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過敏後遺症驚人!研究:罹紅斑性狼瘡機率高近15倍
台灣醫學研究團隊發現,藥物引發的史帝文強生症候群與毒性表皮溶解症不僅是短期過敏反應,更可能導致長期免疫系統危機,罹患自體免疫疾病風險增加5.6倍,其中罹患紅斑性狼瘡機率更高達14.8倍,首年內風險更飆升逾180倍。
50歲的江小姐17年前因婦科感染服用抗生素,引發罕見且嚴重的藥物過敏─史帝文強生症候群,全身出現紅疹與水泡,住院治療一週後症狀緩解出院。不久後,她出現全身疼痛、眼乾及口乾等症狀,雙眼幾乎無法分泌淚液,確診為乾燥症,所幸及早診斷治療、控制病情,持續追蹤照護中。
史帝文強生症候群與毒性表皮溶解症主要由抗癲癇藥、抗生素、止痛藥等特定藥物引發。臺中榮總研究團隊透過台灣健保資料庫,分析2002年至2020年全台38萬病患資料,發現急性過敏風暴後,患者面臨長期免疫系統危機。台灣每年約有25位史帝文強生症候群病人、10位毒性表皮溶解症病人,死亡率分別為20-30%及近50%,病程相當凶險。
臺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陳韻文醫師提醒:「史帝文強生症候群與毒性表皮溶解症的病因和基因遺傳有關,若民眾家族曾有相關病史,可透過基因檢測確認來預防。」她強調,曾罹患這兩種疾病的患者,若有持續性乾燥、關節痠痛、皮疹或不明原因疲倦等症狀,務必提高警覺,主動就醫告知個人病史,以利醫師快速釐清病因。
研究顯示,曾罹患史帝文強生症候群或毒性表皮溶解症的病人,日後罹患乾燥症機率增加5.3倍。臺中榮總研究團隊指出,這兩種疾病與自體免疫疾病有共同致病機轉,包括T細胞異常活化、特定HLA基因型易感性,會造成免疫系統攻擊自身。即使在兩病發作後9年以上,患者發生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仍持續偏高。
陳韻文醫師建議,臨床醫師面對史帝文強生症候群與毒性表皮溶解症病人,應於其急性期恢復後提供定期自體免疫疾病篩檢,特別是出現「乾」、「痛」、「疲倦」等非特異症狀者,建議進行紅斑性狼瘡相關抗核抗體、乾燥症相關SSA抗體與類風濕因子等免疫檢查,以利早期發現與治療。
臺中榮總數位醫學部主任也是過敏免疫風濕科專家陳信華醫師表示:「目前臺灣乾燥症的發生率約為每十萬人有6人,治療方式以外用藥與口服藥為主,亦有臨床試驗進行中。」
他強調,及早就醫可有效緩解症狀並提升生活品質。此外,跨科別合作也至關重要,皮膚科醫師是第一線辨識與處理這類疾病的關鍵角色,風濕科醫師則負責長期追蹤與免疫調控,建立穩固的轉診與合作機制,方能保障病患長期免疫健康。
延伸閱讀
一週內萬人連署國高中10點上課! 教育部決定:維持現狀
關渡橋引道施工害機車雷殘 女騎士慘摔受傷送醫
校園打流感疫苗前一天才告知廠牌?石崇良:效果都一樣
其他人也在看

自體免疫病害苦全球百萬人 新「CAR-T療法」改治療格局
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現正影響全球數百萬人。由於傳統療法難以根治,患者深陷長期困境。為突破現有治療瓶頸,科學界發起革命,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這些機構,日前進行研究,利用「CAR-T細胞療法」從根本上「重新編排」免疫機制。這項技術目前已在肌炎、多發性硬化症等臨床個案中,展開試驗;有望開啟劃時代的醫療變革,為人類戰勝自體免疫疾病帶來希望。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大車隊前三季獲利3.86億元 每股賺6.51元
大車隊(2640)今(13)日公告2025年第三季財報,稅後純益1.28億元、年減12.32%,每股稅後純益(EPS)為2.17元;累計前三季稅後純益3.86億元、年增1.55%,EPS為6.51元。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
三閤實踐研究院舉辦論壇 聚焦探討和平統一方案
兩岸關係各界關心,三閤實踐研究院將於15日上午9點舉辦論壇「兩岸終極抉擇二部曲」,以主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七個更好〉為主題,邀集新及各派青年一同深度討論兩岸關係及未來走向。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內行人才懂! 夜市香酥雞攤隱藏版品項 「屑屑」 開口要才有?
