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女不吸菸愛運動 易疲倦+咳嗽以為是累 竟是肺癌4期!用1藥治療4年多保健康
54歲的黃小姐熱愛運動及跑馬拉松,長期都是公認的「健康寶寶」,她突然咳嗽且容易累,以為是工作太累,連咳四個月後她多次就醫無效,檢查竟已肺癌四期!所幸標靶藥治療為她續命,雖一度肺癌復發,持續治療至今4年多仍維持健康,她以過來人的經驗鼓勵癌友不要放棄。
黃小姐不吸菸且長期熱愛運動,曾參加百公里超級馬拉松賽事獲得總成績第4名,還參加龍舟比賽,自覺「超健康」。2020年間她突然出現間歇性咳嗽的症狀,原以為是因為跑保險業務太勤奮而過勞所致。
看更多:不抽菸卻得肺癌?新研究:2類食物恐是癌細胞能量甜點 防癌該怎麼吃
咳嗽持續惡化 體重驟降5公斤檢查竟是肺癌四期
黃小姐咳嗽的情形持續了4個月趕快就醫,不僅沒改善,最後一個月咳得更嚴重,她發現自己的體重在半年內下降了約5公斤,直覺不太對,同年11月趕快轉往醫院進一步檢查。
原本黃小姐胸部顯示X光發現右肺浸潤合併結節,以肺炎治療,但治療無效,醫師安排了兩次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第二次檢查結果顯示,她的右上肺葉、右中肺葉及右下肺葉有多顆結節,且有輕微增大的趨勢。
經過胸腔外科的胸腔鏡切片檢查,證實右上肺葉及右中肺葉的結節皆為肺腺癌,同時也發現癌細胞已轉移至肋膜,確診為第四期肺癌。
接受標靶藥物治療 病情獲得控制
由於黃小姐符合臨床試驗的條件,2021年3月開始接受口服標靶藥物的臨床試驗治療。雖然在2023年11月時,她的右上肺葉毛玻璃樣結節有逐漸變大的現象,經開刀檢驗確定為局部復發的肺腺癌。但在醫師的指示下,她持續規則服用標靶藥物,至今已超過4年,病況維持穩定。
積極運動克服癌疲憊和副作用
面對肺癌診斷,黃小姐在義大癌治療醫院胸腔內科接受標靶藥物臨床試驗期間,雖然治療過程帶來疲憊和副作用,但她始終保持樂觀正向的心態。她主動調整生活方式,改為爬郊山、確保充足睡眠、調整飲食習慣,讓身體維持在最佳狀態。
隨著疫情解封,黃小姐更加積極參與馬拉松賽事,無論是全程馬拉松或半程馬拉松,她都不缺席。透過運動,她跑出了自己的生命韌性。黃小姐坦言,剛聽到自己得肺腺癌,還是第四期的時候曾一時難以接受,感覺就像「被狠狠絆倒」。
在治療改善後她更加投入運動,她說:「生病後,我更珍惜每一次運動的機會,能流汗就是一種幸福。」儘管無法再挑戰百公里超馬,但她堅定地表示:「只要還能跑,我就不會停下來。」
醫師呼籲提高警覺 及早篩檢預防
義大癌治療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吳俊廷指出,肺癌是台灣癌症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初期症狀不明顯,常被誤認為感冒或過敏,待確診時往往已是晚期。他提醒民眾,若出現長期咳嗽、咳血、胸痛、呼吸困難、體重無故下降等症狀,應儘早就醫檢查。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檢查能有效及早發現,提高肺癌治療成功率。
看更多:女星食道癌「切24cm食道」暴瘦!食道癌危險因子曝 這些東西少碰為妙
定期篩檢預防肺癌 不吸菸女性也要警覺
肺癌早期往往無聲無息,定期篩檢是預防的關鍵。肺癌的常見危險因子包括吸菸、空氣污染、家族病史等,但即使沒有不良生活習慣,也可能罹患肺癌,尤其是不吸菸的女性更應提高警覺。早期肺癌可能沒有明顯症狀,患者通常在咳嗽持續數周、聲音沙啞、胸悶、容易疲倦或體重無故下降時才發現異狀。
醫病攜手抗癌 樂觀態度至關重要
吳俊廷主任表示,黃小姐的病情控制得相當理想,這與她始終保持樂觀態度、積極配合治療、維持運動習慣息息相關。「她的精神不僅是病友的榜樣,也讓我們醫護人員深受鼓舞。」面對癌症,醫病攜手合作,以積極正向的心態對抗疾病,是克服困難的重要關鍵。
看更多:常頭暈找不出原因 網紅小楊哥驚傳「最惡性」腦瘤致命活不過2年!醫:有最新治療
◎ 圖片來源/義大醫院提供
◎ 諮詢專家/吳俊廷醫師
更多健康2.0報導
台大醫12人沒症狀卻罹肺癌!誰是高危險群?名醫:1類人都該檢查
睡不好讓血壓降不下? 醫師提醒「放輕鬆」是關鍵
打噴嚏就閃到腰?阿Ken、小煜背痛恐怖真相!4招「床上自救」緩解晨僵劇痛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其他人也在看

59歲坣娜胰臟癌逝!醫揭「1現象」是癌前症狀:很難發現
