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版GLP-1!營養師激推「這1瘦瘦菜」控食慾、穩血糖 市場就買得到
近年瘦瘦針話題超夯,很多人知道它能控食慾、降體重,那你有吃過瘦瘦菜嗎?營養師高敏敏表示,其實我們日常餐桌上的「地瓜葉」,就是天然的瘦身幫手!不只便宜好取得,裡面的營養更能幫助調節血糖與控制食慾,一起來看看地瓜葉有多厲害!
地瓜葉自然啟動GLP-1機制
GLP-1是控制血糖與食慾的關鍵激素,能幫助胰島素分泌、延緩胃排空、增加飽足感。很多人以為只有瘦瘦針能刺激GLP-1,其實地瓜葉也辦得到。地瓜葉中的綠原酸能自然啟動GLP-1機制,幫助穩糖、控食、促進脂肪代謝,讓代謝更順暢。
地瓜葉 vs 瘦瘦針 比一比
.地瓜葉
機制來源:天然植化素刺激體內GLP-1分泌
使用方式:飲食攝取、可天天吃
瘦身效果:瘦身漸進穩定、可長期維持
副作用:天然食材、腸胃友善
.瘦瘦針(GLP-1注射)
機制來源:外部注射GLP-1類似激素
使用方式:需醫師施打、週期性注射
瘦身效果:見效快但停藥後易復胖
副作用:可能出現噁心、腹瀉、食慾不振
地瓜葉天然溫和不刺激 代謝提升更持久
高敏敏表示,煮過放碗裡半碗=1份蔬菜;每日蔬菜量攝取建議至少1.5碗。想靠營養自然變瘦,真的可以吃地瓜葉。除了幫助瘦身,地瓜葉更是營養滿滿的蔬菜。地瓜葉的其他營養益處:
1、多種植化素:抗氧化、抗發炎、護肝又護眼
2、豐富膳食纖維:促進腸道益菌生長,幫助穩糖、排便順暢
3、多種礦物質:鉀、鎂、鐵、鈣,強健骨骼與肌肉
4、高含量葉綠素:幫助淨化體內環境,提升氣色
高敏敏也提醒,當然瘦瘦針的效果一定大於地瓜葉,但是地瓜葉便宜、好吃又極具營養,堪稱「平民蔬菜王」,在控血糖與食慾方面提供與瘦瘦針相似的效果,真的是天然的瘦身幫手,想要輕盈吃、健康瘦,就讓「瘦瘦菜」出現在你的餐桌上!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瘦瘦針減肥又護心?醫示警「1情況」恐愈打愈胖 7種人千萬別打
·打了瘦瘦針卻便秘?醫揭原因 還有這些意外的腸道好處
其他人也在看

喝水就能瘦?日本機能水爆紅 專家揭減少內臟脂肪關鍵
近期日本飲料大廠SUNTORY推出一款名為「特水」的機能飲品,主打外觀與一般飲用水無異,卻能幫助減少內臟脂肪,在日本社群媒體引發熱烈討論。這款產品瞄準日本上班族普遍面臨的腰圍超標問題,標榜只要像平常一樣喝水,就能輕鬆管理體態,讓不少想減重卻難以改變飲食習慣的人躍躍欲試。但「喝水減肥」的概念和功能性飲水的健康幫助,的確還有待商榷。
NOW健康 ・ 1 天前
70歲阿公14天逆轉生死!直腸癌轉移全身黃疸、奄奄一息…雙標靶讓他「自行下床行走」:存活率15%→50%
編按:大腸直腸癌為台灣常見的癌症之一,且早期發現並治療的存活率與後期相差甚遠。不過以目前的醫療資源發展,即便是晚期才發現,還是可以透過化學治療、標靶治療,甚至是免疫治療提高存活期。醫師也提醒民眾務必定期篩檢,及早發現並治療,才能避免進展為晚期癌。
幸福熟齡 ・ 1 天前
她起身「眼前一片黑」險摔! 醫揭「2原因」釀禍:不是中風
近來氣溫變化大。一名女子最近從床上或椅子起身,都會頭暈,且眼前一片漆黑,還險些暈眩跌倒,懷疑是中風前兆。醫師林軒任表示,這種情況可能是「姿態性低血壓」所致,原因包括缺水及藥物影響,但仍有機率是貧血、神經病變等疾病的警訊。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他腰痛一年多痛到睡不著 脊椎長滿「痛風石」竟是元凶
一名49歲張姓男子長期受腰痛與右腳麻痛困擾,尤其夜間常因劇痛無法入睡,就醫診斷為第五節腰椎椎弓骨折合併脊椎解離,手術中意外發現脊椎關節內布滿痛風石,這正是造成異常劇痛的元凶。
中天新聞網 ・ 21 小時前
體脂低竟危害健康!專業醫揭「最佳區間」:超乎大家想像
