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的中國認同聲量為何在台灣急速上升?
[FTNN新聞網]文/楊晶晶(資深記者、政論節目主持人、台大法學博士)
川習會即將在南韓的APEC上登場,美中貿易角力戰圍繞著中國最在意的台灣問題。儘管美國總統川普說他「對台灣很尊重」,但在此之前,中國施壓動作頻頻,先發制人意味明顯。尤其在國民新任主席鄭麗文當選,明確表明站隊中國、主張兩岸統一之後,台灣政壇從外到內,網路聲量上,氛圍頓時充斥著與同調的「大一統」聲音。難道台灣民意突然急速翻轉了嗎?
就在光復節前夕,來自美國的兩篇重量級出處的文章,在台灣政壇掀起波瀾。美國《時代雜誌》(TIME)刊登學者投書,稱賴清德總統是「魯莽的領導人(Reckless Leader)」,使台灣成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引爆點,呼籲美國不必冒險保衛台灣,否則會讓美國捲入災難性的戰爭。標準「棄台」立場,論述是常見的美方保守角度,出自華府智庫「國防重點」(Defense Priorities)的中國計畫主任Lyle Goldstein。在台灣政媒界尚未理解他長期以來就是支持美方撤回各國軍援、認為解放軍力發展強大之前,光是標題足已讓人心頭一驚,川普在會面習近平之前,已經決定要犧牲台灣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但影響輿論目的已成。
另一篇類似角度的文章,來自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所發表的《穩定美中競爭》(Stabilizing the U.S.-China Rivalry)研究報告,指出美中地緣政治競爭蘊含多重風險,危及兩國之外,更對國際社會構成威脅,建議華府採取更具體的策略來穩定台灣與中國問題,美國應著重於「為中國尋求漸進式統一途徑」創造最大誘因。這篇報告同時被多個中國網媒廣為轉貼,無非是試圖借力使力,透過有公信力的美方單位論點,製造華府不應挺台與協防台灣的聲量。
今年三月,《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也曾刊出題為「台灣執念」(The Taiwan Fixation: American Strategy Shouldn't Hinge on an Unwinnable War)一文,同樣主張美方不應直接出兵介入中國與台灣的戰爭,因為美國可能打不贏,又得付出極高成本。
在川普2.0上任後,瞬息萬變的決策方式,使得更多來自不同管道的聲音呼籲華府調整戰略原則,綜觀所發布的文章,大致不出三種立場:解放軍能打贏虛弱美軍、美國出兵協助台灣會使美國付出巨大代價並不值得、台灣對美國毫不重要,應優先阻止中國成為霸主,而非執著於保護台灣。無論從軍事國防角度切入或是美中兩大國博弈賽局利弊,「美國優先」是這些棄台論述的主要框架,正因如此,在媒體或智庫刊出的論點也大多缺少了台美關係間更全貌的觀察,如台灣主宰世界的半導體優勢等複雜經貿環節等。棄台或不棄台,在AI帶起的工業革命時代,早已非過往的軍事大戰那樣一刀切的單純。
再者,美國各大智庫會收受外國經費資助和政策遊說早就是公開秘密。多年前《紐約時報》曾經揭露過多達五十多頁的資料,包括哪些國家資助過哪些智庫多少錢,當中不乏歐洲國家,也包括中國和台灣,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也曾公開坦承過曾捐款給美國智庫。原因是外國人遊說智庫相對容易,智庫可扮演外國政府代理人角色,但又不需向美國政府登記。因此,智庫學者發文在具有參考價值之餘,更須以宏觀角度去判斷理解其背後深意,台灣政府必須避免過度玻璃心,從中找出正面意義的反作用力,任何貶損美軍、讚揚解放軍的論述,或許反倒能激起川普不服輸的MAGA情結,又或許更能增加台灣社會加強自身國防力量的集體共識。
