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緩壓力 守護心血管健康
(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立冬已過將迎大雪,正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台中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鄭伊佐表示,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壓力沉重,是心血管問題的隱形推手。根據統計顯示,台灣壓力指數高居全球第2,有96%的台灣受訪者表示正處於壓力狀態。「血流就像水流,壓力太高會爆管,忽高忽低也會損壞。」若長期忽視壓力與血壓波動,容易導致血管內膜破裂,引發主動脈剝離等急重症。研究指出,急性升主動脈剝離若未及時手術,24小時內死亡率高達五成。
台中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鄭伊佐,參與「心血保衛站plus」講座,以臨床案例與專業數據,帶領大眾認識心血管疾病的危險訊號,呼籲從轉換壓力到維持心力,強調「穩定」與「預防」的重要。
鄭伊佐說,情緒緊繃、焦慮與長期睡眠不足,會造成血壓波動與自律神經失衡。許多人在工作壓力下出現胸悶、心悸,卻自以為只是疲勞。這可能是血管過度收縮或血壓上升的警訊,鼓勵大家學習放慢步調、練習深呼吸、培養放鬆習慣,「轉化壓力為心力,讓心臟有喘息的空間」。生活節奏放緩,血壓自然趨於穩定,心血管更健康。
改變飲食結構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關鍵,推薦「地中海飲食」與素食生活,強調多攝取全穀類、蔬果、堅果與植物油脂,減少紅肉與高鹽、高油食物。飲食改變能改善血管內皮功能、降低膽固醇,有助於維持血壓穩定。
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林俊龍研究說明,長期素食者的血脂與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顯著低於葷食者,顯示素食是照顧心血管的好選擇。
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是守護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鄭伊佐建議每周至少五天、每天30分鐘的有氧活動,如快走、游泳或騎腳踏車。「規律運動能增加好的膽固醇(HDL),幫助清除血管垃圾,血液流得更順。」
季節改變,氣溫驟降讓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肌梗塞與中風風險隨之上升。冬季清晨氣溫最低,是血壓波動最大的時段,建議起床後先暖身再外出;患有三高、糖尿病或有心臟病史的人,應持續監測血壓與服藥,不可間斷。
其他人也在看
代工需求強勁 葡萄王10月營收年增23%
葡萄王1707日昨公告114年10月合併營收10.8億元同期新高,較去年成長22.95%,旺季效應同時拉升前10月營收年減幅度收斂。公司表示,去年葡眾商品調價造成的高基期影響已逐步消除,隨著Q4進入傳統旺季,國內外代工訂單量較去年同期明顯成長,營運動能持續增強。公司對後市保持樂觀看法,並將全力把握旺季契機,穩健維持營收與獲利的良好表現。OEM/ODM持續展現強勁成長動能,10月業績較去年同期成長85.21%,累計1-10月年增61.56%。其中,以海外市場表現最為亮眼,葡萄王以具專利與臨床數據支持的益生菌及菇菌類功能性原料,獲得眾多國際品牌商肯定,展現國際市場佈局成果。Q4團隊將持續深化海外市場拓展,放大展會效益積極追蹤VitafoodsAsia所累積的潛在客戶,作為營收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體寒血瘀引起心臟沒力? 中醫教你從「暖身」開始保命
氣溫驟降,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根據醫學觀察,每年冬季心肌梗塞、胸悶心悸就診者明顯增加。中醫認為「寒為百病之源」,天冷時血管收縮、氣血運行不暢,心臟負擔加重,如何讓身體「由內而暖」成為保命關鍵。
NOW健康 ・ 1 天前
CKM症候群警訊:成年人健康新威脅,必知預防與改善方法
美國醫師近日發出嚴重警告——一種名為「心血管–腎臟–代謝症候群」(Cardio–Kidney–Metabolic Syndrome,簡稱CKM症候群)的新興健康問題,正在悄悄威脅全美成年人口健康。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於2025年10月發布的最新報告,全美約有2.4億名成年人至少罹患一種與CKM相關的疾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肥胖以及慢性腎臟病。 然而,令人震驚的是,調查顯示高達88%的美國成年人從未聽過CKM症候群。公共衛生專家憂心,這種認知不足可能讓許多患者錯過早期干預,導致疾病進一步惡化,增加心臟病發作、中風、腎功能惡化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郭志東指出,雖然台灣尚缺乏針對CKM症候群的大規模統計數據,但隨著生活型態逐漸西化以及人口老化,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等相關問題的人數持續增加,CKM症候群的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CKM是跨系統的健康警訊郭志東表示,近年醫學界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CKM症候群(Cardiovascular–Kidney–Metabolic Syndrome)
常春月刊 ・ 1 天前
台灣人注意!醫勸「市場超夯3種魚」別吃了 曝1關鍵:恐加速失智、罹癌
台灣四面環海,海鮮「尚青」又肥美好吃,成為不少家庭和外食族的心頭好。不過小心別亂吃太多,尤其不少飲食含有重金屬,會讓身體受損。有醫師警告,台灣人喜歡的3種魚「鮪魚、鯊魚肉、旗魚」等深海魚類因為重金屬成分含量高,需要盡量避免,否則可能會加速失智,還會增加罹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5 小時前

走路姿勢錯害全身!醫示警:步態變慢恐是「這疾病」前兆 勿輕忽!
