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靠打針!營養師激推「平民瘦瘦菜」控血糖幫助減重
瘦瘦針話題近年來備受關注,儘管見效快速,但使用者對其接受度仍見仁見智。營養師高敏敏近日分享,除了透過醫療手段控制體重外,日常飲食中也有天然選擇,她推薦「瘦瘦菜」地瓜葉,是一種能有效調節血糖、抑制食慾的蔬菜,堪稱平價又營養的瘦身利器。
高敏敏指出,地瓜葉含有豐富的植化素與綠原酸,能自然啟動人體內GLP-1機制。GLP-1是一種與血糖與食慾調節有關的重要激素,有助於刺激胰島素分泌、延緩胃部排空、增加飽足感。過去多數人認為,只有透過GLP-1類似激素的注射,也就是俗稱的「瘦瘦針」,才能達到此作用,但其實地瓜葉也具備類似效果,且更為溫和自然。
根據高敏敏的比較,地瓜葉的瘦身機制來自天然成分的刺激,民眾可透過日常飲食攝取,適合長期食用;瘦身過程較為緩慢但穩定,副作用相對少。反觀瘦瘦針則需經醫師評估與施打,雖然見效快,但停藥後可能出現復胖,且部分使用者也可能出現噁心、腹瀉或食慾不振等副作用。
除了幫助控制體重,地瓜葉亦富含其他多重營養價值。其所含多種植化素具抗氧化、抗發炎作用,有助護肝護眼;高纖維含量則有益腸道健康,促進排便與血糖穩定;同時提供鉀、鎂、鐵、鈣等礦物質,有助骨骼與肌肉強健。葉綠素含量亦高,有助體內環境淨化與氣色改善。
高敏敏提醒,地瓜葉價格親民、容易取得且烹調方便,半碗熟地瓜葉即可達到一份蔬菜的攝取量,建議每日攝取至少1.5碗以上。對於希望以飲食輔助瘦身者而言,地瓜葉是值得納入餐桌的天然健康選擇。
看更多 CTWANT 文章
從花生到烤肉!WHO點名6種生活致癌物 醫師揭最毒1物:我自己也不碰
減肥不能光靠飲食控制與運動 醫師曝「睡眠不足」讓你白忙一場!
6歲妹跟哥搶手機突倒地!送醫竟查出腦梗 腦血管變「一團煙霧」
其他人也在看

5566孫協志認了7年前感情心碎 曾「想不開」吐心聲
孫協志1995年以首張台語專輯《心事》正式出道,推出過3張台語專輯與1張精選集,被譽為「台語小天王」。如今他迎來出道30週年,將於本週日(11/2)在Zepp New Taipei舉辦「仨拾初心」演唱會,並在相隔28年後,再次推出全新台語單曲〈麥想袂開〉,作為回歸初心的第一章。
中時新聞網 ・ 17 小時前
一堆人不知道 「1飲品」是粒線體殺手 醫師警告:喝太多腎臟會GG
腎臟是人體的過濾器,專門過濾吸收的雜質與多餘的水分,轉化為尿液排出體外,並促進紅血球製造,調節血壓。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腎臟也會缺電,其所謂的電池就是「粒線體」,而含糖飲料則是粒線體的殺手。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過年高雄住2晚要14萬? 業者澄清 觀光局稽查
有民眾日前透過訂房網站查詢高雄過年的住宿價格,發現一間酒店,兩個晚上,兩間房,竟然要價11萬多元,讓他覺得不可思議,上網詢問網友,帶小孩回南部過節,要這麼多錢嗎?業者解釋,民眾設定的是高級房型,平日一...
華視 ・ 1 天前
別這樣用除濕機!3大NG行為曝:耗能又耗電
[NOWnews今日新聞]即將進入11月秋冬季節,北台灣有感濕冷,不少民眾為了除濕,整天開著除濕機,家電達人486先生提醒,若是除濕力不足,機器必須長時間高負載運轉,不僅耗電,也容易損壞,同時也要注意...
