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油比較只看濃度最容易踩雷!醫師揭消費者三大誤解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市場上魚油產品琳瑯滿目,有「德國製造」、「北歐深海」、「歐洲進口」等,但實際原料來源與製程透明度卻不一。醫師沈宜萱提醒:「挑選魚油不能只看外盒包裝或濃度數字,應把關三大關鍵,才能買得安心、吃得放心。」
挑魚油第一關:透明漁獲溯源地與原料萃取技術
優質魚油應來自低污染風險海域,例如南北極或深海海域,避免捕撈於主要航道或近岸海域的魚種。若標示僅寫「歐洲進口」,卻未揭露捕撈海域,就難以確認重金屬或污染風險。
此外,魚油結構影響吸收效率。TG型雖為天然結構,但濃度較低;而rTG型(再酯化三酸甘油酯)則經超臨界純化技術濃縮後再還原為天然結構,經濃縮還原後濃度較高,市面上也常被提到在吸收相關討論中較受關注。
挑魚油第二關:產地真實標示與吸收率
許多產品雖宣稱「進口魚油」,實際上僅使用進口原料,卻在國內封裝生產,未明確標示製造與封裝地。沈醫師提醒:「消費者應確認標示的製造地是否涵蓋『封裝』與『膠囊製造』,這關係到產品新鮮度與品質控管。」
膠囊劑型上,一般明膠膠囊進入胃部即溶解,而腸溶緩釋膠囊則以耐酸材質包覆,僅在腸道中崩解釋放,若rTG型魚油搭配腸溶緩釋型膠囊包覆技術,不但能減少魚腥味回流與胃部不適,還能幫助魚油順利抵達腸道吸收利用。
沈醫師強調:「這不是包裝、外觀的差異,而是與設計理念及使用體驗相關的重點;關鍵在於設計能否避免胃酸干擾、增加成分進入腸道階段的機會。優質魚油應同時兼顧純度、吸收率與來源透明度,才能真正達到安心保健的目的。」
挑魚油第三關:不只看濃度,更要會算價值
營養師張馨方依據品牌官網公開數據,分析國內九大魚油品牌,計算每顆膠囊的Omega-3含量與實際價格,結果發現以公開數據計算後,價格與每顆含量之間確實會有明顯差異。她說:「許多消費者只看Omega-3濃度或國別標示,卻忽略最該比較的—每公克Omega-3要花多少錢?」她強調:「會算,才能知道自己花的錢,是真的買到營養,還是買到包裝。」
三大原則 聰明挑選魚油不踩雷
醫師沈宜萱與營養師張馨方共同呼籲,魚油品牌應主動公開捕撈海域、萃取技術與膠囊封裝地資訊,讓消費者能「看得懂、買得對」。
專家建議 吃魚油要合理有三招:
看標示:包裝上應清楚說明Omega-3含量。
查溯源:了解捕撈地、萃取廠與最後產地,確保來源透明。
會換算:比較「每公克Omega-3」價格,挑選高CP值產品。
「魚油的價值不在廣告多華麗,而在標示多詳實。」兩位專家一致強調,唯有品牌透明、消費者理性,市場才能真正健康。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63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其他人也在看
英業達旗下英華達越南擴廠 估2026年下半年投產
(中央社記者吳家豪台北28日電)代工廠英業達今天表示,子公司英華達擬在越南自地委建興建廠房,預計生產智慧手持裝置類別產品,推估最快2026年下半年完工投產。
中央社 ・ 1 小時前量子優勢的時代來了
當科技界的喧囂仍縈繞在生成式AI的絢爛光環時,谷歌(Google)直接點燃了下一場工業革命的引擎。執行長桑德爾.皮查伊親自於X平台宣布,最新一代量子計算晶片Willow正式問世。當前最快的超級電腦尚需10的25次方年才能完成的計算,Willow僅需5分鐘即可解決。
中時新聞網 ・ 12 小時前
中市議員批市府道安改善作為成效不彰 小貨車成街頭「馬路殺手」
小貨車事故不斷,多位民進市議員今天市議會指出,根據市府統計資料指出,自2023年至今年8月底,小型貨車涉入的交通事故件數與主要肇事件數是砂石車、公車等大型車的三倍以上,其中「轉彎不讓直行車」更是肇事主因,批台中市府道安改善作為成效不彰,使小型貨車成為台中街頭的「馬路殺手」。
自由時報 ・ 2 小時前桃園市經發局人員疑收賄案 科長交保另3人聲押
(中央社記者吳睿騏桃園28日電)桃園市經濟發展局某科長涉嫌收取廠商賄款,經桃檢調查後,今天凌晨以新台幣10萬元交保,另有經發局退休秦姓聘用助理和蕭姓、吳姓2業者罪嫌重大且有串證之虞,檢方已向法院聲押。
中央社 ・ 3 小時前
羅一鈞:流感疫情至11月中
[NOWnews今日新聞]流感疫情持續下降,疾管署署長羅一鈞提到,上週就診人次已下降至11萬,預估脫離流行期的時間可能要到11月中,而後續12月底、1月流感可能會再起。疾管署也宣布,公費流感抗病毒藥物...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小時前
非洲豬瘟疫情影響排骨便當供應? 台鐵強調:無影響
近日,台中市驗出非洲豬瘟疫情,農業部隨即祭出禁宰措施,引發民眾對豬肉供應鏈的擔憂。然而,1年可賣出逾900萬個的台鐵便當,其中招牌排骨更為銷售冠軍,有民眾擔憂對於商品是否有食安疑慮。對此,台鐵也回應了!
