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藥物治療加入臨床選項 醫親曝小細胞肺癌治療未來走向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辰瑞報導】小細胞肺癌屬於肺癌的一種,臨床上要確診必須透過切片檢查。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楊志新院長表示,診斷流程通常是先透過影像檢查可疑的病灶,再進行切片,確認其屬於小細胞或非小細胞類型。確診後,患者會再進一步接受更詳細的檢查,以評估是否有轉移。
若懷疑有轉移跡象,必要時也需切片確認,才能完成病程分期。正式分類依然是第1至第4期,但在治療上,臨床常將小細胞肺癌分為「侷限期」與「擴散期」,以利選擇治療策略。
侷限期與擴散期差異 治療方式不相同
侷限期小細胞肺癌指的是病灶侷限於胸腔內,且可透過手術或放射線完整涵蓋的範圍。楊志新院長指出,這類患者治療目標是追求根治,治療方式通常是化學治療合併放射線治療。不過,若病灶已擴散至胸腔外,或範圍過廣無法以放射線完全覆蓋,則歸類為擴散期,治療以全身化學治療為主,預後相對不佳。
小細胞肺癌缺有效標靶藥物 傳統治療選擇有限
楊志新院長提到,在過去3、40年間,侷限期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方式未有重大突破,目前主要還是依靠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與非小細胞肺癌相比,小細胞肺癌缺乏有效的標靶治療藥物,因此治療選擇有限。
侷限期患者同時接受化療、放射線治療後,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能長期存活,然而擴散期患者的治療效果仍然有限,疾病進展與死亡風險高。
免疫藥物引入 增添治療新選項
近年來,免疫藥物治療在小細胞肺癌領域開始展現希望。楊志新院長解釋,單純將免疫藥物單獨使用,治療效果有限,但近期臨床研究觀察到,免疫藥物與化療合併的策略,對病人存活情況可能有正面影響。特別是小細胞肺癌在擴散期階段,免疫藥物治療結合化療也成為一個治療選項。針對無腦部或脊髓轉移的擴散期小細胞肺癌,健保署也在今年初給付第二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化放療加免疫藥物 侷限期小細胞肺癌治療新標準
針對較為早期的侷限期小細胞肺癌,楊志新院長舉一項納入700多位病人的大型臨床試驗為例,結果顯示在完成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後,若再持續2年免疫藥物治療,臨床研究觀察到部分患者的治療情形有改善,但仍需個別評估。目前醫學界已將「同步化放療後加上兩年免疫藥物輔助治療」視為侷限期小細胞肺癌的新治療流程。在該臨床研究中觀察增加免疫藥物治療並不會額外增加嚴重副作用,須特別留意與衛教因放射治療引起或因免疫藥物引起之肺炎的發生與處置。
化療與放療常見副作用 預防腦轉移是關鍵
楊志新院長表示,化學治療的副作用常見包括噁心、嘔吐、食慾不振、骨髓抑制導致白血球低下與感染風險增加,部份藥物也可能影響腎臟或神經系統。
放射線治療則會對照射範圍產生副作用,例如食道炎、吞嚥困難、皮膚炎,以及放射性肺炎,長期甚至可能引起肺部纖維化。雖然副作用存在,但透過嚴謹的治療規劃與支持性照護,部分副作用可透過支持性照護緩解,實際仍需依個人狀況調整。
小細胞肺癌的特點之一是容易轉移至腦部。即使治療後影像顯示腦部無病灶,楊志新院長仍建議患者接受「預防性腦部放射治療」,以降低腦轉移的風險。這項治療在肺癌領域極具特殊性,這在醫界被視為降低腦轉移風險的一種方式,不過是否適合還需醫師評估。
針對侷限期小細胞肺癌 完整治療規劃
對於侷限期小細胞肺癌,楊志新院長認為,目前可考慮的治療策略是:同步接受化療與放射線療法,必要時進行腦部預防性放療,隨後再配合免疫藥物治療,通常療程包括化療與放射線療法,以及後續的免疫治療。實際的療程長度依醫師評估而定。
儘管化療與放射線療法的副作用會帶來不便,楊志新院長表示,這是目前臨床上主要的治療方式之一,對於延緩病情惡化有一定幫助,若未積極治療,病程可能進展較快。經由規劃完整的治療,臨床上觀察到部份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形有所改善。隨著研究結果問世,醫界在小細胞肺癌治療上獲得更多資訊,有助於未來治療策略的發展。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52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其他人也在看

