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潮紅、失眠,更年期一定要補充荷爾蒙嗎?教你「吃對蔬果」助緩解更年期不適
植物性雌激素(Phytoestrogens)是一類天然存在於植物中的營養素,其結構與人體雌激素相似,因此能與雌激素受體結合,進而影響體內的生理機制,幫助身體維持激素穩定。然而,植物性雌激素也常被質疑——吃太多會不會致癌?子宮肌瘤患者能不能吃?本篇一次解析植物雌激素的作用機轉、常見食物來源及潛在副作用。
植物性雌激素是什麼?
衛福部國健署《素食更年期營養手冊》指出,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s)是指一群源自植物體內含有生物活性的多酚類化合物,具有類似哺乳類的主要雌激素-雌二醇(17β-estradiol)的功能。主要分為以下幾大類:
異黃酮類(isoflavones):主要發現於豆科植物和紅花苜蓿等,尤其是黃豆含量很多。
木酚素類 (lignans):主要來源為亞麻籽等種皮、高纖維穀類的糠皮和一些蔬菜類如胡蘿蔔、菠菜、 球花甘藍和花椰菜。
香豆雌酚類(coumestans:黃豆芽是含有香豆雌酚類的重要食物來源
二苯乙烯類(stilbenes)
根據臺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資料說明,目前對植物性雌激素的定義為,功能或構造類似哺乳類卵巢雌激素或其代謝物的植物性化合物,具有以下至少一種功能:與雌激素受器作用,提供或抑制雌激素活性;影響雌激素傳送;影響雌激素代謝。
植物雌激素作用機轉與潛在益處
由於植物雌激素結構與人體雌激素相似,能與雌激素受體結合,產生「類似」或「拮抗」的作用。換句話說,植物雌激素並非荷爾蒙,而是結構與人體雌激素相似的植物化合物,能在雌激素不足時發揮溫和的補足效果,也能在雌激素過高時產生抑制作用,幫助身體達到平衡。
植物雌激素主要透過與人體內兩種雌激素受體(ERα與ERβ)結合來發揮作用。ERα(α型受體)主要存在於子宮、乳腺、肝臟;ERβ(β型受體)主要分佈在骨骼、腦部、血管、攝護腺。 兩受體雖功能相似,但在組織分佈和調節機制上有所不同。植物雌激素通常傾向與ERβ結合,因此能在某些組織中發揮溫和且具選擇性的生理作用,不會造成強烈的荷爾蒙刺激。
以下為植物雌激素的主要潛在益處:
改善更年期症狀
維護骨骼健康
保護心血管
改善皮膚與陰道乾澀
穩定情緒與睡眠
根據國健署《素食更年期營養手冊》說明,女性進入更年期時因雌激素分泌減少,進而產生一些生理上的不適。針對更年期症狀,飲食可補充天然雌激素食物,選擇黃豆類及其製品、全穀雜糧、牛蒡等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以改善更年期不適症。
什麼食物雌激素最多?9種富含植物雌激素食物
想要自然補充雌激素,最安全有效的方式就是從日常飲食中攝取。許多植物性食材都含有天然的植物雌激素,適量攝取可幫助維持荷爾蒙平衡,並可能有助於降低膽固醇、緩解更年期症狀、預防骨質疏鬆等健康益處。以下依據美國健康資訊網站Healthline資料整理,富含植物雌激素的9種食物:
亞麻籽
亞麻籽是植物界中木酚素(Lignans)含量最高的來源之一,木酚素屬於植物雌激素的一種。研究表明,亞麻籽中的植物雌激素可能在降低乳癌風險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停經後女性。
大豆和毛豆
