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類澱粉多發性神經病變恐半數遺傳 醫籲:出現手腳麻木別拖!
家族性類澱粉多發性神經病變(Familial Amyloidotic Polyneuropathy,FAP),是一個罕見的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疾病,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副部主任秦志輝表示,主要是一群類澱粉原纖維(amyloid fibrils)的蛋白質失去原本正常結構和功能,異常堆疊並沉積於組織及器官,進而破壞其功能。
家族性類澱粉多發性神經病變 症狀多會侵犯心臟致死率高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張嘉修解釋,受影響器官與系統包含:周邊神經、自主神經、心臟、腎臟、眼睛,及腸胃道等等,尤其心臟的侵犯是致命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已知有三十多種澱粉樣蛋白與人類疾病有關,可區分為影響全身性的系統性澱粉樣變性,或僅影響單一器官的局部性澱粉樣變性,有遺傳性和後天性的區別。
造成FAP的類澱粉變異蛋白共分為四型,以第一型及第二型的甲狀腺素運載蛋白TTR最常見。症狀包含感覺神經、運動神經及自主神經,詳細說明如下:
感覺神經:腕隧道症候群是早期常見的表徵,病人會主訴感覺異常,雙腳對稱性麻木、灼熱或刺痛感,對痛覺和溫度敏感度下降,肌肉力量和肌腱反射正常。異常的感覺從遠端延伸至小腿,甚至是上肢。
運動神經:行走困難、步態不協調及無法維持平衡等。
自主神經:通常影響心血管、消化和泌尿生殖系統。心血管症狀有心律不整、姿勢性低血壓、疲勞、視力模糊或頭暈。腸胃道症狀有腹瀉便秘交替出現、噁心厭食、嘔吐,造成脫水和體重減輕。泌尿生殖系統有排尿困難、尿路感染,男性可能出現勃起障礙。
中樞神經:症狀有失智、中風、癲癇發作、蜘蛛網膜下腔出血、腦積水。
心臟:是最常見澱粉樣蛋白沉積的器官,出現心肌灌流不足、心律不整,需要放置心臟節律器或去顫器,長期下來造成心室肥大,最終導致心臟衰竭。
眼睛:約有10% 患者會有眼睛方面的問題,澱粉樣蛋白沉積使玻璃體混濁造成視力受損,青光眼、結膜血管局部性擴張、乾眼症。
腎臟:腎臟受到侵犯時,會出現水腫、蛋白尿、氮血症、腎病症候群或是腎衰竭。
診斷方式複雜多元 治療分為藥物及手術
張嘉修進一步說明,診斷方式包含以下幾種:
收集家族史。
評估臨床症狀。
神經傳導檢查。
肌電圖。
自主神經功能測試。
組織切片染色分析:包含剛果紅染色、免疫組織化學染色。
分子遺傳學檢測。
另外治療方式如下:
症狀治療:使用藥物改善疼痛、腸胃不適、性功能障礙等,手術治療青光眼、腕隧道症候群,腎衰竭可以採用透析治療,姿勢性低血壓可穿彈力襪。
肝臟移植:由於類澱粉蛋白由肝臟製造,肝臟移植可以避免澱粉樣變性繼續形成。早發型患者肝臟移植後15年的生存率高達80%,但仍須考量手術適應症,若類澱粉蛋白已沉積在心臟造成心衰竭,需同時進行心臟移植。
藥物治療:
TTR 穩定劑(TTR Stabilizers)
1.Diflunisal:一種非類固醇類止痛及抗發炎藥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簡稱NSAID),作用機制是預防TTR 四聚體結構解離而生成澱粉樣蛋白纖維。此藥需留意NSAID 相關副作用,如:急性腎衰竭、腎功能惡化及血小板低下。
2.Tafamidis:防止澱粉樣蛋白纖維生成堆積,可延緩周邊神經損傷及降低心血管死亡率。
基因靜默療法(Gene-Silencing Therapy)
1.Patisiran:干擾蛋白質,達到抑制基因的結果,可延緩神經病變的病程。
2.Inotersen:抑制蛋白質製造,延緩神經病變,但可能會有血小板低下及腎絲球腎炎等嚴重副作用,因此治療前需先檢測血小板數值及肝腎功能。
嚴重程度不一難以察覺 遺傳病史應積極就醫
國泰綜合醫院心臟衰竭個案管理師簡宛晴提醒,類澱粉沉積症臨床症狀範疇廣泛且嚴重程度不一,有時難以察覺,是常被延誤診斷的原因。類澱粉沉積症其患者的子女們不受性別影響,有50%的機會遺傳到此疾病,只要家族有1個人罹病,後代有50%的機率也會遺傳到,若有家人罹病,請盡速就醫,配合檢查及治療,讓疾病有較佳的預後。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關節出現7大變化小心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不治療恐侵犯身體其他器官
·手指刺麻「2特徵」恐是腕隧道症候群! 醫示警「8種人」罹患率超高
其他人也在看

食安五環又破功!工業級雙氧水豬大腸已下肚 監察院要查了
