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抗氧化效力超高!專家曝「空腹吃」可能讓腸胃打結
秋季盛產的柿子是科學實證的健康守護者!根據研究顯示,柿子富含多酚、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與珍貴膳食纖維,能有效幫助身體抗氧化、對抗慢性發炎,並穩定血糖及調節血脂。
「許多人誤以為柿子甜度高會導致血糖飆升,但這其實是個迷思。」營養師薛曉晶指出,柿子屬於中等升糖指數水果,其獨特的多酚成分能抑制醣類吸收、延緩血糖上升速度,是護心、護肝、抗發炎的秋日黃金選擇。
《Journal of Chemistry》2016年的研究顯示,柿子中的多酚具有驚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抗氧化效力高達維生素E的20倍。這些天然化合物能啟動身體內建的抗氧化酵素,有效降低慢性氧化壓力與細胞受損風險。
更令人振奮的是,《Foods》於2024年發表的臨床試驗發現,超重成年人連續12週每日補充柿子果實萃取物後,不僅血液中的總抗氧化能力顯著提升,連體內的發炎指標TNF-α也明顯下降。
針對血糖控制,《Journal of Nutritional Science and Vitaminology》2022年的臨床研究指出,僅攝取1.88克的柿子單寧,就能顯著降低餐後血糖高峰,並有效延緩胰島素的快速上升。這是因為柿子中的多酚能抑制兩種關鍵的消化酵素,減緩糖分從小腸的吸收速度。
在血脂調節方面,《Annals of Nutrition & Metabolism》2013年的臨床試驗顯示,受試者每日三餐前食用富含柿子單寧的纖維棒後,總膽固醇與壞膽固醇均顯著下降7-10%,同時長期血糖指標也獲得改善。
薛曉晶提醒,甜柿和澀柿在營養成分上有差異。根據《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2015年的分析,澀柿在採收時的可溶性多酚含量與抗氧化能力,均顯著高於甜柿;然而,經過脫澀處理後,多酚含量會有所下降。
然而,柿子富含單寧酸,食用方式需要注意。營養師特別提醒五大注意事項:避免空腹食用以防形成「柿石」;不與高蛋白、高鐵食物同時食用;腸胃敏感者應慎選澀柿;避免與酒精和高脂食物一起食用;服藥者應間隔2小時再食用柿子。
「柿子的單寧酸雖然讓口感帶點澀味,但它也是抗氧化、抗菌的好成分。只要掌握『不空腹、不暴食、分時攝取』三原則,柿子就能成為秋冬最安心又營養的天然甜點。」薛曉晶總結道。
延伸閱讀
沈伯洋被陸立案偵查 國台辦稱「正義之舉」:台獨分子是民族敗類
影/「自撞又割喉」台中男開母250萬車 旁有開山刀、現金15萬
PLG/「護國神Q」找到頭路!戴維斯加盟洋基工程
其他人也在看


林思廷被綁竟喊「再緊一點」!狄志杰黑化氣場太強 沒人敢靠近
《看看你有多愛我》今(29)日舉行上檔媒體茶敘,導演葉天倫率領林思廷、狄志杰、李宗霖出席,三位演員以劇中角色造型亮相,林思廷與李宗霖重新穿上制服,展現青春氣息、毫無違和感;狄志杰則以頹廢造型現身,渾身散發強烈氣場,讓林思廷與李宗霖忍不住笑稱「不敢靠近」,現場互動趣味十足。
鏡報 ・ 6 小時前

高纖飲食助延緩老化,研究顯示:全穀、水果與蔬菜,可提升銀髮族健康
