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過肺炎鏈球菌疫苗仍染重症? 專家解析原因、提供最新疫苗接種建議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 吳儀文
11月12日「世界肺炎日」,今年主題為「Child Survival(守護兒童生存)」,希望能提升全球對兒童肺炎預防的關注,其中「肺炎鏈球菌」感染對嬰幼兒健康更是一大威脅。
新竹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林千裕醫師分享,近期曾收治一名10歲女童,確診為肺炎鏈球菌感染,一開始出現發燒、關節痠痛、中耳炎等症狀,後來卻演變成敗血症,住院長達28天,另外也曾遇過2-3例併發肺膿瘍的重症個案,甚至有1例併發腦炎不幸病逝,提醒民眾千萬別輕忽。
不過,很多家長不解,孩子明明打過肺炎鏈球菌疫苗,為何還會感染甚至釀成重症?到底該怎麼預防才能降低風險呢?林千裕醫師透過專業角度分析解釋,並提出最新的疫苗接種建議。
什麼是肺炎鏈球菌?須注意哪些警訊症狀?
肺炎鏈球菌是引發肺炎的原因之一,5歲以下的嬰幼兒及孩童屬於高危險族群,它可侵入呼吸道或血液中,引發肺炎、菌血症、腦膜炎等嚴重病症,被稱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疾病感染症(IPD)」。
這種病菌常潛伏在人類鼻腔內,林千裕醫師提到,研究顯示幼兒園的健康兒童約1/5鼻腔中都帶有此菌,平時和平共存,但是一旦孩子感冒或免疫力降低就會伺機侵入,引發所謂的「繼發性感染」,造成中耳炎、肺炎等症狀,也可能透過噴嚏、接觸等方式傳染給其他孩子。
林千裕醫師提醒,孩子的免疫系統還不成熟,各種小感冒都有可能導致發燒,但家長最需警覺的是「發燒的時間」,一般發燒症狀大多只會持續約2-3天,如果超過3天就要懷疑可能是在第一波病毒感染後,又有細菌入侵引發第二波感染,應提高警覺儘速就醫,以防變成重症。
為何打疫苗仍有可能重症?怎麼做才能降低風險
目前,疾管署建議,嬰幼兒應接種3劑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若為高危險群對象出生滿6個月應再增加接種1劑,建議接種時程如下:
出生滿2個月
出生滿4個月
出生滿12-15個月
不過,孩子打過肺炎鏈球菌疫苗後,還是有可能會感染甚至引發重症,林千裕醫師解釋,這是因為肺炎鏈球菌有很多種血清型,雖然疫苗問世後全球疫情顯著降溫,但每當疫苗涵蓋的型別被壓制,其他型別就會竄起。
而且林千裕醫師指出,雖然公費疫苗已經升級為13價,但對於「血清型3」的保護效果仍然不好,主要是因為血清型3本身致病力高,而且外層的細菌莢膜特別厚,導致疫苗產生的抗體難以有效將它殺死,感染後除了常見的中耳炎、肺炎,也易併發肺膿瘍、腦膜炎等重症,根據統計在肺炎鏈球菌引發的重症當中,血清型3依舊占約一成之多,成為疫苗防護下的「漏網之魚」。
因此,林千裕醫師建議家長可在寶寶6個月大時自費追加一劑疫苗,根據研究顯示,1歲前打滿3劑,保護力可從約85%提升至90%以上,而且選擇疫苗時,應考慮疫苗針對「血清型3」等高危險型別產生的免疫抗體,讓孩子獲得更完整的保護力。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原文出自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孩子打過肺炎鏈球菌疫苗仍染重症? 專家解析原因、提供最新疫苗接種建議
其他人也在看


