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輔助識別早期失智症 亞東攜手國原院打造新智慧醫療
【NOW健康 楊芷晴/新北報導】「爺爺又找不到回家的路,這已經是這個月第5次了。」「媽媽說有小偷偷走她的金戒指,其實只是忘了藏在哪。」失智症悄悄奪走的不只是回憶,更是生活的自主與安全感。當銀髮浪潮來襲,失智症不再是少數人的疾病,如何以科技強化早期防治,成為醫界與社會共同面臨的課題。
臨床醫療結合科技影像系統 跨界共創智慧新醫療模式
亞東醫院與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以下簡稱國原院)於今(2025)年正式啟動「阿茲海默症核醫影像AI分析及篩檢研究合作計畫」,結合臨床照護經驗、核醫功能影像技術與人工智慧分析,打造跨域整合的創新醫療模式,為失智症早期診斷與治療開啟全新篇章。亞東醫院副院長張至宏指出,若能在早期掌握腦部異常訊號,便能延緩退化,讓病人與家屬保有更多珍貴的安心時光。
亞東醫院積極推動臨床照護與創新科技的交匯應用,本次與國原院合作開發的AI影像分析系統,期待能協助醫師更早識別失智症對腦部造成的變化,及早啟動治療,為台灣智慧醫療開創新里程碑。張至宏副院長強調,這項合作是醫療與科技跨界融合的典範,將AI技術真正落地臨床,帶動智慧醫療新發展。
▲系統可依個案年齡自動比對相對應的正常人腦功能影像資料庫,提升分析的準確性與臨床判讀效率。(圖/亞東醫院提供)
亞東醫院醫學研究部主任吳彥雯醫師是此次合作的重要推手,憑藉臨床醫師與核醫影像研究的跨領域專業,有效將創新科技轉化為臨床應用。吳彥雯主任說明,亞東醫院將參與疾病資料庫建立與判讀建議,並結合國原院建置的台灣族群的腦影像基準資料庫(Norm Database)進行AI模型訓練,預期對失智症早期診斷帶來深遠貢獻。未來也將持續分析臨床數據,進行AI再訓練與性能驗證,確保輔助判讀更穩定精準,提升病人與醫療系統效益。
國原院研發AI影像分析技術 提升早期診斷準確度
國原院近年積極投入智慧醫療領域研發,成功開發腦血流影像異常分析軟體「ECDaim」,可運用於核醫腦部影像判讀,協助臨床醫師偵測腦部退化性疾病。該軟體以院內自建的腦功能常模資料庫為基礎,透過相對腦血流分析與比對,自動突顯細微的異常區域,顯著提升影像解讀的效率與準確度。
為克服跨院影像差異及對照影像不足等挑戰,研究團隊更結合專利技術與機器學習演算法,建立可依年齡調整的常模模板,確保不同儀器間分析結果的一致性。相關技術成果屢獲肯定,其中專利技術更榮獲2025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資訊類鉑金獎。
國原院副院長王正忠指出,此次與亞東醫院攜手合作,將推動阿茲海默症核醫影像AI分析與篩檢研究,期望透過資料與AI的循環學習機制,強化失智症早期診斷精準度,並促進智慧醫療成果臨床轉譯與應用。
AI系統判讀提升準確性 讓醫師「更早看見腦部變化」
核醫科功能性分子影像能反映失智症病程早期的細微生理變化,是這套智慧判讀系統的核心。亞東醫院核子醫學科主任汪姍瑩醫師分享,AI系統可在資料導入後快速生成半定量Z-score分析報告與三維定位圖,輔助臨床醫師精準辨識腦區血流異常。臨床驗證結果顯示,AI判讀與專家結果一致性高達9成以上,證明人工智慧已成功融入診斷流程。
▲阿茲海默症患者腦部八向表面投影影像,藉由多角度分析可突顯異常血流分布區域,輔助醫師精準判讀。(圖/亞東醫院提供)
隨著全球阿茲海默症抗體藥物(如樂意保 Lecanemab 與 Donanemab 欣智樂)取得重大進展,早期確診的需求顯著增加。針對類澱粉蛋白沉積及神經纖維糾結的分子影像正子檢查,因而受到更大重視。這套AI影像分析技術能提前偵測血流異常,協助醫師「更早看見細微的變化」,提供及早確診與治療契機。
透過科技守護記憶與尊嚴 持續優化智慧醫療的效能
亞東醫院人工智慧中心主任、同時也是神經外科林哲光醫師表示,醫院全力推動AI智慧醫療,已完成跨平台部署,確保系統能在臨床環境中穩定運行,真正實踐AI在臨床上的應用。未來將持續優化效能,並建立AI於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持續學習與再訓練機制,讓人工智慧能隨臨床需求同步進化,為醫師提供更可靠的輔助判讀依據。
張至宏副院長補充,失智症若能早期診斷與介入,不僅可延緩退化、降低照護成本,也能提升患者生活品質。此次與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的合作,不僅展現AI技術臨床應用的潛力,也標誌著AI落地醫療的重要里程碑。未來雙方將持續深化合作,拓展至更多神經退化性疾病與智慧影像診斷領域,讓醫師「更早看見變化、更快啟動治療」,以科技守護記憶與尊嚴。