這回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人大中,表決通過將10月25日設為「台灣光復紀念日」,以一貫扭曲歷史的方式宣布「捍衛二戰勝利成果,強化兩岸同胞共同民族記憶」、「扎實推進祖國統一進程」。荒謬的「台灣光復紀念大會」上,中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宣揚「統一後台灣有7個更好」云云,一本正經發表謬論,正是最會的歷史否定主義招數,就怕國際間不洞悉歷史脈絡,搭上來自美國智庫文章鋪陳的棄台論氛圍,在川習會前夕突圍國際輿論戰場,真假更加模糊難辨,趁賴政府忙於關稅談判之際,大挫台灣信心。
無獨有偶,在國內輿論戰場上,中國在台灣「借殼上市」的在地協力者也正積極地把「支持統一」塑造為虛假的台灣新民意。
國民新任主席鄭麗文當選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賀電中直言要國民「共同推進統一大業」,九二共識早已被翻頁,要求國民也要幫忙進入實質統一階段。鄭麗文目前為止「表現良好」,上媒體開口閉口貫穿同個主題:「如何收拾民進」。「收拾」這個動詞帶有不懷好意的侵略性,不只代表著國民接下來的路線轉換,朱立倫時代的朝野和解前提已被捨棄,取而代之的是毫不掩飾的惡意撕裂。
幾個月前,正當台灣進行漢光演習,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在記者會上也曾用過同樣的詞彙:「早晚要來『收了你們』!」當鄭麗文高呼希望全台都是「中國人」時,形同宣告站隊到另一側,要「收拾」的對象是台灣自己人。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網路上出現大量留言,紛紛對鄭麗文的幹勁感到大為振奮,以及鄭麗文會當選2028總統等激進言論,這些群眾真為藍營支持者嗎?令人高度存疑。近來支持「統一」聲量急速增加,就連戰鬥藍趙少康一番「台灣有一小部分人因為太討厭民進或獨派了,被排斥感很高,寧願共來台灣收拾民進,這種想法太可怕」的言論片段也被網軍瘋狂出征,把趙與台獨人士畫上等號,TVBS在鄭麗文當選後「不統即是獨」的分法中,竟也成了「綠媒」。人在北京參加「台灣光復八十周年大會」的前立委邱毅,這頭剛跟官員握完手,轉頭隔海痛罵趙少康操作「換柱2.0」,應該退,宣稱有很多年輕人因鄭麗文想加入國民。
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是齣操作痕跡明顯的台灣愛祖國戲碼,國民分裂事小,值得警覺的是,何以東方神秘力量竟能如此輕而易舉的製造台灣四處贊成「與中國統一」和「收拾民進」的龐大虛假聲量?
《台灣民意基金會》七月認同民調中,77.4%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10.4%自認為自己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僅有6.4%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此趨勢在近十幾年來比例大致如此,若當中國人並非多數真實民意,為何近期聲量卻令人感覺加乘般的巨大?
美國紐約市長選舉,本周已開始提前投票,有美媒取得資料,中國藉著操控TikTok演算法,狂推民主橫選人曼達尼(Zohran Mamdani)的影片,卻主動刪除有關獨立參選的前州長科莫(Andrew Cuomo)的內容,藉此製造政治偏見,干預紐約市長選舉。《紐約時報》追蹤調查,發現中國華人僑團與紐約政界的金流來源也有密切關聯。北京透過駐紐約總領事館與數百個華人同鄉會,對正在競選的地區議員、區長等候選人進行思想審查,報導指出,中國官員至少舉辦過35場「效忠宣誓」儀式,候選人得跟著大喊「統一台灣」、「中華民族復興」等口號,中國官員要確保支持香港或台灣者拿不到選票。
演算法和網軍製造的虛假聲量,容易使得整體社會走向認知失調,放大中國認同聲音,最終影響投票行為。實際在地政治組織的收編和介入,有錢能使鬼推磨、權力更能使人盲目,加上遊說國際媒體輿論的推波助瀾,中國由外而內、裡應外合的對台施壓力道,在將鄭麗文推上國民主席位置後加倍湧來。操控國際輿論、歷史否定主義、社群媒體演算法、借殼上市在地組織,四大手段正在同步削弱台灣的國族認同,製造虛假的中國認同。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三大豬瘟非疫國5個月就破功!誰該負責?
