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著電視睡覺恐致死? 澳洲研究曝:心臟病風險上升56%
本月24日一項澳洲研究指出,如果在夜間開著電視睡覺,與在昏暗環境就寢的人相比,心臟衰竭的風險會上升56%,這顯示誘發心血管疾病的原因,除了過去為人所知的飲酒、遺傳等,還包括了夜間的光照程度。
澳洲福林德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本月24日在國際期刊「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版」(JAMA Network Open)發表一項研究,他們追蹤英國人體生物資料庫(UK Biobank)共8萬8905人的資料,分析夜間光照程度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相關性,追蹤時間長達9.5年。
該研究請參與者配戴光照感應器,測量每天凌晨0時30分至上午6時的光照情況,並依照最暗至最亮分為4組:A組(0至50%)、B組(51至70%)、C組(71至90%)、D組(91至100%),再透過英國國民保健署的資料,確定這些人的心血管疾病情形。
如果以日常的光照程度形容,A組相當於月光或全黑,B組為室內微弱燈光,C組為一般臥室照明,D組為打開電視或手機的亮度。
研究結果顯示,與A組相比,光照程度最強的D組,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顯著上升:心臟衰竭(+56%),心肌梗塞(+47%),冠狀動脈疾病(+32%),心房顫動(+32%),中風(+28%)。
即便考量影響心血管疾病的其他因素,如運動、吸菸、飲酒、飲食習慣、睡眠時間、社經地位、遺傳等,研究結果仍然一樣。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如果在夜間接受高強度光照,心臟衰竭與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增加幅度,比男性更大。
研究團隊強調,避免夜間光照,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方式之一。
《太報》關心您
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有害健康且呼籲國人酒後不開車,保護自己與他人。
更多太報報導
【更新】川普:想見金正恩 美官員曝「兩人沒有安排會面」
習近平未官宣將見川普 美中貿易代表今吉隆坡會面「拯救川習會」
69歲「百熊獵人」扯出熊腸逃命 宛如特種部隊的熊有多恐怖?
其他人也在看
找到小紅莓化療造成心肌損傷之新解方 陽明交大研究登上國際期刊
全球約有30萬至120萬名「小紅莓(癌症化療藥Doxorubicin)」化療的康復者,在治癒癌症後出現不同程度的慢性心臟衰竭。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蔡亭芬與傳統醫藥研究所教授傅淑玲、國家衛生研究院、林口長庚醫院共同組成研究團隊,找到了新解方「柑橘萃取物─橙皮素(Hesp
自由時報 ・ 1 天前心臟衰竭 分2大類
心臟衰竭是指心臟無法有效將血液輸送到全身,導致器官組織缺氧、體液滯留,進而引發一連串全身器官衰竭的症狀與併發症。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黃晨祐表示,目前根據不同的左心室射血分率(LVEF),臨床上,又將心臟衰竭分為兩大類,包括左心室射血分率低下型、左心室射血分率輕微低下或保留型,兩者病因、治療及預後略有差異。不論是哪種心臟衰竭,常見症狀包括呼吸困難、端坐呼吸、下肢水腫、疲倦無力、咳嗽、咳痰等。黃晨祐指出,左心室射血分率低下型主要指左心室射血分率低於百分之四十,正常成年人左心室射血分率應大於百分之六十。簡單來說,就是心臟收縮力變差,無法把足夠血液打出心臟,這類病患常見於心肌梗塞、嚴重狹心症、心肌病變、心肌炎等。黃晨祐醫師進一步指出,左心室射血分率輕微低下或保留型主要指左心室射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健走也能救「三高」!專家教你運動不求快 掌握「這些原則」更安全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運動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對於改善三高疾病也都有顯著的效益。一般而言,成人只要每星期運動累積達150分鐘以上,兒童每星期運動累積達420分鐘以上,就能有足夠的運動量。 建議成人每天運動30分鐘,即使是分段累積的運動量,例如:每次15分鐘分2次,或是每次10分鐘分3次完成,效果也與一次做完相同。 根據美國大型研究發現,健走比慢跑更能有效降低血壓、血糖及血中總膽固醇量,進而預防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簡文仁建議,健走就是指快走,屬於中度身體活動,會感覺到呼吸及心跳比平常快一些,講話會有一點喘,也會稍微流一些汗,健走完後有輕微酸痛及疲倦感,這樣才表示健走的強度是適宜的。 三高病患運動注意事項 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提醒,三高病患運動前,建議量測血壓及血糖,預防發生血糖飆高、血壓飆高或是低血壓、低血糖的情形,並避免選擇過度激烈運動或是競技類的運動,尤其是運動過程中會閉氣,或是增加腦壓的運動,如舉重、倒立等。 三高病患,剛開始從事運動時,應評估病情狀況、體能及身體需求,簡文仁建議,諮詢專業醫師提供慢性疾病運動處方,在不影響健康狀況情況下進行身體活動,並掌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參加告別式發現「棺材裡躺的是陌生人」 家屬嚇到心臟病發倒地
綜合外媒報導,喬伊因心臟衰竭驟逝,其親屬在加州南部的「森林草坪科維納山丘殯儀館」(Forest Lawn Covina Hills)舉行告別式。沒想到,他們卻發現棺材裡的遺體根本不是喬伊,殯儀館人員得知後,帶著親屬們到另一個房間尋找遺體,花了1個多小時才找到喬伊的遺體。喬伊的姑姑...