百威食品公司涉嫌使用工業用雙氧水漂白豬大腸,經台北市衛生局調查後,遭勒令停業,食藥署也依《食安法》重罰5400萬元。對於國內發生食品公司涉嫌使用工業級雙氧水加工豬腸並流入市面販售,相關主管機關有無善盡食安管理責任,監察委員張菊芳、田秋堇、蔡崇義申請自動調查。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體寒血瘀引起心臟沒力? 中醫教你從「暖身」開始保命
氣溫驟降,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根據醫學觀察,每年冬季心肌梗塞、胸悶心悸就診者明顯增加。中醫認為「寒為百病之源」,天冷時血管收縮、氣血運行不暢,心臟負擔加重,如何讓身體「由內而暖」成為保命關鍵。
NOW健康 ・ 1 天前治療「糖尿病腎病變」,除了吃藥,醫師告訴你最有效、CP值最高的保腎方法是...
腎臟病是近代社會中最常見且最容易被忽略的「沉默殺手」之一,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2025年的統計結果,有高達9成6的腎臟病病友沒有病識感,而且有年輕化趨勢。花蓮慈濟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鄧子聰表示,其實造成腎臟病還有一個重要推手,就是同樣常常被忽略的「糖尿病」。腎臟長期泡糖水?醫揭糖尿病如何傷腎顧名思義,......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 天前
CKM症候群警訊:成年人健康新威脅,必知預防與改善方法
美國醫師近日發出嚴重警告——一種名為「心血管–腎臟–代謝症候群」(Cardio–Kidney–Metabolic Syndrome,簡稱CKM症候群)的新興健康問題,正在悄悄威脅全美成年人口健康。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於2025年10月發布的最新報告,全美約有2.4億名成年人至少罹患一種與CKM相關的疾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肥胖以及慢性腎臟病。 然而,令人震驚的是,調查顯示高達88%的美國成年人從未聽過CKM症候群。公共衛生專家憂心,這種認知不足可能讓許多患者錯過早期干預,導致疾病進一步惡化,增加心臟病發作、中風、腎功能惡化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郭志東指出,雖然台灣尚缺乏針對CKM症候群的大規模統計數據,但隨著生活型態逐漸西化以及人口老化,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等相關問題的人數持續增加,CKM症候群的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CKM是跨系統的健康警訊郭志東表示,近年醫學界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CKM症候群(Cardiovascular–Kidney–Metabolic Syndrome)
常春月刊 ・ 1 天前
台灣知名遊樂園無預警倒閉!1退費方法 會員超傻眼「剩5877元變0元」
童年遊樂園「貝兒絲樂園」走入歷史,最後兩間門市將在9月底歇業,全盛時期在全台擁有多達10家分館,主打世界各國主題的沈浸式兒童遊戲空間。近700名會員控訴儲值上萬元,有會員儲值近2萬元,還剩下5877元還尚未用完,業者承諾會退款,但退款以原價計算,可退金額「0元」,會員痛批超沒誠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台灣人注意!醫勸「市場超夯3種魚」別吃了 曝1關鍵:恐加速失智、罹癌
台灣四面環海,海鮮「尚青」又肥美好吃,成為不少家庭和外食族的心頭好。不過小心別亂吃太多,尤其不少飲食含有重金屬,會讓身體受損。有醫師警告,台灣人喜歡的3種魚「鮪魚、鯊魚肉、旗魚」等深海魚類因為重金屬成分含量高,需要盡量避免,否則可能會加速失智,還會增加罹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5 小時前
50歲男查出腫瘤卻更健康!只因決心做「這改變」
生活中心/尤乃妍報導健檢查出的一點不完美,才是完美的健檢。禾馨民權內科診所胰臟醫師林相宏分享,一名50歲男子因為家族史前往接受胰臟癌篩檢,透過胰臟內視鏡超音波被診斷了早期的胰臟神經內分泌瘤,雖然只是0.5公分的低惡性度腫瘤,但因為這顆腫瘤,改變了這名男子所有的人生觀。
民視健康長照網 ・ 1 天前

走路姿勢錯害全身!醫示警:步態變慢恐是「這疾病」前兆 勿輕忽!
