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流感怎麼吃?一定要吃完5天嗎?用法、副作用及公費用藥9對象
克流感(Tamiflu®)是目前常見且廣泛使用的流感治療藥物之一,可以減輕症狀、縮短病程、減少併發症風險。流感一定要吃克流感嗎?一定要吃完5天嗎?怎麼吃?有哪些副作用?一文帶你了解克流感的用藥方式、公費條件、副作用與注意事項。
克流感是什麼?4類流感抗病毒藥劑解析
克流感的學名為oseltamivir,是一種口服的神經胺酸酶抑制劑,可用於治療流行性感冒,其作用機轉為阻斷流感病毒從感染細胞中釋放,從而抑制病毒擴散,減少病程與傳染機會。通常建議在發病後48小時內開始服用,治療成效最佳。
目前台灣衛福部核准使用的流感抗病毒藥劑,包括:口服式oseltamivir、吸入式zanamivir、點滴注射Peramivir、口服Baloxavir。
藥物名稱(品名) | 類型 | 適用年齡 | 給藥方式 | 療程 |
Oseltamivir(克流感Tamiflu®、易剋冒Eraflu®) | 神經胺酸酶抑制劑 | 新生兒以上 | 口服膠囊/懸液 | 一天兩次,5天 |
Zanamivir(瑞樂沙旋達碟Relenza®) | 神經胺酸酶抑制劑 | 5歲以上 | 吸入式 | 一天兩次,5天 |
Peramivir(瑞貝塔®Rapiacta®) | 神經胺酸酶抑制劑 | 一個月大以上 | 靜脈注射 | 單次注射 |
Baloxavir(紓伏效Xofluza®) | Cap依賴型病毒內切酶抑制劑 | 12歲以上 | 單次口服 | 單劑療程 |
克流感與其他藥物的差異:
克流感(Tamiflu®):療程需持續5天,使用時機越早效果越好。
紓伏效(Xofluza®):單次劑量即可完成療程,提升用藥順從性。
瑞貝塔(Rapiacta®):適用於無法口服者或急重症病患,效果快、生體可用率高。
瑞樂沙旋達碟(Relenza®):吸入劑型,可用於治療A型及B型流行性感冒,適合5歲以上患者。
克流感怎麼吃?用法用量與預防性投藥方式
克流感(Tamiflu)學名為oseltamivir,根據藥品仿單說明,克流感適應症為成人和兒童(包含足月新生兒)的流行性感冒之治療,須在出現流行性感冒症狀的第一或第二天內開始進行治療。克流感用法用量:
成人與13歲以上青少年:75mg,一天兩次,連續5天。
兒童:依體重調整,每日2次,療程5天。
未滿1歲:0~12個月兒童的口服建議劑量為3mg/kg,依體重增減劑量,每日二次,共5日。此建議劑量不適用於胎齡未滿36週的嬰兒。
克流感雖可以作為預防性使用,但並非所有情況都適用。克流感預防性投藥,應在有明確的感染風險或群聚事件發生時,並經由專業醫師評估後再使用。預防性投藥用法與用量:
成人與青少年:75mg,每日1次,連續10天,須在接觸病源的兩天內開始進行治療。
1歲或以上兒童:依體重調整,一日一次,連續10天。
克流感副作用有哪些?