全台腸病毒增溫!急診破萬、重症6年最多 爸媽速看症狀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國內腸病毒疫情持續上升,腸病毒易於人口密集且互動密切場所傳播,例如家庭、校園、安親班、托嬰中心及室內兒童遊戲場等,疾病管制署呼籲,家長及教托育人員持續教導學幼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加強學幼童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流行期間避免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並落實生病在家休息。 本週急診突破1.1萬人次 重症創6年新高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目前處腸病毒流行期且疫情持續上升,第47週(11月16日至11月22日)門急診就診計11,893人次,較前一週(11,444人次)上升3.9%;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及克沙奇A5型。今年累計19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含9例死亡),以感染伊科病毒11型(17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16型及克沙奇B5型(各1例),為近6年同期最高;其中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累計15例;腸病毒疫情傳播風險持續,呼籲民眾留意新生兒及幼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腸病毒超強傳染力 返家必做這些事防感染 疾管署提醒,腸病毒傳染力強,無論成人或小孩都有感染風險,提醒大人出外返家後,務必先更衣,
健康醫療網 ・ 15 小時前
腸病毒變了!門急診破1.2萬人 3歲以下幼兒成高危族群
國內腸病毒疫情升溫,疾管署署長羅一鈞表示,疫情已於上周正式進入流行高峰期,每周急、門診就診人次維持在1萬1000至1萬2000人,較往年明顯延後,預估將持續至明年1月中下旬,並可能於跨年前後達到最高點。他也提醒主要流行病毒株已從較易致新生兒重症的伊科11型,變成易致3歲以下幼兒重症的克沙奇病毒,提醒幼兒族群須提高警覺。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冬季限定蔬菜「茼蒿」剛採、價高! 菜市場每斤150元
入冬少不了吃鍋、吃薑母鴨暖暖胃,而季節限定的蔬菜「茼蒿」也陸續出現,是老饕們必備配菜,不過現在要吃荷包要有心理準備,因為產季剛開始,產量不穩,市售每斤價格飆天價,要破百元。 #冬季限定#茼蒿#價格飆漲
東森新聞影音 ・ 16 小時前73歲婦誤喝農藥 南投醫院連續性血液透析救回一命
(中央社記者吳哲豪南投26日電)73歲失智症婦人,看見裝有液體寶特瓶以為是茶飲喝下,誤食農藥導致有機磷中毒,送南投醫院急救;院方運用連續性靜脈血液透析過濾術,清除體內毒素與矯正酸中毒,救回性命。
中央社 ・ 14 小時前

73歲婦誤食農藥 南投醫院成功救回一命 (圖)
73歲罹患失智症婦人誤食農藥導致有機磷中毒,送往衛福部南投醫院(圖)急救,院方運用連續性靜脈血液透析過濾術,協助清除毒素並矯正酸中毒,成功救回一命。
中央社 ・ 14 小時前假冒汽車維修員搶劫8旬老婦 警方通緝2男子
紐約市警25日發布消息,兩名男子涉嫌在史泰登島假扮成汽車維修員,在商場停車場以修車為由搭訕車內一名八旬老婦,接著搶走其近...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6 小時前
IKEA進駐台北天母商圈!快閃店11/29開幕 必搶天母包、抽一年份肉丸餐
Hej(瑞典語你好的意思)天母人!IKEA快閃店將於11/29在家樂福天母店開幕, 11/28試營運,預計開設三個月,集結近200項節慶產品、熱銷家飾、話題設計單品與瑞典美食,一次滿足節慶佈置與日常採買需求。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返鄉即斷聯!越南嫩妻婚後「人間蒸發」5年 人夫心碎提離婚
男子阿國與越南籍女子小麗(均化名)在台成婚後,對方僅生活數月即返鄉,未料自此五年間音訊全無,遂向法院提出離婚。士林地方法院審理後,認定雙方婚後共同生活時間短暫,隨後分居逾五年,彼此間已無夫妻情份,婚姻基礎徹底動搖,構成民法上難以維持婚姻的重大事由,因此判准。
