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起2族群最高補助7萬元!首年估600人受惠 最多還能領2次
年輕人罹癌就注定無法生育嗎?醫界表示以現有醫療技術,罹癌不等於斷後!為支持癌友保留未來生育希望,並減輕經濟負擔,衛生福利部今年9/1起,開辦「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方案」,針對18至40歲乳癌或血液癌患者,提供取卵療程或取精處置保存補助,預估首年將有600位癌友受惠。
乳癌、血癌患者可享有凍卵取精補助
衛生福利部次長林靜儀表示,這是規劃很久的政策,自己本身是婦產科醫師,過去臨床遇到年輕的卵巢癌病友,雖然有保留生育的希望,卻因擔心經濟負擔而放棄。從9/1起18~40歲的乳癌、血癌患者,有凍卵、取精補助,未來也會跟其他專科進行滾動式討論,繼續擴大對象。
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方案 9/1上路
國民健康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林真夙表示,為支持與協助癌友保留未來生育希望,經綜合考量癌症發生年齡、因治療而影響生育機能的情形,診斷後須進行治療之急迫程度及病人安全等因素,推動「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方案」,自114年9月1日起,開放符合條件之民眾透過醫療機構申請補助,重要規定如下:
- 補助對象:罹患乳癌或血液癌具我國國籍之18歲至40歲民眾。 
- 補助額度:女性取卵療程,每次補助上限7萬元,男性取精處置保存每次補助上限8千元;若實際支出金額未達補助金額上限者,則依照該次療程的實際支出金額,給予補助。 
- 補助次數上限:每人一生至多補助2個療程。 
- 試辦機構:通過衛生福利部癌症診療品質認證且為國民健康署特約之人工生殖機構。 
- 申請流程:符合補助資格民眾至癌症診療品質認證醫院接受癌症治療,經進行癌症治療與生育保存相關之知情同意事項說明後,轉介至同院或鄰近的分院或兒童醫院之人工生殖單位,由該機構協助採紙本文件申請補助,並於取得補助資格後2個月內施術。療程結束後6個月內由施術的特約人工生殖機構協助申請該次療程的補助費用,經國民健康署審查通過後,即可撥付至申請者的指定帳戶。 
- 應準備文件:身分證正本及影本、罹患乳癌/血液癌之診斷證明書(敘明符合補助條件相關說明)及匯款帳戶資料等文件。 
乳癌每年新增2萬人 凍卵提高保留生育率到4成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芳銘表示,每年有2萬名新診斷的乳癌患者、約5~7%成長率,其中在生育保存範圍內約占1成。乳癌在所有癌別內,治療後的生育率僅次於子宮頸癌。過去使用停經針,僅2成有機會保存生育,凍卵才是最有效,可提高到4成,但經濟上不一定負擔的起。有些患者擔心生育會影響治療與存活,但研究發現,相較沒生育者,乳癌復發反而降3成、死亡降4成。早期乳癌患者越來越多,在討論治療計畫時,有生育能力者應考慮保存。
癌症慢病化 保留生育技術成熟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黃泰中祕書長表示,血癌和淋巴癌中,何杰金氏腫瘤的年齡中位數為30歲,有一半以上都是具生產力族群,有些是父母陪著來就診,覺得治病最重要,但現在技術已經發展到可以保留生育,迎接更多生命。
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黃貞瑜表示,癌症治療不斷精進,從活命就好,到現在跟一般人沒兩樣,已經是慢性病概念。之前有癌症患者治療前先凍胚、凍卵,完成治療後,再回來植入,順利生產,現在有政府支持,在學理上、經濟上都可以放心追求。
凍卵療程兩周內可完成 癌友可追逐夢想
台灣生殖醫學會祕書長黃楚珺表示,過去臨床看過很多患者因為很早診斷癌症,加上晚婚,診斷時都還沒有生育,聽到凍卵要全自費,有病人因此放棄,非常可惜。她強調,凍卵一個療程約兩周能完成,透過補助希望有更多癌患受惠。歐洲、日本等許多先進國家都有補助,台灣往前邁進一大步。
看更多:主播謝安罹巧克力囊腫怕不孕!36歲凍卵成功取20顆卵子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邱秀瑜表示,身為民間組織代表,這項補助不僅降低癌患經濟負擔,也是告訴癌友可以追逐夢想。
卵巢癌、大型巧克力囊腫、睪丸癌 也有希望納入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副祕書長何信頤表示,癌症治療生育保存有兩個重點,一個是快,因為沒辦法拖時間;二是要有感,政府補助7萬,可提供兩次,算是補助快又很有感。未來希望擴展到其他癌症,例如卵巢癌、大型巧克力囊腫等也能納入。
泌尿科醫學會副祕書長、三總泌尿外科醫師曹智惟也表示,這次補助沒包括睪丸癌,其實這類患者本身精子造精就差,所以也非常適合補助,尤其睪丸癌預後很好,希望未來也能納入。
看更多:38歲知名主持人發現睪丸癌,睪丸癌有什麼症狀?近9成「這方式」發現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林靜儀次長.林真夙簡任技正.陳芳銘醫師.黃泰中醫師.黃貞瑜醫師.黃楚珺醫師.何信頤醫師.曹智惟醫師.邱秀瑜董事
更多健康2.0報導
不吃澱粉餓死癌細胞?不只沒效還更虛弱 吃對食物才能抗癌
熱攻腦癌腫瘤!「這溫度」腫瘤從3公分縮小至0.5公分
沈玉琳自揭血紅素2.6血癌續命內幕!極度疲勞是警訊 健檢正常也可能發病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其他人也在看

台中先別急!好市多年底前「連開7間分店」 地點曝光
美國知名賣場好市多(Costco)持續擴大版圖,規劃在今年(2025年)9月至明年8月份於全球新設35家據點。近日有傳聞稱好市多將在台中海線地區籌備第三家分店,引發民眾關注。不過對此,台中市經發局回應,目前仍在評估中,具體消息將以官方公布為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譚敦慈曝親戚20多歲就大腸癌「愛吃1食物」她絕不碰 醫:1級致癌物很多人天天吃!
