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瘦針非萬靈丹 減重應下對藥
近年「瘦瘦針」掀起減重熱潮,隨著第3代「瘦瘦筆」在台上市,再度引發討論。專家提醒,瘦瘦針並非萬靈丹,許多人誤以為「打了就不餓、不吃就會瘦」,忽略均衡營養進食與肌肉維持的重要性。若施打期間飲食高油高糖,不僅無法達到減重效果,還可能傷害腸道菌相,增加身體負擔。
減重營養師姚蘊珈表示,瘦瘦針的原理是模擬腸道激素GLP-1,透過延緩胃排空、抑制食慾與穩定血糖,幫助減少食物攝取,延長飽足感,進而達到減重效果。
姚蘊珈說明,瘦瘦針需每日或每周注射,使用前應由專業醫師評估個人健康狀況與適應性,避免自行施打。過去瘦瘦針多用於BMI超過30的肥胖者,如今使用族群逐漸擴大,門診中常見為追求理想體態而施打的多元族群。
若為BMI接近標準者,未妥善補充營養,反而容易造成肌肉與骨質流失。姚蘊珈說,若施打後食慾下降、飲食攝取量不足,不僅蛋白質攝取不夠,碳水與脂肪也可能過低,失去「節省蛋白質」作用,無法有效保留肌肉組織,甚至導致身體分解肌肉作為能量來源。碳水與脂肪並非減重的敵人,適度攝取能幫助保留蛋白質,避免代謝下降。
面對施打後食量變小的挑戰,姚蘊珈建議,可選擇「體積小但營養密度高」的食物補足蛋白質,比起一般豆漿、嫩豆腐,選擇濃豆漿、豆乾、板豆腐等體積小、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更適合。減重不能只靠少吃,還要建立健康飲食與運動習慣,否則停針後復胖速度會非常快。
姚蘊珈強調,運動的目的除了消耗熱量,更是幫助維持肌肉與穩定代謝。尤其在食量減少的情況下,重訓能減少肌肉流失。她建議採取彈性策略,平日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偶爾享受美食,避免讓飲食與運動成為壓力,才能走得長遠。
其他人也在看

很多人不知道!「1飲品」是粒線體毒物 醫示警:喝多腎會壞
若想維持腎臟的健康,其實最重要的關鍵在於細胞中的「粒線體」,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粒線體是生命的「發電廠」,一旦它出問題,腎臟就會「缺電」,進而出現損傷。對此,他列出會破壞粒線體,導致器官缺能量的4大因素,以及保護粒線體的方法,其中很多人都愛喝的「含糖飲料」,對粒線體來說是毒物,一定要少喝。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超商美食竟是大腦殺手!研究:長期吃失智風險增44%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許多上班族為求快速解決一餐,常會選擇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解決,但長期吃這些「方便食物」,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的提早退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UPF)不僅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相關,還可能直接傷害腦神經、加速記憶力衰退。她引用《JAMA Neurology》2023年研究指出,追蹤超過1萬名35至74歲成年人長達8年,結果顯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者快28%,執行能力更下降25%;而2024年《Journal of Neurology》進一步證實,超加工食品與失智風險增加44%有顯著關聯。
民視 ・ 18 小時前
80歲男虛弱需人攙扶「自認最後一次回診了」醫囑每天吃5顆水煮蛋竟不藥而癒
80多歲老人常覺虛弱無力,走路一定要有人攙扶,還跟醫師說「這次應該是我最後一次來回診了」,醫師只給他一個處方箋:「每天吃5個蛋」,沒想到兩個月後回診,他不但行走完全不用人攙扶,而且體力恢復、元氣十足!