自由時報 ・ 21 小時前
氣溫驟降「慢速計時炸彈啟動」 醫曝:猝死易發生第2~6天
隨著氣溫驟降,各地迎來寒冷天氣,今日清晨苗栗最低溫僅11.6度。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提醒民眾,寒冷天氣對心血管健康的威脅並非僅限於當天,研究顯示,天冷後的第2至第6天才是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期,此時身體內部已啟動一連串發炎反應,形成潛在致命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6 小時前
早餐店「1類食材」易致癌!被世衛列一級致癌物等同菸草,卻有一堆人愛吃
加工肉品對健康的影響近年來備受關注,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其列為一級致癌物,危險程度與菸草相當,像民眾在超商或早餐店購買的培根、火腿、香腸等常見食品,實際上都含有可能致癌的添加物。根據專家研究指出,長期攝
食尚玩家 ・ 22 小時前
日本研究證實!「1發酵物」能防失智:一週一次就見效
年紀越大,得失智症風險越高,但一項日本研究顯示,相較於完全不吃起司的老人,每週至少吃一次起司的老人罹患失智症的比例較低。日本學者認為,此項研究與過去觀察性研究的結果一致,都顯示吃乳製品有助於減緩老人的認知退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不是芭樂!每天一杯「超級水果」能抗三高和減脂:半年降心血管風險15%
隨著年齡增長,不少人開始面臨腰圍增加、血壓波動、血糖升高等「中年三高」問題,而這些症狀背後常隱藏著一個無聲的健康威脅。對此營養師建議,可以從選對食物下手,並最新研究顯示,指出酸甜可口的「藍莓」是超級水果,可能成為對抗代謝症候群的天然利器,且豐富的花青素與多酚成分,為健康提供多層次守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2 小時前
老翁全身爆癢擦藥膏也沒用!一刮竟驗出上千隻蟲 2招除疥蟲
一名70歲老翁過去3個月來全身搔癢,夜間更嚴重,使用市售濕疹藥膏也沒用,連家人也出現類似紅疹與搔癢,就醫才發現,竟是「結痂型疥瘡感染」,而且刮下皮屑檢驗,疥蟲竟達上千隻!所幸經過治療1個多月,老翁已不
健康2.0 ・ 2 天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5 天前
你的身體比嘴誠實!專家:壓力寫在血管與頭髮上
一位追蹤治療四年的患者,原本已改善腸胃、睡眠及體力問題,卻因父親過世後的遺產爭議,導致健康狀況急劇惡化,出現血壓飆升、胸悶及白髮增多等症狀。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早餐要喝豆漿、米漿、牛奶或燕麥奶?營養師大推「它」穩血糖
早餐要喝豆漿、米漿,還是牛奶、燕麥奶?營養師吳映澄分析,4種常見的早餐飲品,建議想補充蛋白質的人可以喝牛奶、豆漿,若想補充膳食纖維則選擇燕麥奶。 豆漿營養有哪些?補蛋白質、大豆異黃酮、卵磷脂
健康2.0 ・ 1 天前
腦中風可怕的是,失能臥床多年才過世 林志豪醫師:改掉這習慣變健康、家人不擔心
演員吳朋奉因為腦中風離世,享年55歲,我們感到非常遺憾。腦中風雖然是十大死因之一,但通常不會立即致死,可怕的是會造成病患殘障、失能,且時間拖很久,影響生活品質。
幸福熟齡 ・ 1 天前
馬鈴薯發芽有毒! 營養師教你哪些「發芽食材」能安心吃
家中常見的馬鈴薯若冒出綠芽可別輕忽,營養師提醒「切掉不代表安全」,馬鈴薯發芽後會產生具毒性的龍葵鹼,即使削皮、挖除或煮熟仍無法完全去除,若誤食恐引發噁心、嘔吐、腹瀉等中毒症狀。不過,並非所有發芽食材都要丟棄,像生薑、地瓜、芋頭、紅蘿蔔與洋蔥等,雖然發芽後甜度與口感略有下降,但仍可安心食用。
TVBS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