大腸癌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台灣每年新增1.7萬名患者,年齡層更有明顯下降的趨勢。有「無毒教母」之稱的長庚醫院資深護理師譚敦慈就分享,自己一位表妹婿,20多歲時就確診大腸癌。他的日常飲食除了重油重鹹,
健康2.0 ・ 31 分鐘前
59歲坣娜傳胰臟癌逝!醫揭「1現象」是癌前症狀:很難發現
歌手坣娜驚傳於本月16日因病過世,享年59歲,如今有消息傳出,她是不敵胰臟癌病逝。胰臟癌是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七名,由於不易發現與治療,發生率幾乎就是死亡率,向來被稱為「癌王」。醫師錢政弘表示,一項美國研究發現,胰臟癌患者在確診前一年半開始會出現體溫微微上升的現象,可能只是37.1、37.2°C,是值得民眾注意的細微徵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坣娜胰臟癌逝!研究揭「1物」超毒:大增罹癌風險
歌手坣娜於16日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消息一出震驚演藝圈與粉絲。醫師錢政弘表示,一般提到胰臟癌,會先想到糖尿病,但一篇針對成年女性得胰臟癌的研究發現,有抽菸者的罹癌風險多1.5倍。兒童時期曾吸二手菸者多1.47倍;有抽菸且在生活中吸二手菸者多1.68倍;有抽菸且在兒童時期吸二手菸的人更多出2.8倍,相當驚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很多人不知道!「1飲品」是粒線體毒物 醫示警:喝多腎會壞
若想維持腎臟的健康,其實最重要的關鍵在於細胞中的「粒線體」,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粒線體是生命的「發電廠」,一旦它出問題,腎臟就會「缺電」,進而出現損傷。對此,他列出會破壞粒線體,導致器官缺能量的4大因素,以及保護粒線體的方法,其中很多人都愛喝的「含糖飲料」,對粒線體來說是毒物,一定要少喝。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天前
坣娜胰臟癌病逝!醫揭5大症狀示警 50歲以上為高風險群
根據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說法,胰臟癌早期可能出現的5大症狀包括腹痛、背痛、噁心想吐、糖尿病及黃疸引起的皮膚搔癢。林醫師提醒,一旦同時出現這些症狀,應特別提高警覺。林相宏指出,胰臟與背部脊椎鄰近,當出現背痛時也可能是胰臟異常的徵兆。他引述日本學者Ya...
CTWANT ・ 1 天前
日本人胰臟癌發生率高!醫揭「1飲食習慣」釀禍
歌手坣娜罹胰臟癌辭世,享年59歲,胰臟癌再度受到關注。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表示,胰臟癌是國人癌症死因的第7名,而以鄰近的日本來看,其飲食雖常被認為養生,不過數據顯示,日本胰臟癌發生率也很高,主要與飲食有關,其「甜食」大多特別甜。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坣娜傳不敵「癌王」!名醫曝8高危險群
玉女歌手坣娜驚傳早在本10月16日因胰臟癌病過世,享壽59歲,震驚演藝界。醫學專家指出,其實胰臟癌是難以對付的「癌王」,因為早期症狀相當不明顯,且被認為是腸胃疾病,到末期才發現,為時已晚。不過有醫師分享早期胰臟癌的「唯一明顯警訊」,另外強調「8類高風險群」也要當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癌症年奪5.3萬命!醫揭「癌前9警訊」:老是睡不飽慘了
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一年就奪走5.3萬條人命。醫師黃軒表示,事實上,在人未確診罹癌之前,就會出現9大現象,例如長期疲倦、咳嗽2週不癒、長期胃灼熱、腹脹不退(尤其女性)、夜間腹痛等9大現象,因此,每次莫名疲倦、咳嗽治不好、持續胃灼熱,都可能是身體在發出求救的訊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中國10歲男童術後「消化系統被無故切除」 母崩潰求真相:靠注射營養液維生
山東菏澤一名12歲男童小燁(化名)原本健康活潑,卻因10歲時一場意外和一次手術,從此改變了一生。2023年10月26日,小燁在校園和同學玩耍時撞傷肚子,經醫院檢查竟被診斷出腹腔腫瘤,後續又於手術過程中切除胰腺、十二指腸、大部分胃與小腸。孩子母親崩貴表示,如今孩子無法正常進食,只能依靠靜脈注射營養液維生。
太報 ・ 17 小時前
比手抖更早出現!研究曝「1動作」變慢 8.8年後得巴金森氏症
巴金森氏症是神經退化疾病,一般會聯想到手抖的症狀,但醫師黃軒表示,德國最新研究發現,轉身這一動作若變慢,竟能提前8.8年預測預測巴金森氏症,可在轉患者明顯手抖前,就反映出神經系統異常,若能早期發現,有助於延緩疾病惡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5 小時前
「上任2個月」石崇良大刀闊斧改革 醫界驚:同仁安全帶請繫緊!