大豆與毛豆是最具代表性的植物雌激素來源,含有高品質植物性蛋白質,以及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與膳食纖維,同時富含大豆異黃酮。大豆異黃酮的結構與人體雌激素相似,能與雌激素受體結合,在體內產生溫和的調節作用。當雌激素不足時,可提供輕微的荷爾蒙刺激;當雌激素過高時,則能抑制過度活性,協助維持平衡。多項研究指出,適量攝取大豆異黃酮可能有助於減少潮熱的發生頻率和嚴重程度。此外,大豆異黃酮補充劑也可能有益於更年期後的骨骼健康。
果乾
如杏桃乾、紅棗乾和李子乾。果乾中濃縮了植物性多酚與木酚素成分,特別是杏桃乾與李子乾含量較高,適合更年期女性作為健康小點心,但仍需注意糖分攝取。
芝麻
芝麻富含纖維及植物雌激素等多種重要營養素。202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停經後女性每日攝取芝麻對骨骼健康有正面影響。
大蒜
大蒜不僅是日常料理中不可或缺的調味香料,也是一種富含植化素與植物雌激素的天然食材。大蒜中含有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發炎、抗氧化與促進血液循環等功效,對維護心血管健康特別有幫助。嘉義長庚一般外科衛教資料指出,許多蔬菜都含有不同程度的天然雌激素,其中包括:甜菜、胡蘿蔔、小黃瓜、豌豆、青椒、馬鈴薯、蕃薯、南瓜、山藥、大蒜、茄子、苜蓿芽、芹菜與牛蒡等。
桃
桃子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木脂素。2009年的一項研究分析表明,攝食富含木脂素的飲食可使停經後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降低15%。不過,還需要更多研究來了解其潛在的益處。
莓果
莓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纖維和植物化合物,其中包括植物雌激素。尤其是草莓和黑莓等漿果都富含植物雌激素。不僅能抗氧化,也有助支持女性荷爾蒙代謝。
豆腐
豆腐是大豆製品中異黃酮含量最集中的食物之一,能提供穩定且易吸收的植物雌激素來源,適合素食者或不攝取動物性蛋白的人群。
十字花科蔬菜
十字花科蔬菜,如綠花椰菜、高麗菜、青花菜、羽衣甘藍等,不僅富含維生素C、膳食纖維與抗氧化成分,也是天然植物雌激素的重要來源。這類蔬菜含有一種稱為吲哚類化合物(Indoles)的活性成分,能幫助調節體內雌激素代謝,維持荷爾蒙平衡。
植物雌激素副作用
一般而言,從天然食物中攝取植物雌激素是安全的,例如黃豆、豆製品或全穀類食物中的含量相對溫和,對人體影響有限。然而,若長期大量補充植物雌激素保健品或高濃度萃取物,反而可能導致荷爾蒙失衡,出現以下副作用與不適反應:
荷爾蒙失衡
植物雌激素能與雌激素受體結合,若攝取過量,可能抑制身體自體雌激素的正常分泌,導致內分泌系統混亂,表現為情緒起伏、經期紊亂或疲倦感增加。
乳房脹痛、月經週期變化
部分女性對大豆異黃酮等植物雌激素成分較為敏感,可能出現乳房脹痛、經期提前、經量增減變化等情況。若這類症狀持續,建議暫停補充並諮詢醫師。
影響甲狀腺功能
大豆異黃酮可能干擾碘的吸收,進而影響甲狀腺荷爾蒙合成。美國克利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指出,若患有甲狀腺相關疾病,特別是甲狀腺功能低下症的患者,應適度限制大豆及其他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攝取。原因在於,大豆成分可能會降低身體吸收與利用甲狀腺激素藥物的能力,使藥效減弱,長期下來可能導致甲狀腺功能控制不佳,甚至引發碘缺乏症。
干擾荷爾蒙藥物作用
植物雌激素具有類雌激素活性,若與避孕藥、荷爾蒙替代療法(HRT)或乳癌治療藥物同時使用,可能產生藥效交互作用,降低療效或增加副作用風險。建議服藥期間應諮詢醫師或藥師意見。
植物雌激素Q&A
Q:植物雌激素會致癌嗎?
