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5人就1人慢性蕁麻疹!醫:不是單純過敏
[NOWnews今日新聞] 蕁麻疹是國人常見的疾病之一,據統計,台灣每5人就有1人曾有蕁麻疹發作的經驗。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朱家瑜說,蕁麻疹的症狀持續超過6週時,就是慢性蕁麻疹,症狀可能會出現「紅、腫、癢」。但不要認為這是單純過敏,就有個案因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發作,甚至三度送急診。
台大醫院皮膚科主任朱家瑜指出,慢性蕁麻疹主要是受到自體免疫失調導致,其中6成病患屬於「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為常見蕁麻疹類型。醫師提到,患者長期需要忍受「紅、腫、癢」症狀的折磨,包括風疹塊與血管性水腫等。若沒有及時控制,嚴重也會干擾睡眠、生活及工作,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不單純只有皮膚症狀,一名現任市調公司管理職的個案曾因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發作,甚至出現呼吸困難、三度緊急送急診治療。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好發於20至40歲 醫:以女性為多
朱家瑜提到,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好發於20至40歲之間,其中又以女性最多,約為男性的2倍,我國約有20至25萬名患者。患者發病後,因為免疫細胞過度活化釋放出組織胺。臨床上,若症狀超過6週就有可能是慢性自發性蕁麻疹。
但這些症狀可能突然出現、然後又在幾個小時後消失,朱家瑜指出,有時候患者在就診前還有病灶,但走進診間時就已經消失,因此對於初診斷的患者而言,可能會有疾病沒有這麼嚴重的錯覺。
朱家瑜表示,多數蕁麻疹患者只要積極治療,大多可以獲得良好的疾病控制,然而在臨床上仍存在著迷思,導致患者延誤治療或錯失治療黃金期。醫師說,許多患者會認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只是過敏」,避免攝取容易過敏的食物就好。
不過,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源自於「免疫系統失調」,朱家瑜說,就算完全不接觸過敏原仍會發病。若連續6週都反覆出現相關症狀,就應該要有所警覺;另外,也有患者會誤認為「出現症狀時再用藥即可」,但慢性自發性蕁麻疹誠如其名屬於慢性病,處方上也可以開立慢性處方箋。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暨林口長庚醫院皮膚免疫科主任鐘文宏說明,我國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的治療指引與國際標準治療相同,第一線均以第二代抗組織胺為主;若症狀在2至4週後仍持續,則會進入第二線療程,會提升劑量至最多4倍;若急性症狀發作,臨床上會使用類固醇緊急控制,但若是頻繁使用類固醇壓制症狀,不僅可能導致療程延長,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才能穩定控制疾病。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10歲童中耳炎→敗血症!醫示警「1細菌」很狡猾:發燒超過3天小心
網傳「健保30週年可退款」!發送詐騙連結 健保署急澄清:不要點
輔大名醫江漢聲遭患者持美工刀刺傷!院方:絕不寬貸任何醫療暴力
其他人也在看

高爾夫》金子驅大周六領先太平洋名人賽,伊藤園換永峰排頭
【羅開新聞中心Thomas LO綜合報導 圖/JGTO Images】二十三歲的愛知縣之星金子駆大(Kota Kaneko),十一月十五日在靜岡縣的Taiheiyo Club Go
羅開Golf 頻道 ・ 1 天前
身障機車「突跨雙黃線」驚悚衝出 網友:怎麼閃?
新北市重新堤外道路日前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輛身障機車突然跨越雙黃線衝出。廂型車駕駛反應不及,發生碰撞,地面也散落一地碎片,騎士全身多處擦挫傷,送醫後幸無大礙,廂型車駕駛則未受傷。警方表示,雙方酒測皆未...
