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化身鋼鐵人!台大醫院打造元宇宙平台,讓新人每一刀都像資深老手一樣精準
想像一下,病人靜靜躺在手術台上,執刀醫師戴上延展實境(XR)眼鏡,眼前的世界瞬間「透視」開來;皮膚、肌肉、骨骼層層消失,體內的器官、神經與血管分布一覽無遺。隨著視角移動,醫師還能即時切換不同角度,預先規劃切口與路徑。這不是科幻電影,而是台大醫院外科手術室裡真實上演的場景。
AI技術正在改寫手術室的醫療樣貌。台大醫院外科部運用手術模擬平台「OpVerse」,讓外科醫師在正式開刀前,能先進入「虛擬人體」無限次練習。透過事前模擬、重複操作,手術的精準度與安全性大幅提升,也讓病人有更好的預後。
執行超過兩萬例肺部手術的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說:「每位外科醫師都有他的第1例手術,沒有人願意成為那位醫師的第1個病人。」他希望透過科技輔助,讓年輕醫師在第1次執刀時,也能像資深醫師一樣穩健而安全。
像開車一樣有「導航」的手術
陳晉興以「開車」比喻外科操作,有經驗的司機能安全抵達目的地,新手則可能在陌生路段迷路,如果手術能像開車一樣具備導航系統,事前看到路線、預測危險,遇到血管等高風險區域時能即時警示,就能大幅降低風險。
OpVerse結合AI與延展實境(XR)技術,讓外科醫師在虛擬環境中進行手術規劃與模擬,如同擁有一套「導航地圖」,指引刀口方向與入侵深度,提高手術的安全與效率。
病人的「數位分身」
「OpVerse能讓手術更安全,就像自動煞車系統保護行人一樣,」陳晉興解釋,團隊與台大資訊工程學者合作,運用電腦斷層掃描(CT)、磁振造影(MRI)或超音波影像,將病人資料轉換成3D立體模型,再生成數位孿生(digital twin)。醫師戴上VR眼鏡後,就能在病人身上看到虛擬重疊影像,透視器官、肌肉與骨骼位置,提前熟悉整個手術區域。
他指出,多數病人對CT影像的黑白片段難以理解,但透過這樣的立體重建,醫師與病人都能更直覺地掌握腫瘤位置與周邊結構。相關成果已登上《歐洲心胸外科期刊》,證實可提高手術學習效率與臨床安全性。
臨床實驗:更快、更準、更安全
目前台大已完成兩項臨床實驗。第1項針對單孔胸腔鏡手術,使用OpVerse導航的病人組,平均手術時間縮短13至14分鐘,傷口位置更精準。再來就是應用於肺結節定位,醫師戴上延展實境的眼鏡即可看到腫瘤所在與穿刺角度,平均誤差小於1公分,同時減少病人與醫師的輻射暴露。
目前這項技術已投入臨床應用,未來也將拓展至骨科與影像醫學領域。影像醫師可用於膽囊引流定位,骨科醫師則能預演肋骨與骨盆骨折修復,未來技術再升級後,也許可用於神經外科手術。
手勢操控,「鋼鐵人式」手術室登場
OpVerse的另一亮點,是醫師可用手勢操控影像。就像《鋼鐵人》裡的虛擬操作場景,醫師只要在空中比劃,就能放大、旋轉或切換立體影像,不需接觸螢幕,不僅提升效率,也避免手術中斷或污染風險。
OpVerse不只改變臨床實務,也重新定義外科訓練。過去年輕醫師只能用假人模擬,如今可在虛擬環境中以真實病例練習,「就像飛行員上場前必須反覆模擬飛行,外科醫師也應在數位孿生裡先完成千百次演練,」陳晉興說。
從「看不見」到「看得透」,從實體操作到虛實融合,台大醫院外科部正以元宇宙與AI技術開啟手術新時代。未來,當醫師戴上延展實鏡的眼鏡,不僅能預見腫瘤與血管,也能看見手術安全與精準的新可能。
延伸閱讀:
其他人也在看



川普慘遭司法重擊 ! 美國史上首例 法官裁定「違法派兵波特蘭」下令永久禁令生效
[Newtalk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以「鎮壓暴力抗議、維護秩序」為由,過去數月先後向多座城市派遣國民兵,引發各州與民權團體強烈反彈。然而,這項行動如今遭到司法界重大挫敗。奧勒岡州聯邦法官伊莫蓋特(Karin Immergut)於7日裁定,川普向波特蘭市派兵「違反憲法」,並頒布永久禁令,禁止聯邦政府在該市部署國民兵。這是美國史上首次法院明確禁止總統對地方城市出兵的案例。 根據判決文件,伊莫蓋特指出,川普政府聲稱「波特蘭存在大規模暴力示威」的說法缺乏事實依據。她寫道:「對聯邦幹員的偶發干擾影響有限,且無證據顯示抗議行動曾對移民局官員的任務造成重大阻礙。」 這位由川普本人在第一任期內任命的法官強調,總統「違法將國民兵聯邦化」,違反了美國憲法第十修正案,即「未明文授予聯邦政府的權力,保留給各州」。因此,她宣告:「任何州的國民兵不得被派往俄勒岡州,本永久禁制令即刻生效並全面適用。」 這項判決取代了她10月初所發布的臨時禁制令,使先前的暫緩措施轉為正式生效的永久禁令,等同對川普政府的「城市派兵行動」按下停止鍵。 根據《法新社》與《路透社》報導,川普今年已將國民兵派往由民主執政的洛杉磯、華盛頓特區