資訊爆炸時代,許多人罹患「體脂焦慮症」,深信「精瘦」就等於健康、自律。醫師王思恒表示,盲目追求「極低體脂」可能會陷入險境。極瘦對身體的危害,和極胖一樣嚴重。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的建議,最適合的體脂區間,女性約在20~32%。男性則為10~22%。這個「健康區間」比一般人想像的要寬廣得多。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男性發生率女性2倍 胃癌「一症狀」常被誤認消化不良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胃癌長期名列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一,發現常常為時以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消化內科主任謝文斌提醒,這是因為胃癌早期多無明顯症狀,常被誤認為胃炎或消化不良,導致延誤診斷,民眾一旦出現食慾不振、上腹悶痛、體重減輕、黑便或吞嚥困難等症狀,應盡早就醫檢查。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4年國人因為胃癌喪命者共約2200人,位居十...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為什麼糖尿病常伴隨高血脂?醫師解析原因、族群風險與檢查重點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現代人生活型態改變,外食頻繁、運動量不足、生活壓力大,加上人口老化,使得慢性病問題日益嚴重。林口長庚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徐智威提醒,其中糖尿病與高血脂(高膽固醇血症、高三酸甘油酯血症)是兩個最常見且密切相關的代謝疾病,不僅會增加心血管疾病、中風、腎臟病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也會對個人健康、家庭照顧與醫療資源造成極大負擔。 糖尿病與高血脂常同時出現 與遺傳、肥胖等原因有關 徐智威醫師說明,糖尿病與高血脂關係非常密切。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異常,導致血糖過高的疾病。依據成因可分為第一型、第二型、妊娠型與其他特殊型,其中第二型糖尿病佔絕大多數,與生活型態息息相關。高血脂則是泛指血液中的脂肪成分異常,包含: 1.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過高:俗稱壞膽固醇,過高會促進動脈硬化。 2.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過低:俗稱好膽固醇,過低不利心血管健康。 3.三酸甘油酯(TG)過高:會增加胰臟炎、中風與心肌梗塞風險。 徐智威醫師進一步提到,糖尿病與高血脂常同時出現,形成代謝症候群或心血管-腎臟-代謝(CKM)共病群。常見風險因子包括: 1.家族病史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59歲歌手罹「會走路的肺炎」逝!醫喊「1狀況」得插管搶命
美國鄉村歌手陶德史奈德日前被診斷出罹患「會走路的肺炎」,經治療仍於前天(14日)離世,享年59歲。所謂「會走路的肺炎」是指肺炎黴漿菌是社區性肺炎,主要透過飛沫傳播,台灣一年四季都有感染可能。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指出,曾有患者感染黴漿菌後肺炎後,演變成重症「大白肺」,最後須插管治療。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毒雞蛋吃進肚子怎麼辦?毒物專家:最可能衝擊甲狀腺!「這樣做」可降低罹癌風險
芬普尼禁用藥竟出現在台灣養雞場!被芬普尼污染的雞蛋流向還在追查中,萬一吃到「毒雞蛋」怎麼辦?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指出,長期接觸芬普尼恐有增加罹患「甲狀腺癌」風險,目前並沒有解毒的特效藥可治