CTWANT ・ 1 天前
電子產權憑證線上查驗好方便!打造安全不動產交易環境
隨著科技產業聚落發展,新竹市不動產買賣與租賃需求大增,有鑑於不動產權狀在日常生活中,民眾因房屋出租或抵押貸款等情況而需出示所有權狀,但又擔心權狀被調包或遺失。為解決買賣租賃交易的不確定性,內政部自一一二年一月一日起正式推出「電子產權憑證系統」,讓民眾同時取得紙本權狀與電子憑證,提供安全、便利又免費的新服務。新竹代理市長邱臣遠二十六日表示,過去紙本權狀容易遺失或遭偽造,造成交易風險,電子產權憑證透過線上即時查驗機制,為交易雙方建立數位防護屏障,有效保障權益,實現安全便利零風險。地政處表示,內政部為推動不動產登記數位化、提升產權查驗安全性,自一一二年一月起,民眾向地政事務所辦理不動產登記,除取得傳統的紙本權狀外,也可由權利人(所有權人或他項權利人),持自然人憑證、行動自然人憑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氣溫驟降當心「無痛心肌梗塞」每延遲1分鐘存活率降1成,4步驟救命全攻略
近期氣溫驟降、早晚溫差大,天氣變冷會讓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容易對心臟造成額外負擔,尤其是有高血壓、糖尿病或高血脂的族群,更要提高警覺。根據衛福部2024年國人十...
早安健康 ・ 23 小時前
「這類食物」要少吃!外媒示警:心血管死亡風險恐提高50%
美國心臟協會(AHA)近日發布最新飲食指南,指出大多數超加工食品對心臟與整體健康都有明顯危害,太常攝入可能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風險增加約50%,呼籲民眾與食品業者共同減少這類產品的消費與生產。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3 小時前
從花生到烤肉!WHO點名6種生活致癌物 醫師揭最毒1物:我自己也不碰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也在社群上發文,整理出6種生活中常見的確定致癌物,提醒民眾提高警覺,「雖然無法百分百避開,但從飲食與生活習慣做起,確實能有效降低癌症風險。」以下為他歸納的6種致癌物來源,以及對應的預防重點:1. 黃麴毒素主要來自受潮或變質的花生、玉米與堅果,是...