# 首圖來源/亞東醫院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預防骨折勝於治療!老人跌倒死亡風險增 存骨本要趁早
▸1129講座》心悸胸痛別大意 當心瓣膜疾病與主動脈剝離
其他人也在看

失智跟基因有關?小心「Apo E基因」增失智風險!醫揭1檢測提早預防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人口快速增加,成為重要的健康與社會挑戰。失智不僅改變了一個人的記憶、思考與判斷力,也更可能牽動家庭關係與整個社會的照護體系。有幸,隨著現代醫療的發展,可在失智症或大腦退化的無聲期就洞察風險,以下分享「3大檢測」找出潛在危險信號,守護大腦健康。
優活健康網 ・ 6 小時前
台灣AI聚焦醫療復健!數發部媒合對接應用
因應高齡化、少子化帶來的照護挑戰,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28日在成功大學舉辦「2025復健科技與智慧醫療產業AI化交流媒合會」,現場有8家廠商展示多型態智慧照護輔助、AI牙科影像辨識等產品。數發部次長侯宜秀表示,台灣AI產業要落實產業應用,醫療照護及復健領域是非常值得推動方向。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中國立案調查沈伯洋 民進轟沒管轄權:紅色恐怖破壞兩岸和平
[Newtalk新聞] 中國重慶市公安局發布警情通報,指控民進立委沈伯洋涉嫌分裂國家犯罪,決定立案調查。對此,民進發言人戴瑋姍今(28)日表示,中國對台灣人民從來沒有任何管轄權,此舉是赤裸裸的紅色恐怖,不僅嚴重破壞兩岸關係,更威脅區域和平穩定。 重慶市公安局發布警情通報表示,為堅決打擊沈伯洋透過發起、建立台獨分裂組織「黑熊學院」等方式從事分裂國家犯罪活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關於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等有關規定,決定對沈伯洋涉嫌分裂國家犯罪立案偵查,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戴瑋姍今表示,中國對台灣人民從來沒有任何管轄權,這些宣稱完全無效,只是企圖以政治手段恐嚇台灣人民。此舉是赤裸裸的紅色恐怖,不僅嚴重破壞兩岸關係,更威脅區域和平穩定。 戴瑋姍指出,中國當局長期以恫嚇、抹黑等手段打壓台灣自由社會,只凸顯其對民主價值的敵意與不安。她強調,面對威脅,台灣人民不會退縮,政府也會持續強化國防、提升自我防衛能力,讓和平建立在實力之上,唯有備戰才能止戰,厚實的國防才是和平最有力的後盾。 戴瑋姍進一步表示,反觀新任國民主席鄭麗文卻公開反對提高國防預算,
新頭殼 ・ 1 天前台中非洲豬瘟案場遭批稽查未確實 市府:3年查24次
(中央社記者蘇木春、蕭博陽台中28日電)台中梧棲養豬場確診非洲豬瘟,外界批中市府未落實稽查廚餘養豬場,台中市府今天表示,近2年針對30多個廚餘養豬場處分15場次,案例場3年內稽查24次,但未開罰。
中央社 ・ 1 天前
英評論員批以國 簽證被取消 ICE在機場等他
聯邦官員說,一名持遊客簽證的英國政治評論員哈姆迪(Sami Hamdi)因為在美國演說時,疑因發表與批評以色列的言論,2...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 天前
遠通電收App升級 eTag停車報帳免跑繳費機
eTag停車報帳效率躍進!遠通電收今(28)日表示,為解決差旅用戶報帳痛點,全面升級uTagGo App「發票/報帳專區」服務。無論是需開立統一編號的停車場發票或是路邊停車繳費明細,都能自由勾選並打包寄送至指定Email,且經實測最快不到一分鐘就能完成,大幅節省以往為了報帳而被迫繞行繳費機、列印紙本發票的寶貴時間。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缺水2%就會影響大腦!醫示警:水喝太少恐害失智
根據研究,體內缺水2%就足以讓大腦記憶力、專注力和反應速度明顯下降,長期恐導致大腦加速衰老,增加失智風險,劉博仁醫師提醒,早上起床後、兩餐之間、運動後、下午精神疲倦時,皆是補水的黃金時段。
中天新聞網 ・ 7 個月前
開瓶蓋、握掃把「手勁」變小?憂鬱、代謝病、失智警訊 握力成觀察指標
提拿東西、開瓶蓋、握掃帚…,感覺「握力」變小了,可能是代謝疾病甚至失智、憂鬱症的警訊。董氏基金會指出,近年來握力已從單純的力量測量,演變為評估身體功能與健康狀態的重要觀察指標,尤其在高齡族群中更具意義。一項研究更指出,憂鬱症、高血壓、糖尿病、阿茲海默 症、骨關節炎等疾病以及日常活動困難,都與握力有關。知名期刊《老化臨床與實驗研究》今年(2025)3月刊登了一......