鄭習會真能成嗎?
幕後/鄭麗文主席「訪中行」不是光喊喊 研判最近成行時間可落在「這時段」
其他人也在看

盧秀燕稱染疫豬場「未回報蒸煮廚餘」無法可罰?陳時中打臉:罰則都有
台中市梧棲區一家廚餘養豬場近日爆發全台首例本土豬隻非洲豬瘟(ASF)確診案例,外界懷疑廚餘養豬可能是疫情破口,事件爆發後疫調發現,染疫豬場廚餘蒸煮通報不符規定,從5月之後就沒有正常上傳,但台中市府僅在5月及7月各派員到場稽查1次。對此,台中市府稱豬農高齡85歲不熟悉網路操作,台中市長盧秀燕則稱「無法可罰」,對此,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就打臉表示,「我們都有相關罰則,就算沒有回報市府也要有行政作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盧秀燕防疫警鐘2/朝野大戰廚餘餵豬釀破口 盧秀燕一態度曝藍營內部矛盾
台中市梧棲區使用廚餘餵食的養豬場爆發非洲豬瘟,讓台灣堅守7年的防疫破功。其中,餵食豬隻的廚餘處理問題,朝野都指向是疫情關鍵破口之一。國民立法院團二十二日開記者會,首席副書記長林沛祥質疑當年的閣揆賴清德並未全面禁止廚餘養豬,同場藍委蘇清泉更直指此次疫情可能與廚餘養豬有關,主張應全面推動禁用廚餘餵豬,改以豆類或其他飼料取代。
鏡週刊Mirror Media ・ 21 小時前
抬轎變坐轎!下屆高市議員選戰已17名「前助理」躍躍欲試
從抬轎變坐轎!陸續表態擬投入下屆高市議員選戰的「前助理們」累積已17位,是新人當中最大族群;地方人士指出,如何善用其歷練與人脈,是助理能否更上層樓的關鍵因素之一。高市議員共有11個一般選區與4個原住民區(包括平地與山地),目前在7個一般選區與1個原住民區,共出現17位前助理表態參選下屆議員。
自由時報 ・ 1 天前
RSF宣稱攻下艾勒法舍爾 蘇丹政府軍失守達佛最後堡壘
根據《BBC》報導,RSF在社群平台上發表聲明,宣稱從「與恐怖軍隊結盟的傭兵與民兵之手」奪取了艾勒法舍爾。軍方至今未對此回應,但若消息屬實,這將是對蘇丹正規軍極為沉重的打擊。艾勒法舍爾是政府軍在達佛地區的最後據點,一旦失守,軍方勢力在西部幾乎全線潰散。該組織同...
CTWANT ・ 1 天前何立峰拋「相向而行」,中美就關稅暫停與出口管制達成基本共識
【財訊快報/陳孟朔】中美經貿高層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展開第二日磋商之際,中央政治局委員暨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表示,磋商成果來之不易,盼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積累互信、管控分歧、拓展互利合作,推動雙邊經貿關係邁向更高水平。他強調中美互利共贏、合則兩利、鬥則俱傷,應以平等對話妥善處理彼此關切。雙方同意在兩國元首戰略引領下,充分發揮經貿磋商機制功能,就各自關切保持密切溝通,推動雙邊經貿關係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依據會後說明,圍繞美對華海事物流與造船業301措施、延長對等關稅暫停期、芬太尼關稅與執法合作、農產品貿易、出口管制等核心議題,進行坦誠且具建設性的交流,並就解決彼此關切的安排達成基本共識。下一步,雙方將進一步確定細節並依各自國內程序完成批准。何立峰指出,落實好兩國元首歷次通話的重要共識及今年以來的磋商成果,是把「階段性共識」轉化為「可操作方案」的關鍵。美方則稱,美中經貿關係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雙邊關係,願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化解歧見、加強合作、實現共同發展。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表示,週末在馬來西亞的談判已為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週稍後的會晤奠定基
財訊快報 ・ 1 天前
陳嘉宏專欄:蔡英文不是魯莽的總統 賴清德也不是