克流感整體耐受性良好,但部分使用者仍可能出現副作用。疾管署表示,克流感副作用最常通報的藥物不良反應為噁心、嘔吐及頭痛,會在1~2天內自然消退。其他曾報告過的不良反應,則包括過敏性皮膚反應(如皮膚疹、濕疹、蕁麻疹、多型性紅斑、面部水腫、史帝芬強生症候群及毒性上皮組織壞死等)、肝炎、肝酵素上升。另外,日本曾出現神經精神方面案例(行為及感覺異常、幻覺、嗜睡或意識障礙等),多發生於未成年患者。
克流感要自費嗎?公費用藥適用對象
目前流感抗病毒藥劑未列入健保給付項目,但是流感快篩陽性,符合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條件者,可公費用藥。疾管署表示,流感抗病毒藥劑公費用藥治療之時機及必要性,須由醫師依病患狀況及臨床專業決定。經醫師診察研判符合治療性用藥條件者,無須進行快篩,即可視病患狀況與依藥劑仿單說明及其專業判斷,開立適當之公費藥劑(吸入或口服劑型皆可)給予病患使用。
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用藥條件(2025年8月前適用)
流感併發重症通報病例
新型A型流感通報病例
孕婦經評估需及時用藥者
未滿5歲及65歲以上之類流感患者
確診或疑似罹患流感住院(含急診待床)之病患
具重大傷病、免疫不全(含使用免疫抑制劑者)或流感高風險慢性疾病之類流感患者
肥胖之類流感患者(BMI≧30)
疾管署表示,經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與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公布之指引,以及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及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建議,並於今年5月14日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流感防治組會議諮詢專家委員意見後,將自本(114)年8月1日起,針對孕婦經評估需及時用藥者,增列「產後兩週內之婦女」,以及肥胖之類流感患者(BMI≧30),增列「未滿18歲兒童青少年BMI超過同齡第95百分位」亦可使用。
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適用對象(2025年8月起適用)
流感併發重症通報病例
新型A型流感通報病例
孕婦經評估需及時用藥者
未滿5歲及65歲以上之類流感患者
確診或疑似罹患流感住院(含急診待床)之病患
具重大傷病、免疫不全(含使用免疫抑制劑者)或流感高風險慢性疾病之類流感患者
肥胖之類流感患者(BMI≧30)
產後兩週內之婦女(自2025年8月起新增)
符合「兒童青少年肥胖定義」之類流感患者(自2025年8月起新增)
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預防性用藥條件
公費預防性用藥需通報衛生局進行疫情調查,並經疾病管制署各區管制中心防疫醫師,或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區正/副指揮官或其授權人員同意後始可用藥。公費預防性用藥條件,包括:
類流感等群聚事件經疾病管制署各區管制中心防疫醫師認定需用藥者
「新型A型流感」極可能/確定病例之密切接觸者
動物流感發生場所撲殺清場工作人員
克流感常見問題Q&A
Q:流感一定要吃克流感嗎?
不一定。有些健康成人感染流感後,即使不服藥也可能自然康復。但是,若為症狀嚴重或發燒超過2天、年齡小於5歲或大於65歲、患有心臟病/糖尿病/氣喘等慢性病、與高風險族群同住者等情況,建議儘速就醫由醫師評估用藥之必要性。
藥師李孟瑾表示,流感抗病毒藥物通常在出現症狀後48小時內使用會有最好的療效,一旦出現流感相關症狀,建議及早就醫並依據醫師指示用藥,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Q:克流感一定要吃完5天嗎?
是的。療程未完成可能導致病毒未完全清除,增加病情復發或傳染他人風險。因此,即使症狀改善,也應完成5天療程,不建議自行停藥或延長療程。若中途停藥或用藥不規則,可能減少療效或產生抗藥性。
克流感是經證實有效的抗流感藥物,適用於治療與預防。雖非所有人都必須使用,但針對高風險族群建議及早服用。建議遵從醫師指示完成療程、密切觀察副作用,有助於更安全有效地控制流感疫情。
參考資料: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瑞貝塔藥品仿單、過敏氣喘免疫專科鄭堪弘醫師、明朗身心診所、疾病管制署、克流感藥品仿單、北醫藥訊、台大醫網No.182、紓伏效藥品仿單、瑞樂沙旋達碟藥品仿單
【延伸閱讀】
A型流感症狀?多久會好?A流傳染途徑及併發重症8前兆一次看
流感疫苗怎麼選?一表整理5家廠牌疫苗
類流感跟流感一樣嗎?類流感傳染途徑、症狀及重症8徵兆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陳宛欣
更多良醫文章
普發一萬何時發?怎麼領?誰能領?最快領取時間、5種領取方式一次看
面相看出你的運氣:從耳朵、眉毛...判斷!命理師解析:富貴之人有「這3特徵」
其他人也在看

從花生到烤肉!WHO點名6種生活致癌物 醫師揭最毒1物:我自己也不碰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也在社群上發文,整理出6種生活中常見的確定致癌物,提醒民眾提高警覺,「雖然無法百分百避開,但從飲食與生活習慣做起,確實能有效降低癌症風險。」以下為他歸納的6種致癌物來源,以及對應的預防重點:1. 黃麴毒素主要來自受潮或變質的花生、玉米與堅果,是...
