醫院血壓約148/95 mmHg、在家約128/80 mmHg,頭暈無力的情況明顯改善。 什麼是「白袍高血壓」?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何一成醫師指出,所謂「白袍高血壓」(White Coat Hypertension),指的是在家量測血壓正常,但在醫療院所測量時血壓明顯偏高(收縮壓超過140 mmHg或舒張壓超過90 mmHg),甚至出現「越量越高」的現象。 這主要是因為人在醫療環境下面對醫護人員時,自律神經緊張、體內壓力荷爾蒙分泌增加,導致血
常春月刊 ・ 6 小時前
人吃到非洲豬瘟的豬肉會怎麼樣?農業部解答!
國內疑爆發非洲豬瘟,農業部今(22)日表示,21日接獲台中市動保處送來的一處養豬場死亡豬隻檢體,經檢驗,檢體對非洲豬瘟病毒核酸呈陽性反應。針對非洲豬瘟會否對人體造成影響,農業部表示,人體胃酸的酸度已超過非洲豬瘟病毒的耐受酸鹼值範圍,因此非洲豬瘟不會感染給人類,且人吃入含有該病毒的食物,病毒不會經消化道粘膜進入人體內繁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守20年破防!「非洲豬瘟」會傳人、吃下肚會發病?食藥署7大QA一次看懂
農業部今(22)日上午召開緊急臨時記者會,證實台中養豬場驗到非洲豬瘟陽性,已預防性撲殺場內豬隻195頭。並自今日起全國豬隻禁運禁宰5天。不過外界憂心民眾會不會吃到、吃到會對身體造成問題嗎?除了毒物科醫師顏宗海表示非洲豬瘟「非人畜共通傳染病」,只會在豬隻之間互相傳播,不會造成人的發病外,食藥署也說非洲豬瘟不會感染人。(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