風傳媒 ・ 3 小時前

新北割頸案有變數!乾哥二審拒幫乾妹作證 被害家屬求重判30年
新北「乾哥乾妹」犯下國三生割頸案,乾哥一審判9年、乾妹8年,全案上訴二審纏訟迄今,高院歷時近一年審理,家屬之前開庭建請法官至少判30年,不過本案因為換過3任法官,導致審理進度延宕,合議庭近日加快腳步審理。高院今天再度開庭,據了解,乾妹林女聲請乾哥郭男幫忙作證,遭郭男拒絕,但合議庭並未因此停下腳步,全案預定於11/11進行言詞辯論,力拚年底結案。
太報 ・ 1 天前
「聞不到味道」別輕忽!醫師警告:嗅覺變差 恐失智警訊!
研究發現嗅覺功能越差的人,和大腦皮質容積減少相關,未來出現輕度認知障礙或失智的機率越高。嗅覺障礙也與老年人死亡率增加有相關。嗅覺異常的原因除了神經退化,也可能與病毒感染、鼻腔疾病、長期吸菸或慢性發炎有關。若年長者在沒有明顯鼻子疾病的情況下,嗅覺突然變差,必須提高警覺盡速就醫進一步檢查。
TVBS新聞網 ・ 21 小時前
家裡長輩老是忘東忘西、迷路?AI影像分析幫你揪出初期失智症
爺爺常找不到回家的路,媽媽以為金戒指被偷,其實只是忘了藏哪。這些生活小細節,都是失智症悄悄奪走生活自主與安全感的警訊。隨著銀髮族人口增加,失智症不再是少數人的疾病,如何及早掌握病情,成為很多家庭關注的課題。
鏡報 ・ 1 天前
中風患者「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 重拾生活自理能力!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48歲的謝先生,今年6月底因急性缺血性腦中風造成右側偏癱及臉部麻痺,在高醫急診接受血栓溶解劑治療後住院,住院中生活自理方面幾乎都需要依靠他人協助。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復健部林克隆部主任表示,患者轉入復健部病房後,安排rTMS治療,並結合多職類復健介入後,右側手腳功能逐步改善,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由35分(重度依賴)逐漸提升至70分(中度依賴)。目前他已能獨立完成自理,並逐步重拾日常活動。 「重複經顱磁刺激」非侵入性治療 協助患者恢復自理能力 林克隆部主任解釋,重複經顱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是一種非侵入性腦刺激技術。近年來,已被廣泛應用於中風後肢體偏癱、語言障礙、吞嚥困難以及部分精神疾病(如憂鬱症)的治療。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以下簡稱高醫)復健部利用rTMS整合跨領域復健,協助許多患者逐漸恢復自理能力,也有中風患者,透過治療改善嘴角流口水和歪斜現象,組織思考與表達能力也變得清晰,可以很清楚地表達想說的話。 「磁場脈衝」刺激大腦皮質、調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恐怖灰色產業鏈!廣州動物血庫低價收購流浪貓 「抽光血液」高價轉賣
綜合陸媒報導,這起事件的起因,是廣州市一名網友在當地某動物血庫為治療中的愛貓輸血後,愛貓卻病情突然惡化、迅速過世。網友向醫生諮詢後,認為可能是血庫提供的血源中存在細菌所導致,這名網友於是展開調查,才發現了這個恐怖的灰色產業鏈。根據影片,可以看到一隻已經癱...
CTWANT ・ 23 小時前
台灣人一半過重,越南人卻不容易胖!醫曝「4關鍵習慣」:減重不是要節食
越南被譽為「亞洲最瘦國家」之一,原因在於當地人習慣享用原型食物,也鮮少飲用甜飲與攝取加工食品,再加上飯湯比例均勻、份量剛好,因此大部分越南人的身材都相當苗條。不過,肥胖專科醫師安欣瑜表示,越南近幾年來卻成為東南亞肥胖上升最快國家之一,為此也分析箇中原因:「減重並不只是要求節食,而是要『吃得像越南人』。」
鏡報 ・ 1 天前
癌症年奪5.3萬命!醫揭「癌前9警訊」:老是睡不飽慘了
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一年就奪走5.3萬條人命。醫師黃軒表示,事實上,在人未確診罹癌之前,就會出現9大現象,例如長期疲倦、咳嗽2週不癒、長期胃灼熱、腹脹不退(尤其女性)、夜間腹痛等9大現象,因此,每次莫名疲倦、咳嗽治不好、持續胃灼熱,都可能是身體在發出求救的訊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超商美食竟是大腦殺手!研究:長期吃失智風險增44%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許多上班族為求快速解決一餐,常會選擇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解決,但長期吃這些「方便食物」,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的提早退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UPF)不僅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相關,還可能直接傷害腦神經、加速記憶力衰退。她引用《JAMA Neurology》2023年研究指出,追蹤超過1萬名35至74歲成年人長達8年,結果顯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者快28%,執行能力更下降25%;而2024年《Journal of Neurology》進一步證實,超加工食品與失智風險增加44%有顯著關聯。
民視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