台南市 / 綜合報導 台南市一間從夜市起家,以外型小巧著稱的香酥雞店,每到營業時間總會吸引顧客上門,內行人購買時,會跟老闆要一份「屑屑」,原來,這是炸雞過程,遺留下的麵粉,台語就叫「UU仔」;同樣生意紅不讓的,還有嘉義東市場內,營業七十年的排骨酥老店,業者以獨門醬料醃製排骨後,入鍋油炸,滋味獨特,一起鍋就秒殺;在屏東,也有很厲害的炸物,蚵仔嗲業者,用肥美蚵仔,裹上麵衣,炸得金黃酥脆,成為在地排隊美食。大火油鍋中,裹上麵衣的雞肉塊,炸得吱吱作響,沒多久後,外皮炸得金黃酥脆的香酥雞,便能起鍋,撒上胡椒粉後,香氣撲鼻吸引顧客們上門選購,但有些顧客,專為這一味而來,炸的碎碎沒有肉,只有麵粉皮的屑屑,而內行人更會用閩南語向老闆說,我要「U仔」,老闆一聽就懂!記者VS.民眾說:「從小到大就這樣吃,(那你都會跟老闆要嗎),有時候會要,有時候不會。」記者VS.民眾說:「(每次來買都會要得到嗎)不一定要看時間,或者是前面那一個客人有沒有要。」這些屑屑,台語會講UU仔,只送不賣數量還有限,這家從台南起家,主攻夜市市場的香酥雞攤,以外型小巧味道偏甜的炸雞為名,擄獲顧客味蕾,更有夜市炸雞界南霸天封號,而除了夜市,在嘉義東市場內,這家70年老店排骨酥,同樣也憑藉香酥脆口,帶有獨特香氣的滋味成為熱門店家,只是一鍋平均得炸40分鐘,每日限量供應。民眾說:「小時候吃到大。」業者說:「吃不完可以煮湯,煮冬瓜湯。」不讓炸雞排骨專美於前,屏東市這家蚵爹店,將肥美新鮮的蚵仔,搭配蔥花等配料後,再裹上麵衣,緊接著放入油鍋內油炸,直至熟透後,接著撈起瀝油大塊切下,搭配業者自行熬煮的獨門醬油,就能上桌享用。民眾說:「不管它的粉還是說它炸的那個脆度都很夠。」記者VS.業者說:「(這都是一些熟客常常會回來)對。業者說每天都會換油,因此炸出來的各種品項,都能保持金黃狀態,也讓顧客,大口吃下炸物時,能沒有負擔滿足味蕾。 原始連結
華視影音 ・ 1 天前
46歲健身教練天天運動飲食超自律竟得肺癌 醫揭1習慣破功,很多人都中
46歲的健身教練,體脂率僅12%、每天晨跑+重訓、食量控制嚴謹,卻在公司健康檢查中被診斷為早期肺腺癌。這位教練不解地問醫師:「我這麼努力維持健康,為什麼還會得癌?」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表示
健康2.0 ・ 11 小時前
台灣人注意!醫勸「市場超夯3種魚」別吃了 曝1關鍵:恐加速失智、罹癌
台灣四面環海,海鮮「尚青」又肥美好吃,成為不少家庭和外食族的心頭好。不過小心別亂吃太多,尤其不少飲食含有重金屬,會讓身體受損。有醫師警告,台灣人喜歡的3種魚「鮪魚、鯊魚肉、旗魚」等深海魚類因為重金屬成分含量高,需要盡量避免,否則可能會加速失智,還會增加罹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芝麻醬「這樣放」小心變一級致癌物! 醫嚴厲警告:很多人每天都在吃毒