歌手坣娜驚傳於本月16日因病過世,享年59歲,如今有消息傳出,她是不敵胰臟癌病逝。胰臟癌是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七名,由於不易發現與治療,發生率幾乎就是死亡率,向來被稱為「癌王」。醫師錢政弘表示,一項美國研究發現,胰臟癌患者在確診前一年半開始會出現體溫微微上升的現象,可能只是37.1、37.2°C,是值得民眾注意的細微徵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坣娜胰臟癌病逝!醫揭5大症狀示警 50歲以上為高風險群
根據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說法,胰臟癌早期可能出現的5大症狀包括腹痛、背痛、噁心想吐、糖尿病及黃疸引起的皮膚搔癢。林醫師提醒,一旦同時出現這些症狀,應特別提高警覺。林相宏指出,胰臟與背部脊椎鄰近,當出現背痛時也可能是胰臟異常的徵兆。他引述日本學者Ya...
CTWANT ・ 4 小時前
很多人不知道!「1飲品」是粒線體毒物 醫示警:喝多腎會壞
若想維持腎臟的健康,其實最重要的關鍵在於細胞中的「粒線體」,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粒線體是生命的「發電廠」,一旦它出問題,腎臟就會「缺電」,進而出現損傷。對此,他列出會破壞粒線體,導致器官缺能量的4大因素,以及保護粒線體的方法,其中很多人都愛喝的「含糖飲料」,對粒線體來說是毒物,一定要少喝。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坣娜傳不敵「癌王」!名醫曝8高危險群
玉女歌手坣娜驚傳早在本10月16日因胰臟癌病過世,享壽59歲,震驚演藝界。醫學專家指出,其實胰臟癌是難以對付的「癌王」,因為早期症狀相當不明顯,且被認為是腸胃疾病,到末期才發現,為時已晚。不過有醫師分享早期胰臟癌的「唯一明顯警訊」,另外強調「8類高風險群」也要當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最惡肺癌轉移等於沒救?66歲翁靠這招治療 腫瘤全消失、5年無復發
小細胞肺癌被譽為「肺癌中的惡霸」,因惡性高、進展快且預後極差,一旦擴散幾乎無法手術,傳統治療也難敵復發風險。然而,一名轉移期病患接受免疫合併化療後,腫瘤竟完全消失,至今五年未復發,這不僅打破醫療預期,
健康2.0 ・ 1 小時前
台灣人一半過重,越南人卻不容易胖!醫曝「4關鍵習慣」:減重不是要節食
越南被譽為「亞洲最瘦國家」之一,原因在於當地人習慣享用原型食物,也鮮少飲用甜飲與攝取加工食品,再加上飯湯比例均勻、份量剛好,因此大部分越南人的身材都相當苗條。不過,肥胖專科醫師安欣瑜表示,越南近幾年來卻成為東南亞肥胖上升最快國家之一,為此也分析箇中原因:「減重並不只是要求節食,而是要『吃得像越南人』。」
鏡報 ・ 1 天前
日本95歲奶奶血管年齡僅20歲!逆齡長壽全靠這樣做 1招幫血管做彈力操
日本有一位95歲奇蹟奶奶佐藤秀接受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身體年齡只有36歲、血管年齡更只有20歲,到底奶奶是怎麼保養身體,才能如此年輕逆齡? 95歲奇蹟阿嬤的逆齡術 觀察佐藤秀的身體狀況,身高1
健康2.0 ・ 1 小時前
港星許紹雄癌逝!「8症狀」是腎臟癌警訊 醫:發現多已中後期
港星許紹雄28日凌晨因腎臟癌引發多重器官衰竭病逝,享壽76歲。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王彥傑、董世祥醫師提到,腎臟癌在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好發於55歲到75歲之間,且早期沒有任何症狀,但隨著腫瘤逐漸變大,恐出現血尿、腰痛及腹部腫塊等症狀,還會合併疲倦、食慾不佳、體重減輕、貧血、發燒等。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癌症年奪5.3萬命!醫揭「癌前9警訊」:老是睡不飽慘了