健康2.0 ・ 22 小時前
炒麻油錯一步變毒油!吃麻油降膽固醇、穩血糖?研究這幾招有效
三杯雞、麻油雞香氣撲鼻,但你是否也聽過「麻油會上火、不健康」的說法?麻油究竟算不算好油?麻油推薦哪一種?以下醫師帶你拆解麻油的營養成分,破解迷思,讓你吃得香,也吃得安心。 麻油主要成分與營養價值
健康2.0 ・ 22 小時前
台灣人一半過重,越南人卻不容易胖!醫曝「4關鍵習慣」:減重不是要節食
越南被譽為「亞洲最瘦國家」之一,原因在於當地人習慣享用原型食物,也鮮少飲用甜飲與攝取加工食品,再加上飯湯比例均勻、份量剛好,因此大部分越南人的身材都相當苗條。不過,肥胖專科醫師安欣瑜表示,越南近幾年來卻成為東南亞肥胖上升最快國家之一,為此也分析箇中原因:「減重並不只是要求節食,而是要『吃得像越南人』。」
鏡報 ・ 13 小時前
一起吃飯也可能「吃到罹癌」?醫揭「這1習慣」最易傳染 超多人中招
根據111年癌症登記及113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胃癌位居我國10大癌症發生人數及死亡率第8位,每年逾4,000人新診斷罹患胃癌,並造成2,000多人死於胃癌。其中,錨點導致胃癌發生最主要風險因子約有8至9成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造成。 日常養成良好衛生及生活習慣 可望大幅降低胃癌發生風險 研究指出,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者罹患胃癌的風險為無感染者的6至10倍,世界衛生組織於1994年已將其列為第一級致癌物。HP是能在胃酸環境下存活的細菌,感染後會引起慢性胃部發炎、潰瘍,長期感染可能導致萎縮性胃炎或黏膜腸化生的癌前病變,進而演變為胃癌。HP主要傳染途徑為經口傳染,而家庭內人與人的相互傳染是重要來源,避免家庭成員間共用餐具,如杯子、碗筷,養成使用公筷母匙、避免共杯共食的良好衛生習慣,可大幅降低感染風險。此外,醃漬食物、抽菸及過度飲酒亦會增加罹患胃癌風險,而新鮮蔬菜水果因具抗氧化效果,有助於降低罹癌風險。 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及除菌治療保「胃」健康 落實5招護胃 透過HP檢測及除菌治療,可有效降低HP盛行率。民眾可透過「非侵入式之碳13尿素吹氣法」及「糞便抗原檢測法」、或「侵入性之上消化道內
常春月刊 ・ 14 小時前
「神聖之果」全身都是寶!火龍果這時間吃最好 能減肥、降膽固醇
火龍果正值產季,營養價值之高,被譽為「神聖之果」,能通便、減肥、抗發炎、抗老化、降膽固醇,不僅果肉好吃,全身也都是寶,尤其花蓮玉里產出的雙色火龍果,風味更是特殊。 「神聖之果」火龍果 火龍果原
健康2.0 ・ 22 小時前
25歲男血壓飆163!少吃「1物」不藥而癒 還治好糖尿病
提及高血壓,一般會想到過量鈉鹽攝取,但醫師魏士航表示,一名25歲男子並非因吃太鹹而高血壓,而是因為體重高達125公斤,且患有嚴重胰島素阻抗,經過少吃「碳水化合物」後,男子的胰島素阻抗明顯改善,血壓也一路下降。5個月後,男子瘦了20公斤,此時已不需要血壓藥物,也能維持在理想狀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天前
咖啡護肝效果佳?醫點名「這3種喝法」反而更傷身 拿鐵也中招
你是不是幾乎每天都要喝咖啡?根據最新研究,咖啡不只能讓你精神抖擻,還可能幫你的肝臟加分! 適量喝咖啡 與降低肝臟疾病的風險有關 一篇發表於知名國際醫學期刊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的大型統合分析整合了16篇研究的資料,發現喝咖啡的人,罹患肝癌的風險降低了約40%!另一篇2021年的統合分析也發現,喝咖啡使脂肪肝發生機率下降23%,脂肪肝進展至嚴重纖維化的風險也下降33%。甚至,美國肝臟醫學會(AASLD)在2023年發布的脂肪肝臨床指引中也提到:「每天喝三杯或更多咖啡可能對肝臟有潛在好處」。邱筱宸醫師指出,這些發現雖然主要來自觀察性研究,但結果一再重現、樣本龐大,讓咖啡成為越來越受學界關注的飲品!咖啡不只是咖啡因。它還富含多酚、抗氧化物質、以及可能具有抗發炎效果的天然成分。推測它有可能透過以上這些方式保護肝臟,不過詳細機轉仍有待未來研究去證實。 怎麼喝,才是「護肝喝法」? .每天1-3杯中杯黑咖啡(約200-300 ml/杯).不加糖、不加奶精最好,若要加,也盡量少量.有胃痛、胃食道逆流、心悸、孕婦或哺乳婦女,應先諮詢醫師.不建議「
常春月刊 ・ 1 天前
公費疫苗第二階段11月起開打!50歲以上就可接種 全聯、家樂福將成疫苗施打站
[FTNN新聞網]記者盧逸峰/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署今(28)日表示,今年度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將於11月1日開放第二階段接種,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等公費對...