植物雌激素因結構與人體自然分泌的雌激素相似而得名。許多人擔心它們是否會增加癌症風險,特別是乳癌、子宮癌或子宮內膜癌。台灣癌症防治網資料指出,植物雌激素的結構與雌激素類似,可和雌激素相互競爭與細胞受器結合,減少癌症細胞訊息的產生,而與癌症呈現負相關性。此外,植物雌激素除了具有類似於荷爾蒙的作用之外,更有許多研究指出,這類物質還有許多生物活性與癌症的預防作用。
Q:什麼人不能吃大豆異黃酮?
好食課營養師林世航表示,目前並無明確證據顯示特定族群不能吃大豆異黃酮。但有零星研究認為有接受雌激素療法的人可能會有影響,因此建議正在接受婦科雌激素療法者,先諮詢醫師後再決定是否補充大豆異黃酮。
Q:子宮肌瘤患者能吃植物雌激素嗎?
婦科醫師陳思宇說明,子宮肌瘤是依賴女性荷爾蒙(雌激素)生長的良性腫瘤。只要卵巢仍分泌雌激素,肌瘤就可能慢慢增大。植物雌激素(如大豆異黃酮)存在於豆腐、豆漿、豆乾、山藥等食物中。偶爾食用這類食物對肌瘤影響不大,但大量長期攝取,相當於提供肌瘤額外「養分」,可能讓肌瘤增長較快。她強調,大量攝取才會有明顯影響,若只是偶爾食用,不需過度擔心。
Q:吃黃豆製品容易性早熟甚至得乳癌?
食藥署說明,黃豆富含許多營養成分,而含量最高的是異黃酮,俗稱大豆異黃酮。食藥署說明,黃豆含有大豆異黃酮(Isoflavones),屬天然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結構類似人體雌激素,但含量極低:每公斤黃豆僅含約20~40毫克,腸道吸收率約20%。而且,植物雌激素作用機制不同於動物雌激素,不會直接增加體內雌激素水平。因此,因此攝食黃豆與性早熟、乳癌並無關聯。此外,部分研究文獻反而指出黃豆可能會降低乳癌風險,但仍需更多研究證實。
參考資料:食藥闢謠專區、台灣癌症防治網、臺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Cleveland Clinic、Healthline、素食更年期營養手冊、嘉義長庚一般外科、好食課、陳思宇醫師
【延伸閱讀】
更年期保養怎麼做?要吃什麼水果、保健品?4款中藥湯飲、14種食物補充雌激素
豆類製品會增加乳癌、子宮內膜癌風險嗎?大豆異黃酮是治癌還是致癌?婦科醫師一次解答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曾耀儀
更多良醫文章
27歲男子按摩後突然身亡!外科醫師提醒:「這個部位」別亂按,小心腦梗塞致命
冰紅茶、熱咖啡...更年期不能喝的飲料是哪種?女人45歲後一定要養成的5個好習慣
其他人也在看

秋冬掉髮加劇? 營養師曝「蛋白質、B群」是關鍵營養素
隨著季節轉換,天氣變冷,許多人發現掉髮情況似乎加劇。營養師彭逸珊指出,頭髮本身有一定的生長週期會自然脫落,但若掉髮情況過於嚴重,可透過補充蛋白質、礦物質鋅、維生素B群及生物素等四大類食物來改善。
中天新聞網 ・ 1 小時前
疑不滿顧客停車擋出入 男持武士刀鐵鉤衝鴨肉店鬧事|#鏡新聞
屏東一間鴨肉店昨天(11/15)遭人持武士刀攻擊,好在老闆和店員機警躲過攻擊。沒想到對方又折返回來繼續鬧事,最後被店員合力制伏,通報警方到場逮人。至於為何會大動肝火,竟然只是因為鴨肉店的顧客停車擋住他的去路。 加入頻道會員支持鏡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LjkybVKXCDlneVXlKAbmw/join 鏡電視綜合台YouTube👉http://pse.is/59enw2 鏡電視直播台YouTube👉https://pse.is/4w3gts