新頭殼 ・ 1 天前
胸悶、心悸,心臟卻沒問題? 小心「胃心症候群」作怪,4指標分辨是胃痛還是心痛
你是否曾胸悶、心悸,心臟卻查不出原因?你可能罹患的是「胃心症候群」,什麼是胃心症候群?腸胃道生病為何會影響胸腔和心臟? 50多歲楊先生是一名業務主管,白天喝咖啡,晚上時常要加班應酬,平時會服用降血壓及血脂藥物控制。身材微胖的他,血糖也偏高,雖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卻未多加理會。 但最近1個月來,楊先生常感到胸悶不適,尤其吃完宵夜,半夜更是胸口痛得厲害,到心臟科檢查卻沒問題,反而醫生開了胃藥後,症狀稍有緩解。直到他進一步到腸胃科詳細問診、檢查,才確認是嚴重胃食道逆流引起的胸悶不適,是典型的「胃心症候群」,除給予強效胃藥,也請他減重、改變飲食習慣,症狀逐漸獲得改善。 什麼是胃心症候群? 「胃心症候群」指的是因腸胃功能異常,而引起的心臟不適。有研究指出,約5~10%心悸胸悶患者,實際上來自胃部問題。 成美診所院長、腸胃肝膽科醫師陳炳諴解釋,胸腔和腹腔之間遍布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當腸胃不適、附近神經受到刺激,心臟容易連帶受到影響,引起胸悶、胸痛、心悸等。 胃食道逆流、消化不良、胃發炎、胃潰瘍等,都有可能造成胃心症候群,又以胃食道逆流最常見,發作時會刺激食道黏膜和附近分布的神經,可能引起胸口灼熱、心
康健雜誌 ・ 7 小時前毒駕累犯撞死顧家夫 警:新規「人車分離」減少憾事
桃園市水電工人戴姓男子本月三日下班,一如往常返家途中,遭涉嫌毒駕黃男追撞身亡,相依為命的妻子再也等不到丈夫回家,哭訴「我...
聯合新聞網 ・ 2 小時前55歲退休找開心,反變憂鬱?專家警告:孤寂恐讓腦退化、加速失智
台灣人在55歲後的勞動參與率明顯下滑,平均較65歲提前10年離開職場,但研究顯示,提早退休反而造成心理健康急遽惡化,導致免疫功能下降與慢性發炎,失智和死亡風險雙雙竄升。 76歲阿美每天都在同一時間出門倒垃圾,那是她唯一能和鄰居打招呼的時刻。由於孩子離家,退休後她的活動愈來愈少,夜裡失眠、白天懶得出門,大部分時間都盯著電視發呆。這樣的寂靜正在全台蔓延。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觀察,隨著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長者心理健康問題日漸凸顯。孤寂、角色流失、健康焦慮與身體退化,讓「愈老愈孤單」成為這個世代的共同課題,尤其許多人「提早退休」,讓孤寂危機提早敲響警鐘。 研究揭:愈早退老得愈快,男性、低收族影響最大 退休原應是生活新階段,卻常成為孤寂的開端。台灣55歲後勞動參與率明顯下滑,社交與日常結構被打斷,使心理健康急遽惡化。研究指出,提早退休與死亡率、憂鬱、失智風險上升有關,尤其當被迫退休或準備不足時,影響更劇。 國衛院副研究員、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精神醫學部醫師吳其炘及其團隊研究發現,提早退休恐讓身體「未老先衰」。他們分析近178萬名45~64歲早退者資料顯示,愈早退休,衰弱速度愈快;55歲前離職者身體功
康健雜誌 ・ 7 小時前
高市早苗堅定挺台 中國戰狼外交官恐嚇「斬掉那骯髒的頭」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指出,若台灣遭受武力攻擊,日本自衛隊可藉此行使自衛權。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隨即於8日深夜發文,語氣極度威脅並恐嚇:「毫不猶豫斬掉那骯髒的頭。」隨即被網友炎上,引發熱議。
鏡報 ・ 2 小時前
急診改稱病床 解決「等待住院」?名醫傻眼:衛福部天才
國內急診壅塞問題嚴重,衛福部繼擴大在宅急症照護計畫、推動門診靜脈注射抗生素(OPAT)、設置UCC外,接下來為將把急診留觀床改成「short stay unit」,也就是短期停留單位。與急診留觀床「等待住院」的功能不同,可打化療、做簡單外傷處理後的觀察、打抗生素等,控制住後,再以在宅急症照護銜接,緩解醫院待床壓力。但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質疑,以後就沒有等住院的病人了,全部都在急診住院了,衛福部真的大天才!