魚油比較只看濃度最容易踩雷!醫師揭消費者三大誤解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市場上魚油產品琳瑯滿目,有「德國製造」、「北歐深海」、「歐洲進口」等,但實際原料來源與製程透明度卻不一。醫師沈宜萱提醒:「挑選魚油不能只看外盒包裝或濃度數字,應把關三大關鍵,才能買得安心、吃得放心。」 挑魚油第一關:透明漁獲溯源地與原料萃取技術 優質魚油應來自低污染風險海域,例如南北極或深海海域,避免捕撈於主要航道或近岸海域的魚種。若標示僅寫「歐洲進口」,卻未揭露捕撈海域,就難以確認重金屬或污染風險。 此外,魚油結構影響吸收效率。TG型雖為天然結構,但濃度較低;而rTG型(再酯化三酸甘油酯)則經超臨界純化技術濃縮後再還原為天然結構,經濃縮還原後濃度較高,市面上也常被提到在吸收相關討論中較受關注。 挑魚油第二關:產地真實標示與吸收率 許多產品雖宣稱「進口魚油」,實際上僅使用進口原料,卻在國內封裝生產,未明確標示製造與封裝地。沈醫師提醒:「消費者應確認標示的製造地是否涵蓋『封裝』與『膠囊製造』,這關係到產品新鮮度與品質控管。」 膠囊劑型上,一般明膠膠囊進入胃部即溶解,而腸溶緩釋膠囊則以耐酸材質包覆,僅在腸道中崩解釋放,若rTG型魚油搭配腸溶緩釋型膠囊包覆技術,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防不勝防的RSV 醫籲父母「寶寶出生後就該主動防護」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在產科環境中,最令人頭痛的群聚感染幾乎都與RSV有關。」幸福安診所莊曉婷醫師指出,呼吸道融合病毒(簡稱RSV)是1歲以下嬰幼兒最常見的下呼吸道感染原因,即使在衛生防護嚴格的醫院中,仍有可能造成群聚傳染。 擁有超過一萬七千例接生經驗的莊曉婷醫師強調,RSV是產科環境中最常見、也最難完全防堵的病毒之一。「只要有一名寶寶感染,鄰近嬰兒就很容易中標,因為RSV的傳染力實在太強。」RSV的特徵是傳染性高且惡化速度快,短短幾天內就可能從輕微流鼻水、咳嗽演變為喘、呼吸困難,甚至需住進加護病房。這些重症寶寶常須插管治療,日後也更容易出現氣喘等長期後遺症。她提醒,根據臨床經驗與文獻資料,1歲以下寶寶因RSV感染而住院的機率,是流感的16倍1。RSV對嬰幼兒呼吸道的破壞力不容忽視,因此預防遠比治療更為重要。 母嬰同室也藏風險 防護不到位恐釀家庭焦慮 RSV的感染來源多樣,寶寶在醫院、月子中心等地方,也可能因接觸而受感染。莊曉婷醫師解釋:「若採母嬰同室,爸爸白天外出工作可能接觸到感冒病毒,再回房與寶寶親密接觸,就有機會帶進病毒。若訪客多、探視不受限,風險會大幅增加。」 除了家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川普訪日會談 高市早苗擬推薦川普角逐諾貝爾和平獎、兩人還聊到安倍
美國總統川普走訪日本,28日在東京會見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Sanae Takaichi),就貿易和安全問題舉行會談。川普稱讚高市早苗成為日本首位女性領導人,並承諾加快軍事建設。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
用心照顧失智家人,為什麼反而被討厭?居服員教「1招」讓患者安心
失智症患者越來越固執?不妨試著當患者眼中的「好人」。東京都居家照護機構專業居服員藤原瑠香於《不生氣、好溝通的失智症奇蹟照護指南》一書中,分享失智症患者的照顧指南,只要善用「好人技巧」,就能讓患者從抗拒照護轉化為安心信任,讓照護與被照護者更輕鬆幸福。以下為原書摘文: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
中國「大閘蟹」爆禁藥!今年叩關首批違規 食藥署擋下4千公斤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國來的「大閘蟹」又爆檢出禁藥!食藥署今(28)日公布最新一波邊境查驗不合格名單,其中就出現今年首批違規的中國進口「大閘蟹」,由瑞恆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報驗的這一批中華絨螯蟹,是被食藥署檢出國內禁用的動物用藥磺胺嘧啶,接近4000公斤必須全數退運或銷毀。而今年已經報驗有三批的中國「大閘蟹」,這是第一批不合格。 食藥署上午...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日美領袖會談 高市與川普擬簽稀土共同文件
(中央社東京28日綜合外電報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今天在東京都港區與美國總統川普會面,首度召開日美領袖會談。「朝日新聞」引述消息人士披露,兩人預計簽署確保包含稀土在內的重要礦物相關共同文件。
中央社 ・ 1 天前美元走弱助攻,亞洲現貨金盤中上揚0.85%,持穩4,000美元關口