衛福部長石崇良自上任至今近二個月,短短一個多月內推出多項醫療改革措施,包括假日急症中心(UCC)、到落實分級醫療,提高未經轉診至醫學中心的就醫費用,被醫界喻為少見的「行動派部長」。台灣基進秘書長及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吳欣岱29日也發文表示,這些一口氣提出的議題讓人感到驚訝,並呼籲醫療同仁「安全帶請繫緊!」。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糖尿病非絕症! 醫建議3招積極控糖 生活也能與常人無異
台中49歲林姓男子,近來常感到口渴,體重也莫名減輕,就醫檢查才發現血糖高達600mg/dl,糖化血色素更是超過13%,確診糖尿病急性症狀住院治療,讓他相當沮喪;另一位52歲張姓女子,有糖尿病家族史,近日也檢查出糖化血色素、空腹血糖超標,擔心將與併發症為伍,所幸兩人經由飲食控制、規律運動與按時服藥,都
自由時報 ・ 17 小時前
57歲還能這麼瘦!徐曉晰靠9種「吃不胖食物」天天開吃身材照樣超好!
【吃不胖也能吃飽的9種食物】她平常不刻意節食,而是選擇對身體有益、又不容易胖的天然食材。像是花椰菜,一碗不到30大卡,富含維生素C與膳食纖維,能幫助代謝、促進腸胃蠕動。洋蔥則含有抗氧化物槲皮素,能降膽固醇、穩定血糖。豆腐是優質植物蛋白來源,飽足感強又低熱量;...
styletc ・ 1 天前
坣娜胰臟癌逝⋯「9成患者1年內死亡」腹痛要注意 醫示警7大高風險族群
歌手坣娜(本名蔡宜樺)於16日因胰臟癌辭世,享年59歲,消息一出震驚演藝圈與粉絲。坣娜約在2、3年前確診胰臟癌,病情惡化迅速。事實上,胰臟癌有「癌王」之稱,醫師提醒,高達85%的胰臟癌在初次診斷時就已無法開刀,而9成的患者會在一年之內會死亡。早期大部分都沒有症狀,腫瘤一般大到一定程度才會出現腹痛,甚至背痛,有7大族群是高風險,要特別留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3 小時前
週日看急診改到這13處「省600元」 健保署公布地點!台大、長庚扮後援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為解決大醫院的急診壅塞問題,衛福部長石崇良拋出仿照日本開設「假日輕急症中心(UCC)」專看輕症病人,費用比直衝大醫院要便宜600元,預計11月2日正式在六都試行上路,健保署今(29)日公布13個UCC地點,且會由台大、長庚、成大等大醫院配合做為後援醫院。 健保署今正式公布「全民健康保險週日及國定假日輕急症中心(UCC...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乳房有硬塊不是乳癌 竟是近10公分大罕見肉癌纏身
苗栗一位56歲的黃女士,幾個月來一直覺得左邊乳房觸摸起來有異狀,起初不以為意,但是近日開始明顯摸到硬塊而且會疼痛,因此到大千綜合醫院就醫。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只有抽菸會得肺癌?權威研究指「追劇必備1零嘴」超危險
飲食習慣多樣,讓人眼花撩亂,不過長期吃高油高鹽或是高糖食物,讓身體發炎,免疫力下降,也可能引發癌症。現在有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除了抽菸會有肺癌風險,食用這些「超加工食品」如追劇必備洋芋片,或是蛋糕等,也可能是引發肺癌的另一個原因!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冬粉熱量低?「料理方式錯誤」恐增高血壓風險
秋冬季節天氣轉涼,冬粉成為麻油雞或薑母鴨等暖胃料理的常見配料,許多人因其熱量比白飯低而選擇食用。然而,營養師老辜指出,冬粉雖給人「低熱量」的印象,但若以炒、涼拌、麻辣等方式烹調,往往會攝取過量的鈉,增加高血壓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