美國《時代》雜誌刊出了一篇華府某智庫學者高登史坦(Lyle Goldstein)的投書,文章標題用「魯莽的領導人(Reckless Leader)」指涉台灣總統賴清德,在這兩天引發台北政壇的一陣漣漪。許多人以「魯莽論」標籤賴清德,將兩岸關係的停頓甚至惡化怪責於賴清德,但這並不是事實。
鏡報 ・ 1 天前
兩岸政策大辯論的題綱
許多人期許這次國民主席選舉能讓內對兩岸政策好好地來一場大辯論,可惜除了張亞中之外,其他候選人對這個議題沒有比「遵守九二共識」更新穎或更深刻的想法,所以兩岸議題在這次選舉中並沒有激出甚麼火花,當然國民或整個社會對這個議題的理解也沒有任何進步。選後,有些新世代藍營議員提議舉行兩岸政策大辯論,目標是提出一個新論述,說服臺灣民眾,除了民進依美抗中的策略以外,還有其他可以維持臺灣現有生活方式的方案。
奔騰思潮 ・ 1 天前
鄭麗文上場,照妖鏡上線
經過了內的紛紛擾擾,鄭麗文最終當選中國國民主席,當然在選前的一番廝殺之後,隨之而來的雖然是表面上大喊團結,私底下卻可能有更多心結的現象。而就我們一個局外人的角度觀察,覺得不管如何,這是一個新的局勢,對於國民是如此,對於大部分的中間選民更是如此,所以我們應該給鄭麗文更多的時間來證明自己的能力與說明自己的立場,千萬不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就下了定論,否則極可能是中了對手的反間計,還會讓鄭麗文在未來的任期中被刻意的定型,到時候國民的改革勢必就顯得遙遙無期了。
奔騰思潮 ・ 1 天前
獨家/民進第2波6縣市長人選擬年底拍板 新北蘇巧慧、基隆童子瑋可望出戰
為迎戰2026縣市長選舉,民進中執會日前拍板首波提名縣市,包含宜蘭縣、台中市、嘉義市、台東縣。據《鏡報》掌握,民進選舉對策委員會第2波提名人選,除了確認屏東周春米、澎湖陳光復續戰2026,另將討論基隆、新北、彰化、雲林等4縣市人選,其中綠委蘇巧慧出戰新北市長呼之欲出,基隆市議長童子瑋則有望出戰基隆市長。
鏡報 ・ 1 天前
羅浮宮珠寶竊盜案 2嫌被捕
法國媒體報導,兩名涉嫌盜竊巴黎羅浮宮珍貴皇冠珠寶的嫌犯,已經被逮捕。(戚海倫報導) 英國廣播公司BBC引述法國媒體報導指出,巴黎檢察官辦公室表示,羅浮宮珍寶竊案有兩名嫌犯被捕,其中一名男子是在準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獨家》「馬習會」10週年 馬英九基金會11/7辦研討會 鄭麗文出席
「馬習會」即將屆滿10週年,馬英九基金會、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將於11月7日共同舉行馬習會10週年研討會,邀請學者專家及具兩岸事務經驗人士,探討兩岸關係當前局勢與未來展望。該活動除了由基金會董事長馬英九親自主持致詞,新任國民主席鄭麗文也將以來賓身分出席。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台灣科技廠在美擴廠 人才需求增 (圖)
貿易戰下供應鏈重組,台灣科技廠擴大在美投資,人力需求大增。23日在南加州洛杉磯一場就業博覽會,鴻海、廣達、緯創、緯穎等台灣科技大廠擺攤招募人才。中央社記者林宏翰洛杉磯攝 114年10月27日
中央社 ・ 1 天前
新聞透視》非典主席起手式 先穩地方打底
國民主席當選人鄭麗文11月1日將正式就任主席,她當選後首站先「回娘家」,拜訪立法院團,緊接著頻繁安排拜訪地方基層行程;鄭過去一直活躍於政論圈,擅打空戰,對國民基層組織較不熟悉,選前她承諾要做地方「看得到」的主席,現在拜會地方做為起手式,以補強原本不足。
中時新聞網 ・ 22 小時前
台灣將在川習會上被交易? 學者:棄台論短期不會發生
美國總統川普30日將在南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雙邊會談,外界關注是否涉及台灣問題,或美國是否放棄台灣。專家學者指出,美中目前在台海問題上,不太會達成大的交易。棄台論短期不會發生,台灣不必過於緊張。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今日召開解讀「20屆四中全會」與「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座談會。淡江大學
自由時報 ・ 1 天前兩個美國vs一個中國?