鏡新聞 ・ 1 天前兩大期油亞洲盤初同步追低0.4%,布蘭特油再失64美元關口
【財訊快報/陳孟朔】國際油價在週一小幅回吐約0.3%後,週二亞洲電子盤初續受賣壓拖累,兩大期油同步追低0.4%。布蘭特1月期油最新報每桶63.96美元,再跌0.25美元或0.4%;紐約12月期油報59.66美元,續跌0.25美元或0.4%,短線自前期高位回落態勢延續。市場人士指出,近期油價自高檔回軟,主因投資人重新評估全球需求前景與金融環境變化,風險資產情緒轉趨謹慎,使前期因供給擔憂累積的多頭部位出現獲利了結,加上市場持續消化主要經濟體成長放緩的訊號,令原油需求成長動能備受質疑,壓抑油價反彈力道。市場人士表示,布蘭特期油再度跌破每桶64美元關卡,顯示上方賣壓仍然沉重;紐約期油則持續徘徊在60美元下方,短線區間有下移風險。在缺乏明確利多催化之下,多空情緒偏向拉鋸,油價對任何與產量政策、庫存變化或需求展望相關的消息均可能放大反應,波動度維持在相對偏高水準。分析師強調,後續仍須關注產油國減產執行狀況、地緣政治風險變化以及主要經濟體最新經濟數據對需求預期的影響。若成長憂慮持續升溫,油價可能維持溫和偏弱格局;反之,一旦供給端出現意外收縮或風險溢價升高,亦不排除為國際油價帶來階段性支撐。
財訊快報 ・ 2 小時前
糖尿病血糖管理焦點:Garmin 揭智慧手錶如何協助血糖管理,AI 模型準確率再提升
面對全球糖尿病人口持續增加以及亞洲地區愈發嚴峻的年輕化問題,數位健康工具的角色備受關注。Garmin 今日整理多項國際研究與合作案例,說明智慧穿戴設備在血糖監測
三嘻行動哇 ・ 1 小時前
康是美「熱賣級彩妝」一次看!LANEIGE迷你潤唇禮盒太欠收、KOSÉ定妝噴霧推限定伯爵茶香味、Visée花綻頰彩子瑜御用色必買!
LANEIGE奇想樂園果凍潤唇禮盒:4 款人氣香氣一次擁有,交換禮物直接封神LANEIGE今年的「奇想樂園」系列超級吸睛!其中於康是美指定門市就能買得到的果凍潤唇禮盒更是甜到不行,一盒收齊果凍水光潤唇膏的甜莓派對、藍莓果醬、芒果奶酪、小熊軟糖四款明星香味,味道像迷你甜點...
styletc ・ 18 小時前「腎絲球腎炎」不痛不癢 尿液變色別輕忽
小張是一名上班族,平時身體健康,某天卻驚覺尿液偏紅,原本以為是吃火龍果造成的,沒想到幾天後泡泡尿不散,顏色更為深沉。就醫檢查發現有蛋白尿和血尿,確診為「腎絲球腎炎」。由於腎絲球腎炎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不少人往往拖到腎功能受損,甚至演變成慢性腎臟病(CKD)才被發現。
聯合新聞網 ・ 5 小時前
40歲壯男曬衣突倒地 「心房顫動」引發中風險喪命
一名40歲男子日前在家曬衣時,突然感覺右手沒力、步伐不穩、話也說不清楚,隨即倒地不起。家人發現異狀立刻將他送醫,經判斷為缺血性腦中風,施打血栓溶解劑後,成功打通阻塞血管。
中天新聞網 ・ 2 小時前外表纖瘦不一定瘦?醫揭「隱形肥胖真相」:除了難受孕,早產及流產風險也恐飆高
國人肥胖比例逐年上升,其中女性過重與腰圍過大的情形尤為顯著。最新調查顯示,育齡女性的過重盛行率與腰圍過大比例近年急速攀升,不僅影響外觀,更牽動生育力與孕期健康。醫師提醒,即使外表看似苗條,若內臟脂肪超標,仍屬「隱性肥胖」高風險族群,應及早檢視生活習慣,從飲食與運動雙管齊下管理體重,為自身與下一代健康......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3 小時前