中天新聞網 ・ 16 分鐘前
「酒精消毒」會致癌?歐盟擬列乙醇為致癌物 醫警告:感染控制恐開倒車!
歐洲化學品管理局內部的工作小組日前提議,將乙醇標示為「增加致癌及妊娠併發症風險的有毒物質」,並主張以其他物質取代乙醇,此舉可能導致醫院使用的酒精類乾洗手與消毒清潔劑面臨禁用狀況。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將
健康2.0 ・ 8 小時前
免疫藥物治療加入臨床選項 醫親曝小細胞肺癌治療未來走向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辰瑞報導】小細胞肺癌屬於肺癌的一種,臨床上要確診必須透過切片檢查。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楊志新院長表示,診斷流程通常是先透過影像檢查可疑的病灶,再進行切片,確認其屬於小細胞或非小細胞類型。確診後,患者會再進一步接受更詳細的檢查,以評估是否有轉移。 若懷疑有轉移跡象,必要時也需切片確認,才能完成病程分期。正式分類依然是第1至第4期,但在治療上,臨床常將小細胞肺癌分為「侷限期」與「擴散期」,以利選擇治療策略。 侷限期與擴散期差異 治療方式不相同 侷限期小細胞肺癌指的是病灶侷限於胸腔內,且可透過手術或放射線完整涵蓋的範圍。楊志新院長指出,這類患者治療目標是追求根治,治療方式通常是化學治療合併放射線治療。不過,若病灶已擴散至胸腔外,或範圍過廣無法以放射線完全覆蓋,則歸類為擴散期,治療以全身化學治療為主,預後相對不佳。 小細胞肺癌缺有效標靶藥物 傳統治療選擇有限 楊志新院長提到,在過去3、40年間,侷限期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方式未有重大突破,目前主要還是依靠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與非小細胞肺癌相比,小細胞肺癌缺乏有效的標靶治療藥物,因此治療選擇有限。 侷限期患者同時接受化療、放射線
健康醫療網 ・ 6 小時前
別被「肉肉」騙了!醫揭肌少型肥胖風險高出兩倍,吃對動對才能守住行動力
肌少症是造成老年人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並非只有「瘦巴巴的老人」才會有風險。董氏基金會指出,肌少症的關鍵不是體重,而是肌肉量、力量與功能是否下降。若沒有及早預防,不僅會讓行動力變差、生活品質下降,嚴重甚至可能失去自理能力或增加死亡風險。 事實上,許多「外表看起來不瘦」的人,也可能已經是「肌少型肥胖」族群。因為年齡越大,肌肉會逐漸流失,而脂肪卻不斷增加,導致表面上看似體型穩定,實際上卻是肌肉不足、脂肪過多的「虛胖」狀態。 研究揭露:「肌少型肥胖」死亡風險高出近兩倍根據法國克萊蒙奧弗涅大學發表於《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追蹤 5888 位 45 歲以上成人長達 10 年後發現: 握力正常、但體脂過高者 → 死亡風險增加 57% 握力不足、但體組成正常者 → 死亡風險增加 115% 握力不足又體脂過高者 → 死亡風險暴增 184%! 臺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詹鼎正表示,肌少型肥胖(Sarcopenic Obesity)比單純的肥胖或肌少症更危險。它不僅會造成四肢無力、跌倒、骨折,更與血脂異常、糖尿病及關節炎有關,嚴重者可能臥床或喪失生活自理能力。 怎麼判斷自己是不是「肌少型肥胖
常春月刊 ・ 1 天前
知名品牌濕巾「疑遭細菌汙染」恐致敗血症 台灣好市多也有賣
美國保養品大廠露得清(Neutrogena)宣布緊急召回一款卸妝濕巾,原因是產品遭細菌汙染。該款「超柔卸粧濕巾」(Makeup Remover Ultra-Soft Cleansing Towelettes)在台灣好市多也有販售,引發消費者關注。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
40歲女左臉發麻、牙齦痛找無原因 耳鼻喉科醫意外揪出「乳癌」真相
乳癌是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種類,同時也是十大癌症死因之一,因初期症狀不易察覺,被許多人輕忽。日前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張家豪在粉專分享一名乳癌癌細胞轉移至下顎骨的罕見個案,讓他十分意外。
太報 ・ 1 小時前
入秋乾癬易復發!中醫治療乾癬 調整體質「養肺潤燥」
聖元中醫院長鄭愛蓮醫師表示,乾癬的成因複雜,除了遺傳因素,工作壓力大、經常晚睡,再加上應酬飲酒、嗜吃蝦蟹等飲食不節,種種因素都可能導致五臟六腑的代謝失去平衡,體內垃圾無法由正常管道排出,改從皮膚表面找出口,就可能形成濕疹、蕁麻疹、汗皰疹,或是治療較麻煩的乾癬。