今日新聞NOWNEWS ・ 21 小時前
呼氣飄水果味?62歲男感冒血糖飆5倍險奪命,醫揭4地雷誘發「酮酸中毒」
即將換季氣溫早晚溫差大,不少人都不小心感冒了,但糖尿病患者更要小心,一場小感冒可能引起酮酸中毒,引發致命危機!中南部一名62歲的張先生罹患糖尿病多年,因工作繁忙...
早安健康 ・ 1 天前
記憶體強悍 華邦電、群聯俏
記憶體族群性上攻強悍無法擋,不僅旺宏(2337)再衝漲停,強勢股華邦電(2344)、群聯(8299)表現不遑多讓,摩根士丹利、凱基投顧、群益投顧等對華邦電股價預期全部超過60元;群聯則順利達成研究機構賦予的千元等級股價預期,後市依舊看好。
工商時報 ・ 1 天前
離譜!屏東某畜牧場「載外縣市廚餘」闖焚化爐遭移送 檢方聲請羈押
即時中心/潘柏廷報導全國防堵非洲豬瘟,屏東縣政府也禁止業者將外縣市廚餘丟入焚化爐處理;豈料,萬丹鄉某畜牧場,先前大量混合外縣市廚餘,早就被環保局發現後禁止進場,但該業者昨(28)日又派2部車,想要強行闖越焚化爐管制區,環保局便報警依法查扣車輛,並移送法辦。經檢方偵訊,認定2名被告涉嫌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犯罪嫌疑重大,有勾串共犯、反覆實行同一犯罪之虞,故今(29)日凌晨向法院聲請羈押禁見。
民視 ・ 1 天前
血糖穩定不等於眼睛安全!醫揭糖尿病威脅:黃斑水腫與青光眼提早報到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許多糖尿病患者以為,只要血糖維持穩定,就能避免眼睛出現病變。然而,眼科醫師謝明潔指出,臨床觀察顯示,即使血糖控制良好,隨著病程延長,微血管仍可能受到損傷,導致不同程度的視力變化。謝明潔醫師提醒,糖尿病相關眼病變進展緩慢且早期症狀不明顯,定期檢查與早期介入,是守護視力的關鍵。 黃斑部病變 中心視力模糊隱形威脅 黃斑位於視網膜中央,是眼睛辨識細節與顏色的關鍵區域。當高血糖影響微血管通透性,液體滲入視網膜組織,便可能造成「糖尿病黃斑部水腫」。謝明潔醫師提醒,患者早期幾乎沒有明顯不適,僅在閱讀或注視物體時感到模糊,容易被忽略。 若病變延伸至中央黃斑區,將使視力下降、影像扭曲,治療難度也會增加。謝明潔醫師強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能有效保留視力,目前常見治療方式包括雷射光凝術、眼內藥物注射及血糖管理並行,皆須依個案狀況評估。 視網膜變化 從微出血到牽引性剝離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最常見的眼部併發症之一。謝明潔醫師表示,高血糖造成微血管壁脆弱、血液滲漏,初期可見「點狀出血」或「棉絮狀病灶」。若未及時控制,缺血區域會刺激新生血管生長,這些脆弱的血管容易破裂,導致玻璃體出
健康醫療網 ・ 19 小時前
59歲坣娜傳胰臟癌逝!醫揭「1現象」是癌前症狀:很難發現
歌手坣娜驚傳於本月16日因病過世,享年59歲,如今有消息傳出,她是不敵胰臟癌病逝。胰臟癌是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七名,由於不易發現與治療,發生率幾乎就是死亡率,向來被稱為「癌王」。醫師錢政弘表示,一項美國研究發現,胰臟癌患者在確診前一年半開始會出現體溫微微上升的現象,可能只是37.1、37.2°C,是值得民眾注意的細微徵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日本人胰臟癌發生率高!醫揭「1飲食習慣」釀禍
