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卿專欄/懷舊之謎
十幾歲時,我和同學去她家族長輩家玩。這位來自山東的伯伯,一人獨居,沒打算結婚,沒打算買房安住。他跟我說,總有一天要回去,現在不用買這些。
現在回頭來看,當時他為自己的人生按了暫停鍵,等待有一天返鄉時,可以從斷裂的地方再次開始。意義在家鄉那頭,現在是一切將就的暫時,只是後來我們都知道,這個暫停鍵就是他往後的一生。
成長在台灣,我們始終與懷舊共同呼吸。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活在別人的鄉愁裡。這樣的情緒溫暖又感傷,我們尚未離家時,就知道思鄉之痛。
英文Nostalgia(懷舊)的語源,來自希臘文 nostos(回返)與 algos(痛苦)。這原本是空間上有家歸不得的思鄉病,但在19世紀之後,空間逐漸讓渡給時間,懷舊成為對已經消失的昔日的追想,而時間的加乘讓空間的隔離更殘酷。
空間終有一天可以抵達,時間卻無法復返,因此已經消失的事物難以重現,但卻在記憶的洗刷中重組,閃爍如新,甚至比往日更美好。
對個人而言,懷舊是一種具有心理功能的正向情緒。2006年左右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心理學家康斯坦丁·塞迪基茲(Dr. Constantine Sedikides)團隊設計了「南安普敦懷舊量表」(Southampton Nostalgia Scale),作為量化懷舊傾向的科學工具。
研究指出,懷舊能提升心理健康,緩解孤獨、焦慮與無助感;懷舊有社會功能,能增強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與共感;懷舊有自我整合功能,可強化自我認同與時間連續性;懷舊可提升溫暖感受,甚至能在物理上讓人感覺更溫暖。
但是當社會走向「集體懷舊」,或者政治上以「回到往日榮光」作為訴求時,卻可能是基於對未來不確知、對現在不滿意,而轉身以過去來想像未來的一場涉險。因為這時的「過去」,即使不是各自表述的虛幻,也已在記憶中脫略所有不美好只留下金光閃耀的假面。更何况,過去是可以重來的嗎?
2023年獲得布克國際獎的《時光庇護所》(Time Shelter),作者是保加利亞作家吉奧基.戈斯波丁諾夫(Georgi Gospodinov),就是一部虛構但卻緊貼現實的作品。不論是現今失智者人數激增,因此與往日聯繫,減少在日常中迷航,更顯珍貴;或者是在歐洲蔓延的「集體懷舊」,已是一種病理現象。
對失智症患者來說,在記憶消失之前,你可以來到「往日診所」,安棲在你想重回的年代,如同躲在記憶的防空洞般。那裡一切栩栩如生恍如昨日,所有細節精準考究,縱使外面時光流逝,這裡卻是熟悉的往常。
然而個體的回返,後來卻成為一種宛如病毒散布的病症。最後,許多國家決定重回往日,於是以舉行公投的方式,決定未來,要回到哪個過去。
《衛報》在書評中說,這既好笑又荒誕,但也令人恐懼。因為離我們並不遠。這部小說寫於英國脫歐公投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間,而這兩者以各自的方式代表著「懷舊的武器化」。
不論是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或是如普丁希望回到舊蘇聯時代。這些被政治召喚出來的「過去」,並不是如實呈現的客觀事實(或者說,有客觀事實嗎?),而是動態的只呈現某部分的意義,甚至改寫其脈絡。
也可能懷舊就是一場情感動員,但與過去毫不相干。2023年托馬斯·馬倫(Thomas Mallon)在《紐約客》寫了一篇書評〈如果懷舊不再是從前那樣?〉(What if Nostalgia Isn’t What It Used to Be? ),就指出:「川普承諾讓美國再次偉大,但他從未說過那個偉大會與過去相同。他所描繪的是一種新的偉大,一場鍍金的威權奇觀;不再是村落舞台傳來的理髮店四重唱,而是來自體育場擴音器中獨自轟鳴的聲音。」