華視 ・ 1 天前
第9選區安坑人口增 3搶攻
新北市議員第9選區向來是藍軍鐵票倉,現任5位議員席次藍3綠2,民進陳永福有意讓兒子陳韋任接棒,民眾傳聞將推年輕新人何青瑜參選。地方人士分析,第9選區幅員遼闊,藍營票源多來自新店地區,綠在山區占優勢,安坑地區近年人口遷入多,已是兵家必爭之地,3均部署重兵,積極搶票。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水象星座運勢】11/16 巨蟹座需要照顧自己人、天蠍座防莫名損財、雙魚座忙碌奔波
★巨蟹座:生活愉快,容易有外出、運動、服務、探索機會。需要照顧自己人。 ★天蠍座:衝動消費,容易為溝通、車輛花錢,慎防莫名損財。注意交通安全。 ★雙魚座:忙碌奔波,為事業、主管或父母忙碌,有融資、買賣、交通的需求。
太報 ・ 1 天前
自體免疫病害苦全球百萬人 新「CAR-T療法」改治療格局
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現正影響全球數百萬人。由於傳統療法難以根治,患者深陷長期困境。為突破現有治療瓶頸,科學界發起革命,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這些機構,日前進行研究,利用「CAR-T細胞療法」從根本上「重新編排」免疫機制。這項技術目前已在肌炎、多發性硬化症等臨床個案中,展開試驗;有望開啟劃時代的醫療變革,為人類戰勝自體免疫疾病帶來希望。
TVBS新聞網 ・ 16 小時前離島中的離島!國軍斥資20億啟動烏坵碼頭整建 拚2028年前完工
金門縣烏坵鄉位處金、馬之間,又鄰近中國沿岸,被喻為「離島中的離島」,其簡陋的港埠設施已難以滿足軍方、海巡所需。為此,國防部近日公告「金門縣烏坵鄉碼頭興建工程」招標案,將與海委會、地方政府共斥資20億餘元投入大、小坵碼頭設施改善、海巡廳舍等工程,全案須在簽約後880日曆天內完工,以此推算,完工期限可能
自由時報 ・ 1 天前
愛喝茶快注意!哈佛醫驚揭「7糟糕習慣」:胃和肝慘了、糖尿病風險狂增
國人喜喝茶,無論是罐裝茶或手搖飲,甚至自行現泡,都很受歡迎,不過專家警告,如果喝茶的習慣不佳,就算是號稱健康的茶飲,恐怕也會傷害你的胃和肝臟,並指出「7種糟糕的喝茶習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每天都在餵養癌細胞?避開「4種毒」可降50%罹癌風險
台灣每2人就有1人一生中會罹癌,每3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強調,防癌關鍵不在於亂補,而是避開癌細胞最喜愛的4種養分: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如此可降低一半罹癌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6 小時前
「使用瘦瘦針」大腸癌患者5年死亡率減半 BMI高者效果更顯著
被醫界稱為「瘦瘦針」的GLP-1類藥物,可能不僅有助減重,還與大腸癌死亡率下降有關聯。根據最新研究顯示,使用瘦瘦針的大腸癌患者,5年死亡率僅約15.5%,而未使用者則高達37.1%,差距超過一倍,此發現引發醫學界高度關注。
中天新聞網 ・ 14 小時前
以為普通感冒!大叔發燒送醫「雙眼化膿」失明 醫示警:1個月已5例
綜合陸媒報導,55歲的陳叔(化名)來自茂名,身體一向良好,沒有慢性疾病,上月出現喉嚨痛、發燒,以為是普通感冒,自行服用退燒藥,未及時就醫。豈料病情急轉直下,他開始氣促、意識模糊,後被診斷為化膿性腦膜炎,於10月4日轉入深圳三院ICU,入院時已昏迷,完全依賴呼吸機...
CTWANT ・ 1 天前
攝護腺癌居「台男發生率第3名」 別輕忽頻尿、夜尿警訊!