歌手坣娜罹胰臟癌辭世,享年59歲,胰臟癌再度受到關注。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表示,胰臟癌是國人癌症死因的第7名,而以鄰近的日本來看,其飲食雖常被認為養生,不過數據顯示,日本胰臟癌發生率也很高,主要與飲食有關,其「甜食」大多特別甜。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發現已晚期!坣娜罹「癌王」胰臟癌逝 醫揭「5症狀」是警訊
歌手坣娜罹胰臟癌病逝,「癌王」胰臟癌再度引起關注,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多數確診時已屬晚期。胰臟科醫師林相宏表示,若出現腹痛、背痛、噁心想吐、糖尿病、黃疸皮膚癢,須小心是否為胰臟癌,另外,也要特別注意脂肪胰,恐是造成胰臟癌的風險因素之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潘瑋柏瘦身秘訣曝光!直播狂吃肉+1招排水腫 網驚:一個月甩7公斤是真的
歌手潘瑋柏近日在新專輯直播中亮相,明顯消瘦不少。原來他靠著「高蛋白飲食」搭配排水方法,短短一個月就減下7公斤。粉絲發現他的飲食法並不複雜,只要「多吃肉、控制飯量」,還能適度享受碳水。
姊妹淘 ・ 5 小時前
容易血糖高的人,多半是這「8個習慣」害的! 不吃早餐、咖啡喝太多都中鏢
血糖有些波動是自然的,但我們要避免的是劇烈起伏,不論過高或過低。避免血糖大幅變化並不容易,因為許多原因都可能影響血糖穩定,例如藥物劑量過多或不足、脫水、壓力、疾病,以及過量攝取高碳水食物。營養師 Rebecca Jaspan 解釋道:「吃東西後血糖上升是正常的,無論是否有糖尿病。當血糖上升時,胰島素會被釋放,將血液中的糖分送進細胞,轉化成能量。但若胰島素作用受阻,可能因胰島素阻抗或胰島素分泌不足,糖分就會停留在血液中,導致長期高血糖,對健康有害。」Eatingwell網站分享以下 7 個習慣,糖尿病專家提醒最好避免,以免血糖飆升。 1、忽視壓力壓力難以避免,但若長期未處理,會嚴重傷害健康。Jaspan 指出:「高壓力會使身體釋放皮質醇與腎上腺素,導致血糖上升並干擾胰島素功能。這種『戰或逃』反應會讓糖分更久停留在血液中。」營養師 Lauren Plunkett 補充:「長期情緒壓力會演變成慢性壓力,長久下來引發健康問題。」 2、高強度運動運動通常能提升胰島素敏感度,改善血糖,但有時劇烈運動反而會讓血糖上升。這是因為劇烈運動會釋放腎上腺素,刺激肝臟釋放葡萄糖。Jaspan 補充:「此時身體
常春月刊 ・ 1 天前
飲食清淡、不喝酒罹大腸癌!醫點日常3習慣惹禍:大家常忽略
癌症長年來是國人10大死因榜首,其中大腸癌因為早期沒有明顯徵狀,更容易讓人忽略。有報導就指出,雖然大眾大部分認為大腸癌的原因是飲食,但是有三個日常習慣恐也是養成大腸癌的警鐘,分別是久坐、早餐缺乏膳食纖維、經常憋便。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發生率=死亡率 坣娜傳因「癌王」胰臟癌離世 醫:3類食物是元兇
以《奢求》、《自由》等經典歌曲走紅的59歲的歌后坣娜(原名唐娜),傳出早在本月16日就因病去世。根據《ET新聞雲》報導,原先以為是紅斑性狼瘡,但知情人士透露真正死因是胰臟癌。胰臟癌有「癌王」之稱,醫師指出,常吃3類食物,將導致罹患胰臟癌機率增加8成。
中時新聞網 ・ 16 小時前
女性健康殺手紅斑性狼瘡 妳該懂「千面」自體免疫疾病
資深女歌手坣娜今年十月病逝,她生前飽受紅斑性狼瘡所苦,也讓許多人開始關注這個疾病,而紅斑性狼瘡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特別的是它幾乎專找女性下手全球9成患者都是女性,特別集中在15到44歲的階段。
NOW健康 ・ 4 小時前
腳部水泡反覆發作是汗皰疹?台大醫:用錯藥沒完沒了 1工具是診斷關鍵