NOW健康 ・ 1 天前
「腦太清醒」淺眠怎麼辦? 醫師傳授4招助好眠
不少人都有淺眠的狀況,只要聽到一點點聲音就醒了。醫師黃軒今(28)日po文,提到有些人比較淺眠的原因,可能跟「腦太清醒」有關,因為只要一點聲音都能滲進來。最後他也傳授4招睡得深的方法,希望幫助到大家讓身體學會安靜。
鏡週刊Mirror Media ・ 5 小時前
免疫力不足恐陷惡性循環!癌症治療預後關鍵竟是「淋巴球」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周辰瑞報導】得知自己罹癌後,總是讓患者、家屬手足無措。除了經醫師評估,以及根據基因檢測結果給予合適的治療方案外,癌友還要關注哪些重點,以輔助治療效果?臺中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李冠德主任表示,許多癌友知道維持免疫力的重要性,會詢問自己的白血球總數是否達標,卻常忽略「淋巴球數量」有無處在正常範圍,無論接受化療、標靶或免疫治療,淋巴球數量不足都可能影響預期治療成效。李主任也為大家說明淋巴球在抗癌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並提供癌友維持淋巴球數量的方法,幫助提升治療品質和患者預後。 掌握癌友免疫力 除了看白血球也要看「淋巴球數值」! 掌握患者的免疫狀態是癌症治療的重點。李冠德主任指出,醫師除了關注患者的體能外,也會藉由血液分析來評估患者的免疫力。在血液指標中,白血球數目的正常值應介於4000到10000之間,過高可能表示體內出現感染或發炎,過低則代表免疫力可能不佳。 淋巴球又為何如此重要?李冠德主任說明,淋巴球細胞是白血球的一種,包含T細胞、B細胞、NK細胞等,是人體重要的「防衛軍團」,可協助對抗癌細胞或細菌感染等。因此更進一步的評估是觀察嗜中性白血球與淋巴球的比例,一般正常
健康醫療網 ・ 7 小時前
快儲水!台水公告「6縣市」明日停水、降壓 最長11小時無水可用
即時中心/廖予瑄報導快儲水!台灣自來水公司指出,為配合各地汰換管線工程、汙水改管等工程,全台6縣市明(27)日將停水、降壓,包括桃園市、宜蘭縣、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最長停水時間為11小時。
民視 ・ 1 天前
余祥銓妻曬全家福 「余天大女兒」罕露面超吸睛!
娛樂中心/江姿儀報導資深藝人余天愛妻李亞萍因肌膜炎導致軟骨磨損,需依靠輪椅行動,上下樓也得使用行動電梯輔助,甚至出席孫女抓周宴還因興奮激動到險些摔倒。今(27日)媳婦柔柔分享全家福,曝光75歲婆婆李亞萍的最新近況,余天大女兒余筱萍也罕見露面。
民視 ・ 17 小時前
世界大賽G3道奇回主場 大谷開轟陽春砲生涯季後賽第10轟
MLB(Major League Baseball ,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道奇巨星大谷翔平,今天在世界大賽第3戰道奇主場擔任先發開路先鋒,大谷面對藍鳥隊41歲先發投手薛澤(Max Scherzer)的投球,連續2球都積極揮棒,首打席擊出二壘安打攻佔得點圈。
太報 ・ 7 小時前
溫朗東為逃兵「吃草拉屎」?全案結果尷尬了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立委徐巧芯去年踢爆,名嘴溫朗東10年前為了逃兵裝瘋賣傻,做出「把地上草塞進嘴巴吃」、「隨地便溺大小便」等行為,對此,溫朗東提告徐加重誹謗及個資法,全案卻獲不起訴,溫朗東...
今日新聞NOWNEWS ・ 43 分鐘前
超商美食竟是大腦殺手!研究:長期吃失智風險增44%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許多上班族為求快速解決一餐,常會選擇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解決,但長期吃這些「方便食物」,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的提早退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UPF)不僅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相關,還可能直接傷害腦神經、加速記憶力衰退。她引用《JAMA Neurology》2023年研究指出,追蹤超過1萬名35至74歲成年人長達8年,結果顯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者快28%,執行能力更下降25%;而2024年《Journal of Neurology》進一步證實,超加工食品與失智風險增加44%有顯著關聯。
民視 ・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