中時新聞網 ・ 11 小時前BBC涉嫌假造川普演說 總監與新聞部主管雙雙下台
[Newtalk新聞] 英國國家廣播電台(BBC)稍早報導,其總監戴維(Tim Davie)與新聞部主管特內斯(Deborah Turness)因該媒體的《全景》節目(Panorama)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兩段不同的演講剪輯在一起,涉嫌誤導閱聽人以為他明確鼓勵2021年1月國會山莊暴動,雙雙辭職下台。 英國國家廣播電台的報導指出,《每日電訊報》公佈了一份洩漏的BBC內部備忘錄,揭露該媒體的惡行。 川普在2021年1月6日於華府發表的演講中說:「我們將步行前往國會大廈,為我們勇敢的參議員和眾議員們加油。」 然而,在BBC《全景》節目的剪輯版本中,他說:「我們將步行前往國會大廈……我會和你們在一起。我們將戰鬥。我們將拼死戰鬥。」 演講中被剪輯在一起的兩部分相隔超過50分鐘。 這份內部備忘錄的公佈引發了對BBC的批評,包括來自白宮的批評,白宮稱BBC是「百分之百的假新聞」。 戴維昨(9)日晚間宣布辭職,他表示:「和所有公共機構一樣,BBC並非完美無缺,我們必須始終保持開放、透明和負責的態度。」「雖然這並非唯一原因,但目前圍繞BBC新聞的爭議無疑促成了我的決定。」「總體而
新頭殼 ・ 1 小時前

假日輕急症中心第二周就診增2成6 全台209人就醫 這家醫院還是最多人
假日及國定假日輕急症中心(UCC)本周為新制上路第二周,依衛福部健保署統計,今天上午8時至下午4時的日診看診人數為209...
聯合新聞網 ・ 11 小時前
只差1周就完工! 運動公園新建公廁 遭人全部砸毀
高雄茄萣運動公園即將完工的公廁遭人惡意破壞,男廁內14座小便斗、8個馬桶以及外部2座洗手台全遭砸毀,損失估計至少新台幣15萬元!這座原定11月15日啟用的全新公廁,竟在驗收前一周發生如此離譜的事件,讓當地居民震驚不已。警方已立即成立專案小組,正全力追查肇事者,但由於公廁內沒有「監視器」,著實考驗警方的辦案能力。
TVBS新聞網 ・ 14 小時前
冷血10分鐘畫面曝! 撞人後躲巷口 終於下車卻是看車損
繼續追蹤台南這起逆向肇逃車禍,在事發後10分鐘,48歲汽車駕駛把車開到一處巷口,車輛開始冒出大量濃煙!駕駛原本還賴在車上不肯下來,後來下車後,只關心自己的車子,之後把才改騎機車,接女友下班。他甚至跟警方供稱,是恍神撞車,為了「載女友」才逃逸,誇張行徑,卻讓35歲騎士生命垂危搶救中。
TVBS新聞網 ・ 14 小時前
陷在焦慮裡?先不要努力想變好 「什麼都不做」也是一種方式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長時間受焦慮與恐慌所苦時,我們往往會失去一樣東西:信任。我們不再信任自己的身體、不再信任自己的大腦、不再信任生命,連自己都不再信任。 許多患者曾告訴我,在焦慮症與恐慌症找上他們之前,生活有多輕鬆自在。以前的他們能無憂無慮地享受生活、開心期待明天的到來、從容自在地度過每一天,並能自由感受一切事物。 當然,他們仍會有點小煩惱,或是不時冒出來的擔憂,但大致上來說,他們覺得生活是「可以面對」的,也是「可以處理」的。然而在嚴重的焦慮發生後,這種感覺完全消失了。他們常常覺得不知所措、失去控制—包括身體、思考、生活,甚至是對自己整個人。 當大腦不停製造恐懼 唯一能做的是「不和它對抗」 至於身體,很顯然的,不再聽從自己的意志,不斷產生各種症狀或身體訊號;大腦也有如一部二十四小時運轉的機器似的,持續製造憂慮、恐懼和任何會讓人害怕的想法。我們被困在其中,就像在波濤洶湧中的大海中掙扎,隨時可能滅頂,在萬分驚恐中,無所不用其極地試圖讓自己的頭浮在水面上、手腳亂踢亂划、口中不斷吐出死鹹的海水,卻又因此吞進更多。我們奮力對抗暗流,且看不到任何像是陸地的東西。除了瘋狂揮動雙手雙腳,似乎無計