台灣血腫權威醫師、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陳耀昌今(17)日傳出病逝於台大醫院,享壽76歲。據了解,陳耀昌曾在64歲時罹患攝護腺癌,外界猜測可能是癌症復發而病逝。衛福部國健署最新統計顯示,攝護腺癌已成為台灣男性發生率第3高的癌症,民國111年發生人數高達9062人,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41.6人。專家提醒,若出現排尿異常、夜尿頻繁或不明骨骼疼痛等症狀,應盡早就醫,以利早期診斷與治療。
中天新聞網 ・ 10 小時前
47歲蘇志燮為戲狠甩19公斤 深蹲與婉拒3食物 專家曝1關鍵不易復胖
以憂鬱眼神自成一格的47歲南韓歐巴蘇志燮(So Ji Sub),近期活躍在Neflix影集《無赦之仇》飾演報殺弟之仇的南基準一角。拍攝前他在短短幾個月內的時間,將原本95公斤的體重一路減掉19公斤,重
健康2.0 ・ 19 小時前
「日常4毒」養出癌細胞!醫:少碰降50%罹癌風險 多聊天助排毒
罹患癌症並非偶然,除了基因因素外,飲食與生活習慣同樣決定風險。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提到,台灣每3個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多數人都很懼怕癌症,不過其實只要避開癌細胞最喜歡的4種養分,分別是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有助於降低一半的罹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4 小時前
吃飯皇帝大!腸胃權威吳明賢拒絕「邊吃便當邊開會」:靠三好一心養生,曝最推薦早餐水果
臺灣成年人當中,約有15%會得到潰瘍。早年醫界普遍認為胃潰瘍與壓力、飲食或體質有關,直至1980年代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會引起慢性胃炎,透過篩檢與治療,大幅降低國人胃潰瘍與胃癌發生率。國際胃腸科權威吳明賢指出,許多人仰賴胃藥舒緩胃痛、胃脹氣等毛病,其實該檢討的是飲食習慣:「你有沒有好好吃飯?」身為腸胃科醫師,他給大家最好的建議就是「寧可把食物當藥物吃,也不要把藥物當作食物吃」。
幸福熟齡 ・ 12 小時前
80歲楊麗花健檢沒紅字!養生法大公開 醫:4情形容易喘要小心
80歲「歌仔戲國寶」楊麗花健檢完全沒紅字!不過她自曝唯一的小毛病是「比較容易喘」。醫師表示,80歲了健檢完全沒紅字真的很令人佩服,會有點喘可能是正常衰老情形,但是也提醒,如果喘的症狀是最近才出現,或愈
健康2.0 ・ 19 小時前
吃飯順序錯害血糖狂飆!學會這「三步驟」改善代謝 醫師警告勿輕忽!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的健康維持也慢慢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您知道嗎?對於高齡者來說,「吃飯順序」其實也藏著保健的學問。過去我們常常聽到「先吃菜再吃肉」的建議,認為可以幫助穩定血糖、避免肥胖。不過,日本最新公布的《2025年日本人飲食攝取基準》指出,這項建議雖然沒有錯,但對於高齡者來說,真正需要優先補充的其實是「蛋白質」。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加,基礎代謝量與活動量皆逐步下降,導致整體能量需求降低。同時,隨著年紀增加,身體的肌肉量也會逐漸流失。如果沒有足夠的蛋白質攝取,就容易出現「肌少症」。
TVBS新聞網 ・ 3 小時前
蕁麻疹不是過敏,是自體免疫病!癢到崩潰睡不著,抓到「指甲都是血」…醫:規律治療,不能只靠擦藥膏
每年十月一日是世界蕁麻疹日,國際間醫學機構與病友團體皆會發起活動,呼籲社會提高對蕁麻疹的認識。雖然活動已落幕,但慢性自發性蕁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CSU)的困擾並不會因時間而消失。這種疾病往往帶來長達數月甚至數年的反覆發作,偷走患者的睡眠、影響工作與課業,甚至壓垮心理健康。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提醒:「別再把蕁麻疹當成單純過敏或皮膚病,正確就醫並接受標準治療,才是走出反覆惡性循環的關鍵。」
幸福熟齡 ・ 17 小時前
花生是糖尿病加速器?營養專家給正解 一錯誤吃法小心血糖失控
到底花生是好東西?還是如一則短影音說它是「糖尿病的加速器」?讓人一時不敢碰花生。專家表示,花生無罪,錯在把它油炸、裹糖來吃。吃得巧,它就是寶! 針對花生被網路謠言黑了的訊息,營養師趙函穎表示,從
健康2.0 ・ 1 天前
膽固醇太高別吃這種雞蛋!小心氧化膽固醇增加 血管發炎又變硬
膽固醇太高還可以每天吃雞蛋嗎?醫師表示,一天吃一顆雞蛋是沒問題的,但千萬不要用油煎或炸的方式,之前曾有研究發現,煎蛋裡面的「氧化膽固醇」會大幅上升,害血管發炎、變硬。 膽固醇太高可以吃雞蛋嗎?
健康2.0 ・ 1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