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一年就奪走5.3萬條人命。醫師黃軒表示,事實上,在人未確診罹癌之前,就會出現9大現象,例如長期疲倦、咳嗽2週不癒、長期胃灼熱、腹脹不退(尤其女性)、夜間腹痛等9大現象,因此,每次莫名疲倦、咳嗽治不好、持續胃灼熱,都可能是身體在發出求救的訊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超商美食竟是大腦殺手!研究:長期吃失智風險增44%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許多上班族為求快速解決一餐,常會選擇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解決,但長期吃這些「方便食物」,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的提早退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UPF)不僅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相關,還可能直接傷害腦神經、加速記憶力衰退。她引用《JAMA Neurology》2023年研究指出,追蹤超過1萬名35至74歲成年人長達8年,結果顯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者快28%,執行能力更下降25%;而2024年《Journal of Neurology》進一步證實,超加工食品與失智風險增加44%有顯著關聯。
民視 ・ 1 天前
一起吃飯也可能「吃到罹癌」?醫揭「這1習慣」最易傳染 超多人中招
根據111年癌症登記及113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胃癌位居我國10大癌症發生人數及死亡率第8位,每年逾4,000人新診斷罹患胃癌,並造成2,000多人死於胃癌。其中,錨點導致胃癌發生最主要風險因子約有8至9成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造成。 日常養成良好衛生及生活習慣 可望大幅降低胃癌發生風險 研究指出,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者罹患胃癌的風險為無感染者的6至10倍,世界衛生組織於1994年已將其列為第一級致癌物。HP是能在胃酸環境下存活的細菌,感染後會引起慢性胃部發炎、潰瘍,長期感染可能導致萎縮性胃炎或黏膜腸化生的癌前病變,進而演變為胃癌。HP主要傳染途徑為經口傳染,而家庭內人與人的相互傳染是重要來源,避免家庭成員間共用餐具,如杯子、碗筷,養成使用公筷母匙、避免共杯共食的良好衛生習慣,可大幅降低感染風險。此外,醃漬食物、抽菸及過度飲酒亦會增加罹患胃癌風險,而新鮮蔬菜水果因具抗氧化效果,有助於降低罹癌風險。 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及除菌治療保「胃」健康 落實5招護胃 透過HP檢測及除菌治療,可有效降低HP盛行率。民眾可透過「非侵入式之碳13尿素吹氣法」及「糞便抗原檢測法」、或「侵入性之上消化道內
常春月刊 ・ 1 天前
血壓藥要白天吃還是晚上吃?最新研究揭露真相 醫師教你這樣用藥最好
最新研究揭示,高血壓藥物的服用時間,並不影響治療效果!內分泌與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指出,該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早晨或睡前服用降壓藥,對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影響並無顯著差異,患者可依個人習慣選擇最適合的服
健康2.0 ・ 1 天前
公費疫苗第二階段11月起開打!50歲以上就可接種 全聯、家樂福將成疫苗施打站
[FTNN新聞網]記者盧逸峰/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署今(28)日表示,今年度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將於11月1日開放第二階段接種,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等公費對...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44歲女摘完子宮漏尿!崩潰曝「胃和膀胱掉下來」 婦科醫搖頭揭真相
婦科醫師謝筱芸在臉書粉專表示,原PO漏尿的真正原因是「骨盆底肌肉鬆弛」,不管有沒有子宮都可能發生,例如懷孕、生產、肥胖、長期便秘或咳嗽都可能引起,有些人反而因為肌瘤壓迫膀胱,手術後排尿更順。另外,很多人以為穿「束腹帶」能防漏尿,事實上那會增加腹壓、反而讓漏...