現任歐亞集團地緣政治風險分析師蒂娜坦·賈帕麗澤(Tinatin Japaridze),也是《史達林世代:懷舊、創傷與民族主義》一書作者。她在〈抹除與倒轉:懷舊政治與其倫理意涵〉點出懷舊本身具有的虛幻性:此種情感的危險在於,它可能合併人們真正的家園和想像的家園,從而創造出一個過去的幻影。
她引述美籍俄裔學者《懷舊的未來》(The Future of Nostalgia)作者史薇特蘭娜·博姆(Svetlana Boym)在2007年所言:「二十世紀始於烏托邦,終於懷舊。」
雖然川普與普丁,各自被視為以懷舊訴求,但蒂娜坦·賈帕麗澤認為兩個版本非常不同。她說,普丁在各種危機時刻,一再將懷舊作為政治工具,用於操控與掌控社會,對蘇聯榮光的渴望與俄羅斯身分及民族自豪感直接交織。
川普則傾向以個人財富為中心的個體化懷舊。但這對許多不同年齡層的MAGA 支持者來說,仍然令人挫敗的遙不可及。
而一如許多人已經指出,懷舊情緒並非嬰兒潮世代年長者的專屬,也是眾多年輕人的渴望。
今年8月專欄作家Kian Bakhtiari在《富比士》發表文章〈懷舊行銷的力量與危險〉,認為年輕人經驗懷舊的方式有兩個特徵。一是,他們尋求的是「anemoia」:對他們從未經歷過的時間與場所的懷舊。其次,不同於古羅馬或文藝復興,目前的懷舊渴望較少關注利用過去創造新的未來。其動機與其說是建立在過去的進步之上,不如說是希望在沒有苦難的情況下「體驗過去」。
原因在於,未來看起來讓人不安。Kian Bakhtiari說,也許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年輕人對過去比對未來更感興奮。
不論是社會或品牌,執著過去都是對未來進步的妨礙。蒂娜坦·賈帕麗澤指出,「懷舊者」打造的強大敘事,反而可能阻礙社會設想一個基於當下現實所建構的未來。而且,這也讓我們更容易受到操縱與利用,以達政治利益。
從這個觀點延伸,台灣現在的「中華民國敘事」是否就是一個脫離現實,只剩敬神如神在的昨日之夢?對於蔣經國時代的「威權懷舊」,也成為無法復返的「最好的時光」。
今年5月《選舉研究》刊登李昱孝、吳重禮論文〈臺灣民眾威權懷舊的再檢視〉。他們定義「威權懷舊」三項性質:「理想化」、「不受時間限制性」以及「可建構性」。
這些定義的說明,應該也是現有威權懷舊研究的主要論點。
1.威權懷舊是對威權時期記憶理想化後的結果,因此本身即有偏誤的可能。
2.威權懷舊屬於歷史懷舊而非以個人親身經驗為主的個人懷舊,所以具有不受時間限制、發生在不同世代民眾身上的特性。
3.威權懷舊是由集體記憶所影響,基於集體記憶的可塑性,威權懷舊仍有被操作的可能。
在實證研究方面,他們擇取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在2015年與2023年執行的兩波全國民意電話調查,觀察相較於蔣經國政府時期,馬英九與蔡英文兩任政府期間,民眾威權懷舊的差異及其影響因素。
結果顯示,台灣民眾在經濟社會方面的威權懷舊情結較政治人權方面明顯。
其次,民眾的年齡、政認同,以及政治功效意識是影響其威權懷舊態度的關鍵:年齡較長或政治功效意識較低者,傾向抱持懷舊心態。
在政認同方面,泛藍支持者在民進執政時明顯具有懷舊傾向,而泛綠認同者則認為當前政府施政表現較威權政府更佳,顯示台灣政政治在威權懷舊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值得觀察的是,隨著這次國民主席結果出爐,外傳屬意的競選者勝選。這是否意味著蔣經國時代中華民國的反共敘事,已經到了必須改寫的階段?
或許這不會改變一些人對蔣經國時代威權懷舊的心態,但卻逼使支持者注視帷幕揭開後的景象。在去除懷舊的虛幻想像,在知道已無法逃到過去後,你如何選擇認知現實?