10月20日《新華社》報導,中國大陸的貿易談判代表兼商務部副部長李成鋼,被免去常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特命全權大使等職務;另外《紐約時報》10月16日報導「中國對川普亮出最強底牌,妙招還是昏招?」,文章中引述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大陸祭出新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不僅是為了加強掌控全球關鍵礦產,也藉此要求美國川普總統不要放任對中鷹派官員。這很有意思,什麼是「對中鷹派」官員?多數觀察者都同意,美國對中立場除了川普總統還有點「鴿」之外,官員幾乎都是「鷹」。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川普正在亞洲訪問,美軍「尼米茲號」艦載機卻在南海出包:F/A-18F、MH-60R半小時內接連墜海
正當美國總統川普展開亞洲訪問行程之際,南海的的緊張情勢也急劇升高。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證實,隸屬於即將退役的「尼米茲號」航空母艦(USS Nimitz, CVN-68)一架MH-60R「海鷹」直升機與一架F/A-18F「超級大黃蜂」戰鬥攻擊機,在26日下午的短短30分鐘內接連墜入南海國際水域。儘管所有機組人員均已獲救、狀況穩定,但這起罕見的「雙重墜機」事件,......
風傳媒 ・ 1 天前
北京大使威脅須支持台灣屬於中國 英前大臣:從未承認中方主張
中國駐英大使鄭澤光投書英媒,宣稱英國必須支持中國對台灣的「主權」,否則恐面臨外交關係破裂的風險。英中關係近來持續緊繃,除了兩名被控中國間諜的被告遭撤告,引發軒然大波;中方堅持要在倫敦興建「超級大使館」的計畫,也引發更多疑慮。
太報 ・ 1 天前股市創高 10月投資股票時機卻大跌 學者:民眾居高思危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今天(27日)公布10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總指數為63.96點,與上個月相比下降0.73點,其中下降最多的是「投資股票時機」,大跌15.16點。學者分析,隨著台股持續創新高,股民已有經驗,認為應該「居高思危」。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在訪問3,245位台灣地區20歲以上的民眾後、公布10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總指數為63.96點,月降0.73點。6項指標中,只有投資股票時機下跌,其餘5項包括就業機會、物價水準、家庭經濟狀況、國內經濟景氣、購買耐久性財貨都呈現上升。 對於10月台股不斷創新高,今天又超過28000點,為何投資股票時機會大跌15.16點?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分析,這不能解讀成台灣民眾對股市失去信心,因為問卷的題目是「您認為未來半年是不是買進股票的時機?」,顯然隨著台股持續創新高,股民已有經驗,認為應該「居高思危」。他說:『(原音)現在股市創高,但是我想很多民眾對股市的看法還是有一個比較「居高思危」的一個想法,就是現在是這麼高,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進場的話,萬一在未來有比較大幅度的修正,可能就會產生虧損;所以雖然是在創高,但是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
川普挑戰2028?恐再遇賀錦麗、死對頭州長
[NOWnews今日新聞]美國總統川普(DonaldTrump)27日在專機「空軍一號」上表示,不打算在2028年的美國大選角逐副總統一職,由於他先前曾不只一次暗示,3度出任總統一事並非沒有可能,因此...
今日新聞NOWNEWS ・ 20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