近年的研究發現,步態不穩或步速變慢,不僅是肌力退化的表現,也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警訊。大型追蹤研究顯示,步速減慢、步伐變得不規律,與日後失智風險上升有關。特別是在「邊走路邊做事」的情況,如一邊走一邊聊天或心算時,如果容易出現步態混亂或明顯變慢,代表大腦在處理雙重任務時負荷變大,可能反映額葉或是基底核功能的提早衰退。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用隔夜飯炒飯」吃完險喪命!男子送醫呼吸困難休克 醫警告:再加熱也殺不死細菌
浙江省杭州市近日出現一起罕見的食物中毒案例,一名姚姓男子(化名)吃下用冰箱存放2天的剩飯炒成的炒飯後,突然出現劇烈腹痛、嘔吐等症狀,送醫時更已休克。所幸經搶救後脫離險境,院方診斷為由「蠟樣芽孢桿菌」感染引起的「炒飯症候群」。
姊妹淘 ・ 19 小時前
網紅醫師蒼藍鴿告別眼鏡!不是近視雷射手術 用這招雙眼視力變1.5
網紅醫師蒼藍鴿近日接受新式植入式隱形眼鏡手術,他分享,從原本近視約400度、散光50度,術後隔天視力就恢復到1.2、雙眼1.5,可以如常上診工作,終於告別眼鏡人生。 蒼藍鴿戴眼鏡拍片困擾多 蒼
健康2.0 ・ 22 小時前
喝咖啡害心律不整?最新研究曝「驚人發現」:風險降39%
心律不整的人不要喝咖啡?醫師蔡明劼在臉書粉專「蔡明劼醫師 健康。瘦身」中發布貼文,表示很多心律不整(AF,心房顫動)的患者都被提醒說要少喝咖啡,但最新刊登的研究竟發現,喝咖啡會降低復發心律不整的機率。
鏡報 ・ 1 天前
薑黃素增強免疫力卻非人人適合!「3類人」食用恐反傷身
星馬餐廳推出薑黃飯作為特色主食,讓消費者在品嚐異國風味的同時,也能獲得薑黃素的健康效益。專家表示,薑黃有增強免疫力、改善手腳冰冷等多種功效,但孕婦、膽石患者及腎臟功能不佳者應特別注意攝取量,以免造成身體負擔。營養師建議,民眾在食用薑黃前應清楚了解自己的目的,並遵循每日建議劑量,切勿盲目跟風或過量攝取,以免適得其反,反而傷害健康!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每天1杯優酪乳穩定血糖、燃燒脂肪!權威醫推薦2種優酪乳
每天一杯發酵乳製品,正悄悄改寫著人體代謝程式碼。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優酪乳不只是幫助排便、減少脹氣,更能從根本調整腸道菌相,影響脂肪燃燒、血糖穩定及體內發炎程度。當我們
健康2.0 ・ 1 天前
少吃還是胖!壓力大易發福 營養師推「4類食物」:代謝更順暢
壓力大容易讓人發胖!營養師高敏敏提到,當身體長期處於慢性壓力時,會讓人更想吃高熱量的食物,不只使體重增加,也會影響睡眠、情緒與代謝,建議多攝取富含「辣椒素、鎂、色胺酸、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於提升腦內啡、多巴胺,使腦袋裡的快樂荷爾蒙變多,代謝也會跟著變順暢。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做大腸鏡前一定要看!「低渣飲食清單」1圖看懂 這些食物絕對不能碰