CTWANT ・ 1 天前
25歲男血壓飆163!少吃「1物」不藥而癒 還治好糖尿病
提及高血壓,一般會想到過量鈉鹽攝取,但醫師魏士航表示,一名25歲男子並非因吃太鹹而高血壓,而是因為體重高達125公斤,且患有嚴重胰島素阻抗,經過少吃「碳水化合物」後,男子的胰島素阻抗明顯改善,血壓也一路下降。5個月後,男子瘦了20公斤,此時已不需要血壓藥物,也能維持在理想狀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癌王胰臟癌唯一早期警訊!醫示警:年過50罹「1病」要小心
胰臟癌被認為是難以對付的「癌王」,早期大多沒有症狀,患者很難有所警覺,且胰臟位於後腹腔,長了壞東西相較其他器官的癌症更不容易被發現,預後不佳且復發率高,是名副其實的「9死1生」,包括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名嘴劉駿耀、法國名廚侯布雄、聲樂家帕華洛帝、資深藝人巴戈等名人皆因胰臟癌過世。醫師林相宏分享一名55歲個案,提醒高血糖是胰臟癌的警訊,「糖尿病可能是早期診斷胰臟癌的唯一機會」,要特別注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他喝「這碗湯」後大出血!刺破腸胃黏膜險喪命 醫喊:大家都要小心
如廁排出黑便,通常代表消化道出血,鮮血色的血便則多為大腸或肛門出血。醫師錢政弘表示,他曾遇一名80多歲男子竟然大腸充滿黑便與鮮血,出血量達1000cc。原來是因男子喝了一碗土魠魚湯,誤吞魚刺,致胃腸道出血不止。因此,民眾吃或或喝魚湯,務必小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她不愛吃甜食卻30歲就得糖尿病?醫師揭驚人真相:「這些東西」比糖更可怕!
原來她中午習慣吃勾芡便當,晚上則是白粥或炒米粉快速解決,加上缺乏運動、長期作息忙碌,導致內臟脂肪累積與胰島素阻抗。醫師指出,真正讓血糖升高的,不是糖果甜點,而是這些「不甜、吸收又快」的主食:白飯、白粥、吐司、米粉、糯米、勾芡湯等,這些高GI食物進入體內後,...
styletc ・ 1 小時前
婦人「鼻涕清澈、卻吐黃痰」 醫:有點怪!一照果然是癌症
一名50多歲婦人長期受到鼻塞與黃鼻涕倒流困擾,即使治療1至2個月,症狀不僅未改善反而逐漸惡化,打呼聲也越來越大。經耳鼻喉科醫師陳亮宇進一步檢查,竟發現婦人鼻咽部長了一顆惡性腫瘤,確診為鼻咽癌。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都錯了!吃太鹹未必傷身 研究揭「1物」才真害血壓飆
一般認為,吃太鹹會導致高血壓,但醫師魏士航表示,研究發現,對高血壓患者而言,高鈉鹽的攝取與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風險增加相關;但對非高血壓患者,鈉鹽的影響卻非常不明顯。而且,無論有無高血壓,過低的鈉鹽攝取會大幅提升死亡風險。他表示,高血壓患者除了要避免過多的鈉鹽外,更重要的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若能改善高胰島素分泌的問題,高血壓就可望獲得真正解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女性注意!醫師示警:子宮內膜癌飆3倍 「7大高風險族群」別輕忽
子宮內膜癌的症狀除了陰道異常出血,若私密處狂流水也要特別注意。對此,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婦癌科主任龐渂醛在門診觀察發現,近年子宮內膜癌發生率的上升,以前大約2個月才會遇到一位個案,現在竟然在同一天內診斷出2位患者,且都沒有生育過,不禁直呼「這樣的變化,讓人不禁心頭一震」,也提醒必須正視子宮內膜癌逐年升高的趨勢,同時也示警7大族群要注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3 小時前
常吃「這類食品」腦力恐提早衰退 研究驚揭:失智風險增加44%
「還記得昨天晚餐吃了什麼嗎?」營養師薛曉晶在臉書粉專表示,如果經常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必須特別留意,因為這些「方便食物」的代價,可能是大腦記憶力的流失,「當我們頻繁攝取超加工食品(UPF),其高糖、高油、高鹽及人工添加物會在無形中傷害腦神經,加速腦力提早...