FTNN新聞網 ・ 16 小時前
22歲女腹瀉、血便2年!長庚醫院揪元凶
[NOWnews今日新聞]一名年約22歲的女性罹患潰瘍性結腸炎,出現劇烈腹痛、頻繁腹瀉與血便困擾約2年,使用多種藥物皆無明顯改善,甚至要留職停薪、長期困在家中。醫師提到,當時懷疑個案合併「困難梭菌」感...
今日新聞NOWNEWS ・ 13 小時前
「這水果」超油卻不讓人胖!每天1顆能護心、防糖尿病
眾多研究發現,酪梨營養密度極高。醫師江守山表示,研究發現,酪梨雖然熱量很高,卻不會使人發胖,且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俗稱壞的膽固醇),進而降低心臟病、糖尿病,及癌症的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喝咖啡配菸酒「癌細胞加速上身」 隔1小時才能吃保健品
對許多上班族來說,早晨一杯咖啡是提神的必需品。然而,營養功能醫學醫師劉博仁提醒,咖啡若搭配錯誤食物或飲品,可能引發嚴重健康風險,特別是與吸菸、酒精一起攝取時,更可能增加罹患癌症的機率。
中天新聞網 ・ 16 小時前
燕麥片原來真的能降體脂與降血脂,燕麥片好處及壞處一次看!
燕麥片是現代人的健康選擇之一,燕麥有什麼好處?燕麥片有哪些營養價值?燕麥可能的壞處有哪些?每天吃多少燕麥才有保健的效果?...
Heho健康網 ・ 1 天前
鈣含量比牛奶高!醫大讚「1常見蔬菜」:身體更容易吸收
很多人想到補鈣,就直覺要多喝牛奶,但其實也可以從綠色蔬菜攝取到好鈣。婦產科醫師邱筱宸點名「羽衣甘藍」,看起來皺皺的不起眼,但其裡面的鈣含量,竟然比牛奶還要高。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冷藏也沒用?黴菌最快5天就長出來,這些食物最危險
看見麵包長黴,你會怎麼做?台灣濕熱氣候讓黴菌無孔不入,不只影響食物保存,更可能悄悄傷害健康。專家提醒,食物發霉不只是浪費,嚴重時還會對肝腎造成致命威脅。 麵包發霉只切一角?小心黴菌已深入核心
健康2.0 ・ 22 小時前
55歲巡佐主動脈剝離猝逝!醫曝「7大前兆」:高血壓小心了
高雄一名55歲陳姓巡佐,2天前在家休假疑「主動脈剝離」身體不適,緊急送醫仍不治。醫師表示,主動脈是人體內最大條的血管,一旦剝離就會可能造成大出血,死亡率以每小時1%的速率增加,48小時內致死率高達50%!主動脈剝離有7大前兆,包括突發性嚴重胸痛、背部疼痛、呼吸困難、心悸、頭暈、噁心、嘔吐等,而長期不受控制的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危險因子。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沒有胸悶痛!60歲男起床「1症狀」急就醫 竟是急性心梗了
提及心肌梗塞,一般會想到胸悶痛、頭暈、肩頸疼痛、呼吸急促等症狀,但心臟科醫師劉中平表示,一名60出頭的男子長期高血壓,某天因起床嘔吐數等症狀,上午9時就趕緊就醫,檢查發現,男子的心臟已受損,已是急性心梗,因此緊急改送急診治療。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大陸進口「大閘蟹」驗出禁藥 好市多「1水果」農藥超標
秋天是吃蟹的季節,但食用進口螃蟹要小心藥物殘留。食藥署今(28)日公布最新邊境查驗不合格名單,一批總重近4000公斤、由大陸進口的大閘蟹被檢出國內禁用動物用藥,必須全數退運銷毀,這也是今年3批報驗大陸
中廣新聞網 ・ 1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