夏天一到腳底就冒出發癢的水泡,怎麼擦藥都沒用,但冬天就自動變好,是汗皰疹嗎?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烏惟新提醒,這類反覆發作、尤其只發生在單側,很可能是黴菌感染「水泡性足癬」,它常誤認為汗皰疹,導致治療無效
健康2.0 ・ 1 天前
立冬將至!營養師:聰明「溫補」勝過大補特補
立冬節氣即將到來,天氣轉涼,是調養身體、預防感冒的重要時節。戴淑婷營養師提醒,若補得過於油膩或過重,反而可能導致嘴破、便秘,甚至血脂血糖上升等問題,建議民眾應「聰明溫補」,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抵抗力。
中天新聞網 ・ 22 小時前
一起吃飯也可能「吃到罹癌」?醫揭「這1習慣」最易傳染 超多人中招
根據111年癌症登記及113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胃癌位居我國10大癌症發生人數及死亡率第8位,每年逾4,000人新診斷罹患胃癌,並造成2,000多人死於胃癌。其中,錨點導致胃癌發生最主要風險因子約有8至9成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造成。 日常養成良好衛生及生活習慣 可望大幅降低胃癌發生風險 研究指出,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者罹患胃癌的風險為無感染者的6至10倍,世界衛生組織於1994年已將其列為第一級致癌物。HP是能在胃酸環境下存活的細菌,感染後會引起慢性胃部發炎、潰瘍,長期感染可能導致萎縮性胃炎或黏膜腸化生的癌前病變,進而演變為胃癌。HP主要傳染途徑為經口傳染,而家庭內人與人的相互傳染是重要來源,避免家庭成員間共用餐具,如杯子、碗筷,養成使用公筷母匙、避免共杯共食的良好衛生習慣,可大幅降低感染風險。此外,醃漬食物、抽菸及過度飲酒亦會增加罹患胃癌風險,而新鮮蔬菜水果因具抗氧化效果,有助於降低罹癌風險。 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及除菌治療保「胃」健康 落實5招護胃 透過HP檢測及除菌治療,可有效降低HP盛行率。民眾可透過「非侵入式之碳13尿素吹氣法」及「糞便抗原檢測法」、或「侵入性之上消化道內
常春月刊 ・ 1 天前
蚵仔補蛋白又補鋅!營養師:這樣煮最補 教你「1技巧」煮出不腥不濁蚵仔湯
蚵仔(又稱牡蠣)被譽為「海中牛奶」,營養密度極高。營養師黃雅鈺表示,每100公克蚵仔含有約9.4公克蛋白質,屬於優質蛋白質來源;同時熱量僅54大卡,相較於其他肉類,屬於低熱量高營養食材。且蛋白質是維持肌肉量、修復組織及製造酵素的重要成分,對兒童發育及長輩維持體力都十分關鍵。蚵仔質地柔軟、不需切割,特別適合牙口較差或吞嚥能力較弱的人食用。 富含鋅元素 維持免疫與皮膚健康 蚵仔中最具代表性的營養素便是「鋅」。每100公克蚵仔約含10.6毫克鋅,為所有常見貝類中含量最高。黃雅鈺營養師指出,鋅在人體中扮演多重角色:參與酵素反應、促進細胞再生、維持皮膚健康與免疫系統運作。缺鋅容易導致味覺下降、傷口癒合變慢及免疫力低下。對男性而言,鋅更與生殖機能密切相關,是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因此,適量食用蚵仔有助於提升整體代謝與健康防護力。 烹調技巧簡單 掌握鮮度是關鍵 想煮出一碗好喝的蚵仔湯,關鍵在於「鮮」。黃雅鈺營養師建議,選購時應挑選外觀飽滿、色澤潔白、有光澤的蚵仔。烹煮時避免久煮,待水滾後放入蚵仔,待湯呈乳白色即熄火,才能保留鮮甜原味與柔嫩口感。此外,蔥花與薑絲是最經典的配料,不僅能提香去腥,亦可促進血
常春月刊 ・ 2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