隨著年齡增長,保持消化道健康成為長壽的重要關鍵。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水果、蔬菜和全穀物中的膳食纖維,不僅有助於腸道順暢,還可能降低與年齡相關的疾病風險,幫助銀髮族延緩老化。 該研究發表於《老年學雜誌A輯:生物科學與醫學》,研究團隊分析了1600名50歲以上成人的膳食習慣與健康數據。結果顯示,攝取更多全穀、麵包、水果纖維的人,患高血壓、糖尿病、認知障礙、憂鬱症及功能障礙的風險明顯降低。副教授巴米尼·戈皮納斯指出,在10年的追蹤中,膳食纖維攝取量最高的人,長壽且健康的可能性比低纖維者高出近80%。 膳食纖維可分為可溶性與不可溶性兩類。可溶性纖維能溶於水形成凝膠,有助降低膽固醇與血糖,常見於燕麥、豆類、蘋果、胡蘿蔔及柑橘類水果中;不可溶性纖維則無法溶於水,可促進消化液在腸道中循環,維持排便順暢。 研究還指出,攝取膳食纖維的人更可能延緩整體老化,降低慢性疾病的發生,包括癌症、心臟病、中風及糖尿病。此外,高纖飲食也有助於維持腸道菌群平衡,女性甚至可降低罹患乳癌的風險。 專家建議,為了攝取足夠纖維,應多吃全穀物、新鮮水果、蔬菜,以及豆類與豌豆等豆科植物;盡量避免加工食品、白麵包及義大利麵,因為精製過
常春月刊 ・ 1 天前

美實驗猴車禍趁亂竄逃! 警方示警:具攻擊性、染3病毒
美國密西西比州(Mississippi)近日發生一起嚴重車禍,一輛載有實驗室恆河猴(rhesus monkey)的卡車在州際公路翻覆,車上數隻猴子趁亂逃脫,當地警方警告,這批猴子不僅具有攻擊性,且可能帶有3種不同病毒,恐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根據最新消息,仍有3隻在逃。
鏡新聞 ・ 10 小時前
舒淇泛淚!《女孩》磨十年終誕生 甜嗆馮德倫:你不懂啦
舒淇首部編導的電影《女孩》將在台上映,今(27)日舉辦記者會,演員9m88、邱澤、白小櫻、林品彤和監製葉如芬出席盛會。對於本片走遍國際影展,如今回到家鄉,舒淇直呼相當緊張,「在國外還可以說觀眾看不懂啦!但醜媳婦總要見公婆,想知道大家的反應但又很害怕。」
許瑞麟|Yahoo名人娛樂特派記者 ・ 2 天前
中風搶救力拚「黃金一小時」 彰基示警27%人延誤就醫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每年10月29日是「世界中風日」,中風搶救的關鍵是「時間」,不過,彰化基督教醫院今(29)日指出,據統計,約27%的病人因送醫延遲而錯過黃金期,提醒民眾一旦出現嘴角歪斜、口齒不清、單側無力等中風警訊時,應立即撥打119,越早治療、後遺症越輕。 世界中風日今年的主題強調「認識徵兆、立即行動」。彰化基督教醫院醫療長張尚文...
匯流新聞網 ・ 12 小時前
無豬可賣了!台南「阿明豬心」、宜蘭「林場肉羹」公告店休
台中爆發非洲豬瘟疫情,全台活豬禁運禁宰再延長10天至11月6日中午12時,全台小吃業者多半表示將若無溫體豬,被迫將店休。台南74年老店阿明豬心冬粉表示「10/28起繼續休假」;海安路上的福生小食店也宣布店休到11月7日。宜蘭的林場肉羹已宣布休息至11月6日,台北巧之味手工水餃自10月30日起暫停門市營業。
太報 ・ 6 小時前
他連4天狂吃這水果竟差點爆肝!一張表看懂「高果糖地雷」拯救脂肪肝
水果一向被視為健康象徵,富含膳食纖維與抗氧化營養素,是專家眼中的原型好食物,但吃錯方式,照樣可能讓肝臟亮起紅燈。日本脂肪肝權威栗原毅醫師分享驚人案例,一位病患每...
早安健康 ・ 1 天前
超商用「犬家」是山寨店? 全家解答:是犬之日限定店
近日新北市一間全家便利商店被發現招牌換成「犬家」引發討論,對此,全家小編也在社群中PO文證實消息,並給出更換招牌的原因,是為了配合11月1日的「犬之日」。全家小編昨(28)日發文表示,「歡迎光臨——等...
華視 ・ 16 小時前
57歲還能這麼瘦!徐曉晰靠9種「吃不胖食物」天天開吃身材照樣超好!
【吃不胖也能吃飽的9種食物】她平常不刻意節食,而是選擇對身體有益、又不容易胖的天然食材。像是花椰菜,一碗不到30大卡,富含維生素C與膳食纖維,能幫助代謝、促進腸胃蠕動。洋蔥則含有抗氧化物槲皮素,能降膽固醇、穩定血糖。豆腐是優質植物蛋白來源,飽足感強又低熱量;...