最近身邊越來越多人開始安排做大腸鏡,但很多人一聽到要檢查就緊張到不行!其實,只要前幾天執行低渣飲食,整個過程不但順利,還能讓醫師檢查更清楚。營養師高敏敏指出,簡單來說就是少纖維、少殘渣、好消化的飲食,幫助腸道在檢查前徹底清乾淨! ▲全穀雜糧類腸鏡前幾天建議改吃「精緻澱粉」讓腸胃更輕鬆.可以吃:白飯、白麵條、白土司.避免吃:糙米、玉米、燕麥、地瓜等含纖維穀類 ▲豆魚蛋肉類選擇軟嫩、易消化的蛋白質最合適.可以吃:魚肉、瘦肉、水煮蛋、豆腐.避免吃:煎的、炸的、不熟或太韌的肉類▲飲品類檢查前飲品也要注意顏色與成分.可以喝:運動飲料、蜂蜜水、椰子汁等,無渣無色飲品.避免喝:牛奶、優酪乳、乳酪等乳製品 ▲蔬菜類蔬菜不代表都能吃,要選「嫩葉菜」族群.可以吃:菠菜、小黃瓜、香菇.避免吃:竹筍、菜梗、芹菜等粗纖維蔬菜▲水果類果肉軟、水分多的水果比較適合.可以吃:木瓜、哈密瓜、荔枝、西瓜.避免吃:黑棗、芭樂、百香果、柿子等高纖水果▲烹調方式.建議:水煮、汆燙、蒸煮、清炒.避免:煎、烤、炸 高敏敏提醒,放進嘴裡需要「咬很多下」的食物,通常都不適合!記得「少渣、軟質、清淡」是原則,吃平常的五到七分飽即可。此外
常春月刊 ・ 1 天前
這件事比吃炸雞老得更快!抗老每天只做4件事 打造身體防鏽力
許多人一聽到「抗氧化」就想到保健食品,但醫師提醒,真正的抗氧化從來不只是吃對東西,而是從生活習慣開始改變。如何預防身體提早生鏽?以下醫師教你真正抗氧化保養。 在保健意識日益高漲的今日,「抗氧化」
健康2.0 ・ 1 天前
醫師沒標小數點!佛州2歲童遭注射「10倍磷酸鉀」心臟驟停 搶救15天無效身亡
綜合外媒報導,根據男童德馬庫斯‧佩奇(De'Markus Page)的母親多明尼克‧佩奇 (Dominique Page)透過律師提交的訴訟文件指出,德馬庫斯在2024年3月因為被懷疑患有自閉症及厭食症,在佛羅里達州奧卡拉復臨健康醫療中心(AdventHealth Ocala)救治。但由於被檢查出感染了病毒...
CTWANT ・ 12 小時前
瘦瘦針暗藏陷阱「啟動身體飢荒模式」 名醫:2條底線要守住
近期各式各樣的「瘦瘦針」在台灣非常流行,不管是醫院、一般診所、醫美,甚至於路邊的藥局,都能買到瘦瘦針,讓許多人趨之若鶩。有民眾就問醫生,只要打瘦瘦針就能減肥成功,為什麼還要做飲食控制?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瘦瘦針的陷阱是「啟動了身體的饑荒模式」,最後反而壓不住食慾,而且有2條底線一定要守住,否則的話,施打瘦瘦針只會產生「溜溜球效應」而已。
鏡報 ・ 14 小時前
她「一腳水腫3倍大」險長期臥床 醫神手用比髮細縫線吻合血管拆彈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90歲的陳阿嬤,多年前因為子宮頸癌切除子宮,並接受骨盆淋巴結廓清手術治療,手術雖然順利,但術後不久右腳就開始水腫,且日益加重,「右腳比左腳腫大三倍」,因為腫脹而疼痛,行走也開始出現困難,卻一直無法改善也求助無門,最嚴重可能得長期臥床。所幸,在醫師藉由超高倍顯微鏡輔助,一一重新將直徑不到0.8mm的淋巴管與小靜脈做吻合...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