芝麻醬是許多家庭常備的調味品,但這類製品其實容易受到黃麴毒素污染。根據國際食品安全研究顯示,芝麻及其製品因為富含油脂和蛋白質,為黃麴菌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這種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的黃麴毒素,主要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產生,正好符合台灣的氣候條件。 正確儲存很重要 小心引發健康問題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李翔豐醫師在門診中發現,一位家庭主婦長期有輕微的肝功能異常,但一直找不到明確原因。經過仔細問診後發現,這位患者喜歡用芝麻醬拌麵食用,使用的是從傳統市場購買的散裝芝麻醬,通常一買就是大份量,放在室溫下保存數個月。因此,李醫師懷疑可能與長期接觸低劑量毒素有關,建議她改變食品保存習慣後,肝功能指數逐漸改善。此案例突顯慢性低劑量毒素暴露的風險,李翔豐醫師指出,黃麴毒素不需要大量攝入就可能對健康造成影響,長期累積在體內會對肝臟造成慢性損傷;即使是健康的人,如果經常食用保存不當的芝麻製品,也可能出現肝功能異常,若當毒素干擾肝臟的正常代謝功能,還會影響身體的解毒能力,長期下來可能增加各種肝臟疾病的風險。 使用保存都應注意 過期成分生風險 李翔豐醫師提醒,黃麴毒素主要由黃麴菌產生,這種真菌廣泛存
常春月刊 ・ 3 小時前

「用隔夜飯炒飯」吃完險喪命!男子送醫呼吸困難休克 醫警告:再加熱也殺不死細菌
浙江省杭州市近日出現一起罕見的食物中毒案例,一名姚姓男子(化名)吃下用冰箱存放2天的剩飯炒成的炒飯後,突然出現劇烈腹痛、嘔吐等症狀,送醫時更已休克。所幸經搶救後脫離險境,院方診斷為由「蠟樣芽孢桿菌」感染引起的「炒飯症候群」。
姊妹淘 ・ 8 小時前
走路姿勢錯害全身!醫示警:步態變慢恐是「這疾病」前兆 勿輕忽!
近年的研究發現,步態不穩或步速變慢,不僅是肌力退化的表現,也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警訊。大型追蹤研究顯示,步速減慢、步伐變得不規律,與日後失智風險上升有關。特別是在「邊走路邊做事」的情況,如一邊走一邊聊天或心算時,如果容易出現步態混亂或明顯變慢,代表大腦在處理雙重任務時負荷變大,可能反映額葉或是基底核功能的提早衰退。
TVBS新聞網 ・ 19 小時前
網紅醫師蒼藍鴿告別眼鏡!不是近視雷射手術 用這招雙眼視力變1.5
網紅醫師蒼藍鴿近日接受新式植入式隱形眼鏡手術,他分享,從原本近視約400度、散光50度,術後隔天視力就恢復到1.2、雙眼1.5,可以如常上診工作,終於告別眼鏡人生。 蒼藍鴿戴眼鏡拍片困擾多 蒼
健康2.0 ・ 11 小時前
喝咖啡害心律不整?最新研究曝「驚人發現」:風險降39%
心律不整的人不要喝咖啡?醫師蔡明劼在臉書粉專「蔡明劼醫師 健康。瘦身」中發布貼文,表示很多心律不整(AF,心房顫動)的患者都被提醒說要少喝咖啡,但最新刊登的研究竟發現,喝咖啡會降低復發心律不整的機率。
鏡報 ・ 1 天前
薑黃素增強免疫力卻非人人適合!「3類人」食用恐反傷身
星馬餐廳推出薑黃飯作為特色主食,讓消費者在品嚐異國風味的同時,也能獲得薑黃素的健康效益。專家表示,薑黃有增強免疫力、改善手腳冰冷等多種功效,但孕婦、膽石患者及腎臟功能不佳者應特別注意攝取量,以免造成身體負擔。營養師建議,民眾在食用薑黃前應清楚了解自己的目的,並遵循每日建議劑量,切勿盲目跟風或過量攝取,以免適得其反,反而傷害健康!