CTWANT ・ 1 天前
超商美食竟是大腦殺手!研究:長期吃失智風險增44%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許多上班族為求快速解決一餐,常會選擇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解決,但長期吃這些「方便食物」,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的提早退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UPF)不僅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相關,還可能直接傷害腦神經、加速記憶力衰退。她引用《JAMA Neurology》2023年研究指出,追蹤超過1萬名35至74歲成年人長達8年,結果顯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者快28%,執行能力更下降25%;而2024年《Journal of Neurology》進一步證實,超加工食品與失智風險增加44%有顯著關聯。
民視 ・ 3 小時前
25歲男血壓飆163!少吃「1物」不藥而癒 還治好糖尿病
提及高血壓,一般會想到過量鈉鹽攝取,但醫師魏士航表示,一名25歲男子並非因吃太鹹而高血壓,而是因為體重高達125公斤,且患有嚴重胰島素阻抗,經過少吃「碳水化合物」後,男子的胰島素阻抗明顯改善,血壓也一路下降。5個月後,男子瘦了20公斤,此時已不需要血壓藥物,也能維持在理想狀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癌王胰臟癌唯一早期警訊!醫示警:年過50罹「1病」要小心
胰臟癌被認為是難以對付的「癌王」,早期大多沒有症狀,患者很難有所警覺,且胰臟位於後腹腔,長了壞東西相較其他器官的癌症更不容易被發現,預後不佳且復發率高,是名副其實的「9死1生」,包括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名嘴劉駿耀、法國名廚侯布雄、聲樂家帕華洛帝、資深藝人巴戈等名人皆因胰臟癌過世。醫師林相宏分享一名55歲個案,提醒高血糖是胰臟癌的警訊,「糖尿病可能是早期診斷胰臟癌的唯一機會」,要特別注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他喝「這碗湯」後大出血!刺破腸胃黏膜險喪命 醫喊:大家都要小心
如廁排出黑便,通常代表消化道出血,鮮血色的血便則多為大腸或肛門出血。醫師錢政弘表示,他曾遇一名80多歲男子竟然大腸充滿黑便與鮮血,出血量達1000cc。原來是因男子喝了一碗土魠魚湯,誤吞魚刺,致胃腸道出血不止。因此,民眾吃或或喝魚湯,務必小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公費疫苗第二階段11月起開打!50歲以上就可接種 全聯、家樂福將成疫苗施打站
[FTNN新聞網]記者盧逸峰/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署今(28)日表示,今年度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將於11月1日開放第二階段接種,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等公費對...
FTNN新聞網 ・ 48 分鐘前
國二女吃錯3餐確診糖尿病!母崩潰:害了她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台灣兒童與青少年愛喝含糖飲料、吃甜食的比例愈來愈高,肥胖與慢性病問題也日益嚴重。營養師高敏敏曾在健康節目中分享,她曾經在門診遇過一名14歲少女,因長期攝取過多精緻糖導致第二型糖尿病確診,糖化血色素甚至高達12%到13%,遠超過正常值。當下媽媽崩潰哭喊「是不是我害了她」,少女全程低著頭不敢說話,讓人心疼。高敏敏指出,這名少女每天早餐吃外食、午餐在福利社買麵包,下午固定吃三個車輪餅,晚餐又全家外食,三餐糖分超標卻無人察覺。
民視 ・ 4 小時前

都錯了!吃太鹹未必傷身 研究揭「1物」才真害血壓飆
一般認為,吃太鹹會導致高血壓,但醫師魏士航表示,研究發現,對高血壓患者而言,高鈉鹽的攝取與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風險增加相關;但對非高血壓患者,鈉鹽的影響卻非常不明顯。而且,無論有無高血壓,過低的鈉鹽攝取會大幅提升死亡風險。他表示,高血壓患者除了要避免過多的鈉鹽外,更重要的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若能改善高胰島素分泌的問題,高血壓就可望獲得真正解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冷藏也沒用?黴菌最快5天就長出來,這些食物最危險
看見麵包長黴,你會怎麼做?台灣濕熱氣候讓黴菌無孔不入,不只影響食物保存,更可能悄悄傷害健康。專家提醒,食物發霉不只是浪費,嚴重時還會對肝腎造成致命威脅。 麵包發霉只切一角?小心黴菌已深入核心
健康2.0 ・ 7 小時前
沒有胸悶痛!60歲男起床「1症狀」急就醫 竟是急性心梗了
提及心肌梗塞,一般會想到胸悶痛、頭暈、肩頸疼痛、呼吸急促等症狀,但心臟科醫師劉中平表示,一名60出頭的男子長期高血壓,某天因起床嘔吐數等症狀,上午9時就趕緊就醫,檢查發現,男子的心臟已受損,已是急性心梗,因此緊急改送急診治療。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女性注意!醫師示警:子宮內膜癌飆3倍 「7大高風險族群」別輕忽
子宮內膜癌的症狀除了陰道異常出血,若私密處狂流水也要特別注意。對此,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婦癌科主任龐渂醛在門診觀察發現,近年子宮內膜癌發生率的上升,以前大約2個月才會遇到一位個案,現在竟然在同一天內診斷出2位患者,且都沒有生育過,不禁直呼「這樣的變化,讓人不禁心頭一震」,也提醒必須正視子宮內膜癌逐年升高的趨勢,同時也示警7大族群要注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