瘀青後怎麼辦?冰敷還是熱敷?這些藥物成分有助舒緩瘀青
作者 / 張中維藥師瘀青是由於皮下微血管破裂,血液滲漏至皮膚下的組織,最初會呈現紅色,接著轉為藍紫、綠色,最後轉為黃色,並在一至兩週內逐漸消退。瘀青的產生通常是外力撞擊所引起,例如跌倒、碰撞等。不過,有些人即使未受到明顯撞擊,也容易出現瘀青,這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血小板功能異常或數量不足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使用抗凝血藥物(如:aspirin、warfarin、heparin)自體免疫疾病或病毒感染當瘀青反覆發作或持續不退,就有必要尋求醫師進一步檢查,排除潛在健康問題。撞到後第一時間的處理原則:前兩天冰敷,三天後再熱敷面對剛出現的瘀青,許多人直覺會熱敷舒緩,但其實這樣的做法可能讓情況更嚴重。急性期(受傷後 48 小時內):冰敷為主冰敷能夠讓血管收縮,減少皮下出血與腫脹,建議的冰敷方式如下:每 1~2 小時冰敷一次,每次約 15 分鐘使用冰袋並以毛巾隔開避免凍傷次急性期(48 小時後):溫敷助循環當皮下出血已穩定,可透過溫敷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血塊吸收,建議:使用熱毛巾或熱敷袋,一天數次,每次 15 分鐘搭配抬高患部,有助於靜脈回流,減輕腫脹藥物治療能夠幫助治療瘀青嗎?常見瘀青用藥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 1 天前前機車偏移無照少年追撞 1死1傷
高雄市鳳山區發生重大車禍!馬姓男子昨夜騎車行經南京路、國泰路口,突然向左偏移,蔡姓少年無照駕駛,不慎從後追撞,造成2人受傷送醫,其中馬男頭部重創,家屬放棄急救,今天宣告不治。鳳山警分局新甲所昨天深夜22時32分許,鳳山區南京路、國泰路口發生重大車禍,馬姓男子(51歲)騎乘普重機車,沿著國泰路北向南方
自由時報 ・ 5 小時前報告堰塞湖重建特別預算 卓榮泰盼立院早日通過
(中央社記者王承中台北18日電)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赴立法院報告「中央政府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重建特別預算案」,他表示,經統整機關經費需求後,歲出共編列新台幣270億元,懇請朝野立委全力支持,早日通過特別預算案,使復原重建項目能盡速推動。
中央社 ・ 2 小時前
曹興誠力挺沈伯洋不是媽寶 粉專酸爆:我第一個響應
聯電創辦人曹興誠日前建議賴清德總統徵召民進立委沈伯洋參選台北市長,引發議論,16日再強調沈伯洋不是「媽寶」,並表示「投沈伯洋一票,就是投給民主自由一票」。對此,臉書粉專「政客爽」嘲諷,論時尚、感動人心、頭髮、藝術、資訊戰,蔣萬安都比不上沈伯洋;沈伯洋不該只是尊者,更該是市長,未來也應該是總統。
中天新聞網 ・ 18 小時前
聯邦政府關門 食物發放需求增
美國國會效率不彰,未能及時通過撥款法案,聯邦政府停擺超過40天,造成的不良影響持續延燒,除了公部門雇員被迫放無薪假,攸關社會運作的國家業務也陷入當機狀態,美國慈濟點出,他們收到消息,因為政府相關社...