TVBS新聞網 ・ 19 小時前
少吃還是胖!壓力大易發福 營養師推「4類食物」:代謝更順暢
壓力大容易讓人發胖!營養師高敏敏提到,當身體長期處於慢性壓力時,會讓人更想吃高熱量的食物,不只使體重增加,也會影響睡眠、情緒與代謝,建議多攝取富含「辣椒素、鎂、色胺酸、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於提升腦內啡、多巴胺,使腦袋裡的快樂荷爾蒙變多,代謝也會跟著變順暢。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每天1杯優酪乳穩定血糖、燃燒脂肪!權威醫推薦2種優酪乳
每天一杯發酵乳製品,正悄悄改寫著人體代謝程式碼。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優酪乳不只是幫助排便、減少脹氣,更能從根本調整腸道菌相,影響脂肪燃燒、血糖穩定及體內發炎程度。當我們
健康2.0 ・ 1 天前
做大腸鏡前一定要看!「低渣飲食清單」1圖看懂 這些食物絕對不能碰
最近身邊越來越多人開始安排做大腸鏡,但很多人一聽到要檢查就緊張到不行!其實,只要前幾天執行低渣飲食,整個過程不但順利,還能讓醫師檢查更清楚。營養師高敏敏指出,簡單來說就是少纖維、少殘渣、好消化的飲食,幫助腸道在檢查前徹底清乾淨! ▲全穀雜糧類腸鏡前幾天建議改吃「精緻澱粉」讓腸胃更輕鬆.可以吃:白飯、白麵條、白土司.避免吃:糙米、玉米、燕麥、地瓜等含纖維穀類 ▲豆魚蛋肉類選擇軟嫩、易消化的蛋白質最合適.可以吃:魚肉、瘦肉、水煮蛋、豆腐.避免吃:煎的、炸的、不熟或太韌的肉類▲飲品類檢查前飲品也要注意顏色與成分.可以喝:運動飲料、蜂蜜水、椰子汁等,無渣無色飲品.避免喝:牛奶、優酪乳、乳酪等乳製品 ▲蔬菜類蔬菜不代表都能吃,要選「嫩葉菜」族群.可以吃:菠菜、小黃瓜、香菇.避免吃:竹筍、菜梗、芹菜等粗纖維蔬菜▲水果類果肉軟、水分多的水果比較適合.可以吃:木瓜、哈密瓜、荔枝、西瓜.避免吃:黑棗、芭樂、百香果、柿子等高纖水果▲烹調方式.建議:水煮、汆燙、蒸煮、清炒.避免:煎、烤、炸 高敏敏提醒,放進嘴裡需要「咬很多下」的食物,通常都不適合!記得「少渣、軟質、清淡」是原則,吃平常的五到七分飽即可。此外
常春月刊 ・ 1 天前
這件事比吃炸雞老得更快!抗老每天只做4件事 打造身體防鏽力
許多人一聽到「抗氧化」就想到保健食品,但醫師提醒,真正的抗氧化從來不只是吃對東西,而是從生活習慣開始改變。如何預防身體提早生鏽?以下醫師教你真正抗氧化保養。 在保健意識日益高漲的今日,「抗氧化」
健康2.0 ・ 1 天前
每天慢跑還是胖!女子「早餐戒麵包」 竟瘦下7公斤
減脂不一定要靠嚴格節食或高強度運動,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表示,長期維持健康體態的關鍵在於生活中的微調,例如早餐增加蔬菜、改變調味方式,就能逐漸建立健康飲食習慣。
中天新聞網 ・ 3 天前
【下班經濟學】不吃藥快速搞定自律神經!名醫曝:吃一物快速緩解!
不吃藥又能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方法是什麼呢?今天邀請到自律神經失調的臨床專家郭育祥來告訴大家,高血壓、睡不好、疲倦、焦慮、失眠、胃痛,但去醫院檢查又沒事,小心你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喔!哪些補品吃了會讓自律神經更越補越糟?一次告訴你!不吃藥改善自律神經失調!名醫提醒用藥非讓患者長期依賴!近年越來越多人飽受自律神經失調困擾,包括失眠、心悸、頭暈、胸悶、容易緊張等症狀......
風傳媒 ・ 23 小時前
不只太油!「這些食物」也害膽固醇狂飆 上班族很常吃
營養師李婉萍提醒,愛吃甜食、小吃與精緻澱粉的人容易讓壞膽固醇升高、堆積成脂肪。她建議以高纖澱粉取代精緻澱粉、多補膳食纖維、選擇優質蛋白與植物油,並搭配維生素D、E等營養素,有助改善膽固醇、維持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