近年的研究發現,步態不穩或步速變慢,不僅是肌力退化的表現,也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警訊。大型追蹤研究顯示,步速減慢、步伐變得不規律,與日後失智風險上升有關。特別是在「邊走路邊做事」的情況,如一邊走一邊聊天或心算時,如果容易出現步態混亂或明顯變慢,代表大腦在處理雙重任務時負荷變大,可能反映額葉或是基底核功能的提早衰退。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用隔夜飯炒飯」吃完險喪命!男子送醫呼吸困難休克 醫警告:再加熱也殺不死細菌
浙江省杭州市近日出現一起罕見的食物中毒案例,一名姚姓男子(化名)吃下用冰箱存放2天的剩飯炒成的炒飯後,突然出現劇烈腹痛、嘔吐等症狀,送醫時更已休克。所幸經搶救後脫離險境,院方診斷為由「蠟樣芽孢桿菌」感染引起的「炒飯症候群」。
姊妹淘 ・ 19 小時前
網紅醫師蒼藍鴿告別眼鏡!不是近視雷射手術 用這招雙眼視力變1.5
網紅醫師蒼藍鴿近日接受新式植入式隱形眼鏡手術,他分享,從原本近視約400度、散光50度,術後隔天視力就恢復到1.2、雙眼1.5,可以如常上診工作,終於告別眼鏡人生。 蒼藍鴿戴眼鏡拍片困擾多 蒼
健康2.0 ・ 22 小時前
喝咖啡害心律不整?最新研究曝「驚人發現」:風險降39%
心律不整的人不要喝咖啡?醫師蔡明劼在臉書粉專「蔡明劼醫師 健康。瘦身」中發布貼文,表示很多心律不整(AF,心房顫動)的患者都被提醒說要少喝咖啡,但最新刊登的研究竟發現,喝咖啡會降低復發心律不整的機率。
鏡報 ・ 1 天前
薑黃素增強免疫力卻非人人適合!「3類人」食用恐反傷身
星馬餐廳推出薑黃飯作為特色主食,讓消費者在品嚐異國風味的同時,也能獲得薑黃素的健康效益。專家表示,薑黃有增強免疫力、改善手腳冰冷等多種功效,但孕婦、膽石患者及腎臟功能不佳者應特別注意攝取量,以免造成身體負擔。營養師建議,民眾在食用薑黃前應清楚了解自己的目的,並遵循每日建議劑量,切勿盲目跟風或過量攝取,以免適得其反,反而傷害健康!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每天1杯優酪乳穩定血糖、燃燒脂肪!權威醫推薦2種優酪乳
每天一杯發酵乳製品,正悄悄改寫著人體代謝程式碼。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優酪乳不只是幫助排便、減少脹氣,更能從根本調整腸道菌相,影響脂肪燃燒、血糖穩定及體內發炎程度。當我們
健康2.0 ・ 1 天前
少吃還是胖!壓力大易發福 營養師推「4類食物」:代謝更順暢
壓力大容易讓人發胖!營養師高敏敏提到,當身體長期處於慢性壓力時,會讓人更想吃高熱量的食物,不只使體重增加,也會影響睡眠、情緒與代謝,建議多攝取富含「辣椒素、鎂、色胺酸、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於提升腦內啡、多巴胺,使腦袋裡的快樂荷爾蒙變多,代謝也會跟著變順暢。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做大腸鏡前一定要看!「低渣飲食清單」1圖看懂 這些食物絕對不能碰
最近身邊越來越多人開始安排做大腸鏡,但很多人一聽到要檢查就緊張到不行!其實,只要前幾天執行低渣飲食,整個過程不但順利,還能讓醫師檢查更清楚。營養師高敏敏指出,簡單來說就是少纖維、少殘渣、好消化的飲食,幫助腸道在檢查前徹底清乾淨! ▲全穀雜糧類腸鏡前幾天建議改吃「精緻澱粉」讓腸胃更輕鬆.可以吃:白飯、白麵條、白土司.避免吃:糙米、玉米、燕麥、地瓜等含纖維穀類 ▲豆魚蛋肉類選擇軟嫩、易消化的蛋白質最合適.可以吃:魚肉、瘦肉、水煮蛋、豆腐.避免吃:煎的、炸的、不熟或太韌的肉類▲飲品類檢查前飲品也要注意顏色與成分.可以喝:運動飲料、蜂蜜水、椰子汁等,無渣無色飲品.避免喝:牛奶、優酪乳、乳酪等乳製品 ▲蔬菜類蔬菜不代表都能吃,要選「嫩葉菜」族群.可以吃:菠菜、小黃瓜、香菇.避免吃:竹筍、菜梗、芹菜等粗纖維蔬菜▲水果類果肉軟、水分多的水果比較適合.可以吃:木瓜、哈密瓜、荔枝、西瓜.避免吃:黑棗、芭樂、百香果、柿子等高纖水果▲烹調方式.建議:水煮、汆燙、蒸煮、清炒.避免:煎、烤、炸 高敏敏提醒,放進嘴裡需要「咬很多下」的食物,通常都不適合!記得「少渣、軟質、清淡」是原則,吃平常的五到七分飽即可。此外