CTWANT ・ 12 小時前
可樂當水喝20年「痛苦歌王」孫情血糖飆400暴瘦,逆轉糖尿病邁向81歲
有「痛苦歌王」之稱的資深藝人孫情,為歡慶入行60周年,日前開心宣布將在11月於台中連唱三場,更以81歲高齡申請「金氏世界紀錄」,挑戰人生新里程碑!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位舞台上活力四射的歌王,曾因
健康2.0 ・ 1 週前
不輸薑黃!醫大讚「這甜湯」抗老化、控血糖還減重:要每天喝
提到澱粉、甜湯,難免讓人擔心肥胖等問題,但醫師蕭捷健表示,屬於高蛋白、低脂、高纖的紅豆雖然是澱粉,但卻是優質澱粉,升糖指數(GI)僅35,是地瓜的一半、麵包的1/3,能穩定血糖,還能抗氧化、抗老化、幫助減重。他並強調,紅豆最強大的是其紅豆皮,富含超級抗氧化的花青素,可有效抗發炎、對抗自由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咖啡護肝效果佳?醫點名「這3種喝法」反而更傷身 拿鐵也中招
你是不是幾乎每天都要喝咖啡?根據最新研究,咖啡不只能讓你精神抖擻,還可能幫你的肝臟加分! 適量喝咖啡 與降低肝臟疾病的風險有關 一篇發表於知名國際醫學期刊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的大型統合分析整合了16篇研究的資料,發現喝咖啡的人,罹患肝癌的風險降低了約40%!另一篇2021年的統合分析也發現,喝咖啡使脂肪肝發生機率下降23%,脂肪肝進展至嚴重纖維化的風險也下降33%。甚至,美國肝臟醫學會(AASLD)在2023年發布的脂肪肝臨床指引中也提到:「每天喝三杯或更多咖啡可能對肝臟有潛在好處」。邱筱宸醫師指出,這些發現雖然主要來自觀察性研究,但結果一再重現、樣本龐大,讓咖啡成為越來越受學界關注的飲品!咖啡不只是咖啡因。它還富含多酚、抗氧化物質、以及可能具有抗發炎效果的天然成分。推測它有可能透過以上這些方式保護肝臟,不過詳細機轉仍有待未來研究去證實。 怎麼喝,才是「護肝喝法」? .每天1-3杯中杯黑咖啡(約200-300 ml/杯).不加糖、不加奶精最好,若要加,也盡量少量.有胃痛、胃食道逆流、心悸、孕婦或哺乳婦女,應先諮詢醫師.不建議「
常春月刊 ・ 22 小時前
公公回診、孩子忤逆、長官說要交報告…她「胸口一緊」爆淚!醫破解迷思:別把「初老憂鬱」當中年危機
剛滿50歲的小慧發現體力變差,對同事愈來愈不耐煩。回到家,看到孩子不專心準備會考,想到公公要有人陪同回診,聽到工作群組又提醒要重新準備隔天的會議資料。腦中一團混亂之際,胸口一緊,淚水竟從一向樂觀的她眼中傾瀉而下。 小慧的經歷不是特例,而是現代社會中許多人的類似經驗。40至65歲的中年轉折期,面對身體機能改變、家庭角色轉換、職涯變化與調適等議題,許多人會經歷情緒困擾。這個階段中,不少人出現憂鬱症狀,卻常被誤認為「正常的中年危機」而遭忽視。然而,若能適當理解、預防與治療,初老憂鬱是可以有效改善的身心狀態。
幸福熟齡 ・ 23 小時前
維生素C多檸檬20倍!醫讚「1冷門水果」抗發炎、延緩慢性病
你吃過這款冷門水果嗎?泌尿科醫師呂謹亨表示,「油甘果」果實富含維生素C,約檸檬的20倍,同時具有極強的抗氧化與抗發炎能力,是泌尿道與攝護腺健康的守護者。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落實分級醫療…未經轉診直接跑醫學中心 明年恐需1200元
為落實分級醫療,衛福部長石崇良接受「聯合報」專訪時透露,最快將於明年下半年實施「未經轉診,直接至醫學中心就醫,加收五成部... 直接跑醫學中心 明年恐需1200元 沒有轉診單 最快明年下半收5成部分負擔
聯合新聞網 ・ 1 小時前
一堆人中!吃飽就睏恐「1重病」警訊 醫嘆:健檢也難發現
許多人有「飯後嗜睡」的現象,不以為意,但醫師張家銘表示,其實這是常被輕忽的糖尿病早期警訊,一篇今年新發表的文章指出,糖尿病,其實從細胞能量,也就是粒線體,當「粒線體功能失調、活性氧暴增、血糖代謝異常」這三大核心,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人體表現出來的「容易累、容易脹、容易煩」,因此飯後睏倦,早就是一種警訊。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鈣含量比牛奶高!醫大讚「1常見蔬菜」:身體更容易吸收
很多人想到補鈣,就直覺要多喝牛奶,但其實也可以從綠色蔬菜攝取到好鈣。婦產科醫師邱筱宸點名「羽衣甘藍」,看起來皺皺的不起眼,但其裡面的鈣含量,竟然比牛奶還要高。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