【財訊快報/劉敏夫】亞洲市場黃金價格週二盤中上揚,在每盎司4,000美元附近擺盪,因為中美關係的樂觀進展雖抑制避險需求,但是美元匯價走弱,仍彰顯了黃金的投資吸引力。亞洲黃金現貨價格盤中上揚34.01美元或0.85%,每盎司報4,016.22美元。10月20日黃金現貨價格盤中一度觸及4,381.52美元,創歷年盤中新高紀錄。追蹤美元兌換6種主要貨幣一籃子匯價的美元指數週二亞洲盤盤中下跌0.14%,美元走弱,令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對於持有其他貨幣的投資人來說相對便宜。儘管金價週二小幅走高,但是週一下跌了約3.2%,因華盛頓和北京的談判代表表示,他們將就關稅和出口管制等一系列問題達成協議。金價在經歷了一波強勁上揚漲勢之後,已從每盎司4,380美元上方的紀錄高點果斷回落。今年以來,金價仍上漲逾50%,央行購買和貨幣貶值交易(debasement trade)為金價提供了支撐,並吸引了散戶投資者。Pepperstone Group Ltd研究主管Chris Weston在一份報告中表示,當槓桿交易者急於獲利了結時,擁擠的多頭部位可能會迅速平倉。儘管金價持續創下新低,且期貨交易量在下跌期間依然保持高點
財訊快報 ・ 1 天前
「這些食品」吃太多,小心失智風險暴增44%!營養師教你最簡單解法
吃太多超加工食品,腦部正在被悄悄偷走!還記得昨天晚餐吃了什麼嗎?營養師薛曉晶表示,如果答案是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就要特別留意,她引述研究指出,長期攝取超加工食品,恐讓記憶力與認知功能加速退化,甚至提升失智風險,特別是手搖飲、泡麵、炸物等「方便食物」含有高糖高油與添加物,會悄悄傷害腦神經,想守護腦力,不妨從今天起多吃原型食物、少碰加工品。
鏡報 ・ 1 天前
HPV是男性不可忽略的健康殺手!「世界男性健康日」醫師呼籲男性積極預防,掌握健康!
為了提升男性的健康意識,世界衛生組織WHO特別將每年的10月28日訂為「世界男性健康日」。家醫科蒲震寰醫師提醒,相較於女性,男性普遍對自身健康狀況的關注稍顯不足,常常是在出現明顯不適時才開始留意。其實很多疾病是可以預防的,特別像是HPV(人類乳突病毒)這種看不見卻廣泛存在的病毒,對健康造成的影響不容小覷,嚴重甚至可能形成癌症。藉由接種HPV疫苗來進行預防行動,不只是保護自己,也能守護伴侶與家人的健康。...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 天前
醫學中心看診擬增50%部分負擔 無轉診單就醫費用估近1800元
為了落實分級醫療,衛福部健保署計畫實施,若無轉診單就到醫學中心就醫,將加收50%部分負擔,希望輕症患者多利用診所就醫,新制最快明(2026)年下半年上路。不過醫改團體擔憂,民眾未必清楚輕症的定義,呼籲衛福部應公布健保改革時程表,才能減少醫學中心重門診而輕重症的亂象。
公視新聞網 ・ 1 天前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槍擊案今首度開審!700人搶抽旁聽席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槍擊事件將於當地時間28日下午2時,於日本奈良地方法院進行首次開庭審理,45歲的被告山上徹也面臨殺人和違反槍枝刀具法等罪名指控。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坣娜傳不敵「癌王」!名醫曝8高危險群
玉女歌手坣娜驚傳早在本10月16日因胰臟癌病過世,享壽59歲,震驚演藝界。醫學專家指出,其實胰臟癌是難以對付的「癌王」,因為早期症狀相當不明顯,且被認為是腸胃疾病,到末期才發現,為時已晚。不過有醫師分享早期胰臟癌的「唯一明顯警訊」,另外強調「8類高風險群」也要當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紅斑性狼瘡好發女性 出現這警訊應立刻就醫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朱代東/花蓮報導 圖:大林慈濟醫院賴寧生院長是國內免疫治療權威/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繼港星周海媚之後,已引退的女歌手坣娜,也被證實長期受紅斑性狼瘡困擾,於日前過世;花
好醫師新聞網 ・ 6 小時前
台灣人一半過重,越南人卻不容易胖!醫曝「4關鍵習慣」:減重不是要節食
越南被譽為「亞洲最瘦國家」之一,原因在於當地人習慣享用原型食物,也鮮少飲用甜飲與攝取加工食品,再加上飯湯比例均勻、份量剛好,因此大部分越南人的身材都相當苗條。不過,肥胖專科醫師安欣瑜表示,越南近幾年來卻成為東南亞肥胖上升最快國家之一,為此也分析箇中原因:「減重並不只是要求節食,而是要『吃得像越南人』。」
鏡報 ・ 1 天前
癌症年奪5.3萬命!醫揭「癌前9警訊」:老是睡不飽慘了