國民的「反共」立場現在看似改弦更張,事實就是「中華民國」除了台灣,已經無處可去。即使不認同台灣,即使心裡魂牽夢繫的還是早已走遠的秋海棠,但這就是「中華民國」的現狀,如此能否從威權懷舊,回到當下現實,共同建構基於當下現實的未來呢?
其他人也在看

加州奧克蘭博物館遭闖空門! 千件文物失竊、FBI介入追查
美國加州日前發生一起重大竊案,加州奧克蘭博物館(Oakland Museum of California)一處倉庫遭竊賊闖入,導致超過1,000件文物被盜,失竊的藏品包括金屬首飾、原住民編織籃,以及運動賽事獎盃等加州歷史文物,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人參與這項竊案,博物館也未確定失竊文物的總價值。
鏡新聞 ・ 2 小時前
中國微短劇熱潮 收入超過全國電影票房 拍攝基地直擊 美國市場也發燒
中國微短劇市場近年爆發成長,2024年規模突破人民幣504億元(約新台幣2180億元),較前一年同期增長34.9%,首次正式超越電影票房總收入。而湖南省長沙望城銅官窯則是其中一個「微短劇基地」,產業鏈也在快速成型。銅官窯國風樂園,充滿各類建築場景,包括古代、民國風(指1912年到1949年中西融合風格)等,園方還提供製作團隊「專業管家」,提供一站式服務,而遊客若有興趣,還可報名成為短劇臨時演員,6月到10月就拍攝了40部微短劇。 另一方面,「直式短劇」也在海外引發熱潮,拍攝片場更可以看到西方面孔演員演出。央視報導,至2024年8月,最受歡迎的微短劇App在美國收入達到1.51億美元(約新台幣46億元),占比超過六成。 出口海外的短劇可分為「譯製劇」與「自製劇」,集數通常介於60至100集之間,每集長度1到2分鐘。若要完整觀看,需花費約10至20美元(約新台幣300至650元)。在AI技術加持下,短劇字幕翻譯更加快速,一集5分鐘的短劇約30分鐘即可翻譯完成,正確率超過九成,後續僅需人工校對並調整字幕大小與位置。 據BBC報導,微短劇每部製作時間從數天至兩三周不等,主打「狗血劇情」,近半重度受眾是中老年用戶;專家預料在不久後,整體市場規模便會破千億元人民幣。
Yahoo奇摩(國際通) ・ 5 小時前
代理人問題:對國民鄭麗文主席的疑慮與轉機
曾經令國民內建制派產生諸多疑慮的鄭麗文,即將於本周上任國民主席。鄭麗文的背景固然有許多複雜的面向,不過相較對其本人的資歷與過往發言的批評,內更大的質疑或許是特定在選舉期間所支持鄭麗文的勢力,特別是CK楊、張顯耀、邱毅、以及特定媒體等兩岸利益集團的色彩疑慮。部分人士擔心鄭麗文的上臺會導致國民中央為極端勢力所把持,從而讓過去數年所打下的中道理性路線毀於一旦。
奔騰思潮 ・ 13 小時前
陳嘉宏專欄:沈伯洋與陳昭姿 誰比較像「台獨」?
沈伯洋1982年次,台大法律系畢業後赴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取得犯罪學博士學位,2017年返台後在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任教,關心的領域是對台的資訊戰與認知作戰,更研究民主防衛機制的法制問題。沈伯洋履歷單純,政治資歷也不深,他從未在公共論壇倡議過所謂的「台獨」主張,更遑論加入任何推進台獨的團體組織。不過,繼先前被國台辦列為「台獨頑固份子」以後,中國重慶市公安局日前又決定要針對沈伯洋「涉嫌分裂國家犯罪」立案偵查,宣稱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鏡報 ・ 13 小時前
效率集權?內民主?民進中央徵召縣市長選舉雙面刃
近期民進主席賴清德跳過內初選民主機制,直接徵召臺中市立委何欣純、宜蘭縣律師林國漳、臺東縣立委陳瑩及嘉義市立委王美惠,代表民進角逐2026年地方縣市長選舉。此為賴清德在726、823兩次政治大罷免及政治聲望嚴重下滑情況下,又採取集權決策模式決定原先透過內初選決定候選人模式。這不僅涉及內人事布局及地方精英的政治甄補,更象徵民進在政治理與權力結構上,邁向集權轉型。
奔騰思潮 ・ 13 小時前
風評:從經濟數據看中國對決美國的底氣
從近來中國陸續公布的經濟數據來看,雖然經濟受到川普關稅戰的打擊,但對抗美國的底氣仍在,「去美化」的路也會持續。從總體經濟數據看,上周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中國第3季經濟成長年增率為4.8%,相較前一季度增長1.1%,與春季的增長速度大致持平,如果第4季保持這個成長力道,則未來12個月經濟將增長約4.1%。雖然有分析師質疑這個數字的正確度、認為有「灌水」的......