styletc ・ 15 小時前
超商美食竟是大腦殺手!研究:長期吃失智風險增44%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許多上班族為求快速解決一餐,常會選擇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解決,但長期吃這些「方便食物」,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的提早退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UPF)不僅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相關,還可能直接傷害腦神經、加速記憶力衰退。她引用《JAMA Neurology》2023年研究指出,追蹤超過1萬名35至74歲成年人長達8年,結果顯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者快28%,執行能力更下降25%;而2024年《Journal of Neurology》進一步證實,超加工食品與失智風險增加44%有顯著關聯。
民視 ・ 1 天前
女性幾歲進入更年期?何時要開始做準備?醫師帶你一次了解!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女性進入更年期,可能面臨荷爾蒙變化帶來的多重挑戰,代謝異常、體重變化與心情起伏等都會陸續上門。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日前舉辦「F4生活守則 更年期遠離代謝症候群」記者會,專家於會中分享,更年期不等於生病、老化,而是另一段生命歷程的開始,女性朋友只要及早準備、積極調整生活型態,就能穩定度過轉變期,迎向健康的下半人生。 更年期荷爾蒙變化 罹代謝症候群增疾病風險 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陳建銘副理事長表示,女性在更年期期間經歷荷爾蒙衰退,代謝開始出現偏差,尤其體現在脂肪的代謝,導致壞膽固醇、三酸甘油酯上升,且因為脂肪容易堆積在腰部,體型也會有所改變。 「從今年(2025)1月到8月,我們診所照護的45歲到55歲更年期婦女,850位中就有303位符合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比例與國內外數據相近。」他指出,若被診斷為代謝症候群,未來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心肌梗塞等疾病的風險皆會上升。 「F4守則」助預防代謝症候群 那忙家事算運動嗎? 「但好消息是,代謝症候群是可以逆轉的。」陳建銘副理事長說明,只要「少吃多動」,哪怕是少吃一點點、多動一點點,都有機會觀察到改善,鼓勵女性朋友積極改
健康醫療網 ・ 17 小時前
國二女吃錯3餐確診糖尿病!母崩潰:害了她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台灣兒童與青少年愛喝含糖飲料、吃甜食的比例愈來愈高,肥胖與慢性病問題也日益嚴重。營養師高敏敏曾在健康節目中分享,她曾經在門診遇過一名14歲少女,因長期攝取過多精緻糖導致第二型糖尿病確診,糖化血色素甚至高達12%到13%,遠超過正常值。當下媽媽崩潰哭喊「是不是我害了她」,少女全程低著頭不敢說話,讓人心疼。高敏敏指出,這名少女每天早餐吃外食、午餐在福利社買麵包,下午固定吃三個車輪餅,晚餐又全家外食,三餐糖分超標卻無人察覺。
民視 ・ 1 天前
容易血糖高的人,多半是這「8個習慣」害的! 不吃早餐、咖啡喝太多都中鏢
血糖有些波動是自然的,但我們要避免的是劇烈起伏,不論過高或過低。避免血糖大幅變化並不容易,因為許多原因都可能影響血糖穩定,例如藥物劑量過多或不足、脫水、壓力、疾病,以及過量攝取高碳水食物。營養師 Rebecca Jaspan 解釋道:「吃東西後血糖上升是正常的,無論是否有糖尿病。當血糖上升時,胰島素會被釋放,將血液中的糖分送進細胞,轉化成能量。但若胰島素作用受阻,可能因胰島素阻抗或胰島素分泌不足,糖分就會停留在血液中,導致長期高血糖,對健康有害。」Eatingwell網站分享以下 7 個習慣,糖尿病專家提醒最好避免,以免血糖飆升。 1、忽視壓力壓力難以避免,但若長期未處理,會嚴重傷害健康。Jaspan 指出:「高壓力會使身體釋放皮質醇與腎上腺素,導致血糖上升並干擾胰島素功能。這種『戰或逃』反應會讓糖分更久停留在血液中。」營養師 Lauren Plunkett 補充:「長期情緒壓力會演變成慢性壓力,長久下來引發健康問題。」 2、高強度運動運動通常能提升胰島素敏感度,改善血糖,但有時劇烈運動反而會讓血糖上升。這是因為劇烈運動會釋放腎上腺素,刺激肝臟釋放葡萄糖。Jaspan 補充:「此時身體
常春月刊 ・ 18 小時前
炒麻油錯一步變毒油!吃麻油降膽固醇、穩血糖?研究這幾招有效
三杯雞、麻油雞香氣撲鼻,但你是否也聽過「麻油會上火、不健康」的說法?麻油究竟算不算好油?麻油推薦哪一種?以下醫師帶你拆解麻油的營養成分,破解迷思,讓你吃得香,也吃得安心。 麻油主要成分與營養價值
健康2.0 ・ 1 天前
發生率=死亡率 坣娜傳因「癌王」胰臟癌離世 醫:3類食物是元兇
以《奢求》、《自由》等經典歌曲走紅的59歲的歌后坣娜(原名唐娜),傳出早在本月16日就因病去世。根據《ET新聞雲》報導,原先以為是紅斑性狼瘡,但知情人士透露真正死因是胰臟癌。胰臟癌有「癌王」之稱,醫師指出,常吃3類食物,將導致罹患胰臟癌機率增加8成。
中時新聞網 ・ 5 小時前
吃稀飯=喝糖水?農糧署揭密:搭配「3類食物」穩血糖、增飽足感
稀飯容易吞嚥,屬於「高升糖指數」食物,坊間流傳稀飯沒營養、吃了等於喝糖水。農糧署發文說明,稀飯並非沒有營養,而是養胃、復元的好食物,與米飯相比,升糖指數確實稍高,食用時搭配蛋白質、膳食纖維、健康油脂,可降低餐後血糖波動,延長飽足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高蛋白飲輸了!運動後吃「它」更能長肌肉、抗發炎、護腸道
許多人運動後會補充香蕉或高蛋白飲料,藉此增肌並補充能量,但最新研究指出,希臘優格是更好的選擇,因為不僅蛋白質高、含糖量低,還具有額外的抗發炎與肌肉修復功效。健康的腸道環境有助於抑制發炎物質生成,讓肌肉恢復更迅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