CTWANT ・ 1 天前
蘋果什麼時候吃最好?一天可以吃多少?營養師揭「正確食用時機」
蘋果因其高營養價值而廣受推崇,甚至有「一天一顆,醫生遠離我」的說法。蘋果富含多種對健康有益的成分,像是多酚、膳食纖維和鉀等,那麼,何時食用蘋果能更有效地攝取其營養呢?《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專家指出,每天建議攝取1顆蘋果,若要有效地吸收蘋果的營養,最佳食用時機是早上,可有效補充身體能量。
優活健康網 ・ 22 小時前
22歲女腹瀉、血便2年!長庚醫院揪元凶
[NOWnews今日新聞]一名年約22歲的女性罹患潰瘍性結腸炎,出現劇烈腹痛、頻繁腹瀉與血便困擾約2年,使用多種藥物皆無明顯改善,甚至要留職停薪、長期困在家中。醫師提到,當時懷疑個案合併「困難梭菌」感...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57歲還能這麼瘦!徐曉晰靠9種「吃不胖食物」天天開吃身材照樣超好!
【吃不胖也能吃飽的9種食物】她平常不刻意節食,而是選擇對身體有益、又不容易胖的天然食材。像是花椰菜,一碗不到30大卡,富含維生素C與膳食纖維,能幫助代謝、促進腸胃蠕動。洋蔥則含有抗氧化物槲皮素,能降膽固醇、穩定血糖。豆腐是優質植物蛋白來源,飽足感強又低熱量;...
styletc ・ 20 小時前
不只坣娜!周海媚也因紅斑性狼瘡病逝 醫嘆無法治癒:別名不死癌症
以《奢求》、《自由》等經典歌曲走紅的59歲的歌后坣娜(原名唐娜),今(29日)驚傳因紅斑性狼瘡復發,不幸於本月16日病逝,震驚外界。過去有「最美周芷若」之稱的港星周海媚,也是因紅斑性狼瘡病逝,醫師感嘆,紅斑性狼瘡目前患病原因不明,也無法治癒,有「不死癌症」封號。
中時新聞網 ・ 13 小時前
國二女吃錯3餐確診糖尿病!母崩潰:害了她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台灣兒童與青少年愛喝含糖飲料、吃甜食的比例愈來愈高,肥胖與慢性病問題也日益嚴重。營養師高敏敏曾在健康節目中分享,她曾經在門診遇過一名14歲少女,因長期攝取過多精緻糖導致第二型糖尿病確診,糖化血色素甚至高達12%到13%,遠超過正常值。當下媽媽崩潰哭喊「是不是我害了她」,少女全程低著頭不敢說話,讓人心疼。高敏敏指出,這名少女每天早餐吃外食、午餐在福利社買麵包,下午固定吃三個車輪餅,晚餐又全家外食,三餐糖分超標卻無人察覺。
民視 ・ 1 天前
發生率=死亡率 坣娜傳因「癌王」胰臟癌離世 醫:3類食物是元兇
以《奢求》、《自由》等經典歌曲走紅的59歲的歌后坣娜(原名唐娜),傳出早在本月16日就因病去世。根據《ET新聞雲》報導,原先以為是紅斑性狼瘡,但知情人士透露真正死因是胰臟癌。胰臟癌有「癌王」之稱,醫師指出,常吃3類食物,將導致罹患胰臟癌機率增加8成。
中時新聞網 ・ 11 小時前