風傳媒 ・ 8 小時前
廚餘養的黑毛豬較香?張嘉郡澄清迷思:成本考量非豬愛吃!禁廚餘才防非洲豬瘟
雲林立委張嘉郡指出,全面禁止廚餘養豬才能根絕豬瘟。她澄清黑毛豬非愛吃廚餘,而是成本考量。台灣年產77萬噸廚餘,62%用於養豬,建議改採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3大處理方案,從源頭防堵豬瘟。
風向台灣 ・ 9 小時前
台南市長選戰最新民調出爐 「憲妃之爭」這人大幅領先謝龍介
面對即將到來的2026年九合一大選,就台南市選戰而言,民進陷入憲妃之爭,藍營原本普遍支持立委謝龍介出征,但前立委陳以信日前也表態參選。《鋒燦傳媒》今(31)日公布最新民調結果顯示,若由陳亭妃參選,她以52.6%的支持度大幅領先謝龍介的24.9%,差距達27.7個百分點;若由林俊憲參選,則以42.3%略勝謝龍介的37.2%,兩人差距僅5個百分點,呈現膠著態......
風傳媒 ・ 50 分鐘前
還在抝?稱普丁不是獨裁者挨轟 鄭麗文:他是一票一票選出來的
即時中心/黃于庭、李美妍報導國民主席將於明(11/1)日正式交接,然而準魁鄭麗文爭議不斷,不但以中國人自居,還多次強調「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更稱「當然要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僅如此,她日前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竟宣稱俄羅斯總統普丁「不是獨裁者」,再度掀起社會輿論。對此,鄭麗文今(31)日依舊不認為該想法有問題,更稱普丁經過民主選舉,一票一票選出來的,怎麼會是獨裁者。鄭麗文接受《德國之聲》專訪,多次與記者交鋒。當記者說道,台灣要不要變成烏克蘭,決定權似乎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手上,而非台灣;且俄烏戰爭爆發時,外界也認為應可和平談判。不過,鄭麗文並不認同此想法,還稱「這個戰爭根本不應該爆發」。不僅如此,鄭麗文更反駁記者「獨裁政權」一說,稱普丁不是獨裁者,而是民主選舉出的領袖,該記者立馬質疑「你了解國際新聞嗎?」;未料,鄭反擊說她所了解的事情比對方多,並繼續聲稱普丁為民選總統,幫他扣上獨裁者帽子不合理也不公平。對此,鄭麗文今日受訪又稱,該媒體跟大家所熟悉的非常不一樣,很特別也很有趣,她去之前有被內提醒,記者形式風格較特殊,「不過我想沒有關係,不管大家態度是什麼,對我們有什麼樣的成見或誤解,我都希望能有越來越多溝通對話機會,讓更多朋友了解國民主張」。接著,鄭麗文還稱,對台灣來說,希望開拓越多國際關係,交越多朋友越好,俄羅斯在蘇聯解體之後,隨即進行民主化轉型,且民主選舉已行之多年、其來有自,「現在普丁也是經過民主選舉,一票一票選出來的,所以我才會很驚訝,怎麼把他講成是獨裁者呢?」原文出處:快新聞/還在抝?稱普丁不是獨裁者挨轟 鄭麗文:他是一票一票選出來的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鄭麗文稱「普丁不是獨裁者」 吳崢:成國際笑話、破壞台灣國際形象中媒狂報導川習會!竟將習近平「名字打錯」桃客司機慘了!口出穢言、揍學生過程全曝光 桃檢起訴請求重判
民視影音 ・ 4 小時前
伸舌扮嫦娥「毀神明」!Coser性感舞挨轟失格 損失酬勞再自掏35萬補償玩家
根據陸媒報導,「我不叫龍蝦」當天身穿嫦娥角色服裝登場,隨著節奏大跳性感舞蹈,並作出吐舌、假舔、摸他人肚臍等動作,現場雖引起部分觀眾歡呼,卻也立即引發爭議。有玩家指出,嫦娥在遊戲中形象一向冷豔、清雅,網紅此舉嚴重損害角色設定。面對外界質疑與批評聲浪,「我不...