健康醫療網 ・ 12 小時前
我愛我的老樣子! 長者秀穿搭動態走秀
中部中心 /李文華 彰化報導彰化縣政府和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舉辦,我愛我的老樣子高齡長者動態走秀活動。今年邀請5個社區,共79名長者到場參加,打扮時下最流行的裝扮,上台走秀,展現高齡長者的滿滿活力。
民視 ・ 16 小時前
超扯!北市窗戶「從天而降」險砸路人 誇張畫面曝光
即時中心/廖予瑄、魏熙芸報導虛驚一場!台北市大安警分局的員警今(9)日下午1時許在敦化南路一段一帶巡邏時,發現某棟老舊大樓的窗戶竟突然從天而降,幸好沒有造成傷亡。經過調查,疑似是大樓某住戶正在整修,窗戶遭強風吹落;後續警方已連繫大樓管委會,並由保全將現場的碎玻璃清理完畢,隨後也聯繫屋主到場將其餘窗戶加固,防止2次遭吹落。警方表示,大安分局敦化南路派出所的員警今日下午巡邏行經敦化南路一段時,發現一個窗戶突然從某棟老舊大樓上掉落馬路,所幸沒有砸中路人及駕駛,虛驚一場。窗戶從某棟老舊大樓上掉落。(圖/警方提供)警方調查,事發原因為該大樓的某間住戶正在進行屋內整修,不料窗戶卻不敵強風吹拂,因此掉落。現場的員警見狀後也立即連繫該大樓的管委會,並由保全迅速清除地上的碎玻璃,隨後聯繫屋主到場將其餘窗戶加固,以防止2次吹落,再度發生危害。該大樓某住戶在進行屋內整修時,窗戶不敵強風遭吹落。(圖/警方提供)大安分局呼籲,若民眾發現住家外牆或窗戶有損壞情形,或是氣象報導有颱風來襲,應儘速通報管理委員會或專業技師檢修,以免發生憾事,「警方將持續加強戒備,以維護市民安全。」原文出處:快新聞/超扯!北市大安區整面窗戶「從天而降」險砸路人 誇張畫面曝光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壽星辦趴「硬X女同學」!5男圍觀趁機「連結、偷抓麻糬」慎防!鳳凰恐北轉直撲台灣 氣象署曝「這兩天」影響最劇網惡意捏造「捐80億歐元交換蕭美琴演講」 他籲國人:拒絕謊言
民視影音 ・ 16 小時前
「鳳凰」登陸呂宋島 菲國急撤百萬居民
記者賴名倫/綜合報導 菲律賓氣象單位表示,中度颱風「鳳凰」9日晚間在菲國中部呂宋島奧羅拉省登陸;由於風勢規模驚人,且估計將帶來逾200毫米驚人雨量,當局下令百
青年日報 ・ 9 小時前
(有影片)/我愛我的老樣子 86歲阿嬤舞台亮相 彰化走秀吸睛
(觀傳媒彰化新聞)【記者陳雅芳/彰化報導】「我也要當模特兒!」彰化縣高齡穿搭動態走秀今(9)日上午在亞太鹿港渡 […]
觀傳媒 ・ 6 小時前
工商社論》用反向導師制引領AI時代的企業領導力
在人工智慧加速產業轉型的時代,千禧世代乃至Z世代員工逐漸成為職場上的主力。全球人力資源公司Careerminds 2025年針對全美近三千多位企業雇員,研究其選擇理想雇主及職場的意向,結果顯示,無論任何產業,員工所追尋的不僅是工作穩定,在面對人工智慧、自動化、與全球市場因地緣經濟風險所造成的不確定性時,還包括能「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的職場環境。這項最新的全美員工調查結果,或可轉化為臺灣企業精進的參考。
工商時報 ・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