健康2.0 ・ 1 天前
200籃毒雞蛋流向曝光! 散客+35家店「3.2萬顆已被民眾吃完」
彰化縣「文雅畜牧場」芬普尼毒蛋風波持續延燒,台中市府最新檢驗結果顯示,該畜牧場在被管制期間仍違規出售問題蛋品,且已有3.2萬顆超標雞蛋流入市場並被消費者食用。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日常4毒」養出癌細胞!醫:少碰降50%罹癌風險 多聊天助排毒
罹患癌症並非偶然,除了基因因素外,飲食與生活習慣同樣決定風險。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提到,台灣每3個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多數人都很懼怕癌症,不過其實只要避開癌細胞最喜歡的4種養分,分別是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有助於降低一半的罹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每天都在餵養癌細胞?避開「4種毒」可降50%罹癌風險
台灣每2人就有1人一生中會罹癌,每3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強調,防癌關鍵不在於亂補,而是避開癌細胞最喜愛的4種養分: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如此可降低一半罹癌風險。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
膽固醇太高別吃這種雞蛋!小心氧化膽固醇增加 血管發炎又變硬
膽固醇太高還可以每天吃雞蛋嗎?醫師表示,一天吃一顆雞蛋是沒問題的,但千萬不要用油煎或炸的方式,之前曾有研究發現,煎蛋裡面的「氧化膽固醇」會大幅上升,害血管發炎、變硬。 膽固醇太高可以吃雞蛋嗎?
健康2.0 ・ 6 小時前
「使用瘦瘦針」大腸癌患者5年死亡率減半 BMI高者效果更顯著
被醫界稱為「瘦瘦針」的GLP-1類藥物,可能不僅有助減重,還與大腸癌死亡率下降有關聯。根據最新研究顯示,使用瘦瘦針的大腸癌患者,5年死亡率僅約15.5%,而未使用者則高達37.1%,差距超過一倍,此發現引發醫學界高度關注。
中天新聞網 ・ 1 小時前
以為普通感冒!大叔發燒送醫「雙眼化膿」失明 醫示警:1個月已5例
綜合陸媒報導,55歲的陳叔(化名)來自茂名,身體一向良好,沒有慢性疾病,上月出現喉嚨痛、發燒,以為是普通感冒,自行服用退燒藥,未及時就醫。豈料病情急轉直下,他開始氣促、意識模糊,後被診斷為化膿性腦膜炎,於10月4日轉入深圳三院ICU,入院時已昏迷,完全依賴呼吸機...
CTWANT ・ 18 小時前
花生是糖尿病加速器?營養專家給正解 一錯誤吃法小心血糖失控
到底花生是好東西?還是如一則短影音說它是「糖尿病的加速器」?讓人一時不敢碰花生。專家表示,花生無罪,錯在把它油炸、裹糖來吃。吃得巧,它就是寶! 針對花生被網路謠言黑了的訊息,營養師趙函穎表示,從
健康2.0 ・ 1 天前
咖啡+茶「2:3 黃金比例」曝光! 研究揭驚人保健效果:降低45%死亡風險
早上一杯咖啡提神、下午一杯茶放鬆,這樣的習慣可能比想像中更健康。最新研究指出,只要掌握咖啡與茶的「黃金比例」與飲用方式,不僅能補充水分,還與更低的死亡風險相關。
姊妹淘 ・ 5 小時前
瘦瘦筆爆紅/台灣胖子有多少? 真實數據嚇死人
台灣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代謝危機。國健署統計顯示,全台20歲以上成人有高達50.3%、約988萬人過重或肥胖;更有超過8成糖尿病患者同時面臨體重問題,形成日益嚴重的「糖胖症」。健保署資料顯示,糖尿病每年醫療支出超過250億元,若加上減重用藥需求,在腸泌素類藥物崛起下,有關減重健康規模經濟將突破千億元。
鏡報 ・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