CTWANT ・ 2 小時前
跌倒險終身癱瘓!醫:麻木、無力 脊椎壓迫警訊
72歲黃先生心患有血管疾病與皮質酮低下症,今年8月跌倒後手腳愈來愈無力,最後雙手麻痛到無法抬起,原以為是慢性病造成無力,最後雙腳也癱軟到坐輪椅,才就醫發現是跌倒造成頸椎第3、4節椎間盤突出,嚴重壓迫脊髓已經損傷病變,若延遲治療恐導致永久性癱瘓。
自由時報 ・ 2 小時前
知名關山臭豆腐暫停營業 (圖)
知名台東關山臭豆腐店公告暫停營業引發地方關切,關山鎮長彭成豐31日表示,臭豆腐店已超過10天沒營業,據他了解,老闆娘身體發生問題,需要一段時間治療,目前暫時休息。
中央社 ・ 4 小時前
淡海輕軌二期再推進 擬銜接捷運站不進淡水老街
(中央社記者曹亞沿新北31日電)淡海輕軌二期計畫日前獲內政部通過,將從捷運淡水站銜接至漁人碼頭站,配合當地民意不進入淡水老街。新北市表示,後續將辦理再公開展覽暨說明會,通車後將有助淡水河畔觀光。
中央社 ・ 4 小時前

參選台北市長!吳怡農今帶傷遞交意願表 喊話:一定要成功
壯闊台灣聯盟創辦人吳怡農,今(31)天下午親自到民進中央部,遞交台北市長參選意願表,希望以自身長期推動公共服務與國際交流經驗,積極爭取內支持,成為最強戰力。吳怡農坦言,台北市對於民進來說,長期
台視新聞網 ・ 4 小時前
痛風可以吃海鮮、菇類嗎?營養師解析「痛風飲食地雷」1飲料千萬別喝
風一吹就會痛,甚至痛到不能走路,痛風是發作起來會讓人受不了的問題。很多人會以為是吃了太多普林(purine)造成,像是魚肉、菇類和豆類,所以患有痛風的人通常都不太敢吃這樣的食物。不過,是真的不能吃豆類嗎?真的是這些菇類、豆類造成的嗎?還是有其他原因呢?《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解謎痛風原因。
優活健康網 ・ 11 小時前媒體報導海鯤潛艦出港就滲水 台船駁斥非事實
(中央社記者吳書緯台北31日電)媒體報導,潛艦國造原型艦海鯤艦每次出港海測就滲水。台船公司表示,就特定媒體影射海鯤軍艦浮航測試期間,有「滲水之情況」並非事實,台船公司深表遺憾,特此澄清海鯤軍艦測試時「並無滲水情況」,籲請媒體善盡查證責任。
中央社 ・ 1 小時前
140萬會員工會領袖出面 呼籲美國會通過「乾淨的臨時撥款法案」結束政府關閉
美國國際卡車司機兄弟會主席歐布萊恩(Sean O’Brien)10月30日在白宮西廂外發表一場語氣激昂的演說,呼籲國會兩立即通過「乾淨的臨時撥款法案」(Clean Continuing Resolution, CR),結束當前的政府停擺,強調政治僵局正嚴重衝擊航空運輸業與數以百萬計的勞工家庭生計。這場記者會由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及交通運輸......
風傳媒 ・ 3 小時前非洲豬瘟案場化製三聯單有出入 中市府:檢調偵辦
(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吳哲豪台中31日電)台中養豬場爆發非洲豬瘟疫情,對於死亡豬隻送化製三聯單數字有出入,台中市副市長鄭照新今天表示,目前由檢調偵辦中,靜待司法調查結果。
中央社 ・ 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