常春月刊 ・ 1 天前
這件事比吃炸雞老得更快!抗老每天只做4件事 打造身體防鏽力
許多人一聽到「抗氧化」就想到保健食品,但醫師提醒,真正的抗氧化從來不只是吃對東西,而是從生活習慣開始改變。如何預防身體提早生鏽?以下醫師教你真正抗氧化保養。 在保健意識日益高漲的今日,「抗氧化」
健康2.0 ・ 1 天前
醫師沒標小數點!佛州2歲童遭注射「10倍磷酸鉀」心臟驟停 搶救15天無效身亡
綜合外媒報導,根據男童德馬庫斯‧佩奇(De'Markus Page)的母親多明尼克‧佩奇 (Dominique Page)透過律師提交的訴訟文件指出,德馬庫斯在2024年3月因為被懷疑患有自閉症及厭食症,在佛羅里達州奧卡拉復臨健康醫療中心(AdventHealth Ocala)救治。但由於被檢查出感染了病毒...
CTWANT ・ 12 小時前
瘦瘦針暗藏陷阱「啟動身體飢荒模式」 名醫:2條底線要守住
近期各式各樣的「瘦瘦針」在台灣非常流行,不管是醫院、一般診所、醫美,甚至於路邊的藥局,都能買到瘦瘦針,讓許多人趨之若鶩。有民眾就問醫生,只要打瘦瘦針就能減肥成功,為什麼還要做飲食控制?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瘦瘦針的陷阱是「啟動了身體的饑荒模式」,最後反而壓不住食慾,而且有2條底線一定要守住,否則的話,施打瘦瘦針只會產生「溜溜球效應」而已。
鏡報 ・ 15 小時前
每天慢跑還是胖!女子「早餐戒麵包」 竟瘦下7公斤
減脂不一定要靠嚴格節食或高強度運動,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表示,長期維持健康體態的關鍵在於生活中的微調,例如早餐增加蔬菜、改變調味方式,就能逐漸建立健康飲食習慣。
中天新聞網 ・ 3 天前
【下班經濟學】不吃藥快速搞定自律神經!名醫曝:吃一物快速緩解!
不吃藥又能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方法是什麼呢?今天邀請到自律神經失調的臨床專家郭育祥來告訴大家,高血壓、睡不好、疲倦、焦慮、失眠、胃痛,但去醫院檢查又沒事,小心你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喔!哪些補品吃了會讓自律神經更越補越糟?一次告訴你!不吃藥改善自律神經失調!名醫提醒用藥非讓患者長期依賴!近年越來越多人飽受自律神經失調困擾,包括失眠、心悸、頭暈、胸悶、容易緊張等症狀......
風傳媒 ・ 1 天前
比藥物還有效!研究揭「1蔬菜汁」讓人生髮:2週就見效
許多人苦於落髮困擾,皮膚科醫師柯傅桓表示,落髮不只是外觀問題,許多患者因髮量少或禿頭而自卑、憂鬱,目前雖有藥物,仍副作用讓人卻步,一項研究發現,廚房常見的洋蔥,竟是治療落髮的天然良藥,男性效果尤佳,僅2週就看到初步效果。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0 分鐘前
女導遊「喘到走不動」竟心衰竭,憂46歲洗腎人生變黑白…腹膜透析重拾自由:「睡得更香」出國也OK
台灣末期腎病與洗腎率雙雙位居世界第1,且情況隨人口老化更顯嚴峻。目前國內洗腎患者多採「血液透析」,通常每週須到醫院3次,每次持續4小時,民眾往往抗拒。醫師建議,若希望保有全職工作或彈性的行程安排、喜歡攝取蔬果、希望水分限制較少、不想頻繁進出醫院或診所、害怕打針、合併有心血管疾病、或希望保留排尿能力與殘餘腎功能,「腹膜透析」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幸福熟齡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