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一年就奪走5.3萬條人命。醫師黃軒表示,事實上,在人未確診罹癌之前,就會出現9大現象,例如長期疲倦、咳嗽2週不癒、長期胃灼熱、腹脹不退(尤其女性)、夜間腹痛等9大現象,因此,每次莫名疲倦、咳嗽治不好、持續胃灼熱,都可能是身體在發出求救的訊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超商美食竟是大腦殺手!研究:長期吃失智風險增44%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許多上班族為求快速解決一餐,常會選擇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解決,但長期吃這些「方便食物」,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的提早退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UPF)不僅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相關,還可能直接傷害腦神經、加速記憶力衰退。她引用《JAMA Neurology》2023年研究指出,追蹤超過1萬名35至74歲成年人長達8年,結果顯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者快28%,執行能力更下降25%;而2024年《Journal of Neurology》進一步證實,超加工食品與失智風險增加44%有顯著關聯。
民視 ・ 1 天前
一起吃飯也可能「吃到罹癌」?醫揭「這1習慣」最易傳染 超多人中招
根據111年癌症登記及113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胃癌位居我國10大癌症發生人數及死亡率第8位,每年逾4,000人新診斷罹患胃癌,並造成2,000多人死於胃癌。其中,錨點導致胃癌發生最主要風險因子約有8至9成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造成。 日常養成良好衛生及生活習慣 可望大幅降低胃癌發生風險 研究指出,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者罹患胃癌的風險為無感染者的6至10倍,世界衛生組織於1994年已將其列為第一級致癌物。HP是能在胃酸環境下存活的細菌,感染後會引起慢性胃部發炎、潰瘍,長期感染可能導致萎縮性胃炎或黏膜腸化生的癌前病變,進而演變為胃癌。HP主要傳染途徑為經口傳染,而家庭內人與人的相互傳染是重要來源,避免家庭成員間共用餐具,如杯子、碗筷,養成使用公筷母匙、避免共杯共食的良好衛生習慣,可大幅降低感染風險。此外,醃漬食物、抽菸及過度飲酒亦會增加罹患胃癌風險,而新鮮蔬菜水果因具抗氧化效果,有助於降低罹癌風險。 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及除菌治療保「胃」健康 落實5招護胃 透過HP檢測及除菌治療,可有效降低HP盛行率。民眾可透過「非侵入式之碳13尿素吹氣法」及「糞便抗原檢測法」、或「侵入性之上消化道內
常春月刊 ・ 1 天前
血壓藥要白天吃還是晚上吃?最新研究揭露真相 醫師教你這樣用藥最好
最新研究揭示,高血壓藥物的服用時間,並不影響治療效果!內分泌與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指出,該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早晨或睡前服用降壓藥,對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影響並無顯著差異,患者可依個人習慣選擇最適合的服
健康2.0 ・ 21 小時前
公費疫苗第二階段11月起開打!50歲以上就可接種 全聯、家樂福將成疫苗施打站
[FTNN新聞網]記者盧逸峰/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署今(28)日表示,今年度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將於11月1日開放第二階段接種,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等公費對...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80歲男虛弱需人攙扶「自認最後一次回診了」醫囑每天吃5顆水煮蛋竟不藥而癒
80多歲老人常覺虛弱無力,走路一定要有人攙扶,還跟醫師說「這次應該是我最後一次來回診了」,醫師只給他一個處方箋:「每天吃5個蛋」,沒想到兩個月後回診,他不但行走完全不用人攙扶,而且體力恢復、元氣十足!
健康2.0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