大愛電視 ・ 5 小時前
40歲男不菸酒竟大腸癌!醫揪「4行為」養出癌細胞:一堆人天天做
許多人不菸不酒仍罹患癌,非常不解原因。醫師黃軒表示,很多人都以為,癌症只會找上菸酒、生活放縱的人,但一名40歲男性從不碰菸、酒,還自認飲食清淡,卻因外食、熬夜、手搖飲、久坐,而罹患早期大腸癌。黃軒表示,其實癌症是慢慢累積所致,4種慢性致癌物包括糖、油、熬夜、腸道壞菌太多,導致人在年輕時就罹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吃飯順序錯害血糖狂飆!學會這「三步驟」改善代謝 醫師警告勿輕忽!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的健康維持也慢慢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您知道嗎?對於高齡者來說,「吃飯順序」其實也藏著保健的學問。過去我們常常聽到「先吃菜再吃肉」的建議,認為可以幫助穩定血糖、避免肥胖。不過,日本最新公布的《2025年日本人飲食攝取基準》指出,這項建議雖然沒有錯,但對於高齡者來說,真正需要優先補充的其實是「蛋白質」。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加,基礎代謝量與活動量皆逐步下降,導致整體能量需求降低。同時,隨著年紀增加,身體的肌肉量也會逐漸流失。如果沒有足夠的蛋白質攝取,就容易出現「肌少症」。
TVBS新聞網 ・ 11 小時前
大腸癌盯上年輕人!醫曝45%患者「首個症狀」:不要拖
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近日說,醫學界發現,20~40歲的年輕人,大腸癌發生率暴增;他特別提到,有45%的年輕大腸癌患者首個症狀就是「便血」,民眾若發現症狀千萬不要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愛喝茶快注意!哈佛醫驚揭「7糟糕習慣」:胃和肝慘了、糖尿病風險狂增
國人喜喝茶,無論是罐裝茶或手搖飲,甚至自行現泡,都很受歡迎,不過專家警告,如果喝茶的習慣不佳,就算是號稱健康的茶飲,恐怕也會傷害你的胃和肝臟,並指出「7種糟糕的喝茶習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她靠「1飲食法」狂瘦25公斤,暴食症不藥而癒…別到50歲才知道,這些「超級食物」越吃越不健康
搭上那些被廣為推薦的營養食物熱潮,你開始吃大量的杏仁、菠菜、薑黃、黑莓、藜麥或黑巧克力等,卻覺得愈來愈沒有活力、身體虛弱,或許是你最愛的「超級食物」背後,藏著一個隱形殺手,那就是許多植物都會製造的化學毒物:草酸。我也曾為了實行健康飲食,在不知不覺間攝取過量草酸,導致身體愈來愈不健康。在步入50歲時,才終於找到病根……
幸福熟齡 ・ 2 小時前
芝麻醬「這樣放」小心變一級致癌物! 醫嚴厲警告:很多人每天都在吃毒
芝麻醬是許多家庭常備的調味品,但這類製品其實容易受到黃麴毒素污染。根據國際食品安全研究顯示,芝麻及其製品因為富含油脂和蛋白質,為黃麴菌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這種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的黃麴毒素,主要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產生,正好符合台灣的氣候條件。 正確儲存很重要 小心引發健康問題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李翔豐醫師在門診中發現,一位家庭主婦長期有輕微的肝功能異常,但一直找不到明確原因。經過仔細問診後發現,這位患者喜歡用芝麻醬拌麵食用,使用的是從傳統市場購買的散裝芝麻醬,通常一買就是大份量,放在室溫下保存數個月。因此,李醫師懷疑可能與長期接觸低劑量毒素有關,建議她改變食品保存習慣後,肝功能指數逐漸改善。此案例突顯慢性低劑量毒素暴露的風險,李翔豐醫師指出,黃麴毒素不需要大量攝入就可能對健康造成影響,長期累積在體內會對肝臟造成慢性損傷;即使是健康的人,如果經常食用保存不當的芝麻製品,也可能出現肝功能異常,若當毒素干擾肝臟的正常代謝功能,還會影響身體的解毒能力,長期下來可能增加各種肝臟疾病的風險。 使用保存都應注意 過期成分生風險 李翔豐醫師提醒,黃麴毒素主要由黃麴菌產生,這種真菌廣泛存
常春月刊 ・ 2 天前
「日常4毒」養出癌細胞!醫:少碰降50%罹癌風險 多聊天助排毒
罹患癌症並非偶然,除了基因因素外,飲食與生活習慣同樣決定風險。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提到,台灣每3個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多數人都很懼怕癌症,不過其實只要避開癌細胞最喜歡的